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下地」比「上天」更難?

目前最深的坑大概12公里

我們派出的飛行器剛剛飛過了冥王星

從絕對數值比上來說,我們探索過的宇宙遠遠小於我們挖的坑

雖然說只要給足夠的時間,我們的探測器總能飄很遠

但這種上天跟往太平洋里扔個泡沫塑料說我們探索大海有很大區別嗎?

所以不能說上天比下地容易


我不這麼認為,如果把上天的尺度和入地的尺度各自的比例相比的話,所謂上天可能僅僅相當於在地上掘一粒傻子。


第一眼差點看成:為什麼「上她」比「上天」還難?


上天和下地,各有各的難處,套用《一代宗師》的台詞,上天是一個國家的面子,下地是一個國家的里子。和「上天」類似,很多不同目的的科學探索及工程實踐都可以被稱作「下地」。無論上天幹什麼,「天」本身是一種相對單純的環境,利用好空間曲率,別的相對都還好說,所以上天的主要技術難度在於「上」。然而說到下地,根據目的不同,技術上的瓶頸或難點實際上是非常不同的。

比如對於最具「人間煙火氣」的地下資源開發全技術及產業鏈,總是要求花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兒,所以處於最上游的勘探環節將從整體上決定一個項目的效費概況,如何能夠最快地獲得兼具大深度和高解析度的勘探結果是勘探技術發展的主題,也是技術發展最活躍的環節。

另一方面,如果僅指深鑽,其意味最接近「上天」,一般技術上要克服高溫高壓高地應力,就像很多答友指出的:超長的鑽桿在鑽機的帶動下旋轉,看起來就像旋轉的麵條。開個腦洞,想像把這跟鑽桿從地表向上樹,雖然最多也就到平流層底層,但這技術難度……,其實還是沒有往下走來的大。

一個更加根本的問題是: 大深度的地球深部探測的目的到底是什麼?解決資源問題?文明史以來,幾乎憑藉著地表下1000米內的資源,人類的小日子過得有聲有色,還把飛船送上了天,所以只要把各類資源的平均有效開發深度提升到2000米,so……。為解決地震機理問題?且不說孤立的一兩個鑽孔能夠提供多少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數據,現在的深鑽極限相比淺源地震都在最表層,能不能有效研究與地震機理有關的問題依然是個問題,so……。當然,還存在一些其他研究目的,比如深部物理化學過程、深部力學過程等,但是這些目的是否支持一個國家在資源與安全(指前述地震機理研究)訴求以外不計成本地投人投錢去做這個事情,畢竟「下地」並不似「上天」那麼具有「政宣」價值(這一點對各大國其實都是一樣的),結論其實是一目了然的。所以說,下地之所以是一個國家裡子,是因為大多數人對它的理解都是要求其能給出能折算出經濟價值的成果,這或許就是題主第一個問題「為什麼這方面研究難以進行下去」的原因。


我們可以飛的更高,卻不能一層層剝開皮膚直通心臟


存在一個很嚴重的動力的問題,你可以輕易轉動一隻15CM的鉛筆,轉個17Km的重金屬規則體試試,而17Km在6371K的半徑前又算得了什麼呢


因為土地(海水)密度比空氣大,而且大很多。


除非出現「水滴」一樣的材料。


除了壓力,岩性和溫度,我在說一個吧

不確定性

上天出問題基本就是計算誤差,設備不行之類的,短距離的上天路線啊,一路上會碰到什麼基本都知道。

可是下地,我們專業老師都說,有興趣可以去學點玄學


一個密度為1.xx kg/m3,一個密度為5xxx kg/m3,這就顯而易見了


沒啥材料能在地心的溫度工作


請問題主,打空氣和打沙包(此沙包=沙袋,非彼沙包)哪個累?

如果可岩石呢?

這麼明顯…


密度 溫度


我支持 匿名用戶:為什麼「下地」比「上天」更難?

這說法本來就是抖機靈式的說法,毫無用處還錯誤。

上天,天外幾乎是無限遠,入地,至多是地球半徑,再遠也是有限的。估計人類上天所達成的距離,離萬億億億分之一的比例也沒有,而入地的比例,匿名用戶已經算出了:地球半徑約6400公里,我們離地心已經前進了萬分之15左右了。。。

人類真可笑,迷之自信,人就去了下月球,探測器好像還沒出太陽系,就敢稱上天較容易。就像是跑馬拉松,僅做了個百米跑,就說馬拉松比很容易。

也別說上天,只要上去了一米也是上天,你下地不也下去一米也是下地嘛。咱要對比就用相同的比法。

評論中有提到單位距離的比法。這個辨法他可能覺得很高明。我試著解讀一下:按這個解釋,就是說下地就要下到地心,而上天只要上到相當於地球半徑的高度就是上天,這樣比法,當然是上天容易下地難。我就問下:誰定義了天就有地球半徑這麼高?

其實說到底,人類很多的爭辯源自於語義不明,這也就是分析哲學的由來。放到這個問題,就是要首先搞清楚什麼是天,什麼是地。

我覺得天就是一直向上直到宇宙邊緣,地就是深到地心。你要非說天只到6400km,那就沒有爭論的意義了。


上天不比入地容易吧,看科技含量上天要求還要高應該,主要是看目的,上天有用啊,入地幹啥?


因為「地=阻力」,而「天=無阻力」


一些新生細菌問:咱們為什麼不繼續往裡面感染呢?


之前課本說是地球的內部是地幔地核等,但是據佛經講人類居住的大地,是浮在水上的,水又住在風輪上的,風輪下面是空的。但至今科學界也沒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解釋。大海里的東西我們還沒又能夠詳盡得了解,地底下的就更難了,技術當然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一方面


一個價值問題了,不是人類不想往地下鑽,而是要往地下鑽付出和得到都沒估算出來。或則估算出來了比如可燃冰,它的開採對於地球的影響是能見得到的。那麼付出和得到的難度又提高了。其實太空和地底都是難度係數很大的項目。只是現在人類在太空領域確實有很強的建樹,很多有的沒的都被科學家編出來嚇唬老百姓了不是嗎。

大家還真別不相信人類沒有能力開拓出地下世界,哪天人類進化了,弄出一套系統來,這地下世界就真被人給掏空了。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來我校作報告時說,不能單純說哪個難哪個簡單,上天跟下地各有各的難處,應該說上天和下地一樣都很難。

為何要執著於誰比誰難呢。

航天工程還有大陸科學鑽,都飽含各學科科學家的心血,這麼敷衍的比較撕逼,很沒意義。


推薦閱讀: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到底是不是珠穆朗瑪峰?
漫步金陵|【低調,高調,都是來讀書的】
為什麼有四個國家名稱中間含有「幾內亞」,他們之間存在何種聯繫?
地理好的人適合做什麼職業?

TAG:地理 | 地球 | 宇宙學 | 地質學 | 宇宙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