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時代的怪獸八:病毒與生命(4)

四、病毒與生命

病毒是由一個核酸分子(DNA或RNA)與蛋白質構成的非細胞形態,靠寄生生活的、介於生命體與非生命體之間的有機物種。它是由一個保護性外殼包裹的一段DNA或者RNA編碼,藉由感染的機制,這些簡單的有機體可以利用宿主的細胞系統進行自我複製,但無法獨立生長和複製。病毒可以感染幾乎所有具有細胞結構的生命體。除了上述的標準病毒,還有兩種更簡單的病毒,一種是類病毒,一種是朊病毒。類病毒是一種單鏈閉環RNA分子,沒有蛋白質包裹,比一般病毒更小,主要是在植物細胞中傳播。朊病毒則沒有核酸分子,只是一種特殊的PrP蛋白質,這種蛋白質無需基因程序操作,而是藉助正常的PrP蛋白質實現複製,主要在動物神經細胞中傳播,比如瘋牛病。

從上面的說明可知,病毒是只有內邊界沒有外邊界的,因此就沒有自己的內部能量網,只能依靠宿主細胞的能量網實現自身的複製。類病毒則連內邊界都沒有,只有一段程序代碼,想激活這段代碼並不容易,所以它只能在很有限的範圍內才能傳播。阮病毒更像一種有毒的化學物質,因為它連要傳播的代碼都沒有,可能是由於基因突變而產生的錯誤的蛋白質。

面對病毒的問題,容易引起人們對生命界限的思考:病毒是怎麼來的?病毒算不算生命?病毒與生命的邊界是什麼?

病毒雖小,但數量極大,它廣泛地分布於地球的各個角落,尤其是海水中的病毒數量更是驚人。病毒對於海洋中各種藻類和細菌的數量控制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病毒對於地球的生態系統、對於地球大氣中氧氣與二氧化碳等氣體的平衡都十分重要。談到海水中的病毒數量,我們可以聯想到生命的海水起源說,也許病毒和原始生命都起源於海水之中,但病毒的來源很可能是多元的。大量的遺傳基因突變可能會產生出錯或者斷裂的生命程序,還有原始細菌的長期退化演進也可能形成病毒;另外,病毒本身會發生頻繁的變異,不同病毒之間可以相互制約或者相互加強形成新病毒,所以病毒是一種動態產生和變化的程序代碼,這與生命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只不過病毒基因相對簡單,產生和變化的速度更快,而生命體(尤其是高等生物)十分複雜,在內邊界層面(遺傳基因)只能進行緩慢的進化。生命體也有快速變化的一面,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外邊界,越是高等的生物其外邊界發展越快。看看現代的人類社會,各種抽象的邊界層出不窮、變幻莫測,我們的3G手機沒用幾年又換4G手機,手機中的APP每隔幾星期甚至幾天就要升級一次版本,APP中的頭條信息每隔幾秒鐘就刷新一次,人類社會這種信息變化速度是任何病毒基因所無法比擬的。

生物病毒曾經滅絕了一些生物的種群,也對人類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比如鼠疫病毒:人類歷史上發生過3次全球性的鼠疫,死亡人數過億,直到20世紀後期鼠疫才被消滅。再比如16世紀歐洲殖民者帶到美洲大陸的天花病毒,讓美洲原住民由兩三千萬人減少到100萬人,整個種群幾乎被滅絕。雖然大部分病毒對人類並無影響,但是「病毒」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極為恐怖的印象,揮之不去。

1980年代,美國科學家研究認為在計算機網路中可能出現一種能快速傳播的破壞程序,並將之命名為「計算機病毒」,然而世界上公認的第一個在個人電腦上廣泛流行的病毒是一對巴基斯坦兄弟編寫的C-Brain病毒,其目的卻是為了保護版權、打擊盜版。一直以來,人們把在計算機和網路上傳播的「病毒」當成一個比喻,以突出其像生物病毒一樣,具有自我繁殖、互相傳染以及激活再生等特徵,而實體的生物病毒是「天然」存在的,虛擬的電子病毒是人類製造的,所以,人們一般認為二者在本質上不一樣,電子病毒問題可以通過法律手段解決。

其實生物也是一個計算網路,生物病毒與計算機網路病毒在本質上並無不同,都是一段尋求自我複製的代碼,目的是在各自的空間層次中延續與擴展自己的邊界。只是計算機網路病毒的歷史還很短,其種類遠遠比不上生物病毒,人們對於電子病毒的認識僅限於:它們全部來源於人類的惡意攻擊。例如不久前爆發的勒索病毒,據說是不法分子利用美國國家安全局黑客武器庫泄漏的「永恆之藍」發起的病毒攻擊事件,病毒將用戶的文檔強行加密,用戶需向病毒發布者支付比特幣,才能解鎖文檔。在真正的人工智慧網路建立後,電子病毒的危險性才會真正顯現,人們擔心的人工智慧危害人類的問題,主要將以自主行動的(不由人類發動的)智能病毒的形式出現。但是,對此問題人類也不用太過擔憂,因為那將是智能主體與智能病毒之間的戰爭,就像生物體防禦生物病毒一樣,智能主體必須建立足夠強大的免疫系統才能抵抗病毒的攻擊、確保自身內邊界的穩定。


推薦閱讀:

開個題吧
王立銘專欄 | 生命的秘密(一):地球人與外星人
麗莎大夫說,看破了死亡,才能更好地活著
第三次自殺被搶救後,我發誓再也不會去死。如今我身患絕症
這個世界在偷偷愛你

TAG:生物病毒 | 計算機病毒 | 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