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計劃不到位是個職業經理人問題

摘自劉寶紅的暢銷書《供應鏈管理:高成本、高庫存、重資產的解決方案》,機械工業出版社,京東、噹噹等各大網站有售。

本土的名企很多都是歸因於一個人,如張瑞敏之于海爾、柳傳志之於聯想、李書福之于吉利。摸爬滾打幾十年了,這些人大都已六七十歲了,雄心不減,但總感來日不多,要做的事太多,希望畢其功於一役,於是就不停地給整個組織施加壓力。這些「老佛爺」們大都是典型的領袖型人物,特點是新點子多,想起一個是一個;但強的是創意,弱的是計劃——計劃是職業經理人的強項。一個好的公司,領袖與職業經理人的力量相對平衡。而大多本土企業則否。「老佛爺」們有絕對的權威和優勢,職業經理人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有效地制衡、互補,就只能是「老佛爺」說什麼就做什麼,計劃趕不上變化就成了必然。

計劃的多變導致很多不確定性因素,成了操作層的噩夢。一個年銷售額幾百億元的大公司的採購經理說,在總裁每月開會的那幾天,他的日程根本沒法計劃,因為上司去見總裁,他得隨時待命,應付各種可能提出的問題。從這個基層經理到總裁,至少還有三四層。採購經理的日程這樣,那他上面的總監、副總裁等就可想而知。結果是自上而下,整個公司都被一個人牽著走。

注意,「牽著走」與「引著走」不同。「引著走」是指引方向,是老總們應該做的——比如王石,人在劍橋遊學,公司運作得有條不紊;「牽著走」則變成了火車頭,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整個組織,則是領袖之大忌——老總點子多變,幾萬人的大公司就一會兒朝東,一會兒朝西,進三步,退兩步,折騰。

自上而下缺乏計劃性,導致計劃先天不足,就只有加班加點來彌補。在有些公司,周六、周日加班幾成定例。員工們做得很辛苦,但產出不高,因為很多時候都在來回折騰,做無用功。十幾年前讀MBA時一位美國教授說(大意),收入跟效率成正比,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低,關鍵是因為他們的效率低下。而這種效率低下,跟無序的、缺乏計劃的折騰脫不了干係。苦勞不是功勞,不要把忙跟效率等同起來。進三步,退兩步,原地打轉,相當於挖了個坑又填上,忙是忙,但沒什麼效率。不幸的是,這是很多本土企業的主旋律。

表面上看,這是老總的問題;在深層次,這是職業經理人的問題。中國不缺少一流的商業領袖:「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文化和幾十年的經濟騰飛催生了數不清的領袖。他們有魄力、有抱負,善於抓住機會,敢作敢為,以哪個標準衡量都稱得上是世界水平。中國缺少的是一流的職業經理人,或者說計劃型的職業經理人。

這有點費解:我們傳統上是計劃經濟,怎麼沒培養出多少計劃型的人才?其實你知道,計劃經濟的本質是行政命令,做得最差的就是計劃,就如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既不民主、也不共和一樣,當然更談不上跟人民有什麼關係。長期以來,傳統的計劃經濟就根本沒有職業經理人這個階層。雖說過去二三十年里,跨國企業在中國培養了大量的職業經理人,但相對於這麼大的經濟體,只能說是杯水車薪。本土企業的職業經理人計劃能力不足,沒法對老總的遠見做推演,也沒能力制定系統的實施方案。於是老總們就不得不擼起袖子親自上陣,一杆子插到底,成了成千上萬人的火車頭——我想他們都知道這樣做的弊端,但他們並沒有選擇的餘地。所以,作為職業經理人,不要抱怨老總,要從自身找問題。套用一句老話,就是「會抱怨的怨自己,不會抱怨的怨別人」。

劉寶紅 | Bob Liu

暢銷書作者,供應鏈管理專欄創始人(scm-blog.com

最新專著《供應鏈管理:實踐者的專家之路》聚焦專業能力提升,在京東、噹噹等網站正式發行。

推薦閱讀:

TAG: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