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出離輪迴之緣,唯在南無阿彌陀佛

善導大師的機法二種深信:

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此文顯明「機法二種深信」,機指凡夫,法指彌陀。凡夫深信自己三業都是罪惡,永沉輪迴,無出三界之力;然此凡夫是彌陀深生悲愍,為其發願立誓所要救度的對象,此凡夫恐懼不安的心中,體悟彌陀本願力的攝護救度之真實,而毫無疑慮地信受彌陀本願之救度,當下即時獲得往生決定,此即「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之意。

其實,我們凡夫內心都有五逆謗法的種子。我們看報紙新聞,社會上哪裡又發生搶劫、哪裡殺盜淫妄,這時都要想到:這些也都是我過去世曾做過的,他的一切言行正如我過去世銀幕的回放。我如果不往生極樂世界,他的現在就是我的未來。因為我的阿賴耶識當中,還有這樣的種子在,遇緣則現,只是這個緣他遇到了,我還沒有再遇到而已。

會專修凈土法門,是他有感於自己是一個罪業深重的生死凡夫,沒辦法以自己的力量去惡行善,一旦命終就會墮落地獄,受閻羅王的審判刑罰。只有信受彌陀救度,才能離開地獄,甚至離開三界六道輪迴。這樣的人還會縱情為惡嗎?即使他會做惡事,也是業力的推動,是不得已的,他的內心是很悲苦的啊!是苦於為惡,不是樂於為惡的,所以他的心態跟一般縱情為惡的心態是不一樣的,就是所謂的「為修行而苦」,也唯有為修行而苦的人才能真正進入彌陀的救度。

其實,我們本身就是惡人,並非故意起惡造罪才是惡人。《阿彌陀經》就已經點出來了,這個世間就是五濁惡世,五濁惡世的人哪可能是真正的善人呢?

《觀無量壽經》也說:

若佛滅後,諸眾生等,濁惡不善,五苦所逼。

所以,我們都是「濁惡不善,五苦所逼」、可悲可憐的眾生。

「十善」是「五戒」的開展,我們用十善的法鏡照自己的三業行為,就能看出原來我們都有貪心、瞋心,都是愚痴、不明因果、不信因果的人。

釋迦牟尼佛說「人身難得」,得人身就好像「盲龜值浮木」,既然如此,當然都是在三惡道輪迴。最可悲的是「無有出離之緣」,如果過去沒有機會,現在也沒有機會,可是未來有機會的話,那還有一線希望;但如果都沒有出離之緣,豈不是永恆地、盡未來際、從始到終都要在三惡道輪轉了!當我們深深地觸到「無有出離之緣」的悲和痛,那超越了世間任何的痛苦,即使匍伏在地上哀嚎,都沒法顯露那種無有出離之緣的悲痛,那種悲痛是無法形容的,是達到頂點的。一個學佛者,如果無法體會到本身沒有出離之緣、沒有解脫希望的話,那麼他很難依靠彌陀救度的法門。

經典就像一面鏡子,我們到了鏡子面前,就能看出我們干不幹凈、端不端整。面對佛法,以佛法來對照自己的三業行為,就能夠顯示出自己是善是惡,根器是高是低,是會修行還是不會修行,將來會到哪裡去,接受什麼果報。誠如《地藏經》所說:

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也就是說,我們起心動念、身口意三業行為,都是業,都是罪。

又說:

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

這個世界最高的山是須彌山,而我們的罪業比須彌山還高;最深的是大海,而我們的罪業比大海還深。我們的罪業能夠障礙我們超凡入聖,障礙我們脫離輪迴。像這樣的眾生,如果沒有阿彌陀佛發下四十八願的話,我們就永遠只能在三界六道輪轉了。

如果未能了解自己真的是知識淺薄、根器陋劣、業障深重、煩惱強盛,他就無法徹徹底底相信阿彌陀佛的救度。就好比一個人,如果沒有自覺他已墜入大海,正在大海中隨浪浮沉,甚至即將滅頂的事實,他就很難生起求救的道心。

一切唯心所造,若此心熾盛,即使雖無身犯,亦必墮落。《楞嚴經》言:「純想即飛,純情即墮。」《圓覺經》言:「一切眾生,皆以淫慾,而正性命。」如果沒有淫慾,即已超凡入聖,哪還會有眾生的性命!一切眾生,無不隨業牽引。有時出生為貞女,有時出生為淫婦;或許此生為僧,持戒清凈,或許來生為富,恣縱淫逸。六道未出,梵行未立,任誰也不可輕言「我已如何如何!」

知此,應不慮自己之善惡,而唯有一任彌陀之悲救,彌陀無礙之光明,不受凡夫善惡之障礙。

推薦閱讀:

TAG:凈土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