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當身體成為替罪羊:怎樣停止自殘

電影《說來有點可笑》里,主人公的格萊哥在經歷一系列青春期心理危機後進了一家醫療中心接受心理治療,在這裡格萊哥遇到了很多「奇怪又有趣」的人,其中之一是和格萊哥一樣年少的諾埃爾。

儘管在格萊哥看來,諾埃爾是那種不僅美而且又很酷的女孩子——她特立獨行、敢於挑戰權威,最重要的是她不像格萊哥那麼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但是正如在這個醫療中心裡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一樣,諾埃爾也有自己的問題:她在遇到情緒危機時會割傷自己。因此格萊哥可以看到諾埃爾美麗的臉上有尚未痊癒的細痕,而她長長的襯衣袖子下藏著的手臂更是布滿一道道劃痕。

自殘——故意損傷自己的身體——對很多人來說,是一件難以理解又可怕的事情,但實際上有一項調查發現(在美國)4%的成年人有自殘行為,在青少年中這個比例更高有15%,而大學生自殘的更是接近35% 。

儘管大部分(超過80%)的自殘者都用的和諾埃爾一樣的方式——用利物割劃身體,但是在傷害自己這件事上,自殘者的創造力是超乎想像的,他們自殘的方式包括但不限於:

  • 割傷身體

  • 抓摳皮膚

  • 咬傷身體

  • 撞頭

  • 燒燙身體

  • 傷害性地拉扯頭髮

  • 過量服藥

  • 有意破壞身體傷口復原

    ......

我們對自殘的誤解

自殘是一個讓人不安的話題,我們一邊對它諱莫如深、敬而遠之,一邊對它又有許多輕率的想像和誤解。康奈爾大學的研究者Saskya Caicedo和Janis Whitlock澄清了人們對自殘最常見的幾種誤解:

自殘是可怕的瘋狂——事實是因為悲傷而自殘並不比因為悲傷而沉溺酒精更病態,只是對多數人來說,酗酒比自殘更容易理解和被社會接受。

自殘的人都有精神問題——事實是自殘者中有接近一半的人沒有發現有可診斷的精神障礙。

自殘的人享受自殘——事實是自殘的人一樣能感覺到疼痛,他們也並不喜歡疼痛。

自殘的人所謂無法停止自殘只是因為他們不想停止——事實是如果長期用自殘來處理情緒問題,會越來越依賴這種方式。

自殘是對情緒痛苦的跨越本能的抵擋

我們知道,在進化過程中疼痛一直是和受傷還有死亡聯繫在一起的,因此迴避疼痛幾乎是人的生存本能,所以到底是什麼驅使自殘者違反本能地弄傷自己來製造疼痛?

自殘者常常說自殘能夠幫助他們處理難以承受的情緒。這些情緒包括挫敗感、自責、悲傷、焦慮、對自己或對他人的憤怒、孤獨、空虛感等等。而他們想要用自殘來——平復(calm)、表達(express)、釋放(release)、控制(control)、轉移(distract)這些強烈到幾乎要把他們淹沒的痛苦情緒。對自殘者來說,令人痛苦的情緒就像洶湧而來的洪水,而自殘只是用來阻擋它們的最後的防線。

Kemar Prussien和Sarah Rosenblum用流程圖來表示負面情緒導致自殘的過程:

(圖死活貼不上來)

那麼問題來了——

我們每個人都有被強烈的痛苦情緒淹沒的時候,也都曾經各種掙扎想要讓這些情緒快點走開,但是為什麼自殘者會選擇—— 「傷害自己的身體」——這麼激烈而極端的方式?

第一種解釋是缺少應對難以處理的情緒的經驗和技巧。早期的研究者認為自殘者沒有學會更健康的應對策略,於是依賴自殘來處理和控制情緒,具體說就是用身體疼痛來轉移自己對情緒痛苦的注意。

第二種解釋是負面的自我認知。哈佛大學實驗精神病理學和臨床心理學項目的負責人Jill Hooley提出問題可能在於自殘者的自我價值感太低,他們常常認為自己是壞的、有缺陷的,因此用懲罰自己的方式來處理。

第三種解釋是自殘的疼痛真的可以讓自殘者感覺變好。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者Joseph Franklin認為身體疼痛從開始到消失能夠帶來一種情緒上的快感,自殘者只是無意中發現和利用了這一神經機制。

所以,更大的可能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負面事件、負面情緒和這些解釋中的剛好碰在一起,於是共同起作用,使得自殘者跨越了人對疼痛本能的厭惡和恐懼,主動對自己的身體施加傷害。

疼痛是如何讓自殘者感覺好起來的?

在對自殘的這麼多解釋中,疼痛可以讓他們感覺好起來這種說法,聽起來太像是自殘者異想天開的自我安慰,但它是真的。只是準確地說,讓自殘者感覺好起來的不是疼痛本身,而是自殘結束後疼痛消失的過程。

在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完成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時,Joseph Franklin注意到一種一直存在的神經現象——疼痛消失釋然(pain offset relief)。即身體疼痛,無論它從哪裡來——病痛或者有意為之的自殘——它的結束都不僅帶來身體的重歸舒適,還帶來心理的如釋重負,這樣身體疼痛結束就像給了心理一個獎賞,這種獎賞不僅是感受到的情緒痛苦的減弱,還有情緒快感的出現和增強。

身體疼痛結束之所以會帶來情緒快感,Franklin猜測是由於我們大腦處理生理過程和處理心理過程的區域常常存在重疊(neural overlap),比如大腦的前扣帶回和前腦島既和生理痛苦相關聯也和心理痛苦相關聯。這就意味著大腦無法真正分辨是生理上感到受傷還是情緒上感到受傷,也因此在生理痛苦緩解或消失時,大腦會同時感到心理痛苦減輕、心理感覺變好。

自殘是一個傷害身體到傷害完成的過程,當自殘者傷害自己身體的時候,疼痛啟動,但是當傷害行為停止時,疼痛開始緩解直至消失。這相當於自殘者通過對身體施加傷害然後移除創造了一個疼痛結束(pain-offset)的過程,然後利用這個過程獲得情緒上的解脫。這時,自殘就像一種殘酷的交換,自殘者用身體的痛苦換取心理的獎賞。

既然自殘可以讓感覺變好,那為什麼要停止它

作為一種處理痛苦情緒的方式,我們需要承認自殘是有用的,它可以轉移痛苦、可以平復憤怒,甚至可以讓人出現愉快感。但歸根到底它是一種非適應性的(unfunctional)應對策略,它只能讓情緒獲得一時的緩解,並不能解決長久的問題,相反它還會帶來很多問題:

  • 造成身體損傷,嚴重的更可能導致死亡

  • 留下永久的疤痕

  • 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帶來的羞愧感

  • 隱藏秘密的壓力

  • 給身邊的人帶來擔憂的心理壓力

停止自殘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它是可能的

在決定停止時問自己六個問題。

問題一:自殘在我生活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問題二:現在我最希望看到自己的生活發生什麼變化?

問題三:哪些事情在過去阻止了我自殘?

問題四:哪些事情是因為自殘而一直沒去做的?

問題五:假如我不再自殘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問題六:我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

康奈爾大學在2003年啟動了康奈爾自殘及康復的研究項目,對自殘做了大量的研究,這個研究項目的資料給出的建議大致如下:

1. 和信任的人談論自己的自殘

要把自己隱藏的秘密講出來會讓人感到害怕,但是讓信任的人知道你經歷著什麼是改變重要的一步。

  • 確定和誰談:確定你要選的人不會把你的自殘當成八卦四處傳播,也不要選聽了你的「問題」後可能一直試圖強迫你「健康起來」的人;選擇能讓你感覺到被接納被支持的人,可以是家人、朋友、老師、宗教導師、諮詢師或其他你信任的人

  • 選擇自己覺得自在的方式:談論可以是面對面,也可以是電話或者email,只要你覺得合適的方式,但是要注意避免可能會造成模糊或曲解的談論方式

  • 做好他人開始時反應可能很糟糕的準備:對大多數人來說聽到有人自殘都會被嚇到,所以聽者可能會震驚、迴避,給TA時間來接受和準備回應

  • 保持邊界:不討論,不回答自己不想回答的問題,如果感到不舒服可以隨時停止談話

2. 覺察觸發情境、事件感受到自殘的過程

用書寫的方式記錄下自己想自殘之前發生了什麼,以及自己感覺如何。

嘗試感受自己的感受而不試圖改變它們。「很多時候傷害我們的不是感受本身,而是我們處理感受的方式。」相信這些感受會過去,而自殘的衝動也會過去。

3. 付出努力處理負面的自我認知

  • 認識自己的負面的自我信念:知道自己有哪些的自我厭惡或者自我貶低的想法,是處理它們的第一步

  • 檢查這些信念:檢查自己為什麼會這麼想自己,這些想法從哪裡來,它們是否靠得住

  • 重新建立自我認知:嘗試列出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 學習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 接受自己是不完美的人類的一員

4. 學習替代的應對方式

  • 聯繫他人:打電話給朋友、上網瀏覽自殘幫助網站或者跟互助小組的夥伴交流

  • 表達自己的感受:把感受寫下來或者畫出來、哭出來

  • 轉移:打遊戲或者去看一場電影

  • 保持忙碌:整理家居或做清潔

  • 專心於一件事:呼吸、冥想或瑜伽

  • 給身體獎賞:按摩、SPA

    如果你能分辨自己驅使自己想要自殘的情緒是什麼:

    憤怒和挫敗時,摔舊盤子、捶打枕頭、撕紙;悲傷和抑鬱時,洗熱水淋浴、跟寵物或者小孩子玩耍;罪惡感或無價值感時,和在乎自己的人互動、回想自己做過的被他人稱道的事、給予他人幫助;空虛時,抓握冰塊、品嘗味道濃烈的食物,或者看個限制級的電影……

5. 了解改變需要經歷的階

確定自己處於哪個階段,了解每一個階段需要做的事情、可能遇到的困難,以及在每一個階段犯哪些錯誤是正常的。

  • 準備:自殘者需要有希望、相信和意願,即希望停止自殘、相信自殘是可以改變的,並且有意願付出時間和努力做出改變,如果改變的動機不足請回到「問自己」的六個問題。
  • 做出行動:自殘者需要確定改變需要的技巧,並且耐心地學習這些技巧、實踐這些技巧做出真實的改變。你可能發現新的應對技巧並沒有起作用,自己仍然不時有強烈的自殘衝動,這個階段要不斷地練習或者嘗試自殘以外的其他應對技巧,還有設立短期的目標,從處理某一個時刻,某一天,某一周的自殘衝動開始。
  • 保持:需要專註和自律,這一階段需要了解反覆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持續累積的改變的行為

6. 不要害怕重蹈覆轍

反覆不是失敗,而是一個認識自己、認識反覆還有認識停止自殘對自己的意義的機會:

  • 你從這次反覆了解到什麼?

  • 你需要什麼來幫助自己留在改變的道路上?

  • 你可以做些什麼來防止大的倒退?

  • 過去幫助你成功抵抗住了自殘衝動的是什麼?

  • 下一次你想要自殘的時候你應該跟誰說一下?

7. 尋求專業的治療

專業的治療能夠幫助自殘者發現並處理隱藏在自殘背後的問題,很多時候自殘只是問題的表象,真正的問題可能是社交困難、性取向認同壓力、PTSD,或者抑鬱症、自閉症譜系障礙等等。另外,儘管不是必然,但自殘常常和一些人格障礙比如邊緣型人格障礙聯繫在一起,因此專業的治療就更加必要。而基因原因的Lesch-Nyhan綜合征則需要醫學診斷和干預。

選擇具備專業資質並且有處理自殘經驗的治療師或者醫生,還有很重要的,你選擇的治療師應該是讓你願意麵對並付出努力去解決自殘問題的人。

如果你所愛的人自殘

對於自殘者的家人或朋友,梅奧醫療中心給出的建議:

    • 獲得信息

    • 不要評判或批評

    • 讓TA知道不管發生什麼你都很在乎TA

    • 支持治療方案

    • 分享應對策略

    • 尋找支持同時照顧好自己

參考資料

Caicedo, S.& Whitlock, J.L.( 2015). Top 15 Misconceptions about Self Injury. http: //www. selfinjury. bctr.cornell.edu/

Prussien,K.,Rosenblum,S., Whitlock, J.L. What role do emotions play in non-suicidal self-injury? http:// The Cornell Research Program on Self-Injury and Recovery

Hooley, J.M. & St. Germain, S.A. (2014). Non-suicidal self-injury, pain, and self-criticism: Does changing self-worth change pain endurance in people who engage in self-injury? 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

Franklin J. C.(2015). How Does Self-Injury Change Feelings? selfinjury.bctr.cornell.edu-injury-change-the-feelings.pdf

Franklin J. C., Lee K. M., Hanna E. K., Prinstein M. J. (2013). Feeling worse to feel better: Pain offset relief simultaneously reduces negative affect and stimulates positive affect. Psychological Science.

Franklin, J. C., Puiza, M. E., Lee, K. M., Chung, G., Hanna, E. K., Spring, V. L., & Prinstein, M. J. (2013). The nature of pain offset relief in nonsuicidal self-injury:A laboratory study. 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

Cornell Research Program on Self-Injurious Behavior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2003). The Cornell Research Program on Self-Injury and Recovery

Mayo Clinic. Overview - Self-injury/cutting.Overview - Self-injury/cutting - Mayo Clinic.


推薦閱讀:

忘不了一個人的原因是什麼?
什麼是「被迫害妄想症」?
來者諮詢:名校名企、績效出眾、明日精英,卻深陷職場焦慮,怎麼辦?(二)
哪一個時刻你覺得最平靜?
請女生去電影院看恐怖片的男生都是抱有什麼樣的心態的?

TAG:自殘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