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庫存控制要避免互扣人質:少打總庫的主意

跟供應鏈與銷售的博弈類似,總庫和子庫、總部和分部之間也存在互扣人質的博弈。

一般的企業採取網路狀多階段庫存:總庫補給各個區域庫,區域庫補給下一級的子庫,子庫再補給客戶現場的VMI等,一層一層展開,形成車輪轂一樣的補給結構。這種結構便於控制總庫存,以最低的庫存來實現既定的服務水平(有貨率)。為了方便起見,我們把上級庫都叫總庫,下級庫都叫子庫。

在企業里,總庫一般由總部控制,子庫一般由分部控制。總部和分部的關注點往往不同:分部離客戶更近,經常因為短缺被銷售和客戶追著,所以更關注客戶服務水平(有貨率);總部雖然遠離前線的炮火,但在老總和財務的眼皮底下討生活,降庫存的壓力一般更大。所以你會經常看到,總部在一輪又一輪地降庫存,分部在一次又一次地要求加庫存,與供應鏈跟銷售之間的情況很相似。

總部降庫存,分部不同意。總部對子庫的控制力度小,降不了子庫的庫存,就在總庫上打主意,做自己能控制的。但問題是,總庫庫存降下去了,對子庫的補貨不夠及時,作為應對措施,子庫的自然舉措就是提高子庫的庫存目標水位。於是你看到,總庫降下去些,各個子庫都增加些,雖然增幅沒有總庫的大,但架不住子庫數量多,總的庫存反倒上去了。同時,總庫降庫存造成的補貨不及時,進一步證實了分部「顧慮」的合理性,在後續的降庫存上更加不配合。

總部要求分部降子庫里該降的庫存,分部不願降;而分部要求總部增加總庫應該增加的庫存,總部的反應也經常是No。這就導致總部和分部之間互扣人質,該降的不降,該加的不加,陷入惡性循環。而打開這個死循環的結呢,是在總部手裡:你必須在總庫先把該加的加上去,才可能把子庫該降的降下來。要知道,總部和總庫的存在,首要任務是履行其服務子庫的功能。

在一個合理的多階段庫存體系,總庫增加庫存,提高有貨率,縮短了給子庫的補貨周期,降低給子庫補貨的不確定性,子庫就能降低安全庫存。子庫數量眾多,每個庫降一點,總量就相當可觀,除去總庫加上去的部分,總體庫存還是降低了。但這裡的前提是,只有總庫加上該加的庫存,才可能降下子庫該降的庫存——總庫在降庫存上佔據主導地位。

解決方案的另一部分呢,就是把設定子庫庫存水位的許可權收收歸總部,由總部的計劃員統一設定總部、子庫的庫存水位。這樣有助於總庫、子庫的全局優化。而全局優化的目標呢,就是建立類似於城市供水體系的多階段庫存體系:隨時保持總水塔有水,這樣老百姓就不用裝滿自己的罈罈罐罐。

相信上點年紀的人還記得,以前很多城市,特別是三線、四線、五線的小城市,自來水廠供水經常不足,或者說水壓太低,一到用水高峰就沒法供水,特別是樓上的人。作為應對,老百姓們家裡的盆盆罐罐都裝滿了水,整個城市的自來水庫存反倒更高。你不能要求市民不要存儲水——他們的行為是理性的,原因在自來水廠的能力上。等到自來水供應充分了,老百姓們的信心更高了,自然就沒人再去儲水了,整體水的庫存反倒更小。

一個良性的庫存系統也應該這樣運作。遺憾的是我們看到的往往正好相反:總庫供給能力不足,各分部就私自囤積庫存,到了極端,生產線、設計甚至客服都有自己的小倉庫,庫存更加分散,降低了規模效益,反倒增加了總體庫存,降低了整體的有貨率。

劉寶紅 | Bob Liu

暢銷書作者,供應鏈管理專欄創始人(scm-blog.com

最新專著《供應鏈管理:實踐者的專家之路》聚焦專業能力提升,在京東、噹噹等網站正式發行。

更多文章閱讀

劉寶紅-2018年培訓計劃調整

從哈佛大思想說比你大的事

22歲的時候,你在幹什麼?

究竟幾個供應商才算競爭充分?

為什麼銷售不對庫存負責?


推薦閱讀:

庫存控制要避免互扣人質:少打速動產品的主意
供應鏈的目標怎麼組織好物流和物料,滿足訂單;能交付,能賺錢;

TAG:庫存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