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父親發文怒斥網遊:它害了一個年代的孩子?

客觀的說,的確害了一些孩子,但肯定沒有害了一代孩子。

這個社會是優勝劣汰的,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社會是在進步的,唯一源遠流長的只有長江本身。


說起來不怕你們笑話……我初二用文曲星玩貪食蛇沉迷過……那陣兒中二叛逆厭學得要命,導致只能高三搏一搏,去考體育……

其實我語文和數學本來蠻好的,小升初粗心考砸了還考了全市前幾十吧。

然後中學厭學了好幾年,算是自廢武功。

說我現在文化水平是小學和大學完全沒問題,中學是真的沒好好念書。

我公公前段時間腰疼,神經發炎,躺家裡好幾天。

然後剛沒那麼疼了,就又去打麻將了。

我婆婆拿他沒辦法,只能放狠話說下次再發病絕對不管他讓他自生自滅去。

當然,這狠話說過N次了,但是管不了。

他們倆也經常說他們兒子沉迷遊戲耽誤事。

我算是知道為毛他們兒子也這個玩起來六親不認的狀態了,敢情是遺傳啊。

可話說回來,牌友里,既有我公公這樣的生意人,又有吃低保的閑人。

麻將並沒有【害了一個年代的孩子】。

事業上,起碼我公公這樣的只在生意淡季來打牌的人和下班來消遣的人沒被害,大家還是知道自己該幹嘛的。

充其量【害了一個麻將館的老孩子的腰】。

那個麻將館大家都久病成醫,知道哪兒牽引好哪兒按摩好,突然發病了還能搭把手應急處理一下。

成年人拿這個當段子可以笑一笑。

但是那些因為麻將而一事無成的盧瑟,是真的傷。

孩子里的盧瑟,不就是我這樣的傻逼孩子,會厭學厭到用文曲星玩貪食蛇玩到自毀前程嘛。

不是每個人自制力都這麼好啊。

尤其是讀書時,這麼枯燥無聊,每個毛孔都在叫囂著要自由,想透氣,想逃離。

而遊戲是個非常棒的逃離載體。

對相當一部分人來說,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需要贏來得到成就感。

當年我玩文曲星,不斷挑戰更高級的貪食蛇創下自己的記錄。

我同學說我無聊,連個貪食蛇都能玩上癮。

但是看了看我滿屏密密麻麻的蛇身,就閉嘴了。

她說其實笨一點的玩不好也就沒啥好沉迷的。

可是,現在的網遊,不一定需要技術和腦子啊。

氪金和花時間在上面,就可能會變強啊!

新出的角色都是好用到爆炸的角色。老角色不斷被削弱。

我認為最大的毒性在這裡。

這種粘性機制給了更多本來玩貪食蛇都註定盧瑟的人更多的享受贏享受成就感的機會。

我老公說DOTA2落寞了,因為太吃操作和意識了。

原DOTAER去打擼啊擼和農藥,意識都碾壓小學生,操作又簡單。

於是更容易贏,更容易得到成就感。

所以他的隊友們,也都換場子找存在感了。

我老公不願意充錢,他開的小號玩別的角色,也很快就星耀了。完全不會和那些在魚塘撲騰的人一樣甩鍋賴豬隊友。

不管會不會打遊戲,本來就擅長的人,可以在遊戲里得到更多的成就感。

而不那麼擅長的人,也覺得挺有意思的。畢竟匹配製度是存在的,遇到的太強的對手不會太多。總有贏面。

實在贏不了,罵罵豬隊友也是個安慰和娛樂。

總比我打貪食蛇輸了好甩鍋。

畢竟這個世界上,無論在哪個領域,能通過贏來得到成就感的人都是少數。

對其他人來說,網遊的確是個很溫柔鄉。

童叟無欺,氪金肝活動,就會變強,就會變爽。

更多扎心實惠在公眾號,杜嘟嘟嘴很毒。


寫在最前面,有人和我說,這個問題和14歲女生被爸爸尾椎骨打骨折不是一樣嗎?為什麼那個問題就沒有說父母有這麼大的責任。

這是兩個截然不一樣的情況。14歲女生談戀愛,父母給了很多循循善誘的建議。在女兒剛開始就開房的情況下,父親悍然管教了女兒。至於管教的方式,這是另當別論的事情。

但是本題,孩子已經徹夜不歸多次,並且連高考的晚上都在玩遊戲。父母的管教在哪裡?

父母說,已經拔了網線了。這個說法很搞笑很無力。

孩子沉迷的是網路遊戲,不是沉迷的《仙劍奇俠傳》這種單機遊戲。網路遊戲沉迷的最關鍵原因,是因為網路遊戲擁有社交屬性。

也就是說,本文的孩子有一幫和他一起玩遊戲的朋友。這才是孩子沉迷的關鍵。

拔了網線有什麼用啊。

沉迷於麻將難道是因為麻將的問題?是麻將搭子天天催著三缺一,是麻將館一天天來電話。是這個人除了從麻將館麻友其他地方的不到任何認同的緣故。

只有在遊戲中,在戰友的表揚下,這位父親的孩子才有成就感。

是這種畸形的成就感讓孩子無法自拔。

和網線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這個孩子淪落到需要靠網路世界的朋友才能給他想要的一切。

這才是父母需要反思的。

和遊戲有一毛錢關係嗎?

請問,這七天七夜,他的父母在哪裡?

他自殘式玩遊戲,他父母在哪裡?

他都玩出腸胃功能混亂,膽囊都萎縮了,他的父母在哪裡?

高考的三個夜晚,他的父母在哪裡?

明知道零花錢給了會去玩遊戲,還孜孜不倦的給零花錢。

這種父母居然恬著臉在網上說,遊戲毀了自己的孩子?

生育生育,只生不育。

七天七夜你不管?身體這樣了你也不管?高考了還是不管?

這是指望兒子在菩提樹下頓悟還是咋滴?

就這家長養孩子的方法,我能養十個,還個個白白胖胖。

如果文中的爸爸,因為自己的不管不顧而致使孩子沉迷成這樣。那是父母的錯,和遊戲沒關係。

如果文中的爸爸,因為工作的原因,沒法對孩子進行有效的管教。那是環境的問題,和遊戲沒關係。

如果文中的爸爸,因為對孩子的溺愛,孩子發發脾氣,絕絕食,離家出走就束手無策只能讓孩子玩遊戲。那是自作自受,和遊戲依舊沒有關係。

通篇,遊戲就是一個鍋。

這樣的爸爸,沒遊戲也管不好自己的孩子。

真給社會添負擔了。


孩子養好了 出息了 成功了

家長:看我把孩子教育的多好

孩子沉迷了 抑鬱了 甚至犯罪了

家長:遊戲/社會害了他


兩種聲音我都能夠理解,因為對於遊戲這個東西本身就要分兩方面來看。

使人上癮的確是遊戲的原罪,因為如果一款遊戲設計出來不能使人上癮,那設計者就太失敗了;但毀掉一個人可不是遊戲的原罪,這就好比刀發明出來是用來砍東西的,但是被拿來砍人這件事卻不能怪刀本身。

這些年我見過太多因為痴迷遊戲荒廢學業的,萎靡不振的甚至禍及家庭的朋友;但同時也見過太多天梯積分和遊戲排位像他的學年排名一樣遙不可及的同學。所以只能說遊戲對於一個人的影響與這個人的發展有相關,但絕不是嚴格的正相關。

試想沒有電子遊戲的年代,照樣有優等生有差等生,有人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也有人逃學打架攔路搶錢,有人為了攢奇多圈水滸卡都能去偷雞摸狗,這些跟遊戲可一點都不相關。

因此,在這個社會上總會有人努力上進,也有人自甘墮落,而遊戲只是提供了更多的一種可能性而已。

但是我為什麼說對於遊戲要分兩方面看呢,因為近年來的遊戲又多了一項原罪,那就是燒錢,尤以是我國出品的大量手機網遊和頁游為甚。

我個人比較喜歡一次性付費的遊戲,所以基本沒有接觸過真正意義上的網遊(朋友告訴我MOBA類遊戲算不得網遊),但是我在2012年左右認認真真地曾經長期玩過一款手機網遊,叫作「我叫MT」。

這個手遊說來也怪,畫面也粗糙,也沒有什麼自己操作的空間,就是不斷刷副本攢碎片升級英雄。我自認為還算是個比較有自制力的人,但是我最痴迷這款遊戲的時候達到什麼程度呢?因為遊戲中設置每天凌晨四點會刷新「競技場」,我就給自己設置一個鬧鈴,每到凌晨四點起來佔一下競技場,然後繼續睡,久而久之竟養成了凌晨四點就醒來的生物鐘。

可想而知,醒來後玩一段時間手機,必然會影響後續的睡眠質量。於是我那段時間經常是四點醒來操作手機,然後眼睜睜看著天亮再漸漸入睡,接著一整個白天都昏昏沉沉。

當然截止到這裡,還只限於遊戲使人上癮的特性。

那麼我為什麼後來放棄了這款遊戲呢?

我玩這款遊戲玩了一年半,沒有斷過一天登陸,沒有一天沒用完刷副本的次數。

但是一個被我帶入坑的朋友,一個月內在遊戲里砸了兩萬,緊接著全面超越了我。

我覺得這讓我接受不了,不僅僅是因為我窮,而是因為它通過一些設置,讓人永遠不可能用時間的投入與金錢的投入比肩。

我討厭這種設定,但這正是這些手游頁游公司獲得暴利的根本方式。

我沒有再玩過任何一款同類型的網遊頁游手游,但是我仔細研究了他們的模式。

其實稍加總結就能看出來,這些遊戲一般是通過90%的平民玩家,來留住那10%的人民幣玩家,而就是這10%的人就足以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

當一款遊戲剛推出來的時候,設計者不會設置過多的付費門檻,反而會玩了命地給你各種福利,通常這時候只有一兩項需要付費的物品,而當大家都達到差不多水平時就會發現,正是這一兩項物品拉開了彼此的差距。

於是此時就產生了分化,一部分人選擇購買,另一部分人仍持觀望態度,那麼花錢的一批人必然登上了排行榜的前列,這鴻溝也必然是無法逾越的。

但是試想此時你是一位平民玩家,如果你發現自己永遠趕不上人民幣玩家,你還會不會繼續玩這款遊戲呢?當然不會。於是遊戲設計者又要想辦法推出新的機制來留住平民玩家,讓他們有一種錯覺——我通過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一定能夠衝上排行榜。

就在平民玩家即將與人民幣玩家並駕齊驅的同時,遊戲的更新又來了,畢竟這個遊戲歸根結底還是要靠人民幣玩家賺錢的,萬一讓平民玩家超過了,人民幣玩家一生氣走了那還賺誰錢去啊?於是就要再增加新的裝備物品付費人物,讓人民幣玩家覺得反正前面也花了那麼多錢了,何妨再花點呢?於是鴻溝再次產生。

就是這樣循環往複的模式,讓投入了大量時間精力的平民玩家和投入了大量金錢的人民幣玩家都捨不得走,只能反覆落入遊戲設計者拙劣卻好用的圈套。

作為平民玩家的你,有沒有覺得自己很悲哀?你從來都只是人民幣玩家的陪練而已。你們一直以為自己苦練武功擦亮鋼槍就要上場與敵人作戰,結果發現你連條槍都不是,你其實只是個戰場。

可以說,這種模式違背了遊戲存在的根本意義,從一開始遊戲設計者就不是為了把遊戲設計得好玩,而是如何能收到更多的錢。甚至很多遊戲都是一鎚子買賣,賺一筆就撤,不再更新優化。反正所有相似遊戲的後台都是一樣的,前台換個題材和美工,可以很輕鬆地再撈一筆。

所以你聽沒聽說過有人會為了買一套「仙劍奇俠傳」去入室搶劫?聽上去就很可笑。但是總會有人因為購買網遊手游頁游的裝備而走上犯罪道路,這種事已經屢見不鮮。

不要說很多缺乏自制能力的青少年了,就算是成年人一旦上鉤也很難逃離遊戲公司的魔爪。

文中父親罵得對不對?一點錯都沒有,只是他由於不了解遊戲市場而把攻擊的範圍擴大了。就像新聞中所說的,他的兒子是由於要給一款手游充錢而選擇入室搶劫的,想必正是落入了無良遊戲廠商步步為營的圈套。

所以奉勸這個問題下的諸君,既不要一股腦地罵這位父親蒙昧,也不要一股腦地罵遊戲害人。可以說,就是很多無良廠商攪亂了遊戲市場,而他們也的確親手毀掉了很多青少年,他們所賺的每一分錢背後都可能是一個家庭的血和淚。在我看來他們與電信詐騙的罪犯一般無異。

這個世界上最可怕且無恥的,就是利用人性的弱點作惡;而更可怕的,就是連法律都拿他們沒有辦法。


還是那句話

相當一部分中國的家長生孩子不是因為要給他們愛,而是把這些孩子當成養老型定投金融產品

也就是說,不關心你的思維,只關心你日後的產出,所謂「養兒防老」,小時候供你吃供你喝,長大了問你要錢。

用這種邏輯思維來看,很多邏輯就通了

為什麼這些家長會痛斥網遊呢?

很簡單,他從沒把自己的孩子當成人,而是當成了一種自己操盤的金融產品,打個比方,私募股權基金,即,投入大,收益不確定,可高可低,父母自己就是基金經理

那麼作為基金經理,要做的就一件事情,就是控制自己資金的用途,也就是說,你作為孩子,你是沒有人權的,我讓你幹嘛你就老老實實幹嘛,為了確保收益性,你就必須按照我給你規定的路線來走,因為這樣能確保我未來的收益,任何影響收益性的因素都會被我嚴厲痛斥,這就是最原始的出發點。

你們說他們愛子女么?抱歉,我只覺得他們更愛自己,子女什麼的只是他們的工具而已,而對工具,他們是不會客氣的。

仔細觀察下,目前越是財富多的家庭越少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本身這種家庭的財富量,使得他們可以不用通過控制和逼迫子女來確保子女將來的產出,而條件不好的家庭,則完全相反

有朋友說,這是偷換概念,呵呵,朋友,這叫透過現象看本質。。。。。


老爹當年痛心疾首電子海洛因害了我。

現在玩個微信跳一跳每天都要我叫才出屋吃飯。

馬上要過年了,想一想又要看到七大姑八大姨圍坐一圈低頭盯著手機搶紅包接龍的場景,我就不禁扶額:

看你們這群成年人沉迷手機被電子海洛因毒害的樣兒!

要不我搬台Switch大家一起愉快的吸塞爾達吧。


幼兒園就開始拿著副手柄抱我爸大腿天天魂斗羅。玩夠了就被帶去街機室墊著板凳繼續抱大腿玩恐龍快打三國戰記開飛機啥的。

後來小學就通關仙劍一,口味很雜,我爸玩什麼我就玩什麼,三角洲部隊,家園(太空的那個,不是造房子),盟軍敢死隊,阿貓阿狗,英雄無敵,紅警,魔獸爭霸,半條命,工人物語,凱撒大帝等等等等,再到後來ps里最終幻想,越南戰記,熱血親子,名將,古惑狼,生化危機等等等等,玩不過的地方就叫我爸來,總是能為我排憂解難。

到了初中,用學習成績換點卡,繼續在網遊里抱著我爸大腿各種造次,因為有一次考試沒考好,被他在遊戲里追殺,從此拒絕和他一起玩網遊。

再之後的高中,還是會玩遊戲,反正有空就玩,學習壓力太大,玩遊戲真的能像麻藥一樣忘記所有煩惱,我爸時不時會在旁邊看,邊看邊指揮我,倆父女嘻嘻哈哈,快樂如此簡單,他一句該睡覺了,我不會有抵觸,立馬鑽被窩美美的入睡迎接第二天的戰鬥。

無論玩遊戲也好,幹啥也好,我爸很開明,他的這種開明建立在經常陪伴我,把我當朋友的基礎上,他不光陪我打遊戲,周末不上班就用他的摩托車拉著我滿世界瞎溜達,甚至在天快黑的時候把我拉到公墓然後給我講鬼故事。或者背著一隻雞就去野外烤雞,還一本正經的教我怎麼殺雞,拔雞毛,怎麼升火,最後父女倆一人抱著半邊烤雞笑的像個二傻子,他還教我認識很多很多我不知道的新奇東西,告訴我麥子和穀子的區別,教我看樹葉認這是顆什麼樹,去山上挖紅苕,去溪邊挖折耳根,這都是小時候經常有的,別說農村孩子經常干這些,我從小家就沒在農村。可能在我爸看來,在家打遊戲和出門玩都是一樣一樣的,他對遊戲很熱愛,從不帶有色眼鏡看待遊戲,同樣他也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的孩子。

人活在世上,開心就好,孩子最初的快樂,都是父母給予的,並不是遊戲,可是很多父母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會在至高無上的角度去指揮,去指責,一個心智健全的孩子,就算叛逆期中二過,只要正確引導,多陪伴,多給他一點愛,他的人生方向總不會錯,那句廣告語說的很好,別讓手機帶大你的孩子。

很多人誇我爸啊,哈哈,他就是個愛玩的人,微信名字都叫老頑童,其實也有缺點,就是沒有上進心,但是不懶,該承擔的家庭責任都會承擔,比較安於現狀,早年在糧站上班,很輕鬆,業餘時間就開遊戲室,外面電腦,裡間ps,後來沒開遊戲室了開的也是卡拉ok,兩塊錢一首歌那種,以前很多。做的事都是他喜歡的,現在五十多了,還有三年就領退休工資了,我在想,等他退休了,送他一台牛逼的電腦,老了有個愛好也是好的,我媽很反對他打遊戲,我現在對他的態度如同小時候他對我一樣,我媽不讓他打遊戲,他就時不時來我這裡,就不會有人說他,我會和他一起探討,坐他旁邊看他玩,我爸現在很牛,別的同齡人對電子產品就是一臉懵逼,他毫無壓力,任何東西都玩的溜,早年買電腦雜誌電腦報自學,無論軟體硬體問題,只要不是太難的,他都能修好


近日,xxx(地名)的青少年xxx因xxxxx(罪名)被判處xxxx(刑法),他之所以xxx(罪名)的原因,竟然是為了去玩xxxxx(遊戲名)。

據(不存在的)媒體報道,涉事少年痴迷於他的遊戲「事業」,甚至將遊戲置於自由和生命之上。當抓捕他的警察找到他時,他竟然還想xxxxx,甚至對警察大喊「xxxx」

作為一個家長,我深知遊戲對青少年的摧毀力之大,見(dao)過(ting)太(tu)多(shuo)因為遊戲而被毒害了的孩子。

數年前,其實我啥也沒經歷過過,就是想編個故事給睿智們聽,這一遍,就編出了完整的十年。

我的兒子曾經是世界第一宇宙第一,琴棋書畫吃喝嫖賭樣樣第一,初中時,寫的YY文能騙得老師驚呼不可戰勝。他對中外歷史都有所了解,甚至用作文形式寫出了《金海陵與美女們二三事》的細節。

然後他就沉迷遊戲了,具體他玩不玩不要緊,甚至我有沒有這個兒子也不是問題,我就是想寫得危言聳聽點好讓你們相信。

然後我就繼續編唄,越不可思議你們越容易相信,內容不重要,氣氛得搞起來。

高中時候為了玩xxx,然後他廢寢忘食,然後一身病,癌症太過了,那就選幾個不痛不癢的病吧,比如腳氣。

然後就天天逃課荒廢學業,但是他還是學霸。臨近高考,他一點沒有緊張感,根本沒去複習,然後高考前他還在連夜VAN♂游♂戲,然後只能勉強考個二本,你信了嗎?誰信誰SB。

看著他沉迷遊戲的樣子成了我這輩子編得最好的故事,我就覺得皮這一下很開心。我覺得這還不夠,還得再慘烈點,然後我就想送他去當兵。

然而徵兵體檢除非超重或者有嚴重身體缺陷不收以外,其他情況都收的,這個我壓根不知道,但是我還是怒黑一波。

跟我孩子同齡的別人家的孩子,人家也玩遊戲,甚至事業有成了,我會告訴你嗎?我肯定不會啊。反正甩鍋給網路遊戲商就對了,計劃通。 ( ????? ) get!

作為一個編了跨越10年故事的父親,我編不下去了,再編就魔幻了,只好搬出政治口號證明自己偉光正,順帶繼續甩鍋,好讓你們這群睿智家長相信我說的是正確的。


我從小就玩遊戲,傳奇、夢幻西遊、DOTA、吃雞,從小學玩到碩士畢業工作,沒有停過。

我在交大念本碩,去劍橋交流過,現在工作順利,有可以養活我的副業。我覺得遊戲對我來說很重要, 是放鬆身心、釋放壓力、甚至是社交的手段。

我的初中同學小言,從小就和我對戰實況足球8,DOTA和吃雞也是開黑老隊友。小言同濟畢業後就去了今日頭條,拿30萬年薪,不算期權。他晚上加班到11點回家後,還會在微信群里吼,「誰要開黑,吃一把就睡覺」。

那個微信群里,都是中學的同學,程序員居多,有畢業於北郵的、北航的、清華的。

那個清華的哥們都結婚了,現在北美念生物博士,夫妻倆都是我中學同學。大家都懂,生物專業博士壓力是很大的,他周末做完實驗後手癢了就會找我開黑,隔著12個小時時差依然樂此不疲。

他老婆有時候會煲湯給他喝,把燙端到他跟前時,看到語音開著,就會對著耳機罵我:

「你們玩了十幾年遊戲了,怎麼還沒玩兒累。都怪小時候老師沒揍夠你們」

我一般笑而不語。小時候我們成績好、長的乖,就算打遊戲也沒老師管,更別說揍了。

我也不知道我們算不算「被網遊害了的一代孩子」。

我周圍有沉迷遊戲、過得很頹廢很失敗的嗎?

有,還不少。但究其原因,大多不是遊戲直接造成的,更多的是因為家庭原因。

比如從小父母離異、爸媽都不管的;

比如父母一方本身有惡習,孩子也跟著學壞的;

比如和父母關係奇差,學習也跟不上,碰巧玩了一款遊戲沉迷不能自拔。因為遊戲給了他人生中難得的「正反饋」,於是進入「玩遊戲--與父母關係變差-成績變差-繼續遊戲」的惡性循環。

這種小孩,即使不沉迷遊戲,也會陷入花花世界裡面的其他髒亂玩意,沉迷遊戲對他們來講還算傷害輕的了。

遊戲是「少付出、快反饋」的刺激。小孩子如果無法從家庭、學習、體育、文藝、顏值、金錢中獲得「正反饋」,那遊戲就成了救命稻草。遊戲也不是唯一的救命稻草,還有小說、動漫、煙草、性、甚至毒pin。

建立「正反饋」的途徑很多。我有知乎也有公眾號,現在寫完知乎以後,看著贊和關注不斷上漲,那種快感和在遊戲裡面看到經驗值上漲是一模一樣的;如果我公眾號的某篇文章突然火了,第二天我打開後台一看閱讀數據,那種驚喜感也和在遊戲里突然打到一件極品類似。

如果是做科研、干工作,也會從類似的結果中獲得正反饋,這就是我們不斷進步的動力源泉。

所以你說遊戲有原罪嗎?我覺得沒有,遊戲和娛樂明星、流行小說一樣,只是人們消遣和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

一個父親,把兒子所有的問題都歸咎於遊戲,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也是無能的表現。

其實一個年代的人,都會打上那個年代的標記。我爸還算開明的,但是他現在打電話時,還會和碩士畢業多年的我反覆強調「你要努力工作,不要沉迷遊戲」。

我知道他並不是怕我沉迷,只是表達對我的關愛,並展示他的權威。出於對他的尊敬,我一般會把手機放到一邊,然後打開steam。

吃雞更新以後畫面太晃眼睛了,還是玩兒DOTA吧。

_________________

歡迎學生朋友關注我


又是一個用心良苦,苦大仇深,但通篇控訴,只顧甩鍋,沒有自省的可憐父親。

套用一句最近看到的話:身為一個在見識、能力以及資源上都有壓倒性優勢的成年人,你是如何在教養孩子上感到如此挫敗的,有沒有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去鬥智斗勇呢?這是否有自身的問題呢。

孩子得用絕食來對抗,那與他站在對立面的力量,到底是什麼屬性和態度,這是值得反思的,不是嗎?

身為前網癮少年,我更同情他的孩子,拜託,七天七夜玩遊戲,什麼概念,穿越火線?你確定?這位父親應該是沒玩過這款遊戲,不然不會這麼的高估和"褒獎"穿越火線,不可能這遊戲能對抗得住身體上的極端不適和睏倦。

某國的諺語,大意是,令成癮者上癮的通常不是成癮物,而是生活本身。


他就屬於那種會花三個小時寫投訴信給廣電說熊出沒教他小孩玩打火機,卻不願意花五分鐘把打火機收好的家長。


這個問題下的回答多是年輕人,但我覺得恰恰是有了孩子的人對這個問題最有感觸。最近接二連三的新聞不斷衝擊我的想法,剛好我最近也一直在思考遊戲教育的問題,有感而發寫一寫自己作為一個父親的想法吧。

我是一個愛玩遊戲的人。從初中接觸電腦開始就一直引領我們班的同學從《仙劍奇俠傳》、《暗黑破壞神》一直玩到《星際爭霸》(暴露年齡了)。高一的時候我是學校星際爭霸的擂主,作為一個學習還可以的學生,我在網吧的名氣可能比在教導處的名氣還要大。後來有個同學不服我,用一個暑假苦練星際,並在本校組織了一個戰隊(沒加我)。我自覺打他不過就漸漸退出星際圈,老老實實學習去了,高考誤打誤撞去了五道口技術學校。

在大學玩的不多,倒是工作後買了不少遊戲機每天玩的不亦樂乎。我的PSN等級是14級,這還是好幾年前的成績,說自己是遊戲愛好者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有了孩子之後我看到關於沉迷遊戲的報道,心裡總是隱隱擔憂將來自己孩子也像報道里這樣荒廢學業。因為我深知自己是一個愛遊戲的人,如果孩子繼承了這一點,那麼對他和對我自己將來的考驗都不輕鬆;畢竟遊戲設計都是順著人性的,逆水行舟談何容易。但我想我也有一個優勢,就是知己知彼,可以從一個遊戲愛好者的角度自我反思。

一、要讓孩子「信服」父母中至少一方。

「信服」包含「信任」和「服氣」。現在的教育雞湯都強調前者,什麼要做孩子的朋友啊,要平等的與孩子相處啊,而忽略了父母的威信和引導力。十二三歲的小孩子,辨別力、自控力都不強,而這段時間又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時點,父母一定要起到引導的作用。有的人說,我都說了八百遍了說也說了打也打了可孩子就不聽怎麼辦?我心裡想,孩子不信任你,不服氣你,你說八千遍都沒用。

什麼叫不信任你?

「爸,我想買電腦。」「你買電腦就是為了玩遊戲,怪不得成績總上不去」。

「爸,你說將來有個神羅公司把能源都控制了怎麼辦?」「我每天掙錢讓你讀書你就知道整天胡思亂想,心思放到哪裡去了?!」

「爸,我想將來做電競。」「那都是二流子做的事情,你敢做我打斷你的腿」

。。。。。。

什麼叫不服氣你?

你不是也說你要少玩遊戲多在工作上提升嗎,怎麼只見你除了玩遊戲就是打麻將最後監督我有沒有完成作業。

你斷網我就大吼大叫摔門砸東西,下次再斷我就離家絕食,你只能乖乖的把網續上。

你說不干涉我戀愛只要不影響學習不發生性行為,可我就發生了你也不能把我怎麼樣我也不在乎你會把我怎麼樣。

。。。。。。

人人都有崇拜偶像的需求,這是先天的,大人也有,小孩更是如此。對於父母來說,在孩子小的時候你不去佔領這個陣地,自然有社會上五花八門的東西去佔領。如果小孩子崇拜父母的工作,崇拜父母的言行、觀念,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等孩子到了十六七歲漲見識之後有了新的崇拜的人,往往也差不到哪裡去。相反,夫妻之間相互貶低、父子之間地位反轉,那孩子自然而然就去崇拜社會上資本追逐的人。那個人是PGOne還是賈躍亭,只好看造化了。

二、要讓孩子有一定的鑒賞力。

我中學的時候,那時候還沒有王者榮耀,佔據男生課餘時間的是武俠小說。我就是在初中的時候讀完了金庸的十四部小說。當時讀的時候確實是廢寢忘餐,那時候王朔專門寫了一篇文章批評金庸的文章是「需要捏著鼻子看完」,我還頗為不忿。後來初三的時候迷上了《紅樓夢》,《紅樓夢》我讀了三遍,不論是結構伏筆,遣詞造句,人物刻畫都完勝我之前讀的武俠小說,頓時對武俠小說就失去了興趣。說句題外話,《水滸傳》在我心中才是真正的武俠世界,比金庸的小說深刻多了,當然是暗黑武俠世界。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什麼呢?遊戲也好,書本也好,本身無貴賤之分,但有門檻高低之別。當你自身層次不夠的時候,你是沒法體會上一個台階的好處的。知乎上有提問比較曹雪芹和郭敬明的水平,我不覺得提問者無知或者可笑,我只是可惜他無法欣賞到中國古典小說最高峰的美景。遊戲也是一樣,一個對歐洲歷史文化一無所知的人是不會喜歡《歐陸風雲》、《維多利亞》的;一個社會閱歷為零思考膚淺的人,也無法體會《輻射》、《最後的倖存者》那令人糾結嘆息心有餘戚的世界。做父母的應該讓小孩的欣賞力從各方面提升,以免將來小孩把《貪玩藍月》當至寶,以為屠龍寶刀就是天下一切。

三、遊戲不可怕,對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才可怕。

愛玩遊戲的人其實是比較聰明的人,因為他能從中得到正反饋。對遊戲感興趣是好事,至少說明他有好奇心。如果玩了三國志還想讀三國演義了解更多曹操劉備諸葛亮的故事,那我就很開心;如果玩了歐陸風雲還想讀現代歐洲史、基督教文明史,我就更開心了。孩子總比大人的潛力大,做父母的能帶好前一小截路,就不錯了,剩下的靠孩子自己的好奇心和內驅力去發展吧。


剛才我外甥女在跟她爸爸打手游。

自制力跟腦子,兩種東西有遺傳。

外甥女全年級第四名,育才。

她爸爸是個醫生。

她覺得我這個舅舅是個遊戲代練。

其實我們做遊戲的打遊戲,說得不好聽點,像個搞解剖的。

跟普通人比起來,我們像婦產科醫生,長期下來,太熟悉了,對於某些方面的興奮度是有問題的。

做任何事情。兩個東西必不可少。腦子跟自律。

腦子可以定目標,自制力可以讓我們朝這個目標前進。

遊戲打得好不好,多數時候跟人生好不好沒有多大關係,人生好不好,而跟自己辦了多少正事有關係。

他父親難道真以為他兒子這樣的狀態高考參軍就行了?

部隊里也有吞玻璃渣的,割腕的。外甥他爸當過多年軍醫。

記得關注的一個連指導員簽名的大意就是絕不讓兒子參軍。


我也是一個父親,我的兒子12歲。

我12歲的時候我媽跑到遊戲廳里捉到我扭著耳朵出來,班主任把我們幾個不去看大決戰而是偷偷到遊戲廳的幾個罰站。

你不想讓孩子玩遊戲?那是不可能的,相當於這個年齡段的小腦斧們也在玩遊戲,遊戲是學習的一部分。

遊戲里的創造性才是他們痴迷遊戲的根本原因。

現在我兒子在玩這個,比玩遊戲有趣多了:


不怕大家笑話,講個自己的親身經歷。

高二的時候,有一天外面下了特別特別大的雨。臨放學前我爸給我打了一個電話,說今天我去接你吧,外面雨太大了。

我同意了,不過挺意外的因為從小到大我爸一次都沒接過我。

正好有兩個順路的同學,我們就坐上我爸的車回去。

在車上我爸先和我兩個同學打了招呼,問了姓名。然後就和我閑扯。

我爸先問我是幾班的,我說我是三班的......

然後我爸說,高三了學習很累吧,我說爸你記錯了我高二......

我倆同學在後面一直憋著樂。

說到這你們可能認為我爸是一個完全不管家裡成天在外面瞎逛的男人。

但正相反,我爸是警察,工作不忙,除了特殊時候辦案子之外每天按時回家而且我們父子關係很融洽。

我想說的是,即使是像我父親這樣比較顧家比較關心孩子的人都會忽略很多問題,甚至是比較重要的問題,更不用說那些打心眼裡就對孩子不上心的家長了。

反正部分父母的邏輯就是:孩子出問題了,那責任和原因肯定不能在我身上,因為我是他爸爸媽媽。

另多說一句,有些熊孩子把也真的是爛泥扶不上牆,不好好學習甚至違法犯罪,要麼說父母大搞沙文主義被壓迫,要麼說父母甩手掌柜什麼都不管。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這些熊孩子身上。

不說別的,家境比你差的,家庭氛圍比你更不好的有的是,為什麼人家就能好好學習,人家就不會作姦犯科,你怎麼就這麼特殊呢?


可見,建立分級制度,和提高人的遊戲審美,是多麼緊迫的事情。當然,前者就別想了,國家應該是不會允許的。

遊戲和遊戲確實是不一樣的,辯論的很多人腦袋中想到的都是不同的遊戲,一吵架發現完全對不上。有的遊戲是容易讓人沉迷,但也有遊戲通關就結束了,想沉迷也沉迷不起來。氪金賭博遊戲顯然是不應該讓未成年人接觸的,甚至就是成年人都不該接觸,因為那是變相的吃角子老虎機,玩的是人性的陰暗面。重視社交和與人對抗的遊戲也的確是需要慎重的,在未成年人沒有良性的現實人際交往的前提下這類遊戲可能會影響未成年人社會能力的發展。

提高遊戲審美能解決一部分問題。如果玩家能夠清楚認識到遊戲機制的區別,他們也會逐漸去選擇不去玩那些僅僅通過重複勞作和恰當的即時反饋誘發人沉迷的遊戲,而去選擇能帶來更多正面感受的遊戲。當然總有人喜歡不動腦子的單調循環,使用智力對他們來說太累。也總有人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得到正面的反饋,習得性無助需要逃避現實。這是無解的。

個人立場上,免費氪金(賣博彩或賣道具)和賣遊戲時長這兩種商業模式都是邪惡的。因為盈利的壓力會驅使遊戲的所有設計都為了提高用戶黏度服務,目的是通過提高付費率/遊戲時長來提高營收。很多發行商喜歡扯什麼這兩類商業模式不會影響遊戲本身的品質,這是不可能的。市場的自發抵制是不可能的,就像單靠市場抵制不了老虎機。外部性約束現在看來很坎坷,而在國內約束更是基本沒有。

講故事時間:

我家從我記事時就有電腦。我在幼兒園就大概知道電腦怎麼拼,知道一些極其簡單的dos命令。當年有幾個九十年代初期的橫版過關遊戲,我在小學以前很喜歡玩。但是,平時我是玩不到的。我爸並不會讓我輕易接觸電腦。一方面他很兇,我自然是不敢。另一方面遊戲並不會一直裝在電腦上,平時是放在一張5寸軟盤中的。軟盤在一大堆軟盤之中,我找不到;找到了不知道怎麼解壓縮;知道怎麼解壓縮但沒裝解壓縮軟體。所以基本上自己玩不到。不過隔一段時間會有機會讓我玩幾個小時。寒暑假就天天從早到晚躲在有小霸王的朋友家裡,看他打馬里奧。但他總喜歡踢足球打格鬥遊戲,對我來說極其單調無聊。

小學我也當過一兩年「留守兒童」,住在奶奶家自然是玩不到電腦,我奶奶一向奉行「寧給好心不給好臉」的教育原則。偶爾回家檢查房子能玩一小會。那時最多只能周末去親戚家玩一會。其實父母的陪伴和時間也不一定是必要條件。

電腦對我是逐步解禁的。後來小學高年級到初中玩的遊戲就更多點,我還有塊自己的移動硬碟。小學到初中經常去電腦市場挑盜版遊戲盤,買過一些遊戲。而且我學會天網搜索ftp下載後也會自己想辦法下載一些。那時候沙丘、紅警12、帝國時代、模擬城市、模擬人生、主題公園都是比較常玩的遊戲。那時候我爸允許我每周五晚上玩,寒暑假有時也會偷偷開家裡電腦,也被發現過,但會不會被罵看心情,通常不會。

那時家裡已經有網路了。我當時就很明白自己不喜歡網路遊戲,因為無聊、沒錢和社交需求重。我嘗試過一個粉絲向的小眾免費網路遊戲,但一段時間後發現這遊戲的數值設計有漫長的平台期,讓你反覆勞作或者沖錢,極其無聊於是就刪了不玩了。

到高中我就幾乎有了自己專用的筆記本,不過筆記本的顯卡很挫。那時候玩遊戲看動畫都很多,模擬器遊戲玩得比較多,但比較有節制都是周末和假期玩,我爸也就幾乎不管了。那時候學習已經無需他們操心了,作業自不必說,我常常開學先把整本練習冊寫完。因為準備競賽有一年極其忙,遊戲時間自然會縮減。

後來到本科,其實幾乎每個人都玩遊戲。有人曾經也混跡過遊戲廳,有人考完試通宵打dota打三國志,但並不妨礙他們是全中國物理學得最好的學生,不妨礙他們在本科學完所有研究生課程,不妨礙他們打完遊戲第二天又跑去自習看書。當然也有人考試前一夜還在通宵打wow,有人天天dota從不上課,有人甚至掛科太多直接退學。

當然不得不承認我現在玩得很多嗯,畢竟花自己的錢了。

說這麼多故事的意思是,家長有沒有刻意訓練過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觀察過孩子玩什麼遊戲,這是很重要的。最值得反思的就是為何你的手機和信用卡輕易地落在了孩子手裡。現在的遊戲機都有家長控制功能,可以設定接觸遊戲的評級,控制遊戲時間,可為何在孩子剛開始拿著手機的時候不做控制呢?而且為什麼讓他們最先接觸到的是王者榮耀這樣的氪金遊戲呢?進一步的,家長有沒有訓練孩子的金錢觀念?他知不知道家裡的經濟狀況、以及獲得金錢的困難?

最後為什麼現實對一些孩子來說無比艱難以至於讓他們放棄了掙扎呢?


熊孩子幼兒園中班,班裡男同學已經開始討論王者榮耀哪個英雄好用了。

熊孩子偶爾會偷我手機,然後打開王者榮耀玩一局。被我發現後,肯定要大吼一聲,然後野性衝鋒+橫掃+痛擊。

之後我會教育他,沉溺遊戲有諸多壞處,你看你爹我,一二年級玩紅白機小霸王,三四年級擼街機玩街霸,初中玩仙劍命令與征服,高中時進坑星際爭霸,大學時沉溺玩傳奇、實況系列,研究生天天熬夜打wow,現在玩LOL、坦克世界、戰艦世界、王者榮耀、各種吃雞……耽誤了多少時間精力啊。要不是這樣,現在早就特么是成功人士了,怎麼不至於混破乎了,你也可以當富二代了。

咱家有一個敗家的就夠了,你還想怎樣?

要知恥啊,知恥!

女王大人護佑著我們!


看完這篇文章,我想分享三個點。

1.遊戲是大趨勢,勢不可擋。

2.孩子會沉迷遊戲的原因。

3.如何應對沉迷遊戲。

基本上來說,我想表達一個觀點就是,孩子沉迷網遊什麼原因,你自己心裡沒點b數么。

咱們一個個點來。

1.遊戲是大趨勢,勢不可擋。

我最近看到的數據是,王者榮耀的用戶是2.2億,而大部人用戶集中在青少年,5成還是妹子。

這在我上學的年代還是不太一樣的,幾乎都是男孩子在玩。現在看來,遊戲已經性別無差異孵化了。

當時魔獸世界最高記錄也就500萬人,現在手游已經隨隨便便2個億了。

可想而知,未來的世界該會怎樣?

我們那個時候都是玩電腦長大的,現在00後,10後出生了就有手機,平板,這個也是伴隨他們長大的。

到底遊戲普及是好事還是壞事?

我的態度一直很明確,是好事。

就哪怕是他去沉迷遊戲,我都覺得是好事。

因為這裡牽扯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

階層。

遊戲本身就是一個階層篩選器,而且是一個穩定階層的潤滑劑。

什麼意思呢?

請讓我一一道來。

在一個國家是和平年代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保證這個國家社會治安穩定,然後穩步的發展經濟,讓老百姓安居樂

業。

什麼是安居樂業,你在這裡吃得好,玩的好,還有工作干,不會有什麼危險,不會被戰爭和災難困擾,保證你的人生安全,這就是安居樂業。

也就是說,在100年前的開國先賢們,拼了老命革命打下的江山,為的就是看到今天這個國家繁榮昌盛的樣子

。大家吃的好,穿的暖,住的舒適,交通方便,孩子有學上,大人有工作,老人能得到照顧。

而且不僅如此,大家還TMD有的玩兒。

玩這件事情是剛需,在《人類簡史》赫拉利敘述到,其實在遠古時代,採集狩獵的時候。

人們除了採集,狩獵,啪啪啪,其實剩餘還有大部分時間。

這個大部分空閑時間用來幹什麼呢,不可能一直啪啪啪吧,所以發明了,娛樂,藝術。

從打撲克,捉迷藏,音樂,繪畫開始,到戲劇,文學,到影視作品,電影,甚至到現在遊戲。

無非都是解決這個剩餘時間問題。

所以,這本來是一件應該讓人感到高興的事情,畢竟這是太平盛世,而且現在的娛樂肯定比過去的高級。

為什麼很多家長會如此痛心疾首,好像自己的孩子犯了多大的罪一樣沉迷於網路。

他們痛心疾首的原因就是在於,階層。

在採集狩獵時代,大家不存在什麼階級分化,從某種意義上講,那個時候就是真的共產主義,因為大家都差不多,所以赫拉利說採集時代比農耕文明過的更幸福,是小麥奴役了人類。

但不管怎樣自從私有制誕生以後,社會開始階層分化。

其實如果放任孩子去玩遊戲,他最壞的下場,很大的概率不過就是成為一個社會階層稍微偏低的人嘛。

什麼意思,其實就是和,大人們曾經沉迷於,棋牌,麻將,賭博,吸毒,電視劇,小說,嫖娼,扎金花等等沒啥太大區別。

這群人,大概率情況下會成為社會階層比較低的人。

這是唯一的危害,但這真的是危害么?

難道每一個人都要成為金字塔頂端的人才罷手么?

那得失去多少幸福啊。

而父母的擔憂,無非是,怕自己望子成龍的心愿無法實現了。

如果你覺得我說錯了,我們換一個說法。

假如,你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在20歲的時候,也就是大學創業的時候就賺了一個億了。

然後他突然說,老子要玩遊戲了,同樣是沉迷於遊戲。

我相信後者的待遇是完全不一樣的。

也就是說,父母更在意的可能是你的前途成就,你玩遊戲的沉迷耽誤了你的前途和成就。

這一點說完之後。

我想說一點就是,遊戲是大勢所趨,更是幫助社會穩定的一個潤滑劑。

就是在一個階層分化很明顯的社會,年輕人的慾望和浮躁充斥在整個社會的空氣里。

而他們大多都集中在底層,這股浮躁、慾望、甚至是對暴力和性的慾望無處安置。

那麼,遊戲和AV就是一個很好的消耗這股能量的產品。

幫助社會去穩定這個人群,避免他們對社會造成混亂。

其實這是對國家,遊戲廠商,玩家都是好事。

玩家,如果不沉迷於遊戲,也會沉迷於上述其他的東西。

這個問題我在下面這個點會展開講。

除了穩定,還有就是篩選。

就像高考一樣,無形的完成階層分化。

讓沉迷遊戲的人,自動的在遊戲里把精力投入進去,讓那些不容易上癮的人,把精力投入到其他地方。

最後未來的社會,隨著人工智慧,虛擬現實,性愛機器人,遊戲的發展。

底層人民的物質基本靠人工智慧就可以實現了,性需求靠機器人,而精神娛樂需求靠遊戲和虛擬現實完全滿足。

社會進步到一個能夠把你慾望充分滿足的狀態。

你自制力差,或者本來就安於享樂,其實你就可以在這個社會很輕易的生活的很好。

其實我沒覺得這有什麼不好,當然你自制力強,想上進,社會一定會有他的上升通道。

但至少,這個社會劃的底線已經越來越高,能夠把物質和精神的需求線越來越提升。

所以,本質問題,是父母對階層的擔憂。

有句話說得好。

人的第一屬性,是階級。

2.孩子為什麼會沉迷遊戲。

剛剛只是拋了一個點叫自制力。

但是,這個點我覺得有點讓自制力背了一個大黑鍋。

其實,據我這麼多年,調查很多遊戲青年,自己給相關人群做心理疏導的過程會發現。

關於什麼樣的孩子容易沉迷於網遊呢?

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童年缺愛,父母自制力差成天看電視,打麻將,和父母關係不和諧,缺乏父母陪伴關愛的孩子。

這種孩子,容易沉迷於網友。

父母的言傳不如身教。

你自己天天回來就看電視,打麻將,你好意思跟孩子說,你打遊戲不對么?

人們不會照你說的做,人們只會照你做的做。

孩子的天性是模仿。

動物的本能也是模仿。

最大的模仿就是模仿行為。

想要改變孩子,你得改變自己。

你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孩子也會潛意識的跟著你學習。

這就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

假如你的愛好是閱讀,健身,冥想,畫畫,寫文章,搞發明,寫歌,思考哲學等等。

我相信你的孩子也不至於會天天打遊戲。

但是說實在的,這些愛好,就是有門檻的。

不是一個人都能隨隨便便把上述事物變成愛好的。

所以家長做不到很正常,這就是階層。

階層已經無形的被精神層次劃分開了。

所以,家長最氣憤的就是,痛恨自己為什麼不能出人頭地,結果自己無法實現,看著孩子也這樣玩物喪志。

結果就更加痛心疾首,把這股怒意撒向孩子。

本質這股怒意,是一種無能的情緒。

是一種成功意志的轉嫁而不得志的傷痛。

父母這點做的不好,本身自己就不行,就不要指望孩子行了。

因為你都無力改變,你怎麼有自信就靠你那點道理指導他成功呢?

你自己都無法指導自己成功,都沒有效果,更何況指導孩子。

改變自己就很難了,改變他人就更難。

當然,家長有家長的權威,有權力感,讓他們失去了對這種常識的基本判斷。

至於童年缺愛,沒有良好的陪伴和關心。

這點其實不是很多人能理解的。

這是一個心理移情效果。

遊戲成為了一個孩子對成就感,被認同感,社交需求,對愛的需求被集體滿足的地方。

也就是說,這些需求,本來可以被父母滿足,和父母建立好了關係,陪孩子多玩玩。

然後孩子有了處理關係的能力,自然會和其他小夥伴一起玩。

但很可惜,大部分這樣的家長沒有時間,就算有時間沒有這樣的精力,也沒有這樣的意願。

孩子會比較孤獨,也不知道處理好人際關係,缺乏親密關係,缺乏陪伴。

甚至,父母不僅不理解,經常製造對立關係,導致孩子越來越覺得家庭的冷漠,越是渴望溫情。

孩子不是一個學習的機器,他有情感,有娛樂需求,有興趣愛好。

試問,把你放在一個工作崗位上,逼著你天天工作,不許有任何娛樂,你能做到么。

除非這人是個機器,或者瘋子。

遊戲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滿足他這方面需求的工具。

說實在的,遊戲比父母更懂孩子。

他知道給予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自然會喜歡上他。

遊戲成了代替父母關愛孩子的工具,代替人群和他們建立連接的工具,代替社會競爭讓他們在遊戲里叱吒風雲的工具。

而父母卻被無情的拋棄了。

3.如何應對?

我講3點。

①認命 ②心理諮詢 ③引導和陪伴。

①首先我個人認為啊,要認命。

你是個什麼級別的家長,你就要心裡有點B數。

自己都天天賭博,看電視,你期盼你孩子是一個自制力超人,管控好自己,一步一步實現野心報復?

這不是小說看多了是什麼。

接受他最壞的結局,無非就是和你一樣的階層。

再差也差不到哪裡去了,而且,隨著時代的進步,孩子一定會比上一代人聰明。

我小時候很多沉迷遊戲的小夥伴,現在也沒咋樣,不還是在成都活的很好么。

其實無非就是,階層低了點,開公交車,做房地產銷售,送快遞,做小生意,做服務員,做工人。

他們曾經玩魔獸,玩傳奇,現在就玩王者,玩吃雞。

我看他們依然活的很開心,這不就是最大的幸福了么。

當然,也有一些沉迷遊戲,長大了照樣去乾產品,做律師,當官,當金融高富帥,當大老闆的。

這個就是一個人的命和造化。

我們這一代人都是被遊戲熏陶長大的,就像曾經的一代人是被其他藝術熏陶長大的,而遊戲不過是眾多藝術的一個而已。

至於有人沉迷遊戲,也會有人沉迷音樂,小說,電視劇,動漫都很正常。

他們依然開心快樂。

放掉你那個望子成龍的想法。

這個想法不僅不會幫助孩子走出遊戲,而且還會造成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

有時候接納孩子的平凡,接納自己的平凡,你們關係就會越來越好。

也許他就會自動少打,會去做那些更好的事情。

此所謂,無為。

②心理諮詢。

去帶孩子做心理諮詢,我覺得,這是父母比較現實而且唯一能做的方式了。

既然你們不能陪伴孩子,不能傾聽孩子。

那就請心理醫生去開導他。

孩子必然是遇到了現實的問題,才容易逃避到虛擬的世界裡。

他們需要的幫助,而不是責罵。

心理諮詢師比大多數父母更懂人心,懂人的心理,知道該怎麼去引導。

更重要的是,他彌補了父母在陪伴,愛,照顧,尊重,傾聽上的空缺。

③引導和陪伴。

其實這條我是非常不想列出來的。

因為,我知道我說了也不一定父母能做到。

引導就是把孩子的興趣,比如這個新聞的孩子是個軍迷,那就讓他玩更高級的軍事遊戲。

使命召喚,戰地,輻射。

想要壓制一個慾望,就要用更高的慾望去替代。

最後,把這個興趣引導到,軍事,歷史,政治等領域。

但是,如果你真的能做的到這個地步,我相信,這個家長的孩子也不至於能沉迷遊戲。

陪伴,很簡單,就是陪孩子去玩,去發展各種其他的業餘愛好。

在很多調查研究發現,一個孩子長大後是不是具有意志力,以及反脆弱的能力。

很大程度上和父母跟孩子陪伴程度有關,也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

孩子孤獨,需要陪伴,其實孩子是非常需要家長陪伴著一起玩的,但是往往父母是沒有這個閑心和閑工夫的。

如果父母能夠多給孩子陪伴,其實遊戲癮能自然下去很多。

但所謂的陪伴並不是就簡單去帶孩子玩,而是你真的用心在愛他么?

你是真誠平等的在和這個孩子溝通么?

我之所以對這兩條沒啥信心,那是我看過太多家長一輩子就那個樣子。

處理人際關係的模式,處理事情的模式也就沒有變過。

要讓他們真誠平等地去愛,這個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能做到,他的階層也會上升了。

所以我個人建議①,②會比較現實點。

最後小結。

時代在進步,但是慾望也跟著進步。

和平年代總比戰爭年代來的要好的多,望各位家長珍惜和孩子的關係,有時候,你們的關係良好,比什麼都珍貴,自然很多問題都解決了。

還是那句古話說得好,家和萬事興,其實你認真觀察一下,家庭和睦的家庭又有哪個不幸福的呢,又過的不好的呢,家庭和睦就是幾乎是萬能的解藥。


我看到周邊容易沉迷遊戲的孩子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敏感。

日常生活得不到表揚,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獎勵。

父母在自己口出惡言並且大打出手的時候從不認為自己錯,別人家的孩子怎麼就沒事呢?

是啊,這遊戲別人家的孩子玩怎麼就沒事呢?

中國那些心理敏感,並且脆弱的孩子真的是可憐的。

這些本應該更加保護的群體反而會遭遇更多的傷害。

你就是沒用,沒出息,哪個像你一樣,就他媽知道哭,真是你媽的廢物。

在我長大的農村這些話肯定要配合手上動作一起用的。

大人對孩子的關注就是物質和成績。要求就是聽話。

我們的文化里父母為了保持威嚴一般不會主動誇獎孩子。

甚至今天我們的官媒還在宣傳弟子規這種垃圾。

孩子在社會得不到起碼的尊重,他是被嚴格控制的,沒有辯解和爭論的權利。

就這樣的一個壓抑的社會裡網癮少年沉迷少年確實不會少。

只有遊戲里才會有人誇獎我,你乾的真棒,你太厲害了。

只有遊戲里我才是個人,我能罵別人傻逼,我能罵操你媽。

只有遊戲里我才能和別人能平等的溝通,不會被人粗暴的說你個屁孩懂什麼。

遊戲里簡單明了,事先說明,獎勵明確。如果我早知道吃你的喝你的就會被這樣對待我情願選擇餓死。

是的,連餓死都是我的錯,因為你們生了我,我就不能選擇去死,畢竟你還指望我養你呢。

願意沉迷虛幻世界而不願意醒的人無非現實生活對他而言太糟糕。


很明顯,這個人應該引導他兒子玩《英雄連2 阿登突擊》。

CF有什麼好玩的……

————

有些人就別說什麼「網遊的成癮性」了。說直白點就是很多小孩子活了18年,就沒見過真正有意思的東西,甚至沒玩過真正好玩的遊戲,所以才會去沉迷一個破網遊。

可是其他好玩的東西哪有那麼簡單就到手?要麼是要錢(花錢給你玩?想得美),要麼是要時間(哪有空?自己玩去),要麼是要引導(我也不懂,考試考這個嗎?),哪怕你想讓你家娃玩阿登突擊而不是CF,至少你得買一台帶的起阿登突擊的電腦不是嗎?

問題的關鍵是,有些家長像防賊似的防著其他娛樂方式,鬧到最後就只剩下唯一一條他們防不住也是危害最大的路了。

用堵的方法治水,下場出了決堤還會有其他的嗎?


可以問問這位父親,他年輕的時候被什麼毀了。

誰都被毀過,時代不一樣而已。

而且,是不是「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角度不同而已。


哈哈,知乎上遊戲是政治正確。畢竟G胖可是這些人心目中的商業神話和英雄。

怎麼說呢,遊戲上癮這玩意兒吧,有家庭因素,有命。

首先一個是家庭的引導。中國大部分的家庭這一塊都做的不足。大致兩種情況:

一種是生活安定,整天圍著孩子轉,但是提供的精神資源,超不過讀者和朋友圈爆款文章的水平。

要不就是,乾脆忙於生計,對孩子徹底缺乏關注。

但是也有一種情況:有的孩子,家裡啥都能給他提供,眼界不窄,但就是遊戲上癮,說白了對了脾氣了。而且不在少數。

只能說這就是命。

客觀上說,首先本來遊戲就是一種非常有吸引力的東西。另外這種家庭的家長雖然有這個意識,讓孩子接觸現實的社會生活,但是也是都在工作,究竟不能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太細。

這種情況,你用朋友圈流傳的那種心理學知識,什麼成就感理論,社交滿足理論,我覺得都扯淡,他不是不能從現實生活中獲得這些。

我覺得只能回到更接近基礎科學的層面,拿神經科學去解釋。但是這就是個大課題了。

別說一個家庭,就是一個大學也沒有這樣的實力。

話說回來,大部分情況還是前兩種。

這裡所謂的「一代人」,在家長眼中的「毀了」,主要是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精神文明沒跟上。家長不要甩鍋。


好多回答,我只想說,你們對沉迷一無所知。

網遊的危害和過去互聯網的危害,聽音樂的危害,看動畫的危害、看小說的危害、玩街機的危害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過去一切娛樂的設計者,都是一鎚子買賣,所有從業者都只有量的要求。以前從來沒有一個團隊,以「平均在線時長」作為核心KPI。這種沉迷是自然沉迷,有個體隨機性。

而遊戲沉迷是人造沉迷,每一個細節都基於大數據驗證,每一個改動的背後,都是以KPI為導向的精心設計。普遍沉迷就是他們的工作目標。

網遊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此,

這個用市面上最高的收入,聚集一幫世界上最聰明的大腦,挖空心思,想出五花八門的正向激勵的手段,來增加用戶的沉迷時間。

為了保證登陸率,他們會用簽到獎勵、連續7日登陸獎勵等措施,讓用戶定時打卡。同時還會在設計遊戲難度時,加入「難度剛剛好」的梯度成長體系,用戶排名機制,榮耀體系來持續的影響用戶的思維。即使你被防沉迷體系踢下線,遊戲策劃也能讓你在未來的12個小時之內,思維持續沉浸其中。

是的,這幫人在用他們天才的大腦在和玩家爭奪生命的權重。

不要說「我也玩網遊,我就過得很好」;

別騙自己了!摸摸自己的良心,你們真的過得好么?

本該用來休息時間,你們在玩遊戲;

本該用來陪孩子和家人的時間,你們在玩遊戲;

自己買的那本英文書,有多少次拿起來後,是被遊戲給打斷的?

把遊戲和思考遊戲的時間抽離出去,有多少人的人生只剩下吃喝拉撒和心不在焉的工作。

成人尚可分個輕重,至少有窮來鞭策你擠出時間來為自己奮鬥一下;

可孩子呢?他們對未來一無所知。無論把未來說得多恐怖,也無法抵擋遊戲的誘惑。

縱使你是一個具有俞敏洪版說服力的精英家長,你也對抗不了這些天才們精心的設計和公眾號政治正確洗腦。「人生不是一場競賽」「每個人都權做不那麼努力的平凡人」「孩紙也是人,他們有權選擇自己的人生」。他們會迅速從社交媒體中,找出那些對自己有用的句子,來合理化自己的放縱。

知乎有一個億的用戶,我的關注者和贊數能進前500,我說我有足夠的智商不算過分吧?

我參與過遊戲劇本的設計,精通營銷,能一眼看破遊戲成長體系的各種策略,我說我了解遊戲的套路不算過分吧?

但我必須專門賣一塊手機用來玩遊戲,上班的時候把這塊手機扔在家裡。單純靠心智,我抵抗不了;我只能用這種物理隔絕的方式來抵抗遊戲的誘惑。即使這樣我的大部分時間依然消耗在王者大陸。

有些人會說你是你,我是我,自己就能剋制住誘惑。

我完全相信他能做到。

2016年,陰陽師團隊發了60個月的年終獎。

2017年,王者榮耀團隊發了82個月的年終獎。

2018年,吃雞我們拭目以待。

這些錢難道是用來獎勵他們傑出的娛樂精神嗎?

不是啊!就是用來獎勵他們「成功」的遊戲策略的啊。

這些錢背後,就是無數人把生命浪費在幾張sr、ssr的卡牌上;無數人把生命浪費在排位、銘文上的獎勵啊。

我不是少數派啊。

玩炎龍騎士團,孩子會學會正義、忠誠、博愛、犧牲;

玩仙劍奇俠傳,孩子會學會逗樂子、愛情;

看聖鬥士能學會永不放棄;

王者大陸的那張地圖能讓孩子學會什麼?

學會團隊合作?

別逗了,打開語音全是「沙比」「你是朱么」「草擬嗎」。

======

單獨回復一下這位同學。

一言不合怪父母,也是公眾號帶來的金句。

這事兒真的怪不了爹媽。

兩個月收入5千1萬的父母,有什麼能力抵抗一幫年薪百萬的天才設計的套路?

這薪資差異帶來的人才結構差異是碾壓性的。


我覺得是遊戲或者說是娛樂帶來的「收益」近在眼前,而學習帶來的收益太過遙遠了,連成年人都可能因為眼前的娛樂而放棄了自己明明就知道收益更大的學習,更何況是那些對於學習這種遠期收益很難理解,且自控能力不高的小孩子了,再加上站在自己視角上去「說教」小孩的家長,這種結果就顯而易見了。。

現在正在學英語,學英語的第一目標就是能看懂英語原版小說,外國AAA大作,以及美漫等等,第二目標工作需要的資料基本都只有英語原版。每次一鬆懈下來,然後就想到還有那麼多好玩的AAA大作因為看不懂玩不了,那麼腦洞炸裂的科幻小說無法體會,金剛狼小蜘蛛老爺大超還等著我。。就更加努力的學英語了。。我自己是把學習這種遠期收益捆綁到了短期的娛樂利益需求上,以此為動力來讓自己不鬆懈。。。所以從英語這個角度來講,每次看見「XXX遊戲出官方翻譯了」「XXX遊戲有漢化了」我就挺蛋疼的。。得剋制自己去無視掉唾手可得的短期利益,不去玩這些遊戲,忍受誘惑,還是比較困難的事情。。所以到目前為止,想玩的神界原罪還躺在steam里一次沒下載過,巫師3玩了一半也停了下來(主要是因為RPG遊戲的文本量實在是太大了。。),當前在玩的都是一些類似饑荒,缺氧,這樣的低文本量的遊戲,在「逼迫」自己記憶單詞的同事,也不太妨礙遊戲樂趣。。。

小時候有一個玩伴對 三國相關的東西非常熟悉,因為他非常喜歡玩暗恥的三國題材,某某武將從屬於誰有什麼功績,某某年魏蜀吳幹了啥如數家珍。我自己也入了圍攻(工程學?),MC(建築學,數字電路?),坎巴拉太空計劃(航天相關,天文相關?)等等這種類型的遊戲準備玩,除了對遊戲的樂趣之外,同時也有對這些理工科知識的樂趣(小時候喜歡天文學 科幻小說,夢想是做宇航員。。。現在是個碼農。。對計算機的喜歡源自小時候讀的黑客題材的網路小說- -),等那個不存在的兒子出生之後,我也計劃用這些遊戲來引導他對相關知識的接觸。

同樣的題主文章中的那個小孩,他玩CF。。如果父母了解過遊戲,那麼是不是可以引導他去玩CS,戰地系列,使命系列,這些品質更高的遊戲,然後嘗試著試試武裝突襲,引導他對於槍械知識,工程知識,甚至戰爭,歷史等相關題材的興趣呢,為什麼一些遊戲開槍需要計算提前量,考慮風速,是否可以引導下對於物理相關數學相關的興趣呢?我現在玩遊戲或者看小說,只要看見一個沒見過聽過的名詞。。會暫停遊戲,然後去搜索。。然後很大概率上就對這個搜索相關的東西發散開來了。。然後把遊戲丟一邊了,例如之前玩MC,看見了紅石電路,然後就把遊戲丟一邊去找數字電路相關的書看去了,然後遊戲時間還沒看書的時間長。。。

我覺得這種問題,包括我小時候的分母在內的家長們把這樣的結果怪罪到遊戲本身上是片面的,更多的還是家長自身的引導問題吧。。 我自己的學生時代算是被自己毀了(遊戲沉迷,小說沉迷,以及未來的迷茫等等),上面的這些體會都是成年工作後的總結和思考。如果小時候就能有這些思考,或者父母能主動給一些這樣的引導,我相信我的人生可能會變得不一樣,當然了,現在應該也不算是太晚吧。

差不多就這樣。。突然就寫多了- -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南昌民辦校被指「私挖」撫州多名骨幹教師,江西省教育廳調查?
哪一刻讓你覺得想讀個博士學位?
每一次輿論風波,基本上都意味著一次修養欠佳
上饒哪個區(或縣)教學水平最高?
現在開始還來得及嗎?

TAG:遊戲 | 教育 | 家庭教育 |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