普及下跑者的體能訓練,以及你最容易掉進去的5個訓練誤區

在我們的馬拉松訓練體系里,跑步能力的提升分為四個方面:體能,力量,技術,心理。

在大多跑者的眼中,跑步能力的訓練並沒有這些概念,大家談起訓練,意思就是「多跑」,跑多一點,再跑多一點,跑的快一點,到時候比賽就能提高成績了。這樣的認知也沒問題,只要你習得了跑步技術,在平時的跑步中注意跑步姿勢,讓自己遠離受傷,那麼想怎麼跑就怎麼跑,你快樂就好。

但如果你想紮實的一步步提升自己的比賽成績,甚至是馬拉松成績,一次次的打造更強的自己,按部就班的上台階一樣升級自己的馬拉松成績,享受一次次的PB快感,你對於訓練就需要添加一些新的概念,對不同的訓練做分類,然後針對自己的弱項針對性提升,今天,就請姿勢跑法認證教練 @艾英偉 老師跟大家詳細聊聊【體能】。


文/艾英偉

(本文中艾老師把力量訓練也放在體能訓練中簡單講了下,和我們的體系並不衝突,具體的訓練要求和方法是一致的)

什麼是體能?

Photo via Matt Hawthorne

體能是指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基本能力。其中包括速度、耐力、靈敏和柔韌等基本身體素質,以及人體的基本活動能力,如走、跑、跳、投等。

耐力對於馬拉松的重要性毋庸贅言,因馬拉松就是一項典型的有氧耐力運動。對於大多沒有基礎的跑友,為了準備一場全馬教練會提示至少準備半年以上的時間。

在如此「漫長」的準備期,基礎期的訓練要持續6-8周,即相對速度慢、時間長的中低強度的E配速(E心率)訓練要跑6-8周。

其目的是打下良好的有氧基礎、提高身體的抗疲勞能力,以及肌肉骨骼的強度和韌性避免受傷。

在有氧耐力訓練之外,體能訓練中普遍存在以下誤區:

誤區一

把疼痛當勳章,過分相信No Pain No Gain

Photo via Under Armous UK

No Pain No Gain是來自西方的一句諺語——吃一塹長一智,直譯就成了「沒有疼痛就沒有收穫」。

如果我們將疼痛和收穫劃等號,並把這種理念帶到體能訓練中,勢必會帶來問題。

疼痛,分為急性損傷造成的疼痛和延遲性肌肉酸痛(DOMS),不論哪種都會造成損傷組織的運動障礙,處理不當甚至會造成陳舊性損傷。

急性損傷非常容易理解,跑友都會儘力避免。

但延遲性酸痛卻是部分跑友在訓練中所追求的,No Pain No Gain嘛!延遲性肌肉酸痛是指運動結束後12-48小時後感覺到肌肉又酸又痛的癥狀。通常發生在剛開始一項新運動、運動負荷的提高過快時。

Photo via Pinterest

延遲性肌肉酸痛與肌肉、肌腱、關節和韌帶的拉傷、扭傷不同,後者是運動中發生的突然疼痛,通常會引起腫脹和淤青。

延遲性酸痛被認為是肌肉纖維的細微撕裂。撕裂(酸痛)的程度取決於運動強度和持續時間增加的多少,以及具體的項目。

即使是細微的撕裂也會給受傷組織帶來炎性反應、代謝的廢物堆積在組織間歇引起組織中毒;炎性反應引起的腫脹,使得肌肉的彈性和延展性下降;同時,肌肉張力的增加也使得肌肉的神經調節發生改變,引起肌肉的痙攣。

不論是組織中毒、肌肉的彈性和延展性下降,還是肌肉的痙攣,都會給訓練的質量和可持續性帶來障礙,勉強為之會引起更加嚴重的損傷。

為了避免延遲性肌肉酸痛發生,在訓練中應避免負荷的快速增加,以及在訓練方法和手段發生變化時(尤其是這種方法和手段不熟練或很久沒有練習時)訓練負荷的安排要「保守」些。

誤區二

負荷增加過快,總想一口吃個胖子

Photo via Pinterest

判斷負荷是否增加過快的一個簡單標準是10%原則。

例如,在基礎期第一周安排E配速跑總量為300分鐘,那麼下一周E配速跑的總量應該最多330分鐘。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高水平運動員,還是業餘跑友,在訓練負荷持續增加2-3周以後都應該是調整一周。

調整周的訓練量為前一周的50-60%。

一旦決定開始訓練,我們都會期待自己的快速進步,為了快速進步我們會更加努力的訓練。

因為我們相信,付出與回報成正比。

競技體育要求更高、更快、更強的刻苦訓練,但競技體育更強調科學訓練——在訓練初期,訓練負荷安排、方法手段的選擇需要適應的時間越長訓練效果越差。所謂適應的時間越長,是指訓練後引起的不適或疲勞要幾天後才能消失(例如延遲性肌肉酸痛),而不是第二天就能夠基本恢復正常。

當我們想一口吃個胖子時,每次訓練都會面臨過量的風險,有可能造成急性或延遲性肌肉酸痛。在訓練的初期(1-2周)一定要保守一些,適應的速度越快訓練效果越好,循序漸進的增加負荷會讓我們知道我們的身體到底能夠「吃下」多少的運動量。

相反,一旦過量引起損傷,不僅停訓,也無法有效判斷什麼樣的負荷是適宜的,嚴重影響訓練的進程。

誤區三

訓練不夠全面、訓練方法手段單一

Photo via Pinterest

既然體能包括耐力、力量、速度靈敏和柔韌等多項素質,那麼馬拉松的體能訓練也需要全面發展。

力量

對於馬拉松而言,最重要的作用是維持正確的身體排列次序,保證技術不變形;其次是保護關節和軟組織不受傷;最後,高質量的專項力量訓練對提高技術訓練效果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兩者有機銜接,可實現身體機能節省的最大化。

速度靈敏

快速靈活的移動是提高成績、減少損傷的重要基礎。跑步落地時,地面會對關節形成衝擊,我們的動作越輕盈快速(進入關鍵跑姿越快、上拉越及時)衝擊給我們關節帶來的損傷越小。姿勢跑法是透過R配速的重複跑、彈性訓練和部分知覺訓練動作來提高速度和靈敏素質的。換言之,速度和靈敏提高了,代表技術也精進了。

Photo via runster.gr

柔韌(flexibility彎曲的能力)

透過英文的解釋我們要理解,柔韌針對的不是肌肉,而是關節。良好的關節活動度是保證有效運動的基石,只有在良好活動度基礎上才能發展核心的穩定,而後發展力量,這是現代功能性訓練的要義所在。

所以,羅曼諾夫博士在《跑步該怎麼跑》和《跑步革命》兩本書中,以及徐國峰老師在《體能、力量、技術、心理》一書中都強調了關節活動度、核心力量和肌肉力量和爆發力訓練的重要性。

馬拉松普遍採用的訓練方法有以下五種:

  1. LSD持續訓練法(E、M配速);
  2. 間歇訓練法(A、I配速);
  3. 乳酸閾訓練法(T配速);
  4. 重複訓練法(R配速);
  5. 法特萊克(變換)訓練法(各種配速不斷)。

Photo via FreeImage.com

每種訓練方法都有不同的目的,提高不同的能力,只有全面發展才能讓身體產生良好的適應,使成績持續提高。

  • E:放鬆跑,為有氧系統打下穩固的基礎,使慢肌和結締組織變得更加強韌,避免運動傷害;促進毛細血管和線粒體增生、提高有氧酶的活性。
  • 最大心率的65-79%;最大攝氧量的59-74%。
  • M:馬拉松配速跑,通過模擬比賽強度提高比賽的自信心。
  • 最大心率的79-89%;最大攝氧量的74-84%。
  • T:無氧閾跑,此時乳酸的產生量剛好等於排除量,當身體在這種強度的刺激下,乳酸閾值才會有效提升,這樣我們的有氧耐力區間就擴大了(即有氧跑的速度提高了)。
  • 最大心率的89-92%;最大攝氧量的84-88%。
  • A:T強度和I強度的過度區間,能夠提高讓身體學會從乳酸過量恢復到有氧區間的能力。
  • 最大心率的92-97%;最大攝氧量的88-95%。
  • I:間歇訓練,提高最大攝氧量,擴大氧容量、提升有氧代謝效率,鍛煉意志品質。
  • 最大心率的97-100%;最大攝氧量的95-100%。
  • R:高強度的反覆訓練,提高跑步經濟性(技術更好)、刺激肌肉神經反射消除長時間慢跑肌肉伸縮速度變慢的副作用。

法特萊克訓練法:通過不同的配速和地形環境的變化,在一次訓練中獲得上述不同訓練法所帶來的益處和效果;讓身體適應不同的地形和環境,以及根據地形和環境變化來自如調整配速的能力,提高神經肌肉對速度的感知水平。

誤區四

階段劃分不合理、缺乏變化

Photo via Magic Smoke Electronics

訓練的階段就如訓練的方法一樣,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目的和作用。正常情況下,我們將訓練的階段劃分為四個:

  • 基礎期(E配速+R配速):發展肌肉端的能力,即有氧氧化酶的活性、線粒體的數量與體積、毛細血管的密度,提高用氧的能力。
  • 發展期(I配速2次+E配速):發展心肺端,提高攝氧和運氧的能力,即提高機體的最大攝氧量、無氧代謝和乳酸的耐受能力,為下一個階段機體快速清除乳酸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礎。
  • 巔峰期(T配速2次+I配速1次+E配速):提高乳酸閾值和乳酸閾強度(使乳酸閾曲線右移),即相同配速心率下降,或相同的心率配速提高。
  • 競賽期(M配速為主,T強度為輔):調整身體狀態、減量、提高對比賽的適應度,以等於或略高於比賽的配速進行訓練。

訓練沒有變化,既不能有效提高成績,也容易引起因身體的局部組織過度實用而損傷。例如,一直慢跑,快肌得不到鍛煉其氧化功能受限,當比賽中需要加速時很快就會因為進入無氧狀態而不得不減速,甚至出現抽筋。同時,一味的慢跑造成髖關節和膝關節一直處於固定的角度進行鍛煉,容易引起勞損。

誤區五

對熱身與拉伸的重視停留在嘴上

Photo via neontommy.com

只有一個小時了,來不及了,跑吧——這是跑友較為常見的問題。不做準備活動(熱身)直接跑步的問題數不勝數。解決的辦法是,規劃、管理好自己的時間,留出足夠的時間完成既定的課表。

跑完步這麼累了,還哪有勁放鬆啊,趕快休息。跑完步肌肉中有大量的代謝廢物需要排出,緊張的肌肉需要梳理。通過放鬆和整理活動,如慢跑(快走)、泡沫軸滾動和拉伸,使緊張的肌肉恢復到正常的狀態,有利於廢物的排出和能量的生成。同時,抑制交感神經,興奮副交感神經,有利於睡眠。

重視準備與整理活動,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要做到「知行合一」。


以上五個體能訓練的常見誤區看似不同,但都能反應出個別跑友對系統訓練、科學跑馬的重視還不到位,希望透過本文的論述,對各位跑友能有所幫助和借鑒。

如果你還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今天就到這裡,放假了,大家好好過年,好好跑步!


推薦閱讀:

啞鈴卧推後內旋具體有什麼效果,與普通卧推相比有何不同?
瘦的人慢跑會更瘦嗎?
單杠拉不上去?
如何提高大腿后侧肌肉的活性?
產後如何儘快恢復產前身材?

TAG:跑步 | 健身 | 體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