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人生的困難時期,你聽到或看到過哪些故事,曾經給你鼓勵和支持,讓你深有感觸?
故事蘊含著問題的出路,故事引領著我們的情緒,故事給我們感想,故事是我們想要相信的世界。所以我想聽聽,帶給過你啟發的故事,以及,它為什麼打動你
某同學沉迷於電腦遊戲,經常半夜翻牆溜出去上網。一日他又爬牆,到一半的時候突然狂奔而歸,面色凝重,問他原因他也不說。 從此認真讀書,不再上網,學校盛傳他見鬼了。後來他考上名校,昔日同學問及此事,他沉默良久說,那天父親來送生 活費,捨不得住旅館,在牆下坐了一夜。
每每我後來遇到困難,覺得自己走不過去甚至想放棄的時候,我就會想到那位同學說的話:從此之後我再也遇不到什麼困難,因為我背後支撐著我的人把我當做他的全世界,假若我放棄,那麼他的世界將會坍塌。··········································································································································這張圖片第一次看的時候沒覺得如何,但後來卻發現永遠也忘不掉了
我給大家講一個吧,我很喜歡的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下山去化緣,回到山腳下時,天已經黑了。小和尚看著前方,擔心地問老和尚:師傅,天這麼黑,路這麼遠,山上還有懸崖峭壁,各種怪獸,我們怎麼才能回到家啊?老和尚看看他,平靜地說了三個字:看腳下。」我很喜歡給那些處於焦慮和困惑中的來訪者講這個故事,是因為「看腳下」這簡簡單單的三個字,也曾經給我帶來無比踏實的感覺。當我們看不清遠方的時候,就看腳下。樸實無華的道理,讓我一直銘記。
2008年的地震過後不久,我和來自其他多個學校、單位的心理學工作者被重慶市政府徵調到救災一線,四川什邡。抵達之後我們才知道實際情況是超乎我們想像的嚴重,我所在的小隊一天要造訪三所山區學校,遇有重大心理危機並急需專業干預的學校時,還需要連續幾日提供針對於學生、老師和喪親家長的心理諮詢。
由於餘震不斷,且救災資源有限,我們每天晚上無論多晚都要返回位於綿竹的駐地,並在那裡用餐。為了避免哄搶資源,綿竹當地所有的大小超市都將火腿腸、午餐肉罐頭等含肉類的食品下架了,超市裡僅能買到的有肉的食品就只有「老乾媽干煸肉絲辣椒醬」。每天的午飯和晚飯是政府用三輪車向各個受災群眾安置區免費提供的,三輪車上有三個大盆,一盆米飯,一盆素菜,一盆沒什麼肉的肉炒菜。我們只能吃到晚飯,因為午餐時間我們尚在遠離市區的山區學校中。抵達災區的第一天晚上,打飯時我把飯盒遞給了一個四十多歲、光頭、汗流浹背的師傅,他接過我的飯盆,看了看我印著隊伍名稱的T恤,用濃重的川音問我:「志願者哦?」在得到了肯定的答覆後,他開始有節奏的用盛菜的大勺的金屬柄敲擊著素菜的那個盆的邊緣,好像在思索著什麼。很快他麻利的給我打好了飯菜,在把飯盆遞迴給我的時候跟我說:「要曉得明天再到我這兒打飯的喲!」第二天我再去,他一眼就認出了我,把大勺深深插進肉炒菜的那個大盆里,從盆底撈出七成肉三成菜的滿滿一勺,扣進了我的飯盒,塞到我手上時他說:「曉得你年紀輕輕的娃兒干勒個辛苦,多吃點肉!」我一直覺得,那些在盆底的肉,是他等我時事先埋在那裡的。
在我的記憶里,這句「要曉得明天再到我這兒打飯的喲!」一直是值千金的承諾,我連那個給我打飯的師傅姓什麼都不知道,但是這句思索過後的承諾,贏得了我誠摯的敬意。這種承諾和很多飯局上在佳肴美饌映襯下的承諾相比,判若雲泥。
人說,仗義每多屠狗輩,歡場儘是義氣姬。有人說這兩句是寫實,有人說這兩句是反諷。說寫實的人,可能沒領教過人際交往中逢場作戲的假承諾;說反諷的人,可能沒見識過真承諾裡面的至性至情。
在那個時候,素昧平生的人的一句真承諾,讓我受益至今。我以為我去災區作心理援助,是為了讓他們知道他們不是自己在人世之中苦苦支撐,感謝他們讓我自己也明白了這一點。
如果我死了,就代表我不過是這種程度的男人而已。這句話一直在激勵我。
重度抑鬱症。在飯否看到一個飯友發的這句話:
吉爾伯特《走出抑鬱症》:抑鬱的目的在於迫使你停下來弄清楚自己是誰,將走向何方。它要求你給自己定位,這雖然痛苦,卻是產生轉變的驅動力。要說抑鬱症帶來的感觸,真是太多了。也許是命里有運,家人和朋友一直竭力給予我最大的支持和關心。慶幸最絕望時我也沒膽量自殺。已經開始領會:活著,總會遇到好事的,抑鬱症只是個緩衝,什麼都會過去。我也不記得是在哪兒看到過這句話一直記在心裡——三年以後這還重要嗎?
偉大的所羅門王有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夢。
一位智者在夢裡告訴他一句至理名言。這句至理名言涵蓋了人類的所有智慧,能使他得意的時候不會趾高氣揚,忘乎所以;失意的時候能夠百折不撓,奮發圖強,始終保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狀態。但是,醒來之後卻怎麼也想不起來那句至理名言。於是,所羅門王找來了最有智慧的幾位老臣,向他們講了那個夢,要求他們把那句至理名言想出來,拿出一枚大鑽戒說:「如果想出來那句至理名言,就把它刻在戒面上。我要把這枚戒指天天帶在手指上。一個星期過後,幾位老臣興奮地前來送還鑽戒,戒面上已刻上了一句勉勵人勝不驕、敗不餒的至理名言:「會過去的!」無論你榮華富貴,又或你陷入低谷,請記住:會過去的一碗陽春麵(原文)
作者:栗良平 對於麵館來說,最忙的時候,要算是大年夜了。北海亭麵館的這一天,也是從早就忙得不亦樂乎。 平時直到深夜十二點還很熱鬧的大街,大年夜晚上一過十點,就很寧靜了。北海亭麵館的顧客,此時也像是突然都失蹤了似的。 就在最後一位顧客出了門,店門要關門打烊的時候,店門被咯吱咯吱地拉開了。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孩子走了進來。六歲和十歲左右的兩個男孩子,一身嶄新的運動服。女人卻穿著不合時令的斜格子的短大衣。 「歡迎光臨,」老闆娘迎上前去招呼著。 「……唔……陽春麵……一碗……可以嗎?」那女人怯生生地問。 那兩個小男孩躲在媽媽的身後,也怯生生地望著老闆娘。 「行啊,請,請這邊坐,」老闆娘說著,領他們母子三人會到靠近暖氣的二號桌,一邊向櫃檯裡面喊著,「陽春麵一碗!」 聽到喊聲的老闆,抬頭瞥了他們三人一眼,應聲道,「好——咧!陽春麵一碗——」案板上早就準備好的,堆成一座座小山似的麵條,一堆是一人份,老闆抓起一堆面,繼而又加了半堆,一起放到鍋里。老闆娘立刻領悟到,這是丈夫特意多給這母子三人的。
熱騰騰香噴噴的陽春麵放到桌上,母子三人立即圍著這碗面,頭碰頭地吃了起來 。 「真好吃啊!」哥哥說。 「媽媽也吃呀。」弟弟夾了一筷面,送到媽媽的口中。 不一會兒,面吃完了,付了150元錢。 「承蒙款待。」母子三人一齊點頭謝過,出了店門。 「謝謝,祝你們過個好年!」老闆和老闆娘應聲回答著。 過了新年的北海亭麵館,每天照樣忙忙碌碌。一年很快過去了。轉眼又是大年夜了。 和以前的大年夜一樣,忙得不亦樂乎的這一天就要結束了。過了晚上十點,正想關門打烊的時候,店門又被拉開了。一個女人帶著兩個男孩走了進來。 老闆娘看到那女人身上那件不合時令的斜格子短大衣,就想起了去年大年夜的那三位最後的顧客。「…唔……一碗陽春麵……可以嗎?」
「請,請裡邊坐,」老闆娘將他們帶到去年同樣的二號桌,「陽春麵一碗——」 「好——咧!陽春麵一碗——」老闆應聲回答著,並將已經熄滅的爐火重又點燃起來。 「喂,孩子他爹,給他們下三碗,好嗎?」 老闆娘在老闆耳邊輕聲說道。 「不行,如果這樣做,他們也許會尷尬的。」 老闆說著,抓了一人半份的面下了鍋。 桌上放著一碗陽春麵。母子三人邊吃邊談著,櫃檯里的老闆娘能聽他們的聲音。 「真好吃……」 「明年還能來吃就好了……」吃完後,付了150元錢。老闆娘對著他們的背影,「謝謝,祝你們過個好年!」
這一天,被這句說過幾十遍乃至幾百遍的話送走了。 隨著北海亭麵館的生意興隆,又迎來了第三年的大年夜的晚上。 從九點半開始老闆和老闆娘雖然誰都沒說什麼,但都顯得有些心神不定。十點剛過,僱工們下班走後,老闆和老闆娘立刻就把牆上掛著的各種面的價格牌,一一翻了過來。趕緊寫好「陽春麵150元。」其實,從今年夏天起,隨著物價的上漲,陽春麵的價格已經是200元一碗了。 二號桌上,在30分鐘以前,老闆娘就已經擺好了「預約席」的牌子。 到十點半,店裡已經沒有客人了。但老闆和老闆娘還在等待著那母子三人的到來。 他們來了。哥哥穿著中學生的制服,弟弟穿著去年哥哥穿的那件略大的舊衣服,弟兄兩人都長大了,有點認不出來了。母親還是穿著那件不合時令的有些褪色的短大衣。 「歡迎光臨。」老闆娘笑著迎上前去。 「……唔……陽春麵兩碗……可以嗎?」女人怯生生地問。 「行,請,請裡邊坐。」老闆娘把他們領到二號桌,若無其事地將桌上的那塊「預約席」的牌子藏了起來 。對櫃檯喊著,
「陽春麵兩碗!」 「好——咧!陽春麵兩碗——」 老闆應聲答著,把三碗面的份量放進了鍋里。 母子三人吃著兩碗陽春麵,說著,笑著。 「大兒,淳兒,今天,我做母親的想要向你們道謝。」 「道謝?向我們……為什麼?」 「實在是,因為你們的父親死於交通事故,生前欠下了八個人的錢。我把撫恤金全部還了債。還不夠的部分,就每月五萬元分期償還。」 「這些我們都知道呀。」 老闆和老闆娘在櫃里,一動不動,凝神聽著。「剩下的債,到明年三月就可以還清了。可實際上,今天就可以全部還清。」
「啊,真的?媽媽。」 「是真的。大兒每天送報紙賺錢支持我,淳兒每天買菜燒飯幫助我,所以我能夠安心工作。因為我努力工作,得到了公司的特別津貼,所以現在能夠全部還清債款。」 「好啊!媽媽,哥哥,從現在起,每天燒飯的事還是包給我了。」 「我也繼續送報。弟弟,我們一起努力吧!」 「謝謝!真是謝……謝……」 「我和弟弟也有一件事瞞著媽媽,今天可以說了。這是在11月的星期天,我到弟弟學校去參加家長會。這時,弟弟已經藏了一封老師給媽媽的信……弟弟寫的作文如果被選為北海道的代表,就能參加全國的作文比賽。正因為這樣,家長會那天,老師要弟弟自己朗讀這篇作文。老師的信如果給媽媽看了,媽媽一定會向公司請假,去聽弟弟朗讀作文。於是,弟就沒有把這封信交給媽媽。這事,我還是從弟弟的朋友那裡聽來的。所以,家長會那天,是我去了。」 「哦,原來是這樣那後來呢?」 「老師出的作文題目是,《你將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全體學生都寫了。弟弟的作文題目是《一碗陽春麵》。一聽題目,我就知道是寫的北海亭麵館的事。弟弟這傢伙,怎麼把這種難為情的事寫出來,我這麼想著。」 「作文寫的是,父親死於交通事故,留下了一大筆債。母親每天從早到晚拚命工作,我去送早報和晚報……弟弟全都寫了出來。接著又寫,12月31日的晚上,母子三人吃一碗陽春麵,非常好吃……三個人只買了一碗陽春麵,可麵館的叔叔阿姨還是很熱情地接待了我們,謝謝我們,祝我們過個好年。聽到這聲音,弟弟的心中不由地喊著,『不能失敗!要努力!要好好活著!』因此,弟弟長大成人後,想開一家日本第一的麵店,也要對顧客說,『努力吧,祝你幸福,謝謝。』弟弟大聲地朗讀著作文……」此刻,櫃檯里豎著耳朵,全神貫注地聽著母子三人說話的老闆和老闆娘不見了。在櫃檯的深處,只見他們兩人面對面地蹲著,一條手巾,各執一端,在擦著那不斷奪眶而出的淚水。
「作文讀完後,老師說,『今天淳君的哥哥代替他母親來參加我們的家長會,現在我們請他來說幾句話……』」 「這時哥哥說什麼……」弟弟疑惑地望著哥哥。 「因為突然被叫上去說話,一開始,我什麼也說不出……『諸君一直和我弟弟很要好,在此,我謝謝大家。弟弟每天做晚飯,放棄了俱樂部的活動,中途回家。我做哥哥的,感到很難為情。方才,弟弟的《一碗陽春麵》剛開始讀時,我感到很丟臉。但是,當我看到弟弟激動地大聲朗讀時,我心裡更感到羞愧。這時我想,決不能忘記母親買一碗陽春麵的勇氣。兄弟們,齊心合力,為保護我們的母親而努力吧!從今以後,請大家更好地和我弟弟結成朋友。』我就說了這些……」 母子三人,靜靜地,互相握著手,良久。繼而又歡快地笑了起來。和去年相比,像是完全變了模樣。 作為年夜飯的陽春麵吃完了,付了300元。 「承蒙款待。」母子三人深深地低頭道謝後,走出了店門。 「謝謝,祝你們過個好年!」 老闆和老闆娘大聲地向他們祝福著,目送著他們遠去…… 又是一年的大年夜降臨了。北海亭麵館里,晚上九點一過,二號桌上又擺上了「預約席」的牌子 ,等待著母子三人的到來。可是,沒看到那三人的身影。 一年,又是一年,二號桌始終默默地等待著。可母子三人還是沒有出現。 北海亭麵館因為生意越來越興隆,店內重又進行了裝修。桌子、椅子都有換了新的。可二號桌卻仍然如故。老闆夫婦不但沒感到不協調,反而把二號桌安放在店堂中央。 「為什麼把這張舊桌子放在店堂中央?」有的顧客感到奇怪。 於是,老闆夫婦就把「一碗陽春麵」的事告訴他們。並說,看到這張桌子,就是對自己的激勵。而且說不定哪天那母子三人還會來,這個時候,想用這張桌子來迎接他們。 就這樣,關於二號桌的故事,使二號桌成了「幸福的桌子」。顧客們到處傳誦著。有人特意從遠方趕來。有女學生,也有年輕的情侶,都要到二號桌上吃一碗陽春麵。二號桌也因此而名聲大振。 時光流逝,年復一年。這一年的大年夜又來到了。 這時,北海亭麵館已經是同一條街的商店會的主要成員。大年夜這天,親如家人的朋友、近鄰、同行,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後,都來到了北海亭。在北海亭吃了過年面,聽著除夕夜的鐘聲,然後親朋好友聚集起來,一起到附近的神社去燒香磕頭,以求神明保佑在新的一年裡萬事如意,厄除運開。這種情形,已經有五六年的歷史了。 今年的大年夜當然也不例外。九點半一過,以魚店老闆夫婦雙手捧著裝滿生魚片的大盆子進來為信號,平時親如家人的朋友們大約三十多人,也都帶著酒菜,陸陸續續地會集到北海亭,店裡的氣氛,一下子熱鬧起來。 知道二號桌由來的朋友們,嘴裡雖然沒說什麼,可心裡都有在想著,今年二號桌也許又要空等了吧。那塊「預約席」的牌子,早已悄悄地站在二號桌上。 狹窄的座席之間,客人們一點一點地移動著身子坐下,有人還招呼著遲到的朋友。吃著面,喝著酒,互相夾著菜。有人到櫃檯里去幫忙,有人隨意拉開冰箱拿來東西。什麼廉價出售的生意啦,海水浴的艷聞軼事啦,什麼添了孫子的事啦。十點半時,北海亭里的熱鬧氣氛到達了頂點。 就在這時,店門被咯吱咯吱地拉開了。人們都向門口望去,屋子裡突然靜了下來。 兩位西裝筆挺,手臂上搭著大衣的青年走了進來。這時,大夥都鬆了口氣,隨著輕輕的嘆息聲,店裡又恢復了剛才的熱鬧。 「真不湊巧,店裡已經坐滿了。」老闆娘面帶著歉意說。 就在她拒絕兩位青年的時候,一位身穿和服的婦人,深深低著頭走了進來,站在兩位青年的中間。 店裡的人們,一下子都屏住了呼吸,耳朵也豎起來了。 「唔……三碗陽春麵,可以嗎?」穿和服的婦人平靜地說。 聽了這話,老闆娘的臉色一下子變了。十幾年前留在腦海中的母子三人的印象,和眼前這三人的形象重疊起來了。 老闆娘指著三位來客,目光和正在櫃檯里找韭菜的丈夫的目光撞到一處。 「啊!啊……孩子他爹!」 面對不知所措的老闆娘,青年中的一位開口了。 「我們就是14年前的大年夜,母子三人共吃一碗陽春麵的的顧客。那時,就是這一碗陽春麵的鼓勵,使我們三人同心合力,度過了艱難的歲月。這以後,我們搬到母親的親家滋賀縣去了。」 「我今年通過了醫生的國家考試,現在京都的大學醫院裡當實習醫生。明年四月,我將到札幌的綜合醫院工作。還沒有開麵館的弟弟,現在京都銀行里工作。我和弟弟商談,計划了這生平第一次的奢侈的行動。就這樣,今天我們母子三人,特意來拜訪,想要麻煩你們燒三碗陽春麵。」 邊聽邊點頭的老闆夫婦,淚珠一串串地掉下來。 坐在靠近門口桌上的蔬菜店老闆,嘴裡含著一口面聽著,直到這時,才把面咽下去,站起身來。 「喂喂!老闆娘,你呆站著幹什麼!這十年的每一個大年夜,你都為等待他們的到來而準備著,這十年後的預約席,不是嗎?快!請他們上座,快!」 被蔬菜店老闆用肩一撞,老闆娘這才清醒過來。 「歡……歡迎,請,請坐……孩子他爹,二號桌陽春麵三碗——」 「好咧——陽春麵三碗——」可淚流滿面的丈夫卻應不出聲來。 店裡,突然爆發出一陣歡呼聲和鼓掌聲。 店外,剛才還在紛紛揚揚的飄著的雪,此刻也停了。皚皚白雪映著明凈的窗子,那寫著「北海亭」的布帘子,在正月的清風中,搖曳著,飄著……
一個對生活對他人有悲憫之心的人,才會寫出這樣的故事。
每一次難受的時候,我就讀一讀這個故事,然後眼淚流下來。可是心裡卻慢慢有了勇氣。我喜歡這樣的世界,大家是溫柔善良的普通人,因為偶然的原因給了彼此溫暖,不矯情,不過頭,一切皆出自人性本源,所以充滿安全感。困難的時候大概看完這篇文章就豁然開朗了:
--------------------------------------------------------------------------------------------------------------------------------------------20多歲,你迷茫又著急。你想要房子你想要汽車,你想要旅行你想要享受生活。你那麼年輕卻窺覷整個世界,你那麼浮躁卻想要看透生活。
你不斷催促自己趕快成長,卻沉不下心來安靜的讀一篇文章;你一次次吹響前進的號角,卻總是倒在離出發不遠的地方。
成長,真有你想像的那樣迫切?——轉自雅虎《另一種活法》
一、別急,千萬別急
上周在南京出差,深夜拖著疲憊 去跟朋友見面,暢談至凌晨兩點。回到酒店已近三點,同屋的同事竟還未睡,點根煙,對著65層下的舊都夜景發獃。他非健談之人,光頭,一副藝術家模樣,氣質 有天然的冷漠,之前交往無非公事,更無多話。不知道怎麼提到了當今青年人的心態和選擇,竟就聊起來,再也收不住。 他18歲出來闖蕩,沒念過大學,今年38歲,是一本著名雜誌的設計總監。如果這是一個老套的勵志故事,我可能再無興趣聽下去。但他說,我不知道你們這代人是 怎麼想的,我反感幾零後幾零後的區分和標籤,我跟很多自己的同齡人聊不來。人是靠價值相互認同的,而不是年齡。現在你們這代人看上去都挺急,房子、車子、 票子,但就是你們同齡人,也不全是這麼想的吧?我點頭。他繼續道,其實,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苦悶,真的,都是這麼過來的。兩年前我才有了自己的房子,今年 兒子兩歲了。我覺得一切挺好。25歲時我在一家體制內單位工作,已有七八年工作經驗,呆不下去了,要走。領導請我喝酒。他一口悶了一杯酒,跟我說,你還年 輕,別想那麼多,別著急,做該做的事。就這一句話,我受用至今。我年輕時愛玩、浮躁,總有各種誘惑撲過來。我就記著老領導這句話,其他都不想,就做自己的 事,一晃眼就到現在了。他繼續道,你要說奮鬥什麼的,我從來沒有,就是一步步來。房子、車子這些東西,說真的,只要你不傻不笨,踏實做該做的事,到時間都 會有的,不可能沒有。別去想它。別去管別人怎麼做,相信自己的判斷。守得住,慢慢來。 他說,守得住,慢慢來。 一個月前,我剛來,抱回家十幾本往期雜誌。匆匆翻完,絕望的陷進沙發里,給老師發簡訊:文章何時能寫過四大主筆啊?差距不是一丁半點。他回,別急,你年輕。我說,我都24歲了,還看不到一點希望。他回,才24歲。我們最年輕的也30出頭了,別急。 才24歲。他連說兩次,別急。 李笑來在《把時間當作朋友》里寫,我們總是對短期收益期望過高,卻對長期收益期望過低。 他指英語,也說人生。 說來說去,還是急。二、「出名要趁早」,害了多少人
有 人說,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到那個人身邊去。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幸運,但這句話或不只關乎職業生涯,也關乎生活智慧。人們容易放大眼前的痛苦或成 就,跟年長卻開明的前輩交流,他們一望便知你正經歷怎樣的階段,現在絆倒你的,不過是一顆螺絲釘;你愁腸百轉看不穿的,或許是他們也曾有過的迷茫。 在18歲-23歲那段時間,我很沒出息的愛翻閱名人履歷。每知曉一個佩服、羨慕嫉妒恨的人,便去搜尋他的經歷——幾歲碩士畢業?何時修完的博士?多大年齡開始在職業領域嶄露頭角?何時達到今日的成就? 年齡,年齡,年齡,那是一種對時間的焦慮。張愛玲一句「出名要趁早」,害了不知多少人。我反感成功學,因為顯而易見,不是每個人努力都能成功,但我確信自己 是幸運兒中的一個。我野心勃勃、精力充沛;我狂妄自大,對自己在外形和才華上的優勢得意洋洋;我思考一切嚴肅的話題,閱讀跟這個世界奧秘有關的書籍,向著 古往今來浩瀚的文明致敬;我期待人們在出版物上閱讀我的文字,在媒體上談論我的名字;我嚮往聲名、金錢、漂亮姑娘的長髮,我反覆閱讀許知遠《那些憂傷的年 輕人》,為另一個同樣驕傲的靈魂而心潮澎湃。 可我才20歲。 所有的名人書籍、講座都告訴我,一個人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才能做成事情。時至今日,無數同齡人的文章、微博里,在大受追捧的出版物里,還充斥著類似觀點,甚至已成為帶有反成功學意味、帶有天然「正確性」的話語,大受「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思想青年認同。 但是,你問一個剛剛告別機械枯燥的高中生活,對世界和生活的認識剛起步的年輕人,他想要什麼?他想要優異的成績、同學間的聲望、漂亮的女朋友,他還想要畢業後找到令人稱羨的工作,儘快賺錢、成名、成功。 有人會問,這有問題嗎?誠然,這也是「我想要什麼」,但卻只是模式化的流水生產線,試圖把所有年輕人都打磨成一樣的面孔。「想要什麼」不應只關乎俗世的職業、功名,它應該切合更深層次的命題、人本身的掙扎和探索,即——我是誰? 你是誰?想拿遍大學裡所有的獎學金,想過上物質豐裕的生活,想獲得一個高薪的職位,想在北京四環內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Noooo……你是誰? 為什麼那個願意在一切可能的物體上塗塗畫畫的傢伙,去做了一名公司職員,只因大家都說,自由畫家的生活沒有穩定保障? 為什麼那個立志「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姑娘,進入了國企,只因父母苦口婆心的勸,記者收入不如國企高? 你是誰?我是說,剝離掉一切外界賦予你的定位和枷鎖,隔離開所有父母長輩試圖左右你、干涉你的聲音,忘掉全部大眾傳媒、明星名流以及出版物曾經輸出給你的價值判斷,你又是誰?你軀殼之內那個砰砰亂跳、嗡嗡作響的他、她、它,是誰? 世事多舛,你來何干? 20歲出頭的年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僅不是災難,反而可能是一件幸事。 但你一定朦朧知道自己是誰,對什麼事感興趣吧?如果連這都不知道,就真的是災難了。 知道對什麼事感興趣,就一點點做起來吧。無論多少聲音試圖扭轉你,說你熱愛、著迷的這件事情,沒錢途、沒前途、沒發展、沒出息,都請悠悠的對他(她)說:Fuck off,this is my own life. 不為什麼,因為熱愛。千金難買熱愛。 我曾把幾年來寫過的一些文章發給丹青老師看。他很高興,回信說,文辭再沉靜一些就更好了,但就這麼慢慢寫起來吧。他沒有說,你要在筆頭功夫上多努力,他日成為著名的記者、作家。我懂他的意思:你喜歡這件事,就慢慢做吧。 去哪裡,不重要。三、為什麼要讓人生「畫地為牢」
朋友問我,以後想做一個出色的記者嗎?我說,不知道。他詫異,你不是混傳媒圈嗎?我亦詫異,為什麼要在20歲出頭的年紀給自己的人生下一個定義呢?定義即枷 鎖,即畫地為牢。難道這個年紀,不應該是盡一切可能伸展自己的觸角,去觸摸不同的、多元的事物,感知並觀察豐富、蘊藏無限可能性的世界么? 下了定義,即關上了可能性的大門。你怎知日後不會遇到更令自己好奇、亢奮的事情?你才20多歲,20多歲,20多歲。我為什麼不能去做職業旅行家?為什麼不能去做NGO?為什麼不能在碼了幾年字後,突然迷上了攝影?為什麼不? 閱讀名人傳記,好處是能藉由他者在人生關鍵時刻的抉擇,參照自己的生活;而負面效果卻可能更致命——「從小立志做一名……」。 若你回頭梳理自己的人生履歷,花些心思,會看到一條似乎清晰的軌跡和路線,進而「恍然大悟」:我正是循著這樣的路一步步走來的,原來我從一開始就是想要成為 這樣的人啊。如果你寫過申請學校的PS,可能有類似體驗。但,這或許是欺騙性極強的「假象」——回望過去履歷難免會總結、歸類,拎出一條主線來並不困難。 很可能,你從一開始並不是想成為這樣的人,甚至並不知道自己要走怎樣的路,只是迷迷糊糊的,循著興趣走過來了。 是的,是興趣,而不是規劃——「從小立志做一名……」。 若日後我莫名其妙成了一名電遊玩家,我在個人傳記里也可以深情回顧「我從小就立志做一名職業電子遊戲玩家」,因為我4歲開始玩電子遊戲,至今仍不輟,算得上發燒友。 莫忘了,馮唐年輕時是個詩人、文藝青年,後來修了婦科博士,再後來做了諮詢公司,現在又做了實業。 莫忘了,老羅直到27歲之前,還認為自己終生跟「老師」和「英語」這兩個詞絕緣。 我一直對「規劃」二字持有戒備,所謂職業規劃、人生規劃,忽悠者眾。 人生是靠感知的,如何規劃呢?職業生涯是靠機遇和摸索的,如何設計呢?而規劃如何成功,更是無稽之談。丹青老師28歲登上去美國的飛機時,如何規劃自己此生要成為對公共領域發言的學者名流呢?他只是喜歡畫畫,就畫,一筆筆的畫;秦暉老師15歲下鄉插隊時,認為自己這輩子就待農村了,如何「立志成為中國思想界的標杆」呢?他只是喜歡閱讀,就讀,一本本的讀。 如果我四五十歲時有機會受邀到年輕人中去開個講座,一定要叫做「我的人生無規劃」;如果我混得灰頭土臉,在世俗意義上是個無人問津的盧瑟呢?那我就跟自己的孫子吹吹牛逼講講「無規劃之人生」中好玩兒的故事唄。四、誰也無權告訴你該怎麼活
如果你時常參加中國大陸的思想人文類沙龍,哦不,或就是普遍的名人講座。在提問環節你幾乎很難錯過一個問題,「XX老師您好,請問您對當代年輕人有什麼看法和建議?」 據一些講演者眾口一詞抱怨,這幾乎是最令他們反感、厭倦的問題。或許連提問者自己都很難意識到,這個愚蠢的問題潛藏著一個不易察覺的心理成因:請告訴我們如何才能像您一樣成功、出人頭地。 不然呢?如某位學者所言,一個年輕人懇請一個老東西教自己如何面對新鮮世界。荒唐嗎?丹青老師說,愛幹嘛就去幹嘛,關我什麼事?你們好不容易生在一個可以自由選擇的時代,卻還想讓別人指導你該怎麼活。 當真連自己喜歡做什麼,該如何活都不知道么?想贏怕輸罷了。該做些什麼、走什麼樣的路,難道不是循著內心的聲音一步步摸索、試錯出來的嗎?走岔了,就退回來;走得急,就緩一些。時不時停下來想想,望一望,琢磨琢磨,再繼續走。 怎麼可能不摔跟頭呢?怎麼可能諸事順利呢?怎麼可能有條一馬平川叫做「成功」的路供你走呢?不多試錯幾個怎知自己跟什麼樣的人處得來呢?同理,不多嘗試一些怎知自己喜歡什麼不適合什麼呢? 正如丹青老師給賈樟柯的書寫序,「我們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我靠的是一筆一筆地畫畫,賈樟柯靠的是一寸一寸的膠片。」 青年人的選擇就如整個國家急功近利的寫照,「先污染後治理」,先成功後成長,先找工作再找興趣,先出人頭地再尋找自我。某位職場中的朋友抱怨,自己在工作崗位上迷失了困惑了。不知自己到底適合這份工作嗎? 我問,你到底喜歡做什麼?他嚅喏半天,說不上來。 有的明確表示,我不喜歡自己的工作。那麼我該去報個拉丁舞班嗎,去報個吉他班嗎? 從事並非自己志趣的職業問題並不大,業餘時間發展偏好就是了。但我後來才醒悟,比「不能從事自己喜歡做的事」災難性一百倍的,是壓根「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 黃律曾有條狀態寫道,「現在想想中國父母從小到大灌輸的要一直讀讀讀抓緊把書讀完最好讀到博士然後去工作實在是害死人,這樣看起來是沉得下去的表現,其實越 到後面就讀得越浮躁。 美國人這兒gap一年那兒gap一年,反倒更容易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生活本來就是個沉澱的過程,急匆匆地往學位階梯上爬幹什麼!」 這讓我想起聽來的一個故事。一個澳大利亞人,大學畢業後在半島電視台做了三年記者,遊歷了歐洲,後跑去念了一個哲學一個經濟學的碩士學位,又到非洲做了兩年 義工,等他跟我一個師姐成為名叫「人權」的碩士項目同學時,已經33歲了。我不解,他讀完碩士為什麼不繼續讀博士呢?「他在生活中發現一個新的興趣點才跑 來念一兩年書,但這些興趣的程度都沒到博士那麼深入,而博士研究的方向很可能是一生的志業」,師姐道。那他畢業後都35歲了,做什麼呢?「他似乎還沒確 定」。 這似乎是一個不靠譜的反面典型。正如一些老同學對我的印象。 他們一邊說,羨慕你豐富多彩的生活,聽完我近期打算又同情的嘖嘖嘆道,那你留學回來都多大了?27歲.還讀PHD嗎?不知道。那你何時結婚?誰知道 呢,30歲?也說不定念書的時候就閃婚了。你也太不靠譜了吧,我都副科了……那你留學回來能找一個多牛逼的工作?我說,出國未必是為了找到更好的工 作,目前想從事的職業不出國留學也能做的。啊?那出國意義何在? 個人閱歷、視野和自我完善。看看更大的世界,在自己身上發現更多的可能性。 這話我終究沒說出口。五、你要的是快樂還是「成為大人物」
有沒有想過,自己這輩子終究只是個平庸的小人物,所有的夢想都沒能實現?這是網路流傳很廣的一篇帖子。 我在南牆群里問大家。馬老師說,不會的,說實話大家都是了不起的人,按照自己節奏一步步來,不會差的。 亦有友人問我。如果你終究只是個平庸的人,那些牛逼的夢想都沒實現,世界也沒改變絲毫,會快樂嗎? 我問,溫飽不愁嗎?他說,那肯定,沒這麼慘啦。只是說,蠻普通的,可能只是一枚平平的記者編輯,在單位無甚出彩之處,月薪最高也就一萬上下,交房供,養兒育女,開輛普通車。不痛苦,但也沒什麼光彩,的生活。 家裡空間是否足夠讓我掛幕布開投影儀踢實況?可以。 還喜歡足球,喜歡閱讀,喜歡年輕時喜歡的一切東西?是的。 時而三五好友,烤串啤酒,把酒言歡;時而周六周日,球場相見?是的。 快樂。 他看著我的眼睛。快樂。我點點頭。 不久前去東北旅行,路途感觸最深的莫過於導遊、乘務員、售貨員的差別。你會輕易的發現,性格將人與人徹底區別開來。 我們遇到過熱情健談、跟大家打成一片的導遊,也遇到過黑著臉像客人欠她錢一樣,沒問兩句就不耐煩的導遊;遇到過如一切常見的公務人員般惡狠狠的乘務員,也遇到過穿著制服坐車廂里跟乘客扯淡逗樂的乘務員。 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的導遊、乘務員,你會如何對待你的客人?考慮到這是日後再也不會打交道的「一鎚子買賣」,何況也很少有人真正有閑心去投訴你惡劣的服務態度。 考慮到,你完美的服務態度很可能無法給你帶來任何實質性的好處,除了客人的一聲感謝,一張笑臉。所在單位無法注意到你的「優良表現」,你表現好不會被升遷,表現差也很難被辭退——在中國,那個對客人態度惡劣屢遭投訴的可能反而討領導喜歡,比你升遷更快。你懂的。 總而言之,你的服務態度無法對你的現實生活帶來任何可見的好處,你此生都會是一名普通的導遊、乘務員、售貨員。你會如何做? 是的,或許你終生都只是一個平庸的人,但態度依然會帶來生活質量的雲泥之別。你熱愛生活和工作,真誠的感知、理解、善待他人,或許未曾給你的生活帶來任何有 形的回報和改觀,卻軟化了你與內心、世界的邊界。你不斷接收到來自他者的正面回饋(感謝、笑臉、善意),再不斷釋放出正面能量,形成良性循環。 我很長一段時間都會記得那個導遊、那名乘務員、那名售貨員的熱情、爽朗和笑臉。想起來都是暖意。 他們或許此生都是導遊、乘務員、售貨員,也很難有何升遷,但從他們的工作態度里,我讀出了真正的快樂。 做一件喜歡的事難道不是做這件事最好的回報嗎?正如寫作是寫作的回報,畫畫是畫畫的酬勞。六、成長一個時辰一個時辰熬出來的
我曾經很喜歡一個朋友的簽名檔,「成為更好的人」。 這句不疾不徐卻又溢滿堅定的話,曾無數次給我力量。如今,我卻感覺這句話充斥著「更高、更快、更強」的進步論腔調,在鋪天蓋地的勵志話語中,我偏偏愛上了「毀志」。我更喜歡用「感知」這個詞。或許我們並不能創造生活、規劃人生,或許,體味、經歷、感知、理解,這才是成長的密匙?
成為更好的人?如果今天陪母親坐在太陽下聊了一下午天,漫無目的的,童年、成長、家庭瑣事,有沒有成為更好的人?如果今天沒有讀維特根斯坦的傳記,沒有跟近韓寒最新的博客,沒有刷新微博,只是給自己做了一頓可口的飯菜,躺在戀人的臂彎里發獃,算不算荒廢生命? 這 一代中國年輕人可能面臨著某種弔詭的自我矛盾,一方面,我們是前所未有早衰的一代,「十八歲開始蒼老」,二十歲開始懷舊,儘管仍在青春,「你愛談天我愛 笑」的時光竟成了一代人的集體鄉愁;另一方面,我們拚命的想要向前奔跑,想要穩定、無慮的生活,想要擁抱住某種確定感,焦慮著,想要立即像三四十歲的人那 樣,車房不缺,事業成功。 你,你,你, 真的享受年輕嗎?為何你一邊懷舊一邊還在努力奔跑? 你,你,你, 真的熱愛冒險和漂泊嗎?為什麼將理想納給穩定和房產證做投名狀? 你,你,你, 真的珍惜可能性嗎?為何我看到你寧肯早衰也要擁抱「生活的終結」? 生活更美好的可能性,難道不在於這緩緩經歷的一步步、默默感知的一天天,而在於未來的宏大勾畫?結婚的,添子的,升副科級的,做小經理的,博士畢業的,買房買車的,走得好快。我曾經焦慮過,後來發現,那不是我的節奏。我是慢吞吞的一頭牛。如果方向錯了,就會兜大圈子,如果方向對了,就不怕慢。
一步步,一寸寸,一點點,一天天,慢慢來。 我不知道自己最終要去哪,還在一邊晃悠一邊張望,走一步停一下,摸摸這個碰碰那個,試圖去感知、觀察、理解這個世界。新鮮好奇著呢。但我確定,我只會走自己想走的林蔭道;我確定,我會像哈維爾說的那樣,遵從自己的內心,活在真實里。 2011年可能是有生以來最不順利的一年,屢遭挫敗,計劃擱淺。回頭望望它,再踮起腳尖往2012年瞅一瞅,我還是想慢吞吞的說,我們都要死很久,活那麼急幹嘛,慢慢來。 所有的成長和偉大,「如同中藥和老火湯,都是一個時辰一個時辰熬出來的。」人生不怕走得慢,就怕走錯路
剛來美國時,總聽到中國人說美國懶散,可以舉出很多例子來。美國人每年一定會外出度假,至少也要到海濱,在沙灘上躺躺。
中國人想幹事,幹起來確實夜以繼日。吃起苦來,也是舉世無雙,我常聽到美國人說,中餐館的人,工作真辛苦,一周上六天班,開餐館的人甚至一天上七天班。美國餐館,把一天的班分成午班與晚班兩個班,一般服務員只上五個半天班。 可是,你真得與那些開餐館的去聊一聊,他們都會告訴你,錢一但賺夠,就再也不開餐館了。因為累,而生厭,生厭的東西,一是不能長久,二是不能有創新,成為一流。所以,中餐在美國是幾乎快餐的代名詞,而不是高檔的標誌。
美國人看來懶散,又會享樂,可是美國還是超強,而中國人勞勞碌碌,可中國還是個發展中國家,奧妙就在與此。 而且,國人雖然走的快,卻常常走錯路。美國人走的慢,卻常常走對路。 走得快時,如果犯錯誤,損失就大了。五十年代,大鍊鋼鐵之際,每家都把鐵鍋砸了去鍊鋼鐵,其中有一年,鋼鐵產量幾乎趕英超美了,可是,這樣竭澤而魚似的鍊鋼,後繼乏力,後來災難接踵而至。 慢得好處是,有足夠時間評估結果,有錯誤就停下來。 中國現在的經濟高速增長,舉國歡慶,可是,這不是沒有隱憂,對環境的破壞也是驚人。環境污染有影響到人的健康,使醫療支出成倍增長,這侵蝕著人們生活品質。 中國人,蓋房子很快,可是,不注重維修保養,一幢房子,住了二十幾年就破舊不堪,要推倒重來了。美國人對自己的房子,每年都花精力維修,有些五十年的房子,還象新的一樣。苦幹不如巧幹,巧幹都有計劃,都擅長利用現有資源,而不是每次都市簡單的另起爐灶。 貴在持之以恆。中國人知道這個道理,可是,在實踐中做不到。 中國的學生,有些小學開始學中學內容,中學開始學大學內容,有些大學還有少年班,這些人的學習真是夠快的。可是,為什麼在諾貝爾的排行榜上,他們卻遲遲無名?關鍵就是,很多人跑得快,可是,卻常常該變方向,沒有恆心。很多大學生,一走出校門就不在學習了。而美國提倡的是終身學習。
再看經濟學家。中國學生數學比美國學生強,而得諾貝爾獎的美國經濟學家卻比中國多得多,考慮到現代經濟學用到很高深的數學知識,這匪夷所思。 可是,進一步的觀察,發現這也是情理之中。美國的一些科學家,包含經濟學家,卻有很強的競業精神。一輩子從事一個領域的研究,衣帶漸寬終不悔。最後,月中折桂,並非偶然。在技術領域,中國人用經營餐館的方式來經營軟體,很多程序員累得都想轉行。很多經驗的積累就白費了。殊為可惜。 所以,我想說,人生,只要方向對頭,就不怕走的慢。慢一點,也許成功回來的晚一點,但更能保證成功的品質;慢一點,也許不會那麼早到達終點,但亦不會因太累或太急躁而半途而廢。你說呢?最好的成長,就是過好當下每一刻
威廉·奧斯樂是一位名醫,他越來越多地接觸到因煩惱和憂慮而生病的人,他們總因為過於煩惱以前和憂慮未來,長期悶悶不樂,毀壞了健康。為了更 徹底的醫療好這些人的病,他給他們開了一個簡單卻有效的方子:「每一個剎那都是唯一」,意思是說:我們活在今天,就只要做好今天的事就好了,無須擔憂明天 或後天的事;我們活在此刻,就要好好珍惜此刻的時光,每一個剎那都是唯一的,不復返的。 他說:「無限珍惜此刻和今天,還有什麼事情值得我們去擔心呢?每天只要活到就寢的時間就夠了,往往不知抗拒煩惱的人總是英年早逝。」的確如此,每天都處於憂慮中,身體就像一根繩子般,拉來拉去,遲早會拉斷。 …… 過一天算一天,更多關注眼下的時光和日子,當我們把日子分成一小段一小段,所有的事都會變得容易的多。如果我們只活在每一個片刻,就沒有時間後悔,沒有時間擔憂,而只專註在眼前。聰明的人一次只咀嚼生命的一小片段,因為這樣才不會被噎到。 每一個當下都是獨一無二的,它不是過去的延續,也不是一個接著一個線性的未來。時間是由無數個「當下」串聯在一起的,每一瞬間、每一個當下都將是永恆。 所以,當我們吃的時候,要全然地吃,不管在吃什麼:當我們玩樂的時候,要全然地玩樂,不管在玩什麼;當我們愛上對方的時候,要全然地去愛,不計較過去,不算計未來,全然地投入。 就像《飄》的女主角郝思嘉一樣,在煩惱的時刻總是對自己說,「現在我不要想這些,等明天再說,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昨天已過,明天尚未到來,想那麼多幹嘛,過好此刻才最真實,否則,此刻即將消失的時光,要上哪裡找去? 我有個小親戚,在讀小學的時候,他的外祖母過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愛他,小傢伙無法排除自己的憂傷,每天茶不思飯不想,也沒有心思學習,整 天沉浸在痛苦之中。周圍的人都說他是個懂感情的好孩子,他的父母卻很著急,因為,一天兩天的傷悲是正常,一周兩周的傷悲也可以理解,但大半年都過去了,他 還時時哭泣,不肯好好吃飯和學習,嚴重影響了他的成長。 爸爸媽媽不知道如何安慰他。正好一次我來到他們家,看到此情形,決定要和小男孩聊聊天。 「你為什麼這麼傷心呢?」我問他。 「因為外祖母永遠不會回來了。」他回答。 「那你還知道什麼永遠不會回來了嗎?」我問。 「嗯――不知道。還有什麼永遠不會回來呢?」他答不上來,反問著。 「所有時間裡的事物,過去了就永遠不會回來了。就像你的昨天過去,它就永遠變成昨天,以後我們也無法再回到昨天彌補什麼了;就像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樣小,如果在他這麼小的童年時不愉快的玩耍,不牢牢打好學習基礎,就再也無法回去重新來一回了;就像今天的太陽即將落下去,如果我們錯過了今天的太 陽,就再也找不回原來的了。」 他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以後,每天放學回家,在家裡的庭院裡面看著太陽一寸一寸地沉到地平線以下,就知道一天真的過完了,雖然明天還會有新的太陽,但永遠不會有今天的太陽,他懂得不再為過去的事情而沉溺,而是好好學習和生活,把握住現在的每一個瞬間。 每一天、每一小時、每一分鐘都是特殊時刻,每一個剎那都是唯一的。因為,過去了就無法再回頭。 人生,當下都是真,緣去即成幻。所以,我願與所有的讀者朋友共勉:眼前的每一刻,都要認真地活;每一件事,都要認真地做;每一個人,都要認 真地對待,因為「緣去即成幻」,別讓自己徒留「為時已晚」的遺恨。逝者不可追,來者猶可待,最珍貴、最需要珍惜的即是當下――生命的意義就是由這每一個唯一的剎那構成。我一直都認為,那些想不開的人應該都看看紀錄片,特別是自然類的,它們的對人的心靈的治癒程度甚於任何雞湯文和勵志講座biabiabia之類的。因為,它們帶給我們的是一種真實的感動,重新喚起你對這個世界的愛,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原來是那麼的美好,美好得讓你難以想像。
無論是那浩瀚無垠的美到亮瞎你狗眼的宇宙星空(旅行到宇宙邊緣 (豆瓣)),
還是那到死都保持飛翔姿態的遷徙中的大雁(遷徙的鳥 (豆瓣)),無論是那在南極漫天冰雪中靜靜佇立堅守的企鵝(帝企鵝日記 (豆瓣)),
還是那俯視地球的淋漓暢快(鳥瞰地球 (豆瓣)),無論是那人生無常變幻的不真實感(人生七年1 (豆瓣)),
還是那讓人驚嘆到O嘴的野性之地黃石公園(黃石公園 (豆瓣)),無論是那見證新生命如何誕生的感動(子宮日記 (豆瓣)),
還是那無人理解卻默默堅持的天才電子競技師(心競技 (豆瓣))……你會真正發現什麼是活著的美好。
從小是一直看各種紀錄片長大的,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紀錄片是對我的最好的安慰劑。希望你也喜歡。大學的時候,看到一篇文章,是一個台灣清華大學的老師寫的,叫「人生是一個長期而持續的累積故事」。印象至今。最終我們所有曾經付出過或者做過的事情,總會以某種形式在人生中呈現出來的。很多時候,不能著急,要跟隨生命自己的節奏,踏實一步步向前走。
有一次很難過,半夜從二環走到五環,路過一個工地,看到一個橫幅,感覺上面的話有如神諭:
"不要傷害自己,不要傷害別人,不要讓別人傷害自己。"
斷了我隱約的想自殺,或殺了別人再自殺的念頭。
經常鼓勵我的話還有,"一切都會過去。"
"一切都會有個好結果,如果不夠好,那就還不是結局。"豆瓣看到的故事
上周末晚上幫一個朋友的朋友搬行李,他要從堪培拉去阿德萊德,十八個小時的車程。聽他講他昨天才剛從國內趕過來都沒時間休息就得奔去阿德了,因為簽證的問題一直沒好他在國內耽擱了半個多月,不由得就嘆了口氣,想到自己當初等簽證時的感覺。他說,其實一個人出門在外的都挺不容易的。
幫他搬完行李回到家,看著有些凌亂的房間,桌上放著的檯燈也沒有關,牆上也貼上了自己喜歡的海報,廚房裡放著切了一半的檸檬,似乎終於可以對自己說一句,這樣可以算是長大了吧。想想自己三年前在墨爾本的情形,居然不能確定那些是不是真的發生過,只有在好好審視了現在的自己之後,才能明白那些生活或多或少地在我的身上留下了痕迹,比如學會了好好做頓飯,比如一次次凌晨五點看著天亮,比如曾經的異地戀分手後那種世界末日的感覺,也在博客里寫過那種一個人搬家時的痛苦,所以到後來,如果不是特別需要就很少搬家。也曾經有個一陣子心血來潮,想要每天傍晚的時候出去跑步,想看著天亮變成天黑的那種靜謐感,可是沒有堅持幾天也就放棄了。
那時是剛剛開始的時候,對一切都沒有現在這樣駕輕就熟,寫到這裡我才突然意識到,這是我一個人住的第4年。
2.
在ANU的日子其實挺新鮮的,每天可以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聽到不同國家的語言,也聽著朋友或悲或喜的故事,膜拜著那些離自己生命中很近的強人。每天晚上回來上扣扣跟老媽彙報下情況,然後總會聽幾首歌在歌里尋找點靈感,跟TIMI討論插畫然後上校內看大家的動態和留言。不知道為什麼,會覺得,有的時候交談,是一種莫大的安慰和溫暖。
那天凌晨3點的時候看到留言,有人問我,覺得孤單嗎。我想說,沒有人是不覺得孤單的,可是又不知道應該怎麼開口解釋。我們常會感到莫名的孤單,即使朋友父母都陪在身邊,我們還是會覺得自己像一個局外人。我們不得不面臨很多人的分離,從某種角度上講這是我們會感到孤單的原因,比如從小照顧我的爺爺奶奶有一天會離開,比如從出國起就一直陪著我的本子突然不見了,比如曾經以為會天長地久的人離開你遠去了。可是那些孤單,卻是必要的存在,或許我們都需要這麼幾年,學會一個人過日子,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然後沉浸其中,那些與自己度過的日子,是一種獨特地存在,它慢慢地化成音符變成你身體的一部分。每當你坐地鐵,聽音樂,看電影,或者跟朋友交談的時候,它就會不經意地蔓延上來,這是屬於你的聲音,這是屬於你的。
其實總是很怕接到從國內打來的電話,因為我媽經常在網上跟我聊天也就很少跟我打電話,每次接到她電話的時候都會很害怕,害怕是家裡出事了,在每個這樣的時刻我都會覺得,家是我最重要的東西。
可是你說,為什麼我們的故鄉,放不下我們的夢想。
3.
其實一個人生活的故事還有很多可以寫,比如也總算是一個人穿過了幾個城市去看了喜歡的樂隊的演唱會,比如這幾年都是很安穩地沒有生過什麼大病,唯一的一次是發燒把自己悶在被子里,對自己說明天就會好的,比如也算是一個人去了歐洲一次,然後遇到的那些人,不管是跟我交談過還是只留下一個側臉的,都深深地記住了。也算是有幾個不錯的經歷,旅行的途中也遇到了兩個跟我一樣一個人旅行的中國學生,還記得那個女生背著包離開車站的時候,很用心地對我這個剛認識的陌生人說:不用害怕那些嘲笑,說出來被人嘲笑的夢想,才有實現的價值。
很多時候,都不想做什麼,就這麼在傍晚的時候出門慢慢踱步買東西,看著周圍的人來來往往,看著太陽一點點落下去,會覺得似乎自己和自己心裡所想的東西,都被慢慢地拉長了,那是屬於自己的,跟別人不同的東西。或者會按部就班地慢慢把要做的食料放好,動作會特別細心特別慢,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那麼慢,只是覺得那樣的時刻很安心。似乎一個人久了,就會變得有條理起來,有著自己的節奏,跟自己獨處的時候,會變得特別敏銳,後來我才明白,那是一種抵抗,抵抗孤獨,抵抗寂寞,抵抗麻木。
好像出國了很久,那個17歲的我一眨眼就已經不見了,可是仔細回憶起來卻也說不上來到底經歷了一些什麼。經歷了2次跨國戀都是無疾而終,第一次一個人在墨爾本的晚上聽著歌忍不住眼淚,第二次卻連挽留的舉動也沒有,心裡是不舍的,可是又能怎麼樣呢。有人肯陪我走過這麼一段,我就已經很感激了。畢竟當時做出承諾的時候,我們都是那麼的真心。時間和距離,到底有多強大呢?
於是,我們牽起了誰的手。於是,我們學會付出與愛。於是,我們學會傷心難過。於是,我們學會武裝自己。為什麼每一段戀愛,我們好像記住的都只是開頭和結尾。是不是只記得開頭和結尾的那段感情,並不是真正地愛過。於是聽起了旅行的意義,陳綺貞說,離開我才是你旅行的意義。我想,會不會旅行的意義,是為了遇到你,然後跟你告別呢。
如果有一天,當你跟愛的人發生爭執,你就讓他贏,他又能贏到什麼?所謂的輸,你又輸掉了什麼? 這個贏跟輸,只是文字上罷了,我們大部分的生命都浪費在語言的糾葛中。其實,爭執在很多時候,並沒有留下任何輸贏,卻失去了很多本應珍惜的感情。可惜有的事情來不及懂,懂得時候那個人已經不在身旁了。
4.
生活中總是有很多閃閃發亮的人,他們變成了一種信仰的存在。他們用他們強大的力量,改變著世界,改變著我們。可是我們中的大多數永遠也不知道,他們用了多大的代價,才換來了這樣的一個閃耀的人生。仔細看看身邊的人,有很多人放棄希望也被希望放棄,卻也有很多人一直堅定地向夢想走著。
其實有仔細想過,為什麼我們會離開家選擇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奮鬥。常常有人跟我說,到處旅行很好啊,可以看到很多人很多事,特別是留學生,可以過很新鮮不同的生活。可是我怎麼覺得,我只是從一個很多中國人的圈子裡,走到了另外一個人不多但也都是中國人的圈子裡呢?
為什麼明知道這樣,還是義無反顧地從一個國家到另外一個國家,從一個城市到另外一個城市呢?
沒有人逼你每天背單詞背到頭痛背到天亮。沒有人逼你為了遞一張申請表跑東跑西。沒有人逼你離開家鄉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可是,你還是義無反顧地這麼做了。
因為我們不甘心,我們想要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因為我們的故鄉,放不下我們的夢想,我們想要了解這個世界。因為我們的心裡,始終放著我們的夢想,始終不想要放棄。因為我們年輕,我們想要擁有的更多。大概年輕總是免不了一場孤單的旅程。
身邊總是有著這樣那樣的人,走進我的生命里,給我上了一課然後離開,漸漸地就習慣了告別,慢慢地像是變成了一個局外人,安靜地看著別人的生活,然後自己一步步成長著,等待著那個誰走進自己的生命里。
5.
或許我們覺得那些最幸福的時光,其實當時經歷的時候一樣是痛苦的,只是我們回想起來會覺得幸福。或許很久以後我們回想起自己曾經度過的人生時,沒有誰能夠得到完整的答案。記得有人問我為什麼會去看村上的那本《尋羊冒險記》,我說,只是因為裡面的一句話:活到26歲,然後死掉。
就像是曾經寫過的,在那個所謂的「26歲」之前,讓我去瘋狂,讓我去幼稚,讓我去執著,讓我去放肆,讓我去倔強,讓我去相信自己的夢想,讓我用自己所有的勇氣做我自己。
曾經有很多個時刻,會覺得過不去了,可是到最後不還都是過來了,而且自己也變得更加好了。那些失去戀人的,會很難過掙扎,可是我們應該做的,是留住那些被喜歡的品質更好的生活下去。我們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這個多彩又不安的世界的一部分,你會跟很多人選擇不一樣的路,不一樣的青春,不一樣的感情,不一樣的信仰,可是即便如此,卻總能找到那麼幾個跟你心靈相通的人,能夠找到共鳴,能夠一起繼續走下去,所以在這些時刻,我常會覺得,距離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我都會覺得,能夠這樣子,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
那些孤單和寂寞,都在把我們變得更好不是么。那些在背後嘲笑你的人,他們給了我們繼續前行的目的不是么。然後讓我們在最好的狀態里,遇到最好的人。其實很久以後我們會發現,原來自己看起來那麼巨大的改變,是來源於之前的一件件小事。
每件事到最後一定會變成一件好事,如果不是,說明還沒有到最後。
所以,最近過的不好嗎?那些人又在背後指點你,感情的事情又讓你頭疼,工作總是不順心?
總有一天我們會不擔心這些的。文/盧思浩《再一次》 央視最成功的勵志廣告視頻 ===========================================================潘婷勵志廣告,泰國視頻
這兩個視頻是 每當我不如意的時候,失敗的時候,或者覺得痛苦的時候,
我都會看這兩個視頻, 一遍又一遍的看我一遍一一遍的問自己,究竟是要多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成果?我默默的告訴自己 放棄,哭鬧,在地上打滾都是沒有用的
因為打完滾還不是要接著站起來,繼續走我在心裡默默的念著 再一次努力,再一次認真的對待生活。
還有就是我記得俞敏洪說過,每個人都要有一個能夠讓自己感動到哭的奮鬥歷程。這是五月天阿信的故事「我們這樣下去到底會不會有未來?」 那年的夏夜,士林到內湖的自強隧道還沒鑲上玻璃馬賽克的蟠龍翔鳳圖,五個高中時期就在一起玩樂團的大男生,也還不確定到底該不該走音樂路。 當時,雖被華語區最重要的唱片公司滾石看中、即將發行第一張專輯,但阿信內心還是百轉千折。「還沒發片前,我在幫角頭錄音室工作,那時候總有一種感覺,就是永遠都輪不到五月天。」那段日子,阿信每晚工作完騎機車回實踐大學,一路上一定會邊騎邊想:「我們這樣下去到底會不會有未來?」 有一回,經過自強隧道時突然領悟,明明時間、青春那麼短,為什麼花這麼長時間想的,不是該如何達到夢想,而是反覆地懷疑迷惑?「我就告訴自己,在騎出自強隧道之前,我一定要把迷惑結束。」 其實,這或許不是一個什麼很經典很深奧的哲理故事,只是一個年輕人內心曾經有過的掙扎,卻在我人生最迷茫最無助的時候給了我最大的力量,並在隱隱約約之間為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某一段時間的深夜總要看一遍這個故事,即使是最黑暗最難熬的時刻,因為這個故事讓我也慢慢騎出我的「自強隧道」,結束掉我的迷惑。 感謝阿信和他的自強隧道。
正是因為感受過傷痛,所以才會溫柔的對待別人。——自來也
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和李陵的《答蘇武書》。前者給我鼓勵,後者令我深有感觸。先說給我鼓勵的:
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而世又不與能死節者比,特以為智窮罪極,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樹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由此言之,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審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繩墨之外,以稍陵遲,至於鞭箠之間,乃欲引節,斯不亦遠乎!古人所以重施刑於大夫者,殆為此也。……仆雖怯懦,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且夫臧禍婢妾,猶能引決,況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也。
這是《報任安書》裡面的話。高中學這篇課文的時候還傻乎乎的,覺得篇幅好長,字詞作業一大堆,簡直不能忍。十年之後出於種種原因重讀此文,每次眼睛都是模糊的。
一個人勇敢或膽怯、堅強或懦弱,都不是絕對的標籤,而是由客觀環境決定的。死亡固然是長久的休息,但在沒有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之前,貪圖休息就是一種懈怠。所以,當夢想沒有實現、目標沒有達成之前,唯一的出路就是好好活下去。再說深有感觸的:五將失道,陵獨遇戰,而裹萬里之糧,帥徒步之師;出天漢之外,入強胡之域;以五千之眾,對十萬之軍;策疲乏之兵,當新羈之馬。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陵也不才,希當大任,意謂此時,功難堪矣。匈奴既敗,舉國興師。更練精兵,強逾十萬。單于臨陣,親自合圍。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馬之勢,又甚懸絕。疲兵再戰,一以當千,然猶扶乘創痛,決命爭首。死傷積野,余不滿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創病皆起,舉刃指虜,胡馬奔走。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爭為先登。當此時也,天地為陵震怒,戰士為陵飲血。單于謂陵不可復得,便欲引還,而賊臣教之(,遂使復戰,故陵不免耳。
……誠以虛死不如立節,滅名不如報德也。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沬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勾踐之仇,報魯國之羞,區區之心,竊慕此耳。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李陵的《答蘇武書》。這個以寡敵眾的將軍,能「扶乘創痛,決命爭首」,在「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的絕境中奮勇求生;能在巨大的輿論壓力和精神折磨下,用「願足下勿復望陵……長與足下生死辭矣」這樣慘淡的文字向摯友訣別;最令我震動的一句話則是:「陵雖孤恩,漢亦負德」。
這八個字,用天涯和豆瓣上的話說,則是:不要做包子。從一個熱血沸騰的大將口中說出這樣決絕冷漠的話,可見對他的打擊有多慘痛。自己身敗名裂、家破人亡,蘇武盡忠守節卻被統治者冷眼相看,我倒想問問那些苛責他的人,憑什麼讓他去愛這樣一個世界,這樣一個國家?沒錯,我從來不是你們眼中的好人,所以別以為我付出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以上。「絕命毒師」S02E08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