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章中單獨抽取的一句話有什麼價值?
02-19
每天都會在SNS,各種報紙雜誌上看到很多形式為「一句話或一段話---by 作者」這樣的內容。可是很多這樣的內容帶回原文本中理解意思就不一樣了。與出自的那篇長文章相比他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
謝邀「賦詩斷章」這樣的用法,早在春秋時期就是已經存在的了。從詮釋學的角度來說,這說明了這一段或這一句被單獨抽出的話,能夠給予讀者其在文章原意之外的聯想空間和意義指向。而在單獨被抽出來之後,他又能被使用者用來表達一個新的,有別於出處原意的意義,這就是它的新的文本表達價值。
比如我們大家比較熟知的,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所言的治學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就屬於這種表達。
你可以認為,這是一種讀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於某句話做出的全新闡釋,換句話說,這是在表達一個新的,將這句話抽出來的那個人所想表達的含義,並不一定與出處文章相關。至於後面註明的「by-作者」,你可以理解為引用者出於對原創者的尊重,說明這句話出於借用,但不意味著這就是原作者想表達的意義。你看,王國維先生在治學三境界那段話之後,不是說了「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 恐晏、歐諸公所不許也」么?我覺得,這才是一個借他人之酒杯,澆我之塊壘的正確態度。我覺得,引用名人名言,應該是出於想借用對方一個現成的,比較精妙的說法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而非拉對方的身份來增加說服力,「名人說的都是對的」或者「名人說的都是有道理的」這類想法的存在大概是出於偶像崇拜的心理吧,事實上,某人說的話一句頂一萬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不是么?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後半句為:以有涯隨無涯,殆己;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後半句為: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這個,要看你怎麼看?好比一個對比,真如老子所說: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這一句話的價值,其實是和原文分不開的,只是在原文中特別亮眼而已,甚至於揭示一定的生活哲理。單獨提出來,是一種生活詩意化的習慣。好比你誇一個妹子長得靚,其實僅僅只是她的臉蛋或者身材而已,並非全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