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經濟學原理|供需

What is a cynic? A man who knows the price of everything and the value of nothing. ——Oscar Wilde

上回本喵講了經濟學的歷史故事。現在就來看看經濟學最基礎的兩大知識點,需求和供給。

而為了描述供給與需求,經濟學家引入了「需求曲線 (demand curve)」與「供給曲線 (supply curve)」以 表示在一定價格下需求/供給的量。用圖像法描述的話一般看起來是這樣的

SC 和 DC (此DC非彼DC)

注意這裡自變數價格 (P) 標在了縱軸上而因變數需求/供給量標註在了橫軸上。

想必大部分兩腳獸還記得高中政治必修一中關於買方市場與賣方市場的內容。

供過於求價格下降;供小於求價格上升

但如果只會這麼一句「正確的廢話」,離經濟學還差著幾百個孟子。

畢竟它無法回答,在擾動下市場究竟會怎麼變化。

我倒要看看還有誰把它當經濟學

在不涉及更高深的數學工具求出具體數值解的情況下,本喵先用圖像為你揭秘最簡單的經濟學分析之供求關係基礎。不妨,以一部分特殊的兩腳獸——鏟屎官——經常面臨的問題作為討論的基礎。

首先,我們把供給函數和需求函數畫在同一個坐標系裡,即

貓糧的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

這為我們提供了分析的藍本。

所有的變化,一言以蔽之都是線的移動帶來的點的移動。

舉個例子。

比如,由於連日大風,漁船不能出海導致小魚乾成本飆升。這時候相同價格下商家願意供給的貓糧就比以前少了不少。因此貓糧的供給曲線向左側平移,所以均衡價格上升而產量下降。

又如由於最近鼠災猖獗,各家各戶的小喵光是抓老鼠已經是吃飽飽的了,這是大家就不怎麼需要買貓糧了。相同價格下大家也都不買貓糧了,需求函數曲線向右側平移,因此均衡價格下降但總產量上升。

而另一個例子則是稅收。

完全不了解經濟學的兩腳獸認為自己收入沒有達到個稅起征點的話,繳稅就與他/她無關;稍微懂一點則認為商家會把稅款全轉嫁到顧客身上,顧客永遠是那個冤大頭。

而只有了解經濟學的兩腳獸才清楚,其實大部分情況下顧客與商家共同承擔稅款,只是比例的不同而已。

繼續畫個圖了解一下。假設直接是對每單位質量的貓糧加收$1的稅,則供給曲線整體向上平移一個單位長度,

咋眼一看似乎確實是顧客花了更多錢了,然而,別忘了商家需要上繳更多的資金,而由於價格上升願意買單的顧客少了,最後體現在商家與顧客的效用都下降了。而那部分蒸發的效用,則交予了政府來提供公共物品。也正因此,總有部分人認為一切交由市場是最好的。

另一方面,關於顧客和商家承擔的稅收中的比值具體是多少,就還得看一個叫做「價格彈性」的經濟量。具體內容敬請期待下回分解。

另:上文經濟學原理|起源有重大更新。

參考文獻

  1. Samuelson, P. A.; Nordhaus, W. D. (2010). Economics (19th ed.). McGraw-Hill.
  2. Mankiw, N. G. (2011).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6th ed.). Cengage Learning.

歡迎在評論區拍磚,本喵將拾起所有的磚頭,為你們這些兩腳獸建一座屬於知識的殿堂


推薦閱讀:

原來北京的小姐只要200?為什麼小姐也降價了?
經濟學與愛情:結構性失業與結構性失戀
經濟金融系列學習(完整版)
認識奧地利學派

TAG: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