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條消息)怎樣能幫助朋友快點消除業障。想渡別人要先放下自己嗎?

朋友童年經歷坎坷,從小太自卑和自立,現在性格很暴戾,虛偽圓滑,隨性不受約束,浮躁。可能是因為性格不好,後遇諸事不順。這兩年他努力改了很多,過得也比之前好了,我想帶他接觸佛教,可是他很抵觸,害怕這方面的東西,經書,佛像什麼的。

上個月有一段時間,是他吃什麼,我就吃什麼(我過去是不吃肉的),但是我沒有給他解釋,他也不知道我吃肉意味著什麼。當時我還因為這個很生氣,前幾天我又有點太著急逼她或者嫌棄她,現在安靜了幾天也反思了自己的錯誤。

請問各位師兄,怕經書怕佛像是業障太重嗎?我怎樣做才能讓他接受。

我想讓他看到我想幫他的誠意,和信佛的利益。之前做的不好,越擔心越是屢改屢錯。

希望得到各位師兄指點。

——————————

謝謝各位師兄解答

也謝謝 @厲軍 師兄

我雖然從小就接觸佛教,但我開始學佛是因為這位朋友。所以我之前在想讓他學佛這方面一直很執著,從敵人到朋友,現在像親人一樣,好像自己的父母在經歷她的苦難一樣。所以我之前近似瘋狂想讓他和我一樣。(現在我也不在執著了)

起初我的脾氣雖然溫和,但在有些方面都很刻薄,不容錯,潔癖和清高。遇到他之後就全部改掉了(除了面對這個朋友時)。後來反思過,說什麼本性難移,但他現在除了吃肉脾氣大(還有不隨我意不學佛),改掉的比我多。

而且在一次次衝突里包括這次其實被度的都是我。

所以我很感恩這位朋友。

也感恩各位師兄。


原題是標準的我曾經說的——本欲度眾生,反被眾生度。

自己還沒明白啥叫覺正凈呢,就想指給別人看看。別人動都沒動,自己又先掉在貪嗔痴里。

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

無償贈送一首偈子,寫的好啊!真特么好!

宣化上人說的!頂禮宣化祖師!

懵懂帶懵懂,

一傳兩不懂。

師父下地獄,

徒弟往裡拱!


您好,末學試說一下。

問題的根本原因是:

我們想讓朋友過『我們認為好』的那種生活。

如果朋友得不到『我們認為好』的結果,我很難過。

?真心幫助別人需要滿足三要素。

第一、我們自己不能抱有期望。

有期望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別人。

第二、幫助別人的方法,我們必須要親自實踐。

沒有實踐,沒有發言權。不要把別人當做我們臆想的試驗品。

第三、對方有改變的初衷和請求。

這點最為重要。我們只是回應對方的請求,而不是在做高高在上的指導。

第一條做不到的結果是,對方做到了我心安,對方做不到我難受。

常說的話是。

哎喲,我就見不得別人受苦。

哎媽呀,終於沒事了,總算能睡個好覺。

?別把情執誤認為是慈悲!

第二條做不到的結果是,對方做到了我有功,對方做不到他沒悟性。

常說的話是。

他今天能這樣,全虧我……

哎喲,沒辦法啊,這個人太沒有悟性了。

我就沒見過這麼笨的人。

?別把我見誤認為是智慧!

第三條做不到的結果是,對方聽勸笑呵呵,對方不聽生嗔恨。

常說的話是。

你就聽我的吧,我還能騙你啊?

嗯,這個人有善根,一說就聽。

這個人一點善根沒有,佛也沒辦法。

好心賺個驢肝肺。

哎喲,愚蠢沒救了。

?別把控制欲當做救度!

結語。

我們想要請人吃飯是好事兒,可是前提是我們兜里要有錢。

我們想要下水救人是好事兒,可是前提是我們要會游泳才行。

我們想要幫助別人是好事兒,可是前提是我們要有智慧才行啊。

佛說:人未能自度,何以度人?

自度是提高和錘鍊自己的過程,是發掘自身智慧的過程。

有了承受力,才不會因幫助別人而生煩惱;

有了智慧,才不會以盲指盲好心害人。

?作為一名初學者,幫助別人最好的辦法是努力踐行聖賢的教導,提高自己。而後讓需要幫助的人生羨慕心和效仿心。

?依教奉行是初學者最大的慈悲。

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僅供參考。


看得出,其實題主和你那位朋友是一路人,都是利益的追逐者或者叫利令智昏者,差別僅僅在於題主對於「何謂利益」的註解眼光要長遠些,你朋友只是注重當下眼見的利益而已……「五十步笑一百步」就是最好的形容。

下面貼一段維摩詰經中對於如何成就凈土的講解,所謂「如何成就凈土」,說穿了就是「如何去度眾生」的意思,直接貼,不解釋!如果題主讀後能表現出一絲絲的契入跡象,我們才有繼續往下討論的前提,否則,勸題主還是老老實實的以自修為主、為急需、為依靠,別整天做作出一付閃開!閃開!老子要去度眾生的樣子:

佛言:寶積,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所以者何?菩薩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隨所調伏眾生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起菩薩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菩薩取於凈國,皆為饒益諸眾生故。譬如有人慾於空地造立宮室,隨意無礙;若於虛空,終不能成。菩薩如是為成就眾生故,願取佛國,願取佛國者非於空也。


富樓那。

想愛同結 愛不能離。則諸世間 父母子孫 相生不斷。是等則以 欲貪為本。

貪愛同滋 貪不能止。則諸世間 卵化濕胎。隨力強弱 遞相吞食。是等則以 殺貪為本。

以人食羊 羊死為人 人死為羊。如是乃至 十生之類。死死生生 互來相啖。惡業俱生 窮未來際。是等則以 盜貪為本。

汝負我命 我還債汝。以是因緣 經百千劫 常在生死。

汝愛我心 我憐汝色。以是因緣 經百千劫 常在纏縛

唯殺盜淫 三為根本。以是因緣 業果相續。


何名虛妄分別謂我 人 眾生 壽者 補特伽羅 儒童 意生 作者 受者

此名虛妄愚夫異生無聞之者。於我人眾生壽者等中。而生遍計。此名分別。

總而言之故名虛妄分別。

此虛妄分別有故。不如理作意即可施設

虛妄分別無故。不如理作意無所施設。

此虛妄分別及不如理作意有故。無明即可施設

二法無故。無明亦復無所施設。


信佛憑因緣。有些人不信佛,是因為善根福德因緣不具足,強求也不會有效果。要幫助他,只有等,等他因緣成熟了,再幫助。當然你也可以不斷的做給他看,你是怎麼修行的。而不是跟著吃肉,隨順眾生惡。


自救天救,各人吃飯各人飽,個人業障個人了,連佛菩薩都不能干預因果,沒辦法替別人背業,你幫不了他消業障,只能靠他自己


看見這個問題我就想起了常見的一句話

父母經常對孩子說的,我這都是為你好啊,你怎麼就不聽呢


未調伏自性而調伏他人者,無有是處。


讀讀&<&<大方廣佛華嚴經&>&>里的普賢行願品

裡面有恆順眾生,

隨順柔忍也是學佛的心態之一

你這心態我也有過就是現在也沒放下,能發現認識到就是好事



怎樣能幫助朋友快點消除業障。想渡別人要先放下自己嗎?

爵士貓(作者)回復心燈

大乘佛教,就是原始佛學的改造版。只有你客觀的研究佛教歷史,此觀點是肯定的。我知道師兄,表達的是大乘佛學觀點的一種。佛學就是要是有情大眾明了真如實相的法門。至於何為真如實相,佛祖說這要依據每個修行人的因緣與業力,通過戒定慧才可知。

我最近在修學【瑜伽師地論】,我現在認為【瑜伽師地論】符合我現在的因緣。

知境為心,知心為空,知空為無二雙融,於諸心無證,諸相無得,心相本寂,見諸相非相,不取一相者,名曰大乘。大乘非指利他,而指見性即佛,於諸法生滅見無生。於因緣幻境見不動,於因果生滅見清靜,依幻心幻境見寂滅,隨順因果,不離凡塵,以究竟義教化眾生,宣揚佛知佛見方為利他。

我贊同。

這是聖人境界。我是一介凡夫,初果都遠遠未達到,只希望通過修行,去除一點自己的障礙與苦惱。

聖人境界,想是想呀。但是修行路,需要歷經千百世代,無明的種子需要一點一點去除。我本是鈍根之人,不是李誕、竇靖童這些前世已修成有果的大德善根。

只要來世,可以過得比今世好點就可以了。

自利都成問題,他利須看因緣。不必勉強自己與他人。

爵士貓 (作者) 回復小十部剛剛

佛學的起點是自己感到苦,出發點是度自己,而不是儒學虛偽的集體主義說教。但是佛學的解脫之路,是修行人更明了世間法的關係和脈絡,所謂的般若波羅密多智慧,最後修行人的五蘊心識才會止息,從而達到寂靜涅槃。

佛學的自度,與現代社會的獨立精神是高度一致的,佛學的高度自律才能解脫,這又是與現代社會的法治與商業信譽精神完全一致。佛學的度己,帶來的是整個社會每個人的滿足感,對他人行為的高度理解和容納,最後整體社會達到真正的和諧,這才是真正的度他人的精神。

而儒學的集體主義,所謂的大慈大悲,在現代社會往往會走向社會的碎片化、不和諧、寬容度低,為何?

因為沒有度自己的精神,只要求他人大慈大悲的社會,人人之間的關係是相互找他人的不足,他人的不慈悲行為,而不是找自己的非慈悲行為,非自律的行為,從而社會整體人群寬容度低,這些現象大家面對的還少嗎?

最早期的般若系統經典(般若經不是一部經,而是一系列有相關主題、數百年期間編篡傳出、數量和部頭都逐漸擴張的文學。根據放射性碳的推知,最早版本編篡於公元75年左右,也就是佛入滅的五、六百年後才流傳出的),《八千頌般若》(Astasāhasrikā Praj?āpāramitā),提到的「菩薩道」,純指的是以「勇猛、奮進的修行態度」,來更快速成就個人解脫。再次地,這裡沒有「純利他主義」和「大小乘」的內容,更沒有像中期大乘那樣把「急證解脫」當作是壞事。到《一萬八千頌》和《十萬頌般若》的時代,「菩薩道」的內容才變更,出現「利他度眾」的觀念。

爵士貓:我理解大乘法門 朱倍賢 慈悲喜舍不是利他主義 大乘把佛陀所教授的顛倒 大乘和小乘被易位 自度與度人顛倒?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大乘經典對於「功德」的重視,直接間接關係到不同寺院、信仰重鎮間互相爭取信徒和其它利益的競爭。好比說,阿彌陀信仰,相對於較早傳出的彌勒信仰、阿閦辟信仰、藥師信仰等等,自我標榜的功德愈龐大、相關凈土愈理想化、「往生條件」愈寬鬆,就愈能吸引大量信徒。

較晚傳出的「法門」,自我推銷是比較早傳出的「法門」更加殊勝。在大乘經典的「流通分」和「聖物信仰」中,佛經變成了具備神力的功德製造器(信仰、禮拜、念誦、書寫、講說乃至一字一偈,就能獲得比某個競爭品牌更龐大不思議的超自然好處)。大乘經典競相凌越的結果,就是自我標榜的功德果報,愈來愈荒誕浮誇。

同樣地,「菩提心」、「菩薩道」的教義也是前後不一致,因歷史潮流而演化。這種前後不一致,在後代的神話和自圓其說中,變成是「佛陀應機說法、開八萬四千法門」。

好些最早傳出的大乘經典所說的「菩薩道」,與中期和晚期大乘所說的「菩薩道」大異其趣。

如最早的大乘經典之一《法鏡經》(Ugraparip?cchā Sūtra)中所提到的「菩薩道」,純指的是「出家、離開俗家的道路」,完全沒有「廣度眾生」和「大小乘」的內容,其目標也是自我承擔的涅槃。根據該經,最高等的菩薩,於森林閑靜處住、不與群眾互動;次等的菩薩則在村落和寺院中與眾雜處。

同樣地,《三摩地王經》(Samādhiraja Sūtra)和《Rā??raphalaparip?cchā Sūtra》把「菩薩道」定義為「勤修頭陀苦行」和禪修獨處。簡單地說,這些最早期講述「菩薩道」的大乘經典,將「菩薩道」定義為差不多是「利他主義」的相反詞。

最早期的般若系統經典(般若經不是一部經,而是一系列有相關主題、數百年期間編篡傳出、數量和部頭都逐漸擴張的文學。根據放射性碳的推知,最早版本編篡於公元75年左右,也就是佛入滅的五、六百年後才流傳出的),《八千頌般若》(Astasāhasrikā Praj?āpāramitā),提到的「菩薩道」,純指的是以「勇猛、奮進的修行態度」,來更快速成就個人解脫。再次地,這裡沒有「純利他主義」和「大小乘」的內容,更沒有像中期大乘那樣把「急證解脫」當作是壞事。到《一萬八千頌》和《十萬頌般若》的時代,「菩薩道」的內容才變更,出現「利他度眾」的觀念。

相同的演化、變更也發生於「菩提心」的教義。「菩提心」,原本有著莫衷一是的內容,演變到凌駕版本的「大一統」。「菩提心」,從單純的「對解脫的欣仰」,演變為「發誓對眾生無條件地救度」;原本是單純的「出世的自我期許」,演變為迎合世俗心理最大公約數的「入世情結」、「以方便為根本」。今天最普遍流傳的「菩提心」的教義,如同許多其它最受歡迎的「法門」,就是歷史洪流的隨機倖存物,也往往是最符合俗情、最能鼓動人心的潮流產品。

厲軍師兄,真是慈悲心腸。贊一個。

我們想要請人吃飯是好事兒,可是前提是我們兜里要有錢。

我們想要下水救人是好事兒,可是前提是我們要會游泳才行。

我們想要幫助別人是好事兒,可是前提是我們要有智慧才行啊。

佛說:人未能自度,何以度人?

佛為何不能直接成就善意的世界??

www.zhihu.com圖標

佛為何不能直接成就善意的世界?

轉換一下,世界可以是善意的,或者惡意的嗎?

兄弟,佛法雲萬法唯心,世界有70億人口,加之那些動物,有200億人口的有情眾生不過吧。

200億有情眾生,就有200億顆心,就有200億的世界法相,何來善意世界?

末學今日犯下了錯誤,雖想要悔改,卻覺得很難,也因此心生疑問。既然佛法那麼神聖偉大,佛可以一念造就世界,創世主成就了宇宙,法力無邊。為何不能直接造就一個善意的世界,為何不能讓這世界充滿善意和良知,為何不能讓人的壞念頭消失,為何讓這世間可以有欺凌、殺生、邪淫,為何給人犯錯的可能和機會,這難道不會讓人一錯再錯,錯上加錯嗎?佛勸人向善,卻又讓人可以有七情六慾,讓人迷在世間,無法解脫,甚至犯下罪業。為何不能給人以明示,讓人明明白白的去選擇,去向善,去修鍊。

師兄,已有懺悔罪過的念頭,就慢慢修行瑜伽師地論吧。

如何從靈魂學或命理角度看抑鬱症??

www.zhihu.com圖標

抑鬱症的本質是什麼?人為什麼會得抑鬱症?

我用佛學思想回答一下。現在認知科學,已經認識到意識存在物理可還原部分,它是可以用AI技術予以模擬的。意識主要的部分核心的部分,是不可還原於物質的,具身認知生成認知就是對此的闡述。現代認知科學,也承認了人的天賦來源。這些思想,佛學的唯識學已經有了充分的論述。前五識就是可還原的。後面的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是不可還原的。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還控制前五識的認知。在瑜伽師地論中,闡述的是很詳細。

「憂根生已,應當如實了知」,說是我們內心裏面忽然間有顧慮、有憂愁,有不滿意的事情出現了,心裡邊不歡喜;這個「憂」若是出現了以後,你不能放過這件事,你要明了這憂根是怎麽一回事情,「應當如實了知」,要明白這個憂根。明白什麽呢?「生者,此於何位?」這個憂根它在什麽地方出現呢?什麽時候出現這個憂根?「此於何位」,此「憂根」在什麽階段會出現憂根呢?

爵士貓:我理解大乘法門 朱倍賢 慈悲喜舍不是利他主義 大乘把佛陀所教授的顛倒 大乘和小乘被易位 自度與度人顛倒?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心燈

大乘修行是法我皆空,緣起性空,自心現量。諸相非相;大乘佛法包含了小乘的無我有法,這只是救贖眾生,解脫無明妄想的方便道路而已。佛法本一乘。大乘小乘,應機而說,凡所言說,皆是方便。凡所方便,皆為解脫。恰如嬰兒飲乳,成人食酪,乳與酪這,孰大孰小?依相為心,依心成相,依心凈相,取諸心相,以為成就者,即名小乘;知境為心,知心為空,知空為無二雙融,於諸心無證,諸相無得,心相本寂,見諸相非相,不取一相者,名曰大乘。大乘非指利他,而指見性即佛,於諸法生滅見無生。於因緣幻境見不動,於因果生滅見清靜,依幻心幻境見寂滅,隨順因果,不離凡塵,以究竟義教化眾生,宣揚佛知佛見方為利他。推薦一個人,謝安朔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爵士貓(作者)回復心燈

大乘佛教,就是原始佛學的改造版。只有你客觀的研究佛教歷史,此觀點是肯定的。我知道師兄,表達的是大乘佛學觀點的一種。佛學就是要是有情大眾明了真如實相的法門。至於何為真如實相,佛祖說這要依據每個修行人的因緣與業力,通過戒定慧才可知。

我最近在修學【瑜伽師地論】,我現在認為【瑜伽師地論】符合我現在的因緣。

知境為心,知心為空,知空為無二雙融,於諸心無證,諸相無得,心相本寂,見諸相非相,不取一相者,名曰大乘。大乘非指利他,而指見性即佛,於諸法生滅見無生。於因緣幻境見不動,於因果生滅見清靜,依幻心幻境見寂滅,隨順因果,不離凡塵,以究竟義教化眾生,宣揚佛知佛見方為利他。

我贊同。

這是聖人境界。我是一介凡夫,初果都遠遠未達到,只希望通過修行,去除一點自己的障礙與苦惱。

聖人境界,想是想呀。但是修行路,需要歷經千百世代,無明的種子需要一點一點去除。我本是鈍根之人,不是李誕、竇靖童這些前世已修成有果的大德善根。

只要來世,可以過得比今世好點就可以了。

自利都成問題,他利須看因緣。不必勉強自己與他人。


個人看法。

自覺後才能覺他。

想度他人,如果自己沒解脫的話,最好是幫他找個可靠的真的有緣的善知識。

另外,心理諮詢也是有幫助的。


不管別人與佛有緣無緣,首先自己的心盡到了就很好。

絕對不能吃肉,哪怕不小心添在你碗里也要挑出去。要是實在太多,挑不完就不吃了。這個後果是很嚴重的。

度眾生是一項沒有結束的工作,如果非要說何時才能結束,就是你真正放下「救度眾生」這種執念,無悲無喜寧靜泰和,只是觀察到眾生需要什麼,就付出什麼。到了這種時候,就是菩薩廣度眾生,而無一眾生得度。何以故,心無掛礙故。

要是實在做不到,就先把「慈悲」這種觀念看淡,看淡之後就會寧靜,心靜就會發生智慧,有了智慧,廣度眾生,就是悲智合一。

要學會用「了不可得」的態度看待人世間萬事萬物,若真做到這樣,我們就能在飽受人間茶毒的同時,恆受清涼。

你是一個善良的人,善良是最接近大道的。

我們本來無有被此,應當愛人如愛己。

願汝吉祥,願汝圓滿,願汝永不退轉


推薦閱讀:

佛法之中有無防蚊滋擾的法門?
據說前世有修行的人是這樣子的
宇宙能量加持是騙局嗎?有一堆信眾還號稱能讓人長高變美治病?
什麼是真正的解脫?
想請大家來談一談自己是如何修行謙卑心的,以及曾經遇到過哪些問題?

TAG:佛教 | 大乘佛教 | 佛法 | 修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