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土耳其古代遺迹掠影(一)1.舊石器時代

題圖:A. Boratav, 1988

這學期的一門土耳其考古虐得我滿地打滾。但是這門課乾貨實在不少,於是就我打算把整理的部分資料放上來,聊以安利吧。

這裡就挖下這個大坑的第一鏟土,從Yar?mburgaz洞穴遺址講起。

來源:ARCA2130 Key Site Lecture

Yar?mburgaz洞穴位於伊斯坦布爾以西約20公里處,保存了33萬至13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早期至晚期的人類活動記錄。該洞穴有上下兩個洞口,洞內兩層由斜坡連接。其中上層洞穴的舊石器時代痕迹已經全部被抹去,本文討論的遺物均出土於下層。

這處遺址的地層豐富,記錄下了馬爾馬拉地區早期年代的順序。正式的發掘行動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進行,有大量遺物出土,主要為打制石器和動物骨骼。遺址內可見清晰的人類佔領痕迹。出土的動物骨骼中可辨出馬、野豬和鹿,因此可知周圍野生環境十分豐富。

人類學家莫維士(Hallam L. Movius)提出了一個「莫氏線」(Movius Line)的概念,將舊石器時代的歐亞大陸一分為二,而Yar?mburgaz遺址則印證了這一概念。

來源:ARCA2130 Key Site Lecture

由圖示可見,莫氏線的南側屬於「手斧文化圈」,擁有複雜的操作鏈[1][2],生產過程中也出現了詳細的「概念型板」(the mental template)。而Yar?mburgaz所在的北側屬於「砍斫器文化圈」,與安納托利亞中部的發現聯繫緊密:沒有預製石核工序的證據,沒有發現二次加工製品,也缺少操作鏈和概念型板。此外,遺物中的石器材質還被發現與功能相關,例如燧石質地的剝片和石英砍砸器。

由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舊石器時代之後這個洞穴也曾多次投入使用,也是因此導致了上層洞穴地層的毀壞。

這裡曾經是熊窩(發掘出的部分動物骨骼來自於熊的食物,這也給研究工作帶來了一些額外的麻煩);拜占庭時期上層洞穴曾被當作教堂,洞口外建起了修道院,導致了史前遺物的流失。後來這片遺址由於發掘和隨後發表的文獻而名聲大噪,也因此引來了大批人流。遊客、尋寶人、非法探險者、業餘洞穴學家和考古學家紛沓而至。這種情形對洞穴的保護極度不利。因而,為了減少將來的損壞,這片遺址曾在1988至1990年的發掘期間停止對外開放。但是,由於監管不力,在這之後封存洞穴的鐵柵欄就失去了效用。這裡淪為了吸毒者和娼妓的窩點,混亂不堪。如今的洞穴牆壁上滿是塗鴉。洞穴內甚至開出了一塊地種蘑菇。地面被開路機挖出了層次,而洞口也被開大,方便開路機出入。此外,洞內還進行過影視攝錄,也對內部環境造成了永久損壞;其中一部歷史肥皂劇的劇組還曾非法進入洞穴拍攝。因此,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對製片商提出了控告。

關於文中提到的「操作鏈」概念,我找到了兩篇值得一讀的文獻,如下:

[1]陳淳, 沈辰, 陳萬勇, & 湯英俊. (2002). 小長梁石工業研究. 人類學學報, 21(1), 23-40.

[2]陳虹, & 沈辰. (2009). 石器研究中 「操作鏈」 的概念, 內涵及應用. 人類學學報,28(2), 201-214.

另外,莫氏線的理論已被中國廣西和韓國漣川郡的考古發現推翻。舊石器時代的東亞人類也已掌握了手斧的製作工藝。

才疏學淺,翻譯水平也有待提高,懇請前輩們指出文章中的錯誤和疏漏,這裡一定會虛心改正!


推薦閱讀:

阿卜杜拉一世與「大敘利亞」的歷史
衰落or轉型?中期奧斯曼史的敘述模式問題
好可惜,土耳其 | 親歷伊斯坦布爾四次爆炸現場
去土耳其旅遊需要什麼準備?
【地圖看世界】土耳其(1):追尋昔日強大帝國遺產的迷失者

TAG:考古 | 土耳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