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對錢的3大誤解!你必須知道的普通家庭理財幾大定律
窮人對錢的3大誤解 你誤解了哪一條?
第一,富人就是「錢多」
富人不是一個簡單的「錢多」概念,在很多時候,「錢多」只是一個結果。
富人真正的財富規劃和分布是一個很複雜的組合,不同的產業,資本互相支持,加上個人的能力,人脈,再加上很多無形資產:比如品牌效應,長期累積下來的個人的信譽口碑,等等等等,共同構建了他的財富帝國,這其中其實是環環相扣的,拆了任何一環,都可能牽一髮動全身。
有錢,不代表你是富人,有錢能達到財務自由的標準(被動收入>支出),才勉強符合富人標準。
第二,錢越多,財務狀況越好
在《小狗錢錢》一書中,有這樣的一個情節:「假如我得到的零花錢是現在的兩倍,那麼我肯定覺得棒極了。如果我的零花錢是現在的10倍,我一定感覺像生活在天堂里一般。」真實世界的大人們也如吉婭幻(書中主人翁)想零用錢增加一樣幻想自己能掙更多的錢,而小狗「錢錢」戳破了這種幻想的思維陷阱,「看看你的爸媽,他們擁有的錢是你的100倍,儘管如此,他們的情況也並不好。錢的數目並不是決定性因素,更重要的是我們怎麼來使用它。我們首先必須學會量入為出,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能力獲得更多的錢。」
我們總是渴望錢越多越好,但實際上我們掙錢的能力總是有限的,即便是馬雲。
很多人隨著收入增多,消費慾望也越來越大,結果還是錢不夠花。在收入固定的時候,控制慾望是良好財務狀況必不可少的保障。
第三,富人致富是通過「橫財」
中國有句古話: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似乎就是在說富人致富都是通過「橫財」,其實際情況到底是不是這樣子的,大家誰都說不清楚,但偏偏有很多人相信。世界上或許有很多依靠「橫財」致富的人,但更多的人是通過合理合法的手段獲取財富的,否則你當相關部門都是吃閑飯的?
錢是一種力量,但更有力量的是有關理財的教育,錢來了又去,但如果你了解錢是如何運轉的,你就有了駕馭它的力量,並開始積累財富,光想不幹的原因是絕大部分人接受學校教育後卻沒有掌握錢真正的運轉規律,所以他們終生都在為錢工作。
我想關於錢的問題,大多數人在與別人談論時都是說我一個月多少薪資或者我過去曾經賺了多少錢,其實大多數的人沒有意識到,財富不在於你掙了多少錢,而是要看你留下了多少錢以及留住了多久。
現在有太多的人很迷惘,他們總是問:「我該從哪兒開始」或「告訴我怎麼樣才能快速致富」,他們肯定對我的回答感到失望,因為我會說:「如果你想發財,就需要學習財務知識。」
「富人獲得資產,而窮人和中產階級獲得債務,只不過他們以為那些債務就是資產。」
高學識的成年人往往覺得研究這麼一個簡單的概念太沒面子了。許多人在閱讀,但並不十分理解他們所讀到的東西,因此有閱讀理解這一說法,而人們在閱讀理解方面的需求和能力是不同的。
如果你想獲得更多的財富,首先必須明白資產和負債的區別(簡單地說資產就是能放你口袋放錢的東西,負債就是從你口袋裡掏錢的東西),並且儘可能地購買資產。
這是第一號規則,也是僅有的一條規則,這聽起來很簡單,但是人們大多不知道這條規則有多深奧,大多數人就是因為不清楚資產與負債的區別而苦苦掙扎在財務(現金流)問題里,這其實也就是人們總是迷惑不知道自己掙的錢都溜到哪兒去了的原因。
下面的這三個現金流向圖就足以說明這些問題:
1、窮人的現金流
工作--收入(工資)--支出(稅、食物、租金、衣服、娛樂、交通費)--工作
2、中產階段的現金流
工作--收入--支出(稅、食物、租金、衣服、娛樂、交通費)--負債(抵押貸款、消費貸款、信用卡)--工作
3、富人的現金流
工作—收入—支出(稅、食物、租金、衣服、娛樂、交通費)--資產(股票、債券、票據、房地產、智力資產等)--收入—工作
這三個現金流向顯得過於簡化,正是這簡單的現金流向說明了問題,即現金流說明一個人是怎樣處理他已經到手的錢的。
但更多的錢是往往不能解決問題,實際上它可能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錢常常使我們人性中的弱點顯露,錢不能掩蓋我們的無知,這就是為什麼經常有些人忽然得到一大筆意外之財,比如遺產、加薪或中彩之後,卻又很快失去了的原因---甚至有些人會比他得到那些錢之前的財務狀況更糟。
錢只是使你頭腦中的現金流向圖的流向更加明顯,如果你的現金流向圖是把收入都花掉,那麼最可能的結果是增加了收入的同時也增加了支出。正所謂「錢愚弄人」。
你必須知道的普通家庭理財幾大定律
4321定律
4321定律家庭資產合理配置的比例是,家庭收入的40%用於供房及其他方面投資;30%用於家庭生活開支;20%用於銀行存款以備應急之需;10%用於保險。
72定律
72定律不拿回利息利滾利式的進行投資理財,本金增值一倍所需要的時間等於72除以年收益率。
如在銀行存款10萬元,年利率是2%,那末經過多少年才能增值為20萬元?只要用72除以2得36,就可推算出投資銀行存款需36年才能翻番。
80定律
80定律股票佔總資產的合理比重等於80減去年齡的得數添上一個百分號(%)。比如,30歲時股票可佔總資產的50%,就是說在30歲時可以50%的資產投資股票,其風險在這個年齡段是可以接受的,而在50歲時則投資股票佔30%為宜。
家庭保險雙10定律
家庭保險設定的適宜額度應為家庭年收入的10倍,保費支出的適當比重應為家庭年收入的10%。
房貸三一定律
每月歸還房貸的金額以不超過家庭當月總收入的三分之一為宜。
來源:網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