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需要了解的M2
M1(貨幣)=M0(流通中現金)+單位活期存款
M2(貨幣與準貨幣)=M1+單位定期存款+個人存款+其它存款
其它存款包括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90%)、信託存款、租賃保證金、住房公積金存款等
一般用M2/GDP反應經濟總體槓桿水平。經濟上升時期,由於加槓桿主體較多,槓桿提升較快,因此M2能快速增長;而在經濟疲軟與產能過剩時期,由於企業主動加槓桿意願較低,雖然政府和居民加槓桿,但企業槓桿下降或持平,因而M2總體平穩。
M1反映著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M2不僅反映現實的購買力,還反映潛在的購買力。
若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中央銀行和各商業銀行可以據此判定貨幣政策。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有通縮風險;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有漲價風險。
M1與經濟
M1大幅上升,M2維持穩定,顯示貨幣沒有有效傳導到實體經濟,總體經濟偏弱。(1997/2000)
M1、M2同時上升,經濟回升(2003/2007/2010)
對於當前(2016.4),M1大幅上升,M2維持穩定,意味著本輪經濟回升是小周期回升,基礎不牢,幅度不高。
M1與通脹
M1是CPI的一個可靠先行指標,從M1到CPI大致6個月。M1的波谷其後對應一般是低通脹,而M1的波峰其後卻不一定對應高通脹。
歷史數據表明,M1是物價變動趨勢較好的領先指標,但貨幣供應引發物價上漲的幅度則是不確定的。較高增速的M1並不是通貨膨脹出現的充分條件,而是必要條件,能否引發通脹還要看其供求基本面。
當前M1的快速增長並未有效傳導到M2和實體經濟,難以形成高通脹壓力。
M1與房市
M1與房價存在著明顯的同漲同跌,二者基本同步。
M1每次增長高峰都對應著房價環比漲幅的上漲。
增加內容1:
M2可看作是經濟總體信用的近似值。M2的變化體現了信用擴張的變化。
信用擴張從機制上看是典型的正反饋機制,只不過周期非常長。信用擴張到了末期,越來越多的新增信用必須用於還本付息,因此信用擴張的速度必須呈指數增長才行,而且加速度必須越來越快,一旦增速放緩,信用就會逆轉收縮,反向自我強化。
如果未來M2的增速持續下降,那麼信用環境趨緊就是大概率事件。這對嚴重依賴信用的股市、債市、樓市都不是好事。在這三方面回報都不佳的情況下,無路可逃,很可能會對匯率造成衝擊。
若M1增速與m2剪刀差過大,說明央行增加基礎貨幣的努力並沒有轉換成整體信用的同步增長。這樣一來,短期流動性泛濫,長期投資不足,脫實向虛,到處亂竄,追逐投機機會。
推薦閱讀:
※《熵增與生命》
※募捐的基本常識與羅一笑她爸錯在何處?
※江湖兇險,人言可畏——圍觀7月互金江湖有感
※比特比究竟是什麼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