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如何看待徐庶的不辭而別?

徐庶最後到底去了哪兒?


首先標題錯誤,徐庶不是「不辭而別」的。人家是很真誠地和劉備道別之後才走的。

徐庶就是做了個正常人的選擇而已。當時是,劉琮已經投降,曹操大軍南下,劉備如喪家之犬拚命逃亡。手下的打工仔有跳槽想法再正常不過了。

關羽張飛趙雲簡雍糜竺諸葛亮等人,屬於堅定看好劉備潛力股,再苦再難不撒手的。徐庶並不想冒這個風險,投靠當時的績優股曹操,也能榮華富貴。歷史上沒有什麼「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徐庶最後官至御史中丞,相當於現在的檢察院院長,也是很厲害的了。

不過,正因為如此,他是不可能取得諸葛亮那樣的成就了。諸葛亮因為壓對了寶,做到了季漢的一把手,出將入相,千古留名。徐庶的記載就少多了。而且諸葛亮後來還裝B了一回:

太和時諸葛亮出兵隴右,知道徐庶和孟公威的官職,曾感嘆地說:「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人家老徐和老孟的官已經不小了好不好,諸葛亮還感嘆他們倆官小了,別忘了年輕時諸葛亮可是預測說他倆當官到郡守就不錯了的呢!到底諸葛亮在感嘆什麼呢?很明顯,說此二人官小,是和一個官更大的比的,而這個更大的官就是諸葛亮自己。

總之,徐庶在劉備低潮的時候離開,投靠更威風八面的曹操,作出的是低風險,「低」回報的選擇(這個「低」必須加引號,看和誰比)。而諸葛亮等人作出的是高風險,高回報的選擇。


《三國志·蜀書》:「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征,遣使請降。先主在樊城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演義好久沒看了,但我記得也有向劉備辭行的。


良禽擇木而棲,徐庶覺得在朝廷中央,在曹操那裡打工比較好,就走了,也沒出賣劉備,無可非議。

實際上有幾個人才不喜歡榮華富貴的?投曹操很正常


謝邀。

沒有不辭而別,演義里是向劉備此行去曹操那裡了,正史也是。

人家走了就走了,哪有那麼多,這在當時都不算背叛,好聚好散,而且人家是為了母親過去的,不過換個老闆,僅此而已。

以上


推薦閱讀:

TAG:三國 | 三國演義書籍 | 徐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