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祖師垂範,一心歸西!

道綽大師《安樂集》說:

曇鸞法師康存之日,常修凈土。

亦每有世俗君子來呵法師曰:

「十方佛國,皆為凈土,法師何乃獨意注西,豈非偏見生也?」

法師對曰:

吾既凡夫,智慧淺短,未入地位,念力須均。如似置草引牛,恆須繫心槽櫪,豈得縱放,全無所歸?

雖復難者紛紜,而法師獨決。是以無問一切道俗,但與法師一面相遇者,若未生正信,勸令生信;若已生正信者,皆勸歸凈國。

是故法師臨命終時,寺傍左右道俗,皆見幡花映院,盡聞異香,音樂迎接,遂往生也

這段文可說是曇鸞大師的簡要傳記。

曇鸞大師健康存在的時候就專修凈土法門,毫不動搖。當時的皇帝就指責他,問他說:「十方都有佛國,十方都有凈土,你怎麼捨棄掉其他九方的凈土,而偏偏獨鍾西方的彌陀凈土,這豈不是有執著偏見嗎?」這裡所指的皇帝,不是南朝的梁武帝,就是北朝的北魏皇帝,這兩位皇帝對曇鸞大師都非常恭敬,尤其梁武帝曾向著北方頂禮曇鸞大師,讚歎他是肉身菩薩,北方的皇帝也讚歎曇鸞大師是「神鸞不可測」,這裡應是指北魏孝靜帝。可說「不打不相識」,這位君王因為還沒有完全了解曇鸞大師,所以來跟他辯論,經過一番辯論之後,才曉得曇鸞大師學問之深、道德之高,修行專註,真的令人欽佩,所以特別恭敬曇鸞大師。

曇鸞大師怎麼回答呢?

曇鸞大師說:

「吾既凡夫,智慧淺短」,我是一個罪惡生死凡夫,沒有智慧,只有罪業。

在他所寫的《贊阿彌陀佛偈》最後就說:

我從無始循三界,為虛妄輪所迴轉;

一念一時所造業,足系六道滯三塗。

曇鸞大師被兩位皇帝這樣恭敬,可是他認為自己是一個起心動念都和地獄相應的人。

接下來他又說「未入地位,念力須均」,還沒有進入不退轉位,甚至還沒有解脫生死輪迴,因此信仰、修行都必須專一不雜。

「如似置草引牛」,就好像放草來引牛吃草。

這譬喻什麼呢?

「草」譬喻極樂世界的莊嚴,以極樂世界的莊嚴來引起十方眾生的欣慕之心;我們就像牛,對牛來講,草是放在槽櫪的。「槽櫪」譬喻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就「恆須繫心槽櫪」,這顆心就要常常掛在西方極樂世界,而不是說「十方都有凈土,有時候向著西方,有時候向著東方,有時候向著南北方」,這樣就不能專心依附。因此曇鸞大師說「恆須繫心槽櫪」。

「豈得縱放,全無所歸」,怎麼可以隨便什麼地方都可以,而沒有一個固定的歸宿呢!

雖復難者紛紜,而法師獨決」,這是指其他道俗等;或人,或難,故說「紛紜」。雖然來跟他辯論的人不少,而且理由也很多,但是曇鸞大師都決定不移。這也就是善導大師所講的「不為一切別解、別行、異學、異見、異執之所退失傾動也」,不但不受他們影響,反而使他們生正信,歸凈土。

善導大師 水火二河白道圖,東岸僧人即別解別行、異學異見之人。

「是以無問一切道俗,但與法師一面相遇者」,

所以,不管出家眾、在家眾,只要跟曇鸞大師相見,如果還沒有信佛,曇鸞大師就會勸導他們信佛;如果已經信佛,曇鸞大師會勸導他們專心一意歸向西方極樂世界

「是故法師臨命終時,寺傍左右道俗,皆見幡花映院,盡聞異香,音樂迎接,遂往生也」,

曇鸞大師由於這樣專心致志,在他臨終的時候,玄中寺附近的出家眾及在家眾,都看到空中有寶幡、蓮花充滿了整個寺院,而且都聞到了世間所沒有的香味,聽到了天樂等來迎接曇鸞大師,曇鸞大師就在這浩浩蕩蕩佛菩薩的迎接之下往生極樂世界。

有一首偈說:

「念佛臨終見寶台,寶幢寶蓋滿空排;

彌陀勢至觀音等,合掌相隨歸去來。」

這樣殊勝的境界,我想大家都很盼望吧!那就要「恆須繫心槽櫪,不得縱放,全無所歸」。


推薦閱讀:

不到黃河不死心
【漫畫】枕著棺材入眠的吳信叟
父母兒女百千萬,非是菩提增上緣。
南無阿彌陀佛的價值
惡人

TAG:凈土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