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 條消息)想禪定,但做不到觀呼吸,關照自己的念頭可以嗎?

看到知乎上說禪定的好處和方法,想學習,但觀呼吸的時候雜念太多,效果很差。但如果觀察的不是呼吸,而是觀察自己的思緒和念頭,似乎好點。請問,觀察自己的念頭和觀呼吸效果一樣么?


觀可以從四個角度入手,身、受、心、法。

觀呼吸,屬於觀身的入門。

觀念頭屬於觀法的入手。

在解說兩者的區別之前,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觀身、觀受、觀心、觀法。

人由身、心兩部分組成,就身體而言,有觀身和觀受兩部分。

觀身相對粗糙,而觀受相比很微細。

觀身是指:當下對自己的身體的行為保持清楚的了知,我知道我在走路,我在邁左腳、我在邁右腳,我在吃飯,我在拿起筷子,我在張嘴,等等,保持清楚的了知。

觀受是指:對身體上的感受保持清楚的了知,相比觀身,微細了很多,需要心非常的敏銳才能做到。需要經由禪坐,不斷的觀察出入息,然後培養心的敏銳度,以此來觀察身體的感受。

就心而言,有觀心和觀法兩部分,法是指心中升起的所有的念頭。

觀心粗糙,觀法微細。

觀心是指:對心中所升起的感受保持覺知。

觀法是指:對心中升起的所有的念頭保持覺知,比觀心更加微細。觀心,很粗糙的覺知能力就可以做到,但觀法就需要非常清晰的覺知與心的定力。

佛陀未出世時,世間就有四禪八定的修法,後來佛陀修到了最高的第七定和第八定,但並不能解脫。後來在菩提樹下發願,不至解脫,誓不起身。

後來達到涅槃,覺悟的關鍵在於,發現了觀智。並且踐行了觀智。

什麼是觀智?就是對身、受、心、法保持覺知。這裡的觀的意思也等同於覺知。

之後四十五年的教化,佛陀根據不同的根器教導了不同的傳承,有的從觀身入手,有的從觀受入手,有的從觀心入手,有的從觀法入手。這就是種種傳承的區別之所在。

因為要修觀智,必須先有心的定。而心的定力的不同,所以入手的方法也就不同。

對於在四禪八定上修的很好的人,他們心的定力有了很好的基礎。便可以直接從觀法入手。

對於定力稍微差些的人便可以從觀心開始。

再差些的人可以從觀受開始。

再差些的人便可以從觀身開始。

這便是次第的過程。

觀身是最粗糙,最易入手的法門,而你若連觀身,觀呼吸都無法練習,那觀法,觀念頭也一樣練習不好,你所講述的舒服,僅僅就只是舒服,這對禪修並無益處。

上面詳解了觀呼吸的問題,那無法觀察呼吸的話,有沒有解決的方法?

有!有三種解決的方法。

第一:到禪修中心去練習。

環境很重要!在禪修中心對於學習觀察呼吸有很大的助益。要想修習觀智,必須有心的定力,而練習觀察呼吸就是在開發心的定力,但是在開發的過程中,需要面對很多不愉悅的感受,所以有些時候,慣性的就想要逃避,當你在禪修中心時,密集的時間安排,已經近百人的禪修環境,和義工、老師的督促,很難去逃避現實,所以就很容易入手。萬事開頭難,當跨過這個階段,掌握了技巧,就很容易練習了。

第二:觀腹部起伏。

對於那些無法集中心念到鼻孔以下小範圍的人來說,從大範圍起觀,是很好的入手法門,此入手法門的著名禪師是馬哈希尊者。

但是,在接觸禪修數年的時間裡,我還從未遇到過無法集中心念觀察呼吸的人。所以就你的情況而言,並不見得就是無法集中心念,只是你意志力薄弱,無法面對觀察呼吸時,所要面對的心的煩躁、散亂。

第三:不凈觀。

不凈觀練習是針對那些對色身、情慾有強烈執著的人練習的。不凈觀的練習是為了讓那些心中執念過重,從而根本無法集中心念的人來練習的。通過練習不凈觀,讓心達到平衡,從而進一步觀察呼吸來培養心的定力。

關於禪定和觀的問題,請看這篇文章,戒、定、慧的真正涵義是什麼? - 覺悟之路 - 知乎專欄

最後,如果題主想學習禪修,建議到禪修中心去體驗練習,過後再給自己下結論,看看自己是否適合練習觀呼吸。


禪定是什麼?與數呼吸有關係嗎?

大家在下面都解答了,與呼吸無關。

可以這樣來告訴你,禪定不是一個可以求得的修行狀態。就好比我們在喝茶,喝到忘我之境,這也是一種禪定。然而,你要知道我們的目的是在喝茶,而不是為了入這個禪定,喝茶所入的這個禪定,是體現出喝茶品茶的最高境界。如果你一味的去尋找那個忘我的狀態,實際上,走偏了。

所以,從這裡你應該清楚,禪定是修行人的一種至高境界。在這個境界中,能體現出修行的證量。在這個證量下,能夠通過所修所學,達到更高的層次。就象民間有一句話,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好好去體悟一下,你將會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看來我不來點專業性回答,樓主你這倔牛鐵定是拉不回的啦,好吧,是你逼我的。

因為禪定的取的所緣必定是概念法。而如果你坐在那裡觀自己的雜念,你取的所緣是究竟法(究竟名法或究竟色法)。取究竟法為所緣最多證到近行定,不可能證得安止定。因為究竟法是生滅法,每一刻都在不停的產生與壞滅。所以你專註究竟法不可能培育出五禪支中的心一境性禪支,包括其上面其他人提到的數息法,其實也就是為了培育心一境性禪支。所以就不可能證得安止定(禪那)。理解了嗎,如果你感覺太專業你難以理解,那麼我粗俗點的解釋就是你的問題就等價於再問爆菊花可以生小孩嘛?答曰不行,然後你又反問為什麼不行呢?爆菊花也是有快感的呀?

為什麼我第一次回答只是直接告訴你不要這樣,而沒有進一步解釋,唉,因為你這個錯誤叔曾經也犯過,四五年前犯過。觀自己雜念確實會讓你覺得有勁,坐完之後會覺得精神氣爽,神采奕奕,蠻舒服。是不是?呵呵,你方案叔曾經也是完過的。後來系統了學了阿毗達摩之後,知道自己搞錯方向了,然後又糾正過來。另外我可以告訴你的是,通過專註業處到一定程度後,都不要說別的,只要進入身輕安階段(還沒到禪那,甚至沒到近行定),那種舒服與快感都不是觀念頭那種精神氣爽所帶來的快感能相提並論的。甚至,請原諒我語言的匱乏,我第一次體驗的身輕安時,甚至覺得我這輩子都沒體驗到這種快感,以至於我認為我這輩子哪怕是最爽最爽時體驗過的性快感,都沒有這個來的爽。但是你別忘了,這還只是身輕安。離禪定還遠著呢。

這條路不好走的,比如說去年的時候,我還有一段時間總是認為外界的聲音對自己打坐的時的專註度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認為如果能在一個絕對安靜的環境下,應該可以很容易的專註並且提升定力,甚至證入禪那。最誇張的時候我甚至跑去買了一個防噪耳塞,還是進口的哦。就是類似鍋蓋蓋住耳朵的那種。繞了很長很長一段時間才知道,其實隨著定力的提升,心識會很自然的屏蔽掉大部分不是很突兀的噪音的。而自己當初其實是誇大問題,根本就是個神經病。唉。無獨有偶,前段時間在一個群,有一個年輕的賢友,在群里詢問,由於噪音問題所以他也打算取買防噪耳塞,問大家有沒有好的防噪耳塞推薦。你能明白我的當時那複雜的心情么,就像現在看到你問題時心情複雜是一樣樣的。

所以樓主,聽叔一句勸,別鬧了,老老實實回去專註業處吧。我最多也就幫你到這了,唉。


觀呼吸它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它是完成一個松靜自然的過程,在這個階段,你專註觀呼吸的時候,你是無法真正形成專註的,只能在什麼?在柔緩、柔軟、舒適,在這樣的心情上下功夫,也就是說,你現在剛開始走的路,它是和什麼?和催眠師用的方法是一樣的,達到松靜自然的狀態這個階段完成之後,然後你才能夠安住,也就是達到自然的專註、達到自然的專註,這樣自然就會進入一個高層次的數呼吸的一個過程,也就是達到隨息啊,等等。

如果你在剛開始的時候,這個觀呼吸,你沒有是在這種舒緩、美好、放鬆、松靜自然上面下功夫,你一上來就讓自己在高度的專註上下功夫,那麼它直接導致你心情的緊張,然後就出現喘氣脹痛等現象,出現這樣的情況。

如果你是明顯的住於這種靜的境界,靜的境界到來了,但你又沒有覺知,你也樂於這種境界,然後慢慢的就喪失所緣,對所緣盯的不緊,它就會墮於細昏沉,墮於細昏沉。

所以在這個觀呼吸,一定要明確,它有兩個階段,一定要注意,在第一個階段,你要用什麼樣的心去觀呼吸?在第一個階段,你的心應該怎樣相應?在這整個過程中,心是最關鍵的。心是達到,在某種階段用什麼樣的心相應?在某種階段又用什麼樣的心相應?如果這個做不到的話,那麼觀呼吸一定會出現前面的,要麼昏沉、要麼散亂。為什麼會昏沉?因為催眠師也用這種方法。為什麼會散亂?因為你沒有完成第一個階段,所以散亂。

所以一定要對這這個過程有一個清清楚楚的了解。不能是這樣,拿著一種方法來,沒有經過任何分析,就這樣開始直接用,一直用一直就是沒明顯大的突破。所以一定要總結一下。


呼吸是一個非常複雜而迷人的程序,並非那麼簡單無趣。它充滿細微的變化, 例如呼氣與吸氣、長息與短息、深呼吸與淺呼吸等等,並且受多種因素影響。呼 吸就像一首交響曲,有許多變化不一的不斷循環的模式。不要只觀察呼吸的外貌, 有比入息與出息更值得注意的地方。每一個呼吸都有前、中、後三個階段,每一 個呼吸都要經歷出生、成長與死亡的過程。呼吸的長短與快慢,會隨著情緒、思維和聲音的刺激而改變。如果你研究這些現象,你會發現它非常迷人,這會增加你禪修的樂趣。
內觀禪修剛開始時,分心的現象時有發生,你的心經常跑開,就像一隻大黃蜂一樣嗡嗡亂飛。別擔心,心猿意馬的現象是人盡皆有的。要把注意力一次又一次地拉回到單純呼吸的感覺上,保持溫和與堅定,不要氣餒和灰心,直到不再分心為止。

————by藍梅法師


能觀心者究竟解脫,能觀念頭的話是最好了,不過觀想的前提是身空,達不到身空就很難發現細微的自動產生的念頭,一般通過其他法達到身空後再觀念頭。身空後觀想的不同會進入不同境界,如果觀物質的微觀,念頭之間的無念狀態將進入禪定(穩定,不容易退失);如果體驗美感、清明感、氣機、暖等會進入欲界定(不穩定,容易退失);如果觀心,住于思維本體,會進入思維根本狀態,這時在外因的作用下開悟;再有就是從高級禪定退下後再證入思維根本狀態(成功率低)


數息是常用方法,絕非唯一。

題主認識到自己想安靜,卻雜念很多,其實已經是一種安靜的表現。試問您在日常生活中有察覺自己念頭很多麼?

再者,觀念頭是什麽意思呢?如果數息中雜念多,不妨試試觀察呼吸時,默唸」吸氣時,我覺察我在吸氣;呼吸時,我覺察我在呼吸「。《正念的奇蹟》中有很多細緻的練習步驟,這裡無法一一提及。或者,想像自己在白色、黃色或者藍色的光中,吸氣,感受愛;呼吸,付出愛。如看電影般,跟著念頭走,感受其中苦樂,肯定是不對的。

最後,其實現代人生活節奏太快,壓力太大,無基礎的話,不建議,硬拗著性子了腿子坐。可以試試,walking meditation或者動中禪。

最重要的,樂在其中,能遇到好的團體就更好了。願題主修習順利,法喜充滿。

呼吸微笑

observer (因緣合會,皆歸於磨滅,不得久住) 2014-02-12 00:52:41

師兄若得便,不妨先依序讀下這幾本有趣的小書,雖不包大悟,但都免費。^_^

先有一些基礎知識,再來討論比較好。

這是南傳法師寫的入門書

《佛陀的啟示》 羅侯羅?化普樂法師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more.asp?lm=lm2=813amp;open=_blanktj=0hot=0

這是漢傳禪師寫的入門書

《佛教入門》 聖嚴法師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12619

《正信的佛教》 聖嚴法師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9154

《學佛群疑》 聖嚴法師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31722

這是藏傳瑜珈士寫的入門書

《正見:佛陀的證悟》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819569/


可以觀想念頭,好多的入定方法都可以觀念頭,比如四無量心,你去找一個可憐的眾生,記住它的聲音或者樣子,然後閉眼專註於可憐相,這也可以入定,這就是四無量心的修法,但是根據清凈道論,專註四大的定境可以直接生慧,而專註念頭的入定不能生慧


可以想像自己包裹在光球裡面,光球無限放大。一開始用視覺入門。有些人是視覺性(比如我)所以一開始用觀呼吸這種感覺性的方式訓練很難。那就運用自己的長處感覺自己包裹在光球裡面,不斷放大,先是充滿房間在充滿街道這樣,等訓練長了感覺性的訓練自然就可以訓練了


坐禪宜遵循前人經驗,不宜自己摸索,走彎路不說,還可能玩兒死自己。

推薦一本極好的書,系統而精要,提到了很多注意事項,是大菩薩降生人世實修後網上言論集《坐禪》,作者:taiguanglin


想禪定,做不到觀呼吸,觀照自己的思緒和念頭,不僅是可以,效果會更好。


電影功夫熊貓2中阿寶最後打敗孔雀王的秘訣是inner peace,這個算不算禪定之後的大悟呢?如果inner peace了,是不是就一切空空了,阿彌陀佛,先做幾個深呼吸......好像有包子的味道,算了吃飽再入定去.


觀念頭,是觀法。盯著目標看清楚,是觀察。

而觀的前提是止。沒有止念,觀再清楚,想法還是如瀑布流下。

修禪,是分階梯的。

1.靜坐。修止。攝心為戒。坐正,挺腰,放鬆肩膀,就這麼靜靜的幾分鐘。每天早晚練習。雜念靜下來了,就會感覺到清醒了。

2.觀念非我。靜坐不需要觀呼吸,只要靜下來,意識清醒了,觀察力會提高。這個時候,再觀呼吸會容易。同時,可以觀念,那些飛來飛去的,我可以看到,那麼,念並不是我。

後面的就不講了!先練習前面的


不一樣。觀呼吸是放下念頭。


修行一事本來是實踐法,然而看以上有些答主喜歡說一大堆概念,雖是出於善意可以理解,但個人證量未到,就草率指導則不免誤人。

贊同 @空性 的見解及回答


效果是一樣的。各種方法都為了達到心一境性,止而後得定。


觀呼吸的時候,你的念頭來了又去了,來了又去了,可是根本是你的呼吸,他不會隨你的念頭來,也不會隨你的念頭去,他總是在那裡,一呼一吸,一呼一吸。觀念頭的的話,能保證你的念頭如呼吸般恆定嗎?


實修這種東西,自己琢磨是很難明白的,找一位靠譜的師父是最要緊的。我有幸接觸到的是內觀的法門,這是一門只觀呼吸的法門,你只需要抽出十天的時間,去參加一次實修,自然就可以尋找到定的門徑了。


百度就可以找到。


是「觀 照」 不是關照

只要能觀起來,觀什麼都可以。


那就這樣觀察:

諸比丘。譬如恆河大水暴起。隨流聚沫。明目士夫。諦觀分別。諦觀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彼聚沫中無堅實故。如是諸所有。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色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滅。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水泡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受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春末夏初。無雲無雨。日盛中時。野馬流動。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野馬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想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明目士夫。求堅固材。執持利斧。入于山林。見大芭蕉樹。[月+庸]直長大。即伐其根。斬截其峰。葉葉次剝。都無堅實。諦觀思惟分別。 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芭蕉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彼諸行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幻師。若幻師弟子。於四衢道頭。幻作象兵馬兵車兵步兵。有智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幻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識無堅實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觀色如聚沫 受如水上泡

想如春時焰 諸行如芭蕉

諸識法如幻 日種姓尊說

周匝諦思惟 正念善觀察

無實不堅固 無有我我所

於此苦陰身 大智分別說

離於三法者 身為成棄物

壽暖及諸識 離此余身分

永棄丘冢間 如木無識想

此身常如是 幻偽誘愚夫

如殺如毒刺 無有堅固者

比丘勤修習 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 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 永得清涼處


推薦閱讀:

什麼是佛教徒?信仰佛教就是佛教徒嗎?
宗薩蔣揚仁波切的著作按照怎樣的順序閱讀比較好?
鳩摩羅什法師的故事
上座部佛教認為世間當舍還是不當舍?
如果存在轉世,那麼這個人去世之後靈魂該如何選擇下一個宿主?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