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下地」比「上天」更難?

人類目前對宇宙的探索已經有目共睹,人類登上了月球,發射衛星衝出太陽系。

但為什麼對人類腳底下,對地球內部的探索如此難以進行下去?為什麼不能打通地心?人類目前最深的井只有10km,到底技術難在哪裡?


天上無非低一個大氣壓,地底下一不高興就是上千個大氣壓(這裡指的是壓強單位哈);

天上頂多低兩百來度,地底下動不動上千度;

天上一眼望出幾百光年,地底下你一厘米都看不穿;

天上你速度夠了沒什麼會讓你停下來,地底下你每一步都要齜牙咧嘴的鑽;

天上空蕩蕩的你飄個一百年也不見得能碰上一個神仙,地底下一會兒冒水一會兒齜泥你永遠不知道前面有什麼妖怪。


我是石油工程油氣井方向的,應該是「下地」的專業人員吧,過來解釋一波

岩石啊地層啊前面的都說了,地下溫度太高這個理由有點誇張,至少題目中說的十千米的地下溫度不足以融化鋼鐵,不過有個原因很多人好像都沒提。

鑽進的時候你得有鑽頭吧,你得有鑽柱連著鑽頭吧,現在主流的鑽井方式叫機械旋轉鑽進,就是鑽柱帶著鑽頭轉著圈往下鑽,就跟擰螺絲一樣。

在這種操作方式下地層再硬其實都是小事,金剛石鑽頭可不是吃素的,錢到位,時間到位,什麼石頭我都能給你艹出眼來,但是主要問題倒是在鑽柱上。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生活體驗,同樣的鋼材,十公分長的小鋼條結實的一筆,十米長的鋼條基本是能拿來甩的。

同理,過長的鑽柱是無法維持剛性的,它會像麵條一樣彎曲打轉,然後推著鑽頭開始不知道往哪個方向走,學術上說的好聽一點叫井斜,說不好聽就是玩脫了,不管是什麼鑽鋌啊穩定器啊都沒辦法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雖說肯定是往下走,但是井斜過大很容易卡鑽,而且你打個跟大腸一樣九曲十八彎的井出來也沒啥意義是吧。

對於超深井來說穩斜一直是個難題,10km這個深度已經很過分了,我反正還沒聽說過哪個油田有這麼深的井,這深度基本是hold不住的。


說出來可能難以啟齒。

十歲時候,由於對什麼未解之謎中地底人感興趣,就是這種人為杜撰的虛假事實所勾引。禁不住誘惑,我開始挖地。

家裡面的院子裡面有個原有的坑。那坑是原來打算修建花壇的,後被廢棄。我就照著這原有的坑往下挖,你知道的,十歲的少年總有著愚公般的夢想。

小學放學早,每天四點。四點到六點是我幹活的時候,第一天應該挖了十五厘米吧,然後還真他媽累。第二天照著原來的繼續挖,那天我還記得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周末,那天我挖的很多,因為空間時間太多。不知挖了多久,只知道當我的鐵杴碰上金屬鐵管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已經輸了。

媽的,屎尿混合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彷彿有十噸重的TNT炸藥往上空噴射。整個人被黃色液體所淹沒,呼吸極速,幸虧我媽聽到我的救命,把我拉了上來。

打那個時候起,我永遠銘記於心的一個道理,這地裡面,鬼知道能挖到什麼東西?


礦業工程院士宋振琦老師說「入地比上天難!」

學了這麼多年採礦工程,真的深刻體會到了。

礦壓、排水、通風、防火……

掘進……

每一個都很難……

所以我掛科很多。


往地下除了氣壓問題,各種岩石是第一個難點……岩石過完就是大氣壓……

過了上面,就是你有高溫下不融化仍能保持堅硬的材料嗎?

地心的熔融金屬表明溫度已經很高……但下面還是固態金屬是因為壓強太高了,金屬熔點升高了……但溫度仍然很高……


第一次聽說衛星衝出太陽系。。。頂多說到了星際空間而已,離逃離太陽系早著呢。

太陽繫到最近的恆星4.22光年。旅行者一號到現在飛了0.0022335光年。如果旅行者一號前往最近的恆星。那到現在就飛了距離的萬分之五而已。

太陽系引力極限一般認為是在奧爾特雲頂點,離地球約十萬天文單位,或1.87光年。這麼算也就飛了萬分之12左右。

而地球半徑約6400公里,我們離地心已經前進了萬分之15左右了。。。

————

這麼回答不過是指出題主對太空探索太小看了而已。其他答主已經提到了鑽地極為困難,但是克服引力旅行星際難道就容易?長達一百米,耗資幾十億的火箭,也僅僅能把探測器加速到16公里每秒的星際旅行速度。除非未來科技突破,人類必然困死在太陽系裡,還想上天?不如把自己骨灰裝太空電磁義大利炮裡面打出去,看看能在銀河系裡面飄多遠!

而且,理論上50億年之後,太陽膨脹為紅巨星,熱量和潮汐力直接可以剝離地殼和地幔。到時候不用鑽探就可以看到地心了。而可觀測宇宙邊際遠離我們的速度是3倍光速,在物理上你就不可能探索整個宇宙!


俗話已經解釋過了。

"天上一天,地下一年"

即,上天一天就夠了,下地需要一年。

完美解釋了題主問題。

O液


突然想起來劉慈欣的《帶上她的眼睛》,對探索地下有描寫。全文粘貼(感覺好心疼啊)

連續工作了兩個多月,我實在累了,便請求主任給我兩天假,出去短暫旅遊一下散散心。主任答應了,條件是我再帶一雙眼睛去,我也答應了,於是他帶我去拿眼睛。

眼睛放在控制中心走廊盡頭的一個小房間里,現在還剩下十幾雙。

主任遞給我一雙眼睛,指指前面的大屏幕,把眼睛的主人介紹給我,是一個好象剛畢業的小姑娘,獃獃地看著我。在肥大的太空服中,她更顯得嬌小,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顯然剛剛體會到太空不是她在大學圖書館中想像的浪漫天堂,某些方面可能比地獄還稍差些。

「麻煩您了,真不好意思。她連連向我鞠躬,這是我聽到過的最輕柔的聲音,我想像著這聲音從外太空飄來,象一陣微風吹過軌道上那些龐大粗陋的鋼結構,使它們立刻變得象橡皮泥一樣軟。

「一點都不,我很高興有個伴兒的。你想去那兒?」我豪爽地說。

「什麼?您自己還沒決定去哪兒?」她看上去很高興。但我立刻感到兩個異樣的地方,其一,地面與外太空通訊都有延時,即使在月球,延時也有兩秒鐘,小行星帶延時更長,但她的回答幾乎感覺不到延時,這就是說,她現在在近地軌道,那裡回地面不用中轉,費用和時間都不需多少,沒必要托別人帶眼睛去渡假。其二是她身上的太空服,做為航天個人裝備工程師,我覺得這種太空服很奇怪:在服裝上看不到防輻射系統,放在她旁邊的頭盔的面罩上也沒有強光防護系統;我還注意到,這套服裝的隔熱和冷卻系統異常發達。

「她在哪個空間站?」我扭頭問主任。

「先別問這個吧。」主任的臉色很陰沉。

「別問好嗎?」屏幕上的她也說,還是那副讓人心軟的小可憐樣兒。

「你不會是被關禁閉吧?」我開玩笑說,因為她所在的艙室十分窄小,顯然是一個航行體的駕駛艙,各種複雜的導航系統此起彼伏地閃爍著,但沒有窗子,也沒有觀察屏幕,只有一支在她頭頂打轉的失重的鉛筆說明她是在太空中。聽了我的話,她和主任似乎都愣了一下,我趕緊說:「好,我不問自己不該知道的事了,你還是決定我們去哪兒吧。

這個決定對她很艱難,她的雙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雙眼半閉著,似乎是在決定生存還是死亡,或者認為地球在我們這次短暫的旅行後就要爆炸了。我不由笑出聲來。

「哦,這對我來說不容易,您要是看過海倫。凱勒的《三天所見》的話,就能明白這多難了!」

「我們沒有三天,只有兩天。在時間上,這個時代的人都是窮光蛋。但比那個二十世紀盲人的幸運的是,我和你的眼晴在三小時內可到達地球的仍何一個地方。」

「那就去我們起航前去過的地方吧!」她告訴了我那個地方,於是我帶著她的眼睛去了。

草原

這是高山與平原,草原與森林的交接處,距我工作的航天中心有兩千多公里,乘電離層飛機用了15分鐘就到了這兒。面前的塔克拉瑪干,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已由沙漠變成了草原,又經過幾代強有力的人口控制,這兒再次變成了人跡罕至的地方。

現在大草原從我面前一直延伸到天邊,背後的天山覆蓋著暗綠色的森林,幾座山頂還有銀色的雪冠。我掏出她的眼晴戴上。

所謂眼睛就是一付感測眼鏡,當你戴上它時,你所看到的一切圖象由超高頻信息波發射出去,可以被遠方的另一個戴同樣感測眼鏡的人接收到,於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象你帶著他的眼睛一樣。

現在,長年在月球和小行星帶工作的人已有上百萬,他們回地球渡假的費用是驚人的,於是吝嗇的宇航局就設計了這玩藝兒,於是每個生活在外太空的宇航員在地球上都有了另一雙眼睛,由這裡真正能去渡假的幸運兒帶上這雙眼睛,讓身處外太空的那個思鄉者分享他的快樂。這個小玩藝開始被當做笑柄,但後來由於用它「渡假」

的人能得到可觀的補助,竟流行開來。最尖端的技術被採用,這人造眼睛越做越精緻,現在,它竟能通過採集戴著它的人的腦電波,把他(她)的觸覺和味覺一同發射出去。多帶一雙眼睛去渡假成了宇航系統地面工作人員從事的一項公益活動,由於渡假中的隱私等原因,並不是每個人都樂意再帶雙眼睛,但我這次無所謂。

我對眼前的景色大發感嘆,但從她的眼睛中,我聽到了一陣輕輕的抽泣聲。

「上次離開後,我常夢到這裡,現在回到夢裡來了!」她細細的聲音從她的眼睛中傳出來,「我現在就象從很深很深的水底衝出來呼吸到空氣,我太怕封閉了。

我從中真的聽到她在做深呼吸。

我說:「可你現在並不封閉,同你周圍的太空比起來,這草原太小了。」

她沉默了,似乎連呼吸都停止了。

「啊,當然,太空中的人還是封閉的,二十世紀的一個叫耶格爾的飛行員曾有一句話,是描述飛船中的宇航員的,說他們象……」

「罐頭中的肉。」

我們都笑了起來。她突然驚叫:「呀,花兒,有花啊!上次我來時沒有的!」是的,廣闊的草原上到處點綴著星星點點的小花。「能近些看看那朵花嗎?」,我蹲下來看,「呀,真美耶!能聞聞她嗎?不,別拔下她!」,我只好半趴到地上聞,一縷淡淡的清香,「啊,我也聞到了,真象一首隱隱傳來的小夜曲呢!」

我笑著搖搖頭,這是一個閃電變幻瘋狂追逐的時代,女孩子們都浮躁到了極點,象這樣的見花落淚的林妹妹真是太少了。

「我們給這朵小花起個名字好嗎?嗯……叫她夢夢吧。我們再看看那一朵好嗎?

他該叫什麼呢?嗯,叫小雨吧;再到那一朵那兒去,啊,謝謝,看她的淡藍色,她的名字應該是月光……「

我們就這樣一朵朵地看花,聞花,然後再給它起名字。她陶醉於其中,沒完沒了地進行下去,忘記了一切。我對這套小女孩的遊戲實在厭煩了,到我堅持停止時,我們已給上百朵花起了名字。

一抬頭,我發現已走出了好遠,便回去拿丟在後面的背包,當我拾起草地上的背包時,又聽到了她的驚叫:「天啊,你把小雪踩住了!」我扶起那朵白色的野花,覺得很可笑,就用兩隻手各捂住一朵小花,問她:「她們都叫什麼?什麼樣兒?」

「左邊那朵叫水晶,也是白色的,它的莖上有分開的三片葉兒;右邊那朵叫火苗,粉紅色,莖上有四片葉子,上面兩片是單的,下面兩片連在一起。」

她說的都對,我有些感動了。

「你看,我和她們都互相認識了,以後漫長的日子裡,我會好多次一遍遍地想她們每一個的樣兒,象背一本美麗的童話書。你那兒的世界真好!」

「我這兒的世界?要是你再這麼孩子氣地多愁善感下去,這也是你的世界了,那些挑剔的太空心理醫生會讓你永遠呆在地球上。」

我在草原上無目標地漫步,很快來到一條隱沒在草叢中的小溪旁。我邁過去繼續向前走,她叫住了我,說:「我真想把手伸到小河裡。」我蹲下來把手伸進溪水,一股清涼流遍全身,她的眼睛用超高頻信息波把這感覺傳給遠在太空中的她,我又聽到了她的感嘆。

「你那兒很熱吧?」我想起了她那窄小的控制艙和隔熱系統異常發達的太空服。

「熱,熱得象……地獄。呀,天啊,這是什麼?草原的風?!」這時我剛把手從水中拿出來,微風吹在濕手上涼絲絲的,「不,別動,這是真是天國的風呀!」我把雙手舉在草原的微風中,直到手被吹乾。然後應她的要求,我又把手在溪水中打濕,再舉到風中把天國的感覺傳給她。我們就這樣又消磨了很長時間。

再次上路後,沉默地走了一段,她又輕輕地說:「你那兒的世界真好。」

我說:「我不知道,灰色的生活把我這方面的感覺都磨鈍了。」

「怎麼會呢?!這世界能給人多少感覺啊!誰要能說清這些感覺,就如同說清大雷雨有多少雨點一樣。看天邊那大團的白雲,銀白銀白的,我這時覺得它們好象是固態的,象發光玉石構成的高山。下面的草原,這時倒象是氣態的,好象所有的綠草都飛離了大地,成了一片綠色的雲海。看!當那片雲遮住太陽又飄開時,草原上光和影的變幻是多麼氣勢磅薄啊!看看這些,您真的感受不到什麼嗎?」

……

我帶著她的眼睛在草原上轉了一天,她渴望地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叢中躍動的每一縷陽光,渴望地聽草原上的每一種聲音。一條突然出現的小溪,小溪中的一條小魚,都會令她激動不已;一陣不期而至的微風,風中一縷綠草的清香都會讓她落淚……我感到,她對這個世界的情感已豐富到病態的程度。

日落前,我走到了草原中一間孤伶伶的白色小屋,那是為旅遊者準備的一間小旅店,似乎好久沒人光顧了,只有一個遲鈍的老式機器人照看著旅店裡的一切。我又累又餓,可晚飯只吃到一半,她又提議我們立刻去看日落。

「看著晚霞漸漸消失,夜幕慢慢降臨森林,就象在聽一首宇宙間最美的交響曲。」

她陶醉地說。我暗暗叫苦,但還是拖著沉重的雙腿去了。

草原的落日確實很美,但她對這種美傾瀉的情感使這一切有了一種異樣的色彩。

「你很珍視這些平凡的東西。」回去的路上我對她說,這時夜色已很重,星星已在夜空中出現。

「你為什麼不呢,這才象在生活。」她說。

「我,還有其他的大部分人,不可能做到這樣。在這個時代,得到太容易了。物質的東西自不必說,藍天綠水的優美環境、鄉村和孤島的寧靜等等都可以毫不費力地得到;甚至以前人們認為最難尋覓的愛情,在虛擬現實網上至少也可以暫時體會到。

所以人們不再珍視什麼了,面對著一大堆伸手可得的水果,他們把拿起的每一個咬一口就扔掉。

「但也有人面前沒有這些水果。」她低聲說。

我感覺自己剌痛了她,但不知為什麼。回去的路上,我們都沒再說話。

這天夜裡的夢境中,我看到了她,穿著太空服在那間小控制艙中,眼裡含淚,向我伸出手來喊:「快帶我出去,我怕封閉!」我驚醒了,發現她真在喊我,我是戴著她的眼睛仰躺著睡的。

「請帶我出去好嗎?我們去看月亮,月亮該升起來了!」

我腦袋發沉,迷迷糊糊很不情願地起了床。到外面後發現月亮真的剛升起來,草原上的夜霧使它有些發紅。月光下的草原也在沉睡,有無數點螢火蟲的幽光在朦朦朧朧的草海上浮動,彷彿是草原的夢在顯形。

我伸了個懶腰,對著夜空說:「喂,你是不是從軌道上看到月光照到這裡?告訴我你的飛船的大概方位,說不定我還能看到呢,我肯定它是在近地軌道上。」

她沒有回答我的話,而是自己輕輕哼起了一首曲子,一小段旋律過後,她說:「這是德彪西的《月光》。」又接著哼下去,陶醉於其中,完全忘記了我的存在。《月光》的旋律同月光一起從太空降落到草原上。我想像著太空中的那個嬌弱的女孩,她的上方是銀色的月球,下面是藍色的地球,小小的她從中間飛過,把音樂溶入月光……

直到一個小時後我回去躺到床上,她還在哼著音樂,是不是德彪西的我就不知道了,那輕柔的樂聲一直在我的夢中飄蕩著。

不知過了多久,音樂變成了呼喚,她又叫醒了我,還要出去。

「你不是看過月亮了嗎?!」我生氣地說。

「可現在不一樣了,記得嗎,剛才西邊有雲的,現在那些雲可能飄過來了,現在月亮正在雲中時隱時現呢,想想草原上的光和影,多美啊,那是另一種音樂了,求你帶我的眼睛出去吧!」

我十分惱火,但還是出去了。雲真的飄過來了,月亮在雲中穿行,草原上大塊的光斑在緩緩浮動,如同大地深處浮現的遠古的記憶。

「你象是來自十八世紀的多愁善感的詩人,完全不適合這個時代,更不適合當宇航員。」我對著夜空說,然後摘下她的眼睛,掛到旁邊一棵紅柳的枝上,「你自己看月亮吧,我真的得睡覺去了,明天還要趕回航天中心,繼續我那毫無詩意的生活呢。」

她的眼睛中傳出了她細細的聲音,我聽不清說什麼,徑自回去了。

我醒來時天已大亮,陰雲已布滿了天空,草原籠罩在蒙蒙的小雨中。她的眼睛仍掛在紅柳枝上,鏡片上蒙上了一層水霧。我小心地擦乾鏡片,戴上它。原以為她看了一夜月亮,現在還在睡覺,卻從眼睛中聽到了她低低的抽泣聲,我的心一下子軟下來。

「真對不起,我昨天晚上實在太累了。」

「不,不是因為你,嗚嗚,天從三點半就陰了,五點多又下起雨……

「你一夜都沒睡?!」

「……嗚嗚,下起雨,我,我看不到日出了,我好想看草原的日出,嗚嗚,好想看的,嗚……

我的心象是被什麼東西溶化了,腦海中出現她眼淚汪汪,小鼻子一抽一抽的樣兒,眼睛竟有些濕潤。不得不承認,在過去的一天一夜裡,她教會了我某種東西,一種說不清的東西,象月夜中草原上的光影一樣朦朧,由於它,以後我眼中的世界與以前會有些不同的。

「草原上總還會有日出的,以後我一定會再帶你的眼睛來,或者,帶你本人來看,好嗎?」

她不哭了,(此處去掉一句),突然,她低聲說:

「聽……」

我沒聽見什麼,但緊張起來。

「這是今天的第一聲鳥叫,雨中也有鳥呢!」她激動地說,那口氣如同聽到世紀鐘聲一樣莊嚴。

落日六號

又回到了灰色的生活和忙碌的工作中,以上的經歷很快就淡忘了。很長時間後,當我想起洗那些那次旅行時穿的衣服時,在褲腳上發現了兩三棵草籽。同時,在我的意識深處,也有一棵小小的種子留了下來。在我孤獨寂寞的精神沙漠中,那棵種子已長出了令人難以察覺的綠芽。雖然是無意識地,當一天的勞累結束後,我已能感覺到晚風吹到臉上時那淡淡的詩意,鳥兒的鳴叫已能引起我的注意,我甚至黃昏時站在天橋上,看著夜幕降臨城市……世界在我的眼中仍是灰色的,但星星點點的嫩綠在其中出現,並在增多。當這種變化發展到讓我覺察出來時,我又想起了她。

也是無意識地,在閑暇時甚至睡夢中,她身處的環境常在我的腦海中出現,那封閉窄小的控制艙,奇怪的隔熱太空服……後來這些東西在我的意識中都隱去了,只有一樣東西凸現出來,這就是那在她頭頂上打轉的失重的鉛筆,不知為什麼,一閉上眼睛,這隻鉛筆總在我的眼前飄浮。終於有一天,上班時我走進航天中心高大的門廳,一幅見過無數次的巨大壁畫把我吸引住了,壁畫上是從太空中拍攝的蔚藍色的地球。那隻飄浮的鉛筆又在我的眼前出現了,同壁畫疊印在一起,我又聽到了她的聲音:

「我怕封閉……」一道閃電在我的腦海里出現。

除了太空,還有一個地方會失重!!

我發瘋似地跑上樓,猛砸主任辦公室的門,他不在,我心有靈犀地知道他在哪兒,就飛跑到存放眼睛的那個小房間,他果然在裡面,看著大屏幕。她在大屏幕上,還在那個封閉的控制艙中,穿著那件「太空服」,畫面凝固著,是以前錄下來的。「是為了她來的吧。」主任說,眼睛還看著屏幕。

「她到底在哪兒?!」我大聲問。

「你可能已經猜到了,她是『落日六號『的領航員。」

一切都明白了,我無力地跌坐在地毯上。

「落日工程」原計劃發射十艘飛船,它們是「落日一號」到「落日十號」,但計劃由於「落日六號」的失事而中斷了。「落日工程」是一次標準的探險航行,它的航行程序同航天中心的其它航行幾乎一樣。

唯一不同的是,「落日」飛船不是飛向太空,而是潛入地球深處。

第一次太空飛行一個半世紀後,人類開始了向相反方向的探險,「落日」系列地航飛船就是這種探險的首次嘗試。

四年前,我在電視中看到過「落日一號」發射時的情景。那時正是深夜,吐魯番盆地的中央出現了一個如太陽般耀眼的火球,火球的光芒使新疆夜空中的雲層變成了絢麗的朝霞。當火球暗下來時,「落日一號」已潛入地層。大地被燒紅了一大片,這片圓形的發著紅光的區域中央,是一個岩漿的湖泊,白熱化的岩漿沸騰著,激起一根根雪亮的浪柱……那一夜,遠至烏魯木奇,都能感到飛船穿過地層時傳到大地上的微微振動。

「落日工程」的前五艘飛船都成功地完成了地層航行,安全返回地面。其中「落日五號」創造了迄今為止人類在地層中航行深度的記錄:海平面下3100公里。「落日六號」不打算突破這個記錄。因為據地球物理學家的結論,在地層3400-3500公里深處,存在著地幔和地核的交界面,學術上把它叫做「古騰堡不連續面」,一旦通過這個交界面,便進入地球的液態鐵鎳核心,那裡物質密度驟然增大,「落日六號」的設計強度是不允許在如此大的密度中航行的。

「落日六號」的航行開始很順利,飛船隻用了兩個小時便穿過了地表和地幔的交界面----莫霍不連續面,並在大陸板塊漂移的滑動面上停留了五個小時,然後開始了在地幔中三千多公里的漫長航行。宇宙航行是寂寞的,但宇航員們能看到無限的太空和壯麗的星群;而地航飛船上的地航員們,只能憑感覺觸摸飛船周圍不斷向上移去的高密度物質。從飛船上的全息後視電視中能看到這樣的情景:熾熱的岩漿剌目地閃亮著,翻滾著,隨著飛船的下潛,在船尾飛快地合攏起來,瞬間充滿了飛船通過的空間。有一名地航員回憶:他們一閉上眼睛,就看到了飛快合攏並壓下來的岩漿,這個幻象使航行者意識到壓在他們上方那巨量的並不斷增厚的物質,一種地面上的人難以理解的壓抑感折磨著地航飛船中的每一個人,他們都受到這種封閉恐懼症的襲擊。

「落日六號」出色地完成著航行中的各項研究工作。飛船的速度大約是每小時15公里,飛船需要航行20小時才能到達預定深度。但在飛船航行15小時40分鐘時,警報出現了。從地層雷達的探測中得知,航行區的物質密度由每立方厘米6。3克猛增到9。5克,物質成份由硅酸鹽類突然變為以鐵鎳為主的金屬,物質狀態也由固態變為液態。儘管「落日六號」當時只到達了2500公里的深度,目前所有的跡象卻冷酷地表明,他們闖入了地核!後來得知,這是地幔中一條通向地核的裂隙,地核中的高壓液態鐵鎳充滿了這條裂隙,使得在「落日六號」的航線上,古騰堡不連續面向上延伸了近1000公里!飛船立刻緊急轉向,企圖衝出這條裂隙,不幸就在這時發生了:由中子材料製造的船體頂住了突然增加到每平方厘米1600噸的巨大壓力,但是,飛船分為前部燒熔發動機、中部主艙和後部推進發動機三大部分,當飛船在遠大於設計密度和設計壓力的液態鐵鎳中轉向時,燒熔發動機與主艙結合部斷裂,從「落日六號」用中微子通訊發回的畫面中我們看到,已與船體分離的燒熔發動機在一瞬間被發著暗紅光的液態鐵鎳吞沒了。地層飛船的燒熔發動機用超高溫射流為飛船切開航行方向的物質,沒有它,只剩下一台推進發動機的「落日六號」在地層中是寸步難行的。地核的密度很驚人,但構成飛船的中子材料密度更大,液態鐵鎳對飛船產生的浮力小於它的自重,於是,「落日六號」便向地心沉下去。

人類登月後,用了一個半世紀才有能力航行到土星。在地層探險方面,人類也要用同樣的時間才有能力從地幔航行到地核。現在的地航飛船誤入地核,就如同二十世紀中期的登月飛船偏離月球迷失於外太空,獲救的希望是絲毫不存在的。

好在「落日六號」主艙的船體是可靠的,船上的中微子通訊系統仍和地面控制中心保持著完好的聯繫。以後的一年中,「落日六號」航行組堅持工作,把從地核中得到了大量寶貴資料發送到地面。他們被裹在幾千公里厚的物質中,這裡別說空氣和生命,連空間都沒有,周圍是溫度高達五千度,壓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鐘內變成金鋼石的液態鐵鎳!它們密密地擠在「落日六號」的周圍,密得只有中微子才能穿過,「落日六號」是處於一個巨大的鍊鋼爐中!在這樣的世界裡,《神曲》中的《地獄篇》像是在描寫天堂了;在這樣的世界裡,生命算什麼?僅僅能用脆弱來描寫它嗎?

沉重的心理壓力象毒蛇一樣撕裂著「落日六號」地航員們的神經。一天,船上的地質工程師從睡夢中突然躍起,竟打開了他所在的密封艙的絕熱門!雖然這只是四道絕熱門中的第一道,但瞬間湧入的熱浪立刻把他燒成了一段木炭。指令長在一個密封艙飛快地關上了絕熱門,避免了「落日六號」的徹底毀滅。他自己被嚴重燒傷,在寫完最後一頁航行日誌後死去了。

從那以後,在這個星球的最深處,在「落日六號」上,只剩下她一個人了。

現在,「落日六號」內部已完全處於失重狀態,飛船已下沉到6800公里深處,那裡是地球的最深處,她是第一個到達地心的人。

她在地心的世界是那個活動範圍不到10平方米的悶熱的控制艙。飛船上有一個中微子感測眼鏡,這個裝置使她同地面世界多少保持著一些感性的聯繫。但這種如同生命線的聯繫不能長時間延續下去,飛船里中微子通訊設備的能量很快就要耗盡,現有的能量已不能維持感測眼鏡的超高速數據傳輸,這種聯繫在三個月前就中斷了,具體時間是在我從草原返回航天中心的飛機上,當時我已把她的眼晴摘下來放到旅行包中。

那個沒有日出的細雨蒙蒙的草原早晨,竟是她最後看到的地面世界。

後來「落日六號」同地面只能保持著語音和數據通訊,而這個聯繫也在一天深夜中斷了,她被永遠孤獨地封閉於地心中。

「落日六號」的中子材料外殼足以抵抗地心的巨大壓力,而飛船上的生命循環系統還可以運行五十至八十年,她將在這不到10平方米的地心世界裡渡過自己的餘生。

我不敢想像她同地面世界最後告別的情形,但主任讓我聽的錄音出乎我的意料。

這時來自地心的中微子波束已很弱,她的聲音時斷時續,但這聲音很平靜。

「……你們發來的最後一份補充建議已經收到,今後,我會按照整個研究計劃努力工作的。將來,可能是幾代人以後吧,也許會有地心飛船找到『落日六號『並同它對接,有人會再次進入這裡,但願那時我留下的資料會有用。請你們放心,我會在這裡安排好自己生活的。我現在已適應這裡,不再覺得狹窄和封閉了,整個世界都圍著我呀,我閉上眼睛就能看見上面的大草原,還可以清楚地看見每一朵我起了名字的小花呢。再見。」

透明地球

在以後的歲月中,我到過很多地方,每到一個處,我都喜歡躺在那裡的大地上。

我曾經躺在海南島的海灘上、阿拉斯加的冰雪上、俄羅斯的白樺林中、撒哈拉燙人的沙漠上。……每到那個時刻,地球在我腦海中就變得透明了,在我下面六千多公里深處,在這巨大的水晶球中心,我看到了停汨在那裡的「落日六號」地航飛船,感受到了從幾千公里深的地球中心傳出的她的心跳。我想像著金色的陽光和銀色的月光透射到這個星球的中心,我聽到了那裡傳出的她吟唱的《月光》,還聽到她那輕柔的話音:

「……多美啊,這又是另一種音樂了……

有一個想法安慰著我: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離她都不會再遠了。


誰說上天容易了?是去地心難還是出銀河系難?這個對比本身就不是等量的


難在了,研究地球的方法、方式、出發點出了嚴重問題,就這麼簡單。


往下挖了一萬米 是地球的一千分之一厚度 往外飛到太陽系邊緣 是銀河系的多少分之一 是宇宙的多少分之一? 這問題問的


上天已知而下地未知

未知的東西人類總要去探索

頭頂上一百米一目了然

腳底下一百米卻未必


因為上天是務虛,下地是務實呀,從來務實都比務虛難!


你是跳一下輕鬆還是挖個坑容易?


上天看得到,地下看不到,上天是空氣在外面空氣都沒有了,地下是實體。實體還看不到,肯定比上天難三。


石油行業相關。個人感覺,還是投入不足。下地,現在來看無非也就是石油天然氣,現有技術勉強夠用。

前面有位仁兄也說了,鑽具鑽頭問題。其實還有個問題,信號傳輸。上天,用電磁波傳輸控制信號就能通訊。下地,用什麼傳輸實時鑽進信號啊,現在常用的是泥漿脈衝信號,電磁波傳輸也有在用,畢竟地下情況複雜,信號干擾較多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