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理與機制的含義是什麼?二者有何區別
畢業論文中涉及到了機理與機制的用詞,被老師指出,這兩個詞的含義和用法不同,很長時間以來,「機制」一詞越來越時髦,各種體制改革研討會上,專家放言,必稱「機制」,報章雜誌乃至紅頭文件上,也頻頻出現這個熟悉的字眼。到底什麼是「機制」呢?通過查詢相關資料,得出如下結果:
機理
機理,是指事物變化的理由與道理,從機理的概念分析,機理包括形成要素和形成要素之間的關係兩個方面。其原理是指為實現某一特定功能,一定的系統結構中各要素的內在工作方式以及諸要素在一定環境條件下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運行規則和原理。
機制
「機制」一詞最早源於希臘文,本義原指機器的構造和動作原理。對機制的這一本義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解讀:一是機器由哪些部分組成和為什麼由這些部分組成;二是機器是怎樣工作和為什麼要這樣工作。引申義,指有機體的構造、功能及其相互關係。
不同的領域,就產生了不同的機制。生物學、醫學通過類比借用此詞,它們的「機制」就是生物(包括人)的功能,也了解它的內在工作方式,包括有關生物結構組成部分的相互關係,以及其間發生的各種變化過程的物理、化學性質(魏江,許慶瑞:企業技術創新機制的概念、內容和模式,1999年第11卷第6期,科技進步與對策)。在社會科學中,「機制」可以表述為「在正視事物各個部分的存在的前提下,協調各個部分之間關係以更好地發揮作用的具體運行方式」。在經濟學的研究,用「經濟機制」一詞來表示一定經濟機體內,各構成要素之間相互聯繫和作用的關係及其功能。
理解「機制」這個概念,最主要的是要把握兩點。一是事物各個部分的存在是機制存在的前提,因為事物有各個部分的存在,就有一個如何協調各個部分之間的關係問題。二是協調各個部分之間的關係一定是一種具體的運行方式;機制是以一定的運作方式把事物的各個部分聯繫起來,使它們協調運行而發揮作用的。
區別
機制是一種體制或稱體系,是框架下形成的整體,「機制」由有機體喻指一般事物,重在事物內部各部分的機理即相互關係。機理只是一個理念,由相關數據及事實構成,作為機制組成的一部分。關於這個問題,舉個例子:光合作用可以成為一個「理論」,而二氧化碳與水,經過光反應與碳反應,轉化為氧氣等,這屬於一個「作用機理」;至於「作用機制」,我們控制光照與水分,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也就相當一個調節作用吧。
機理重點在這個「理」上,表示原理、道理、理論;而機制重點在這個「制」上,表示規則、條件、約束。在經管論文中,如果是分析系統要素間的結構、行為以及關係等,兩者可以通用。如果是在強調系統內部要素的運行原理,突出的是理論層面的解釋,建議使用「機理」;如果是強調系統要素對其他要素或者系統整體的影響,突出的是限制和規則,建議使用「機制」。舉例說明,在公司治理研究領域,我們常說公司治理機制,而不說或者很少說公司治理機理。
——文章部分轉載自北京校對工作室
推薦閱讀:
※2 「行為控制」的理論基礎(引言)
※如何判斷一個人的潛力?
※糾結的機制研究,愛因斯坦的懷錶!
TAG: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