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條消息)中國商飛COMAC能否在20年內與歐美的波音空客平起平坐?
同類問題:如何看待日本國產的三菱MRJ客機成功進入歐美市場? - 知乎
C919以試飛,C929預計2021年試飛,C939在策劃中。
單論國內是「可能」的,可以通過航線審批、國家補貼、XX任務等等來利誘航空公司完成。
世界範圍還是算了,論技術還需要至少十年的運行時間來提高可靠性,論價格又很難拼過大批即將進入市場的二手737CL、737NG、320一家。
WS-20?就目前國內航空競爭和成本控制的程度,除非補貼數目極其可觀,WS-20又有極大的技術突破,否則航空公司是不會願意放棄與737MAX、 A320neo 系列通用的LEAP系列的。
民航和軍工不一樣。軍工超過了就是超過了,造出來就是造出來。民航可不是, 造出來還要賣。
不可能。有個硬傷。
要和波音空客平起平坐,你起碼得有全系列產品吧?缺條腿憑什麼和人家平起平坐?
研發747、A380這樣的大型幹線客機需要多少年?777、787這樣的先進直航客機需要多少年?
然後波音平台改型的K135這種先進加油機,E3、E8這樣的預警機,需要多少年?
20年夠?
20年商飛能拿出這些產品,我也直播親驢屁股。你們可以截圖留底,我決不反悔。
中國商飛COMAC能否在20年內與歐美的波音空客平起平坐?
===============================
中國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的產業升級對外界影響巨大,一旦完全實施,必將顛覆已經確立的世界秩序,所以,現在衡量商飛和波音、空客之間的關係為時過早。
以中國的大飛機項目為例,中國不僅僅是謀求像巴西那樣造支線客機,還謀求造C919,C929大客機,不僅僅是謀求造機殼,還謀求造發動機,不僅僅是謀求造大客機C919,還謀求造大貨機運-20F100,不僅僅是謀求造軍機,還謀求造民機,謀求造無人機,造出來的飛機不僅僅是填補空運能力的不足,而且還將填補中歐班列鐵路運力的不足,顯示出了一副大小通吃,上下通吃,全產業鏈通吃,格吃毋論的「邪惡面貌」,這是其他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比如日本,韓國,新加坡,都完全沒有能力實現的歷史性創舉。
現在,專供C919和運-20使用的大推力航空發動機WS-20已經進入試飛的最後階段,即將投產,其對中國自己的產業升級的影響,以及對其他發達國家的影響,都必將是顛覆性的。
以對美國為例,雖然波音能夠生產和運-20同級別的軍用運輸機C-17環球霸王,但它的生產線因為沒有足夠的訂單即將關閉,更令波音沮喪的是,它沒有能力開啟一條從C-17衍生出來的民用貨機生產線,因為即使它能生產C-17民用貨機,它也無法找到買主。
按購買力平價GDP計算,美國的經濟總量現在就已經比中國小25%左右,而且,由於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遠高於美國,兩國之間的經濟總量的差距正在越拉越大,據測算,大約2023年 —— 2025年這個時間段,中國以美元計價的經濟總量將首次超越美國,而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經濟總量更將達到超過美國50%的地步,再繼續發展,中國的經濟總量將超過美國3、4倍。也就是說,無論美國怎麼努力,它對外運空運貨物的運力需求都遠遠沒有中國大,這還只是從對外輸出貿易貨物總量這個角度來考慮。
如果再考慮到地緣政治的影響,尤其是「一帶一路」的推進的影響,這對波音的作用將更加負面。因為中國現在就已經開設了中歐班列,這是為中等貨物量,中等時效要求的中端產品而開設的通道,大宗的低價商品依然會走傳統的海運途徑,但是今後,高端的,時效要求緊迫的商品必然有走空運這條快捷通道的要求,所以,民用貨機運-20F100將可以補充鐵路班列的運力缺陷,應該可以在中國特意打造的獨特市場中找到它自己位置。民用貨機運-20F100的市場需求到底有多大?估計應該不小。」一帶一路「的開拓,對中國的運力不僅是提出了量的要求,也提出了時效的要求,開展海運,鐵路,和航空貨運同步發展,實現時效貨物和非時效貨物的有效分流就是必然的趨勢了。
長期以來,由於國內空運貨物的需求不足,美國一直就是把波音生產的民用客機,通過修修改改後來充當民用貨機使用,其使用的效率和生產的費用必然不如專門設計的民用貨機。WS-20渦扇發動機投產後,將不僅僅是使波音生產的737客機會受到同級客機C919的擠壓,而且它生產的客機改型貨機也必然會受到運-20F100民用貨機的擠壓,這是一個來自客運機和貨運機兩個方向的夾層擠壓,是波音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
大飛機採購通常是國家行為,美國用政治理由拒絕了中國採購C-17環球霸王的要求,今後即使波音把C-17改型,製造出了C-17的民用貨機,中國也同樣可以找理由限制中國公司採購美國民用貨機。既缺乏國內市場來支撐民用貨機的生產,又缺乏進入中國打造的」一帶一路「市場入口,波音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中國商飛做民用貨機生意,這肯定會對波音,以及空客今後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
很多中國人跪久了,已經站不起來了,一提到波音,總以為天下無敵。
波音的產品真的那麼好嗎?未必。以C-17環球霸王為例,二十五年來,波音總共只賣出297架,而且全部是政府買單的空軍使用,因為招攬不到訂單,C-17生產線即將關閉,而同一級別的俄羅斯軍用運輸機伊爾-76已經至少賣出了960架,不僅軍用,還兼顧民用,全球五大洲都有用戶,現在還有新訂單,正在進行生產線升級。
----------------
正是因為中國人口是美國的四倍,所以,中國今後的經濟總量是美國的三、四倍才是有根有據。很遺憾,我還真看不起美國人的人均經濟產出。那些認為美國人的人均產值會比中國高出多少的人,請拿新加坡的人均產值去和美國比一比。
20年?
可能性還是有的,但是真的很小很小——除非在航空口也出現一個X跨越……
很多人跪的太久了
膝蓋都長在地里了。
推薦大家看一個帖子《駁雪亮軍刀中國GDP2030年超日本論》,地址不記得了,百度一下就行了。這個帖子是2005年寫的。
民航系統,飛機的製造方和需求方都是國企,都是行政管理的嚴格的國企。和汽車市場不一樣(現在民企的國產車很不錯了,一汽那樣的還那樣),更像鐵路市場。
未來全球最大的是市場在中國,最大的需求在中國,而且政府可以控制需求方的採購行為,為什麼不看好?
十五年前,也說鐵路那幫人毛也搞不好,最後高鐵咋出來的?劉跨越不也干成了?
今天,中國飛機製造業的基礎遠遠高於高鐵十五年前的基礎。
今天,商飛的管理體系遠遠高於十五年前鐵道部的管理體系。
再說體系的事情,你什麼都沒有的時候,體系就是天塹,你進去以後,體系就是門檻。
目前發動機飛控外購,設計時候就按照歐美標準設計,這沒毛病。當你的飛機產銷量都很大的時候,你的標準就會被人認可,或者和另外一家聯合做標準就行了,。還有人說國企工資的事情,我都真的無語了。
國企工資不是可市場化調整的,雲南白藥牙膏團隊的工資遠高於雲南白藥集團董事長的工資,雲南都可以做,上海有什麼不行。國企的福利等等,是別的高工資企業沒法提供的隱形的東西,外企四十歲就基本上在滾蛋邊緣,民企一輩子沒有保障,上海的國企在戶口,住房等方面都有很大優勢。再說,如果工資問題已經影響到了商飛開發團隊的運作,這個問題自然會提出來解決,沒有爆出來就是說問題沒有到那麼嚴重。企業是為了持續創造利潤實現股東意志的,沒有影響這個目標的情況下睡了不會去主動大幅度提收入。還有,現在第一架飛機才起飛,技術人員不僅僅包括原始設計的研發人員,目前技術團隊的人數還是不多的,等一年需要招七八千研發人員的的時候,政策自然需要調整。這都是企業經營的常識!!常識!!常識!!!知乎最大的問題,就是都沒養活過自己的學生黨,自以為無所不通無所不能,認為政府大企業都傻逼似的,十年以後才會知道自己當年多無知和煞筆的的。
今天,還有一大堆人膝蓋跪的比十五年前更深,歷史會證明,這些人真可悲。
有人說一龐巴迪為目標,我要說這些人腦子進了多少水啊。
任何一個企業要生存和發展,首先搞定自己能夠搞定的市場,行程競爭力,然後再朝別的地方發展。加拿大人口很少,住的非常分散,巴西叢林密布,絕大多數人住在海邊,內陸地區人口很少,全是森林,所以這兩個國家的共同問題就是,大飛機飛城市交通,根本坐不滿,人口密集的地方,不用彼此交通用飛機。
所以,他們理所當然的搞支線飛機,不是因為技術的問題,是因為市場需求。歐美和中國類似,人口不少,地方大,必須用大飛機所以研發大飛機,不同國家之間旅行也是的。而且大飛機利潤更好,他們就很少進去支線飛機去和巴西和龐巴迪競爭。我們國家天空飛的是什麼樣的飛機?
八成919級別,一成多點929級別,五個點的747.380級別。支線客機有多少?應該不超過3%。說我們應該對標龐巴迪搞支線客機的,你該有多無知才行啊。給你們看個地鐵,十五年後中國地鐵里程將超過全球的一半以上。
所以,對比很多歷史事實和產業基礎,不帶情緒的說,我對商飛是有信心的。
歷史的車輪是越滾越快的~上一個二十年和上上個二十年是不一樣的,下一個二十年和上一個也是不一樣的,個人覺得,二十年,太久了~不敢斷言~
不可能,想真正參與競爭,用黨委指定的那批管理人員根本沒有任何希望。如果按照私企的規律辦事,黨委又肯定不同意所以完全沒希望。
當然可以,百度不就是把谷歌狠狠的甩在了後面么?這谷歌也是可笑,還科技公司呢,辦個比賽連穩定的直播信號都提供不了。
硬體不知道 軟體我看夠嗆
20年後,中國商飛能成為一家穩定向市場供應產品,有完整的研發生產和售後的民航工業企業,並在產品線和技術上達到龐巴迪與巴航工業平起平坐的水平,這就已經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至於波音和空客,先不說波音,歐洲即使是在還沒有空客的年代,所積累的民航工業底子就比中國到今天還多。不能。
非常不看好。講英語總理巴不得把國企都拆了、賣了,玩命壓低國企員工待遇,不按市場規則辦事,靠使命感留不住人才。高鐵能搞起來,劉跨越不惜貪污,上下打點,商飛那波半官半商的傢伙沒有劉跨越的魄力和勇氣。
一百年能平坐都很好了
可能。但那時很可能和中國的銀行、石油一樣大而低效。
技術,商飛的技術水平我不覺得會比五年以前有跳躍性進步。
早幾年的側面了解,我對他們技術片的質量管理工作不報信心。
更別說商飛成立時,塞進去多少各種二代……
另外,外行看熱鬧,看到首飛就高潮。我同學裡、朋友圈裡就沒幾個慶祝的,除了幾個年輕人或和商飛有關係的。看了首飛視頻我是從自己過去工作的角度提了疑問,很影響經濟性的疑問。不過看不到設計文件和測試數據,沒法下結論。
Comac某高管表示,C-919在「2032年佔領Narrowbody國內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國際市場五分之一的份額」。至於整體看Comac能不能比肩AB兩個巨頭,還得看重磅機型C-929的推出時間和市場表現
動態地來看,中國是處於國運的上升事態,發展的速度或許會超過我很多人的想像。就以我們大家的親身經歷來說,過去的20年是怎樣的大變化啊,太多方方面面的東西都說不完了,技術的發展、生產的效率也是呈現指數的增長態勢,接下來的20年會如何演進,若是我們依然能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高強度的投資,我們的大飛機應該會有很大的機會。
我們總是拿著歐美過去百年來的眼光來看待他們,可是情況也是發生著變化的——比如他們的發展速度可能會遇到大問題。歐美玩大飛機多少年了,技術底蘊深厚,然而也不是不存在問題。就比如空客,歐洲多國政治上不是鐵板一塊,近年來也是狀況頻出,高科技人才的人均年齡擺在那裡,人口負增長、老齡化、高福利,後繼乏力是可以預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