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中的「日式中文」如「大大的」「什麼的幹活」是胡謅的還是日語習慣的問題?

你的,大大的幹活。


月經問題。這種日語不是編劇自己編出來的,事實上哪個編劇能自己編出這玩意來,那估計已經是托爾金老爺子那種級別的了。能在自己的文學作品裡生編出一套完全符合語言學理論而且還能自洽的語言體系,你以為容易?

這玩意有正式名稱的:「兵隊シナ語」。直譯過來就是「日軍所用的中國話」。シナ就是支那,這個詞原本是沒有貶義的。當然後來因為「支那」帶上了一些挑事的色彩,所以這類日語現在也可以用一個更中立的叫法,叫「兵隊中國語」。

這玩意維基上也是有解釋的兵隊シナ語 ,我大概總結一下,簡單解釋一下。

在使用不同語言的民族混居的地方,時間一長,一定是會形成Pidgin的。也就是中文所說的「洋涇浜話」。Pidgin這個玩意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廣泛存在。最初是在歐洲,畢竟那地方地小人多話還不一樣,擠在一起總有些互相浸潤的情況。之後歐洲佬開拓新航路,把世界連成一體,然後殖民。有些地方的原住民語言和殖民者語言混合在一起,屬於這個地方的Pidgin就誕生了。

然後稍微提一提另一個概念:Creole。Pidgin和Creole都是這種不同語言在一起互相浸潤互相影響而造就的新的表達方式。但兩者的程度不同。Pidgin通常只是借詞,而且通常是實詞,語法還是固有的母語的那套。但到Creole的級別,就已經是兩種語言不光是實詞,乃至虛詞和語法都連結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可以算是全新語言的東西了。

這裡提到的「日軍所用的中國話」就是Pidgin的情況。從甲午戰爭開始,日軍在中國大陸的活動就一直沒停下過。在這個漫長的時間段里,他們也要想辦法和當地的老百姓做一些最簡單的交流。於是他們就想到了借詞,而借詞首先是借實詞。畢竟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溝通內容,無非都是圍繞著那幾個基本慾望在做文章。人要吃喝,於是就有了喝酒(へいちゅう);人要買東西,於是就有了要(やお)和不要(ぶやお);人要向別人傳達自己的想法,於是就有了明白(みんばい)和知道(ちど);人要打仗,打仗會死,於是就有了死了死了(すらすら)……這些其實完全都是用日文發音去硬標中文當中的詞。

唯一一個常見而又有些特別的是吃飯,咪西咪西(めしめし)。懂日語的人會看出,這是一個尊敬語。這是日語當中招待客人吃飯,類似中文說「您先請」或者「請您先用」這樣意思的,非常客氣的說法:召し上がってください。這個詞是把日文發音轉成中文的。

這個「軍隊中國話」其實是日軍長期在中國盤踞所產生的一個正常的語言現象。在二戰之後日軍戰敗回國,就再也沒有這種說法了。而其實在當時的日軍當中,高級軍官一般也不屑於使用這種「軍隊中國話」,反倒是下級士兵比較熱衷。並且在跟他們自己的日本人同胞之間也會說,基本上就相當於一個惡趣味了。

就跟我們當年剛學日語的時候,我們班長硬是要把每一個假名全寫成漢字,而且還自己覺得自己是在用」萬葉假名「寫現代日語一樣。


替@護士衫下找補一例應用。

「大大的報道」

另外記憶里有一種說法,這種「洋涇浜語」來自日本軍方下發的中文速成小冊子,以日語語法為基礎,結合日語和漢語的發音而成。


感謝樓上幾位的回答。

最近在看這方面的書,我來補充一下關於pidgin的一些小知識。

洋涇浜語(pidgin)是指兩種或多種不同語言頻繁接觸的地區,由這些語言雜糅而成的語言。洋涇浜語言在一個社會中通行的範圍是有限的,大致只適用於操不同的語言的人有必要相互交際的場合,而不用於同屬一種語言的社團內部。

不過協和語比較特殊一點,以下引自復旦版游汝傑《社會語言學教程》:

洋涇浜協和語是日軍侵佔東北期間在東北產生的一種漢語和日語雜交的語言,其特點是不少辭彙和語法結構,尤其是詞序用日語(賓語前置於動詞)。例如「優秀大型貨物船熱田山丸大連著……」其中「著」是日語「到達」的意思,這是個動詞,卻用在賓語後。類似的例子還有「日小鐵工業滿洲移駐」、「日郵編業務協定修正」等。協和語主要使用於東北鐵路沿線,尤以大連為最。協和語只使用於漢族人之間,這與洋涇浜英語使用於英美人和中國人之間不同。因為協和語是由學校強迫教學日語引起的,所以文化程度較高的人和城鎮居民用得較多,並且也用於報紙的新聞報道、教科書等出版物上。20世紀50年代協和語仍可在口語中聽到,60年代以後以趨於消亡。

根據這種解釋,「協和語」只使用於漢族人之間,所以題主所問的「日式中文」並不是「協和語」。

一般來說pidgin的形成過程是單向的,底層是土著語言,但是「兵隊中國語」很明顯是日語向漢語靠攏,大致可以猜想是日本殖民者為了拉近與當地中國人的關係而創造出來的一種糅雜了漢語辭彙和日語語法的語言。而在殖民者心中漢語是底層語言,這大概可以解釋為什麼高層軍官不屑於講「兵隊中國語」。

另外,日語中表示「大大的」應該是「大きい」之類的詞,而日語中的「的(てき)」是一個接續詞,用在抽象名詞後與名詞構成な形容詞,如「理想的」。漢語習慣在雙音節形容詞和名詞之間加「的」連接,日本人可能見到這種用法比較多,於是直接將漢語的「的」和日語的「的」對等起來,形成「大大的」這種用法。

第一次正經回答,不太知道格式...如果格式和內容有錯誤的地方還請指正w


悄悄的進村,開槍的不要


這是日本人在滿洲國期間發明的協和語。主要是不怎麼懂中文的日本人和中國人交流用。

規則是:日語里的助詞(漢語里沒有對應的詞)統統變成「的」,名詞直接找一個對應的漢字詞,語法順序不變。

所以下面這句常用日語

【きみはなにをする(か)】*意思是:你做什麼/你要幹啥/你有啥事?

就變成了

【你的什麼的幹活】

對應關係:

きみ --&>&>名詞:你

は --&>&>助詞

なに --&>&>名詞:什麼

を --&>&>助詞

する(か) --&>&>動詞:做。北方人把做事說成「幹活」。


補充一點。日軍似乎曾經在偽滿推廣過這種Pidgin,叫做協和語,使用中文發音,結合日語語法。手頭網壞了,記憶不一定準確,可以自行搜索。


推薦閱讀:

論微軟自帶日語字體下平假名與片假名的「へ」之間的差異
日語坑深:漢字篇
日常中用到的「偽日本語」的整理
這六個童話小孩不能看!只有大人才能拆的六一禮物!

TAG:日本 | 日語 | 影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