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Serif 出品的 Affinity Designer?使用體驗如何?

Affinity Designer


1.5,1.5.1版更新:

  • Constraints 約束

在1.5版本的時候添加的約束功能,類似 Xcode 裡面的約束功能:

這樣的設計易用性和通用性是可以保證的,Sketch 的 Resizing 就小兒科了。尤其在元素奇多的情況下,約束功能可以很好的保證定位和布局能夠最快設置起來。

  • Snapping 更強大的吸附功能:

加入了吸附候選:

吸附的策略很靈活。可以指定吸附對象。而且還能指定吸附對象,這個對象是根據你繪製的對象 Index 來計算,如果你輸入6,則吸附前六個創建的對象,但是此時你改為10,則你繪製時還是吸附之前6個對象,只有你繼續繪製4個對象, 滿了10以後,它的策略才得以實現。

  • Symbol 符號

AD 終於有符號功能了,不過它沒有 Sketch 的 Overrides 功能。

  • Assets 庫

其實可以理解為跨文檔的符號集合,不過也可以把整個 Artboard 作為 Asset 哦。

  • 從圖片創建色板

不得不說,中文版 AD 的翻譯確實有待提高啊。

你現在可以從圖片中直接創建色板了:

新功能還有很多,比如更強的切片和導出功能。Mockups……不過中文排版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攤手]。

———————————————————————————————————————————

以下為原內容:———————————————————————————————————————————

Affinity Designer 給我的第一感覺相當好,我擔心的是與 PS,AI (以下簡稱 PA)等原始工具操作上的差異。但第一次打開 Affinity Designer (以下簡稱 AD),發現大多數快捷鍵與 PA一樣。界面風格有分離模式和一體模式。類似 PA 的 Application Frame。

AD 分為三種形象模式(Persona):Draw Persona, Pixel Persona, Export Persona.

Draw Persona 模式中,所有圖形元素均為矢量模式,最大可放大到 378333344.0%,最小縮小到 0.1%。在這個模式中左側工具欄為矢量圖形工具。

Pixel Persona 模式中,可以對已柵格化的圖形進行處理。如果你直接切換到這個模式在畫布上操作矢量圖形,該圖形/圖層會自動轉換為柵格圖層。

圖層分為普通圖層(矢量)和像素圖層:

Export Persona 模式中,可以直接對圖形元素切片導出。

可以選擇要導出的圖像倍數。

導出設置也很全面。

類似 AI 的像素預覽,AD 裡面還提供了三種預覽模式:實際像素預覽模式、Retina 像素預覽模式,線框預覽模式。

自定義圖形非常多,每種圖形都可以單獨進行調整,十分便利:

所有圖形/圖層順序、水平垂直水平翻轉(PA 的翻轉都在變換菜單中)、順逆時針翻轉,對齊都放到了頂部工具欄。

智能對齊模式設置也非常詳盡,而且真的非常好用。

圖形分割和圖形插入順序:

路徑功能很全面,AI 有的一併有。貝塞爾手柄操作也提供了 AI 沒有的一些動作:

描邊提供了壓感曲線,非常實用。

色板基本上和 PA 一樣。可以存儲和導出

大部分人非常重視的實時蒙版,AD 也做得相當好。直接把對象作為蒙版對象的子層即可。比 AI 甚至 PS 要方便得多(AI 的蒙版相當麻煩)。

圖層樣式,PS 有的 AD 也有,

3D Effect 是特有的一種樣式,可以添加多個光源。實時高斯模糊性能也很高。在高斯模糊對象基礎上添加多個圖層樣式效果都非常流暢。

(持續更新中……)

除開官網 Video 中介紹的特性讓人期待,我更擔心 AD 這個工具某些細節會做得不好,比如蒙版(AI 的蒙版用出了陰影),路徑功能,對齊和圖形分割,網格,色板……etc。但試用後真的是讓我打消了顧慮,並沒有讓我覺得潦草或粗糙,完成度相當高!一個才1.1.0版本(2014-10-14)就做到這個地步,非常了不起。對於經常使用 PA 的設計師來說,操作上的兼容性和用戶體驗 AD 也做得不錯.

我覺得 AD 這個工具會逐步的成為部分設計師的主力工具(我已開始在項目中使用),我個人認為它有這個潛力和實力,328元的價格也相當值。

--- 以下內容於 2016-04-11 添加 ---

去年12月的時候,AD 迎來了一次比較大的更新 1.4,現在也已經迭代到了 1.4.1 版本。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持續地使用 AD 進行設計。我個人基本上是什麼都用。因為每個工具都有各自長處,關鍵是看大家如何調配自己對功能的需要了。

截至到今天 Sketch 更新到了3.6.1版本。作為從 1.0 就開始使用的老用戶,Sketch 現在可以說是非常健全的工具了,但是有些老問題還是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比如智能間隙和對齊的權重混亂:

這真是非常讓人頭痛,因為你沒辦法對它的對齊吸附進行相關設置。個人認為 Keynote 的吸附到間隙是做得最好的。不過這個功能在 AD 中還沒有開放(How to enable that "Snap to gaps and sizes" option? 完全搞不清楚不開放為什麼還要顯示出來)。現在大家在 AD 中仍然只能像 AI 中一樣 使用對齊的間隔工具;在這一點上至少 Sketch 還能勉強使用了,也算是滿足。

好多人吐槽 Sketch 的文字工具太難用了。是的,到 3.6.1 仍然沒有 Baseline 沒有 Leading Override ,沒有 SuperScript 沒有 SubScript……連大小寫轉換都沒有,難用到爆炸啊!

AD 一開始就把 Text 工具向 PS 看齊。到現在也有 Sketch 的最近使用字體了,而且也可以同步系統字體冊字體集。

現在 AD 也有 PANTONE? 色板了。色板功能較1.1.0也有非常大的提升。到目前還添加了旋轉畫布,性能依然非常棒。

AD 里還有非常強大的 Grid And Snapping Axis 管理器:

你可以打出很特殊的三角網格和軸側網格, So sweet……

基本上 Photoshop ,Illustrator , Affinity Designer, Sketch各有各的長處,你基本上不可能在一個工具中看到所有你想要的功能。Affinity Designer 對我來說最有吸引力的就是它的圖形性能,我曾打開將近3000個圖層的 PSD 文件,PS 打開這個文件吃我10GB 的硬碟空間:(,移動起來也是非常不流暢,但 AD 除了能夠兼容打開而且處理起來也非常順暢。簡直是爽翻(不過兼容性還是有些小問題),但是相對於 1.1.0版本,兼容性已經有了質的飛躍。這個開發團隊應該非常猛,因為他們每次版本更新 New Features 總比 Bug Fixed 多(Sketch 說你呢……)。

對了,AD 即將開放 Windows 版本。希望它有長足的發展,越來越好用……

--- 以下內容於 2016-04-13 添加 ---

有朋友跟我吐槽 AD 難用的地方。就是 AD 的混排實在是讓人無語:

同樣都是設置全部對齊,但是 AD 基本上沒法使用。所以就目前版本來看,大家可能需要避開大量排版的使用場景(已在他們的 forum 反饋)。

還有朋友跟我吐槽 AD 的吸管。實在是讓人頭疼。大家去試用下就知道,吸管不是作為單獨工具存在的。而且吸取了顏色還要再點一下吸管旁邊的色塊儲存器才會上色(WTF)。

不過瑕不掩瑜,就圖形上,AD 還是比較好用的。


因為 Affinity Designer 沒有試用版,所以想試用的話只能通過「你懂的」方式去找找。

作為 AI 和 Sketch 的長期使用者,Affinity 上手的主觀感受是:

  • 界面複雜: 和 AI 差不多複雜,不太容易上手
  • 完成度低: 有一種說不出哪裡糙的感覺
  • 審美一般: 界面 icon 讓人有一種回到 iOS6 之前的錯覺

基本上它能做的用 AI 和 Sketch 都能做。但 AI 的好處是強大,兼容性強,Sketch 的好處是使用簡便、適合做界面,不用說還有一堆插件可以玩。

目前 Affinity 還是一個 1.0 的產品,功能和成熟度距離 Kill 他們還遠,有優勢的還只有價格。(但…學習成本也是成本啊)


先上圖

這是在我完全沒有接觸過的情況下,花了約12小時(三天)完成的臨摹練習,勉強算是入門了(幾乎無門檻)。

相對於AI,添加蒙版方便而且方法比較多,添加圖層樣式也非常方便。漸變對比AI我認為不太舒服。對齊比AI好用一萬倍。

同時可以直接在AD裡面進行後期處理,不用兩個軟體反覆切換了。

不過AD更強調圖層概念,需要不停建組、重命名,用過AI都知道AI非常弱化圖層概念,以至於我在用AI時幾乎用不到圖層功能。

總的來說體驗效果非常棒,以後可能會用更多的AD了。

另外,AD,AP在windows系統的漢字的渲染效果簡直了,我看著難受換成了英文版。而且漢化也很差,language翻譯為「語音」我差點沒找到哪裡切換語言。

18/1/12補充:

用Affinity Designer繪製的索尼CF 1400。沒有陣列功能,重複的單元需要手動去一個一個繪製,但是官方說在更新計劃中。

有一個比較好的地方是,繪製右邊的12紋的圖形,我是先畫了一個「十」,想通過兩次複製旋轉30度得到,複製第三次會自動旋轉30度完成圖案。這一點非常完美。

再一次感慨對齊工具太好用了,開啟吸附以後完美對齊。

不過文字編輯、排版上面還是差很多,希望早日能夠進行優化。18/1/13補充:

漸變用習慣了以後比AI的漸變爽多了,AI的漸變樣式(AD里是Gradient Type)只有兩種,而AD有五種。AI想要調其他的漸變樣式需要手動調節、變換,我搞不懂為啥PS里的漸變樣子AI里居然沒有,神奇。

不過由於缺少一些功能,所以材質我直接用了貼圖,金屬拉絲效果並不是繪製的。


現在 Serif 提供了試用版,這兩天嘗試了一下。

Affinity Designer 的界面相對於 AI 來說更簡單明了。如果 AI 用的熟練的話,過一遍、熟悉 Affinity Designer 的大多數功能不出半個小時,但適應其操作仍需要時間。最常用的一些功能被收納進了頂部工具欄里(這個好評)。界面視覺風格更類似 Photoshop。默認是暗色界面(好評),支持 OS X 的全屏幕模式,並且支持觸控板操作,還支持觸控板的慣性滾動。工具欄圖標比 AI 精緻的多。大多數功能,如鋼筆工具、自動對齊等用用起來很順手。

的確如其宣傳的一樣,性能很不錯。用雙指縮放、平移文稿比較流暢,雖然仍然能看到有些掉幀,但整體上感覺還是很好。在試用過程中,暫無遇到崩潰、卡死等情況。

功能上 AD 和 AI 兩者各有千秋。

AD 基本的矢量功能都有。相對於 AI,AD 提供了像素編輯功能,可以創建像素圖層並編輯之。AD 還提供了 Layer Adjustment 功能,就是白平衡、曲線那些,這一點比 AI 好太多。AD 可以做環形漸變(AI 都到現在了還不能做,MD)。AD 支持內陰影 effect(AI 要實現內陰影效果要使用一些奇技淫巧)。AD 提供的基於圖層及對象的 effects,用起來感覺更類似 PS。AD 可以一下子導出原始大小、@2x、@3x 的切圖文件(AI 的產品負責人這兩年一直在睡覺嗎?)。不過和 AI 一樣,沒有類似 Sketch Mirror 這樣的在設備上實時預覽功能。

但反過來,先不提好用與否,AI 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功能上仍然超越 AD 不少。比如 AI 有填色網格功能而 AD 沒有;比如 AI 支持多重填充和多重描邊功能;比如 AI 的文本框支持串接、亞洲文字的避頭尾及標點擠壓。另外,AD 里的 effects 就真的只是圖形樣式的 effects,而 AI 里的 effects 包括很多矢量圖形變換、形變,更類似一些三維軟體里的「修改器」。還有很多……

再說一下兼容性。AD 可以讀取 AI 格式的文件。對於一些簡單的 AI 文件,AD 可以準確顯示並直接編輯:

(可以看到,AD 不僅準確顯示了 AI 文稿,並且成功解析了 AI 文稿里的圖層、對象這些元素。

對於稍複雜一些的 AI 文稿,AD 可以準確顯示,但不能直接編輯:

(AD 雖然準確地顯示了圖稿,但矢量對象被解析成了兩個 image,故無法直接編輯。)

遇到更複雜一些的 AI 文稿,就無法保證顯示準確了,比如這個:

這個 AI 圖稿使用了如多重填充、漸變網格等效果。作為對比,在 AI 里顯示如下:

最後說一下總體的看法。雖然 AD 有很多特性和功能十分驚艷,不過出於使用習慣、兼容性、功能等方面,在試用期結束後,我暫時不會購買 AD 投入生產中。不過,直到現今,市面上的矢量編輯工具,如 AI、PS、AD、Sketch,每一個都有一些讓人難以接受的方面。這幾年看著 Adobe 碌碌無為的樣子,打心底希望有一個優秀的攪局者出現,而 AD、Sketch 等軟體有這方面的潛質。個人會關注這些軟體的發展,如果 AD 等軟體在未來會持續改進,可能會去購買並投入生產中。(PS:Serif 最近推出了 Affinity Photo,一款類似 PS 的圖像處理軟體,現階段為試用版,大家可以去官網下載體驗一下)


恩,我是拿來當筆記軟體用的

看到軟體介紹可以「無限伸縮」那一刻就知道這娃可以當個完美的筆記軟體&>&<

再也不用擔心沒地方記筆記了,大不了放大一百倍,然後將筆記放進去,隨想隨加。

加完後縮回原形也就一個小點的大小


用了快一年了更新一波~

windows測試版一出用戶量猛增。期待mac1.5版本早點更新,1.5版本裡面UI這一塊有很大的更新,比如自適應,這裡有詳細介紹:Affinity Designer gets powerful new upgrade

mac1.5bata版下載地址:Affinity Designer Customer Beta (1.5

還有symbol這個功能也是吊吊的: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h8YOzB7IQk

——————————————————————————————————————————

體驗了幾天,感覺好棒!這種喜悅就如同我第一次使用SKETCH的時候一樣,哈哈。

(而且SKETCH、AI各種文件copy過來都能兼容)

今天還特意建了一個 群,希望更多使用Affinity Designer的人一起交流討論學習:)

Q 群: 484955189

P.S

官方教程:

Affinity Designer 視頻教程

Linda教程:

Affinity Designer Essential Training

英文不好的,在help里也可以看到中文的解說:


windows beta 版本已開放下載了!~目前對於漢字文本兼容不好。還在改進中。

AD 吸收了 fireworks 和 ai 各種優秀的地方。

希望趕緊開放API。

【鏈接】AffinityDesigneronWindows(1.5.0.4)-AffinityDesigneronWind

Affinity Designer on Windows (1.5.0.4)


繪圖的體驗不錯,尤其是吸附、導出等功能感覺用著比 Illustrator 要更為順手,曲線切斷、連接等功能要比 Illustrator 用起來爽得多、比 Inkscape 更是;形狀轉曲線方面做得也很直觀。此前我主要繪製一些物理圖,都還不錯。

但最主要的問題可能還是功能上的缺失吧,這可能與它的目標受眾有關。Affinity Designer 可能主要還是面向 UI 設計師,而 Illustrator 面向人群則更為廣泛。比如「點陣圖描摹」功能在 Affinity Designer 里目前是沒有的,這在我在一些情況下還得打開 Inkscape 進行描摹,相反 Illustrator 就做得很成熟了。再比如,線段終點使用箭頭這個功能,Illustrator 是有一套箭頭可選並且可調整大小,Affinity Designer 則尚沒有這個功能。雖然畫個箭頭不難但可能還確實有點麻煩,UI 設計師可能用不到這個功能吧。還有遇到一些功能缺失的問題,能湊合用吧。

總體而言我對該軟體還算滿意,畢竟 300 多人民幣買斷,可以說是相當良心了;而 Illustrator 訂閱價格確實偏高了,用盜版還是問心有愧。我知道 Inkscape 能用,但貼齊等方面確實不如 Affinity Designer 或者 Illustrator,外加上 Windows 上啟動還是比較慢的所以實際上 Affinity Designer 確實是個很不錯的選擇吧。

暫時體驗就這麼多。附個為作業畫的圖。


設計工具軟體正在細分市場,挨刀臂卻自斷其臂。繼Fireworks陣亡後,Sketch雖好但偏於UI的設計模式,AI依舊強橫也因為「挨刀臂基因」越來越臃腫。見到AD那刻我彷彿看到了FW的靈魂附體。

每個軟體就像每個設計師都有其特質和氣質,無關好壞,對於我這種矢量、像素、設計、美術都要兼顧打雜的人而言,細分趨勢下AD居然統一了,AD無疑是我在厄里斯魔鏡里看到的東西。

至於體驗中度使用下非常順手,有些小BUG和異常也無傷大雅。

總結而言:我用的感覺很好,並且我會把關於AD的特性和評價列入招聘設計師的面試權重問答中。


看著挺不錯,支持PSD和AI格式,可惜沒有中文界面


Affinity Designer Mac版充分利用了OS X技術如OpenGL,Grand Central Dispatch,是的核心圖形完全優化和兼容64位多核處理器,從硬體性能上利用到了極致。不管它是一個100百萬像素的圖像或最複雜的矢量與成千上萬的曲線圖,你仍然在60fps的平移和縮放,移動物體在正確的順序和看到所有的調整生活的看法,刷子和效果,你沒有任何妥協的工作。

  Affinity Designer Mac版體驗最好的PSD處理工具,很它容易與其他有創意的專業人員合作。隨著支持PSD,PDF格式,SVG,AI(PDF流),寫意與eps文件你得到所有你需要的靈活性,所以無論你切換到親和設計師為你所有的工作,專業彩色模型的支持,全16位每通道實時預覽編輯,像素,圖像切片,面具,調整層和平板電腦的支持,親和的設計師是創意專業人士一個重要工具。

移動和縮放總是保持在在60fps。

  優化的任何複雜的文件,超過1000000%的絕對精度放大。

  活載體的藝術品,像素和視網膜的視圖框視圖,分屏模式。

  無縫切換工具和免費設計編輯模式之間。

完美的色彩和輸出

  專業實驗室,RGB和CMYK,灰度顏色模式

  全16位每通道的編輯

  端到端的ICC色彩管理

  先進的Lanczos 3圖像重採樣和插值,雙線性和最近鄰方法。

真正強大的功能

  強大的矢量工具,你想要的任何工作方式都可以。

  生活的影響,混合模式,圖像調整,並為您設計的任何部分柵格和矢量面具。

  使用矢量和柵格行為強度為最好的兩個世界。

  最好的鋼筆工具,節點編輯工具,曲線,幾何操作,和智能型工具。

  靈活的文本處理包括綜合支持OpenType。

  高質量光柵工具的紋理,掩蔽和整理工藝。創建您自己的刷子太。

  優化工作給予重點設計學科包括Web圖形,UI/UX,列印,和概念藝術。

Affinity Designer Mac版絕對是一款強大的專業級別的平面設計軟體,這點毋庸置疑。但是通常這樣的專業軟體也是比較貴的,不過258塊錢對於平面設計師來說絕對是毛毛雨,同時你需要注意的是這是一款純英文的軟體。


推薦閱讀:

類似這種人物和景物重影的海報是怎麼做出來的?
為什麼做 UI 及相關設計,直接用 Adobe Illustrator 的很少?
这种图片效果是怎样实现的?
AI矢量圖縮放後路徑偏移導致變形?
PS、indesign这些软件的绿色版跟完整版比有什么重大的不足、风险?

TAG:交互設計 | 用戶界面設計 | AdobeIllustrator | AffinityDesign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