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看導師面試博後的一點感想

對於博士生來說,導師決定了你的上限,而你自身的努力決定了你的下限。上限主要指的是文章的等級,和導師對你在思路上的教育和培養。然而就算導師給你的課題比較一般,發不了大文章,你也可以在準備小文章的過程中對自己的課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從而提升你自身的水準。或者說,達到一個博士生做課題的基本素養,儘可能把你自己的課題搞清楚。如果導師給你的支持和指導不夠,你自己又不肯努力琢磨,把博士讀廢了一點都不奇怪。

不管你做的課題是困難還是簡單,是大課題還是小課題,有一點是一定的:你必須對你自己的課題有足夠深入的認知和思考。比如一個官能團取代的苯環上的溴代反應,溴為什麼會上在對位而不在鄰位和間位這種問題,如果機理實在太難或者實在找不到答案也就算了,然而最起碼你要有去尋找答案的過程。即使這個過程沒有給你帶來太多的進步,起碼也把你從無腦搬磚工的行列里剔除了。

神TM一個連了官能團的苯環上的溴代反應讓你寫機理,隔著網路聽著你在動筆嘩嘩嘩划了幾分鐘,機理就畫出一個箭頭,你這是寫的反應式吧,跟你PPT展示的反應路線有啥區別啊。問你做的工作有沒有什麼可能應用,回答說可能跟聚合物結合用在光電器件上,接著問你為啥覺得可以做這個應用和怎麼跟聚合物結合的你又啞火了,你好歹從紫外吸收啊HOMO-LUMO gap啊之類的可能原因講一講,展現一下推出這個結論的過程,講講你覺得這貨怎麼跟聚合物結合在一起用吧,哪怕這個過程有瑕疵也沒關係,但你不能張嘴就說你完全沒概念的東西。你這個應用的點該不會是從哪個文章的introduction部分看到了以後剛好記住了就拿來講的吧?同學你這是面試啊,這麼新奇而且有意思的點肯定要被追問,你幹嘛不懂還要講,白白給人留個靶子。

正常人在可能會多位點上溴的反應都會想一想為什麼會上對位,這是你自己做的實驗,你應該秒寫出機理,或者寫出你沒有確切答案但你通過一定依據猜想的機理,哪怕這個機理不一定正確,但可以證明你認真思考過,這是其一;不會的時候就老老實實說你不會,不要裝作會的樣子,這是其二;當你不會的時候,如果現場有些靈感,儘可能展現出你的思考過程和應變能力,這是其三。做科研這種事情,碰到不會的事情多了去了,你永遠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識再開始搞科研,然而需要你會思考,會動腦子,需要你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執行力強是好事,然而無腦搬磚一定是蠢事。博士生和博後大致可以分四類和三等,有想法的和沒想法的,勤快的和天天浪不做實驗的,排列組合成四類。再把這四類分三等,一等當然是有想法又勤快的,這種人誰都想要;二等的是沒想法然而勤快的,這種雖然不如第一種,然而也能實現導師的想法推動課題的進展,招進來也不算虧。不管有沒有想法,天天浪不做實驗就一定是三等學生。

然而,如果真的讀了博,要走一等學生的路子。不光是為你自己考慮,因為二等學生培養出來,是要砸學校和課題組的招牌的。三等學生都沒這個效果,畢竟三等學生的不給力一般要賴到學生自己頭上。尤其是某些頂尖名校的博士生,更應該有當一等學生的這種自覺,要逼自己去多琢磨多思考,不能掛著頂尖名校的牌子,結果自身實力和工作量以及工作級別都跟碩士生一個德行。這個亞洲頂尖高校博士生的學歷相當硬,然而他的表現能獲得眾人的一致吐槽,也太讓人驚訝。

我現在更加體會到為啥碩士時候的老闆寧可放慢出文章的速度都要我們多學東西,逼我們這些只學過化學的學生去獨立把器件相關的工作都完成。文章是很重要,流水線分工的模式出文章絕對快,然而這樣子培養出來的學生,水平上不像話。這比文章少要丟人多了,而且遺患無窮,別人招生招博後什麼的都覺得,你們組培養出來的人怎麼就這德行。讀博的時候不能只看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然而如果連這一畝三分地都沒扎透,那也是亂來。

第一次寫專欄居然是在吐槽某校博士,我錯了……


推薦閱讀:

為何國外實驗室常用郵件溝通,而國內實驗室用QQ溝通?
在學術論文投稿時你遇到過最奇葩的審稿意見是什麼?
華人學者認為與導師合作有望問鼎諾獎,背後的爭論何在?
如何快速略讀大量paper?
理論物理是不是只有科二代 學二代 富二代才可能做得好?

TAG: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