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條消息)歐洲國家是在什麼時候因為什麼原因遠超中國的?美國又是如何反超歐洲的?


雖然很多高人寫了長大的雄文,但是我覺得要從源頭談起。歐洲國家在中世紀逐漸趕超東方是一個漸進的卻持續不斷的過程,很明顯中世紀歐洲與羅馬完全不能等同,很多認吹噓羅馬希臘的文明,但是我認為羅馬希臘除了提供了字母以外對當代歐洲並沒有什麼貢獻,羅馬希臘最大的貢獻是分別用各自的語言寫成了聖經並在帝國東西部分全面推廣~很多人也提到了,中世紀不管是從法律還是制度,都和古典文明時期的羅馬不一樣,羅馬說到底依然是一個奴隸制帝國,而且是一個極不穩定的帝國,到3世紀以後羅馬幾乎不能靠自己的力量維持自身,而需要靠外族僱傭軍,這與後來的阿拉伯帝國何其相似也?靠這種制度維護社會穩定和商業繁榮完全是水中月~

所以,我認為歐洲國家趕超和登頂的源頭在於法蘭克宮相查理馬特,他的最主要貢獻是法國的封建采邑制度,這是以法律的形式和聖經的神聖性固化日耳曼人的習慣法,奠定了歐洲之後上千年的社會基礎。而封建采邑制度的最大作用在於限制了王權,全國最好的武士集中在各個封建領地,有自己的經濟來源,人格上完全獨立,商業上互相競爭,神權與封建制度緊密結合,知識、經濟、軍事三位一體,形成良性循環,並促進了歐洲一系列的變革。如果沒有查理馬特的采邑制改革,而是採用東方波斯式的中央集權制度,那歐洲絕無可能趕超中國,可能連穆斯林的第一波進攻都扛不住就直接跪了。

封建采邑制的壯大和穩固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必然因素在於,歐洲的地理條件比較破碎,森林河流山脈眾多而且海岸線綿長,建立中央集權政府的代價比較高,這種代價是剛剛在歐洲各地站穩腳跟的日耳曼統治者付不起的~這些統治者基本上是以前的部落酋長,對自己的下屬沒有予取予求的權力,部落里的其他戰士都尊崇日耳曼習慣法,酋長們只能退而求其次,在保證自己王權的基礎上最大限度讓利~這是日耳曼人崛起代替歐洲古典文明的必然過程。偶然性在於,查理馬特的封建采邑制改革非常成功,圖爾戰役擊敗阿拉伯軍隊成了基督教的拯救者,這個光環實在是太大了,幾乎不可逾越~他的後代子孫則建立了面積廣大的加洛林王朝,並在查理曼的手裡達到頂峰,奠定了歐洲當代政治格局,歐洲再也沒有能夠超越查理曼的人,所以封建采邑制自然就難以突破,與之相對應,歐洲國家普遍到16甚至17世紀才有比較完善的中央政府~

封建采邑制是一種十分廉價的制度,政府規模小,沒有代理人困境,大部分法律的立法權在地方,法律的執行力很強,財富傳承十分有效,幾乎沒有全國規模的大型農民起義,貴族和國王形成緊密牢固但又互相監督的理性政治共同體,遠超中國的文人騷客與皇帝的結合~尤其是宋代以後文人手無縛雞之力弱爆了的感覺。歐洲的貴族往往既受過良好的教育也能上馬打仗衝鋒陷陣,文武雙全在中國皇帝的眼裡簡直就是叛亂的代名詞,畢除之而後快,而歐洲這種人滿大街都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宋朝在面對外敵時幾乎沒有抵抗之力,無法保護自己的財富和文明,自然也就談不上繼續積累,而且宋朝還有十分混蛋的皇帝們,而歐洲則是越打越富裕,越打越昌盛,越打人才越多。歐洲的封建采邑制實行了上千年,貫穿整個中世紀甚至中世紀以後1-2個世紀依然在實行,對歐洲商業的發展、財富的傳承和文明的蓄力都是基礎性的。同時在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同時還很好滴調節了尚武傳統的共存問題,導致歐洲能文能武,商業擴張和軍事擴張兩不誤,發現新航路以後自然是所向披靡了~

所以,我不認同有些答案說的歐洲超過中國是在13-14世紀,或者有的答案更厲害說18-19世紀才超過中國。從制度基礎上看,歐洲封建采邑制度成形的時候,就已經超過中國了,往後就只是什麼時候與中國相遇的問題。13世紀歐洲就已經顯示出帝國主義的初步面貌,當時一位北歐商人說英格蘭看起來「像是一個新帝國」。


歐洲超過中國大概是從13世紀-14世紀以後開始的。美國則是20世紀才超過歐洲各國,值得注意的是19世紀以來美國一直沒有落後於歐洲,同時美國在19世紀下半葉也逐漸成為了一個影響力大國

第一個問題比較複雜些,因為歷史比較久遠,實際上沒有太多有信度的統計指標

姑且設定「超過」指的是經濟水平,一般來說有人均GDP、人均收入、人均財富、人均攝入熱量或者營養物質等等指標

首先,我認為人均攝入熱量(卡路里)個人認為是有缺陷的
,賈格迪什·巴格瓦蒂曾經指出印度1980年人均攝入的熱量是逐漸遞減的,不論是城市或者農村。經濟一直增長但人均攝入熱量卻一直減少,他的解釋是營養結構的改善和重體力勞動的減少導致其攝入熱量反而減少,所以經濟越發達很可能攝入熱量反而會越低。

其次他指出印度人均攝入的蛋白質大大低於國際水平,這是因為印度的肉食攝入過少,印度在2009年前肉食攝入量是世界第一少的;僅僅是近年來印度成為肉食攝入量世界第二少的,讓位給孟加拉國(實際上還是印度的一個分支)。這一現象實際上是一個文化影響的結果,考慮到印度地區在古代解釋了1/5的世界人口,那麼這個指標是很難說有效。所以依靠熱量或者營養攝入我認為都不是可靠估計歐洲和亞洲國家經濟差距的一個指標。

人均GDP確實是一個可靠的指標了,阿齊默魯就做過這種類似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GDP是從二戰左右開始研發出來的統計指標,為了適應戰時需求而產生的一種測量總體產出能力的一個具體指標,在此之前並沒有GDP統計。實際上現在都是估算出古代的人均GDP,而且一般用的是PPP(購買力評價)

(註:即使GDP是一個缺陷十分大的統計經濟的指標,但依舊長期受到支持)

一般來說麥迪森的研究一直是這方面的重要資料,麥迪遜的數據顯示儘管歐洲長期落後於亞洲國家,但10世紀以來歐洲結束了無政府狀態,長期的政治穩定和商業繁榮導致其經濟發展迅速加速,到了13世紀歐洲和亞洲的經濟水平已經大體相當,到了16世紀歐洲已經大幅度領先於亞洲

儘管很多人批評麥迪森的研究完全是依靠主觀膩惻,但是依舊是這方面無法繞過的一個里程碑

即使人均GDP是有問題的,那麼按照人均收入依舊能說明問題。麥迪遜在2007年發表的文章認為,在1500年左右歐洲的人均收入已經是非洲的兩倍,超過亞洲1/3以上,並且他認為這一經濟優勢至少可以追溯到1350年後的黑死病時代

當時,黑死病導致當時的歐洲人口大量減少,而歐洲的財富則僅僅略微減少——這意味著人均資本的增加。過剩資本和昂貴勞動力導致當時歐洲大量資金用於投資勞動力替代品——技術,這促進了經濟的長期增長。

而我們在英國發現了大量的可用數據,1209年簽署過大憲章的約翰王,曾經記錄了當時的工人收入數據。通過13世紀-19世紀的長期收入數據,我們可以推算出英國人的實際收入,這個收入大大超過亞洲國家收入水平。而且英國當時屬於歐洲中等的經濟水平,可以推算出中世紀末期歐洲在收入上已經有了優勢

到了16世紀歐洲的經濟水平已經大大超過了亞洲平均水平,當然這點稍微了解歷史的人也會覺得這實際上是符合歷史直覺的

倘若我們認為經濟指標並不能完全反應歐洲國家的實力,畢竟綜合來看經濟增長後一段時間才會有各項指標的進一步改變,也就是說綜合的影響力是滯後於經濟增長的。

《西方將主宰多久》裡面按照能量獲取能力、軍事能力、信息化和城市化指標繪製了東西方力量的對比

他認為5世紀至18世紀東方一直有優勢,大體也和我們所了解的歷史相符,但有一定的偏差,因為18世紀之前東方大國甚至已經比不上歐洲的一個二流國家了。但他的分析方式有很多的問題,他應該過於低估了西方的能量獲取能力和軍事能力

單純從歷史直覺來看,16世紀的勒班陀海戰已經證明了:一個最強大的歐洲國家西班牙和最強大的東方國家土耳其,是並駕齊驅的。到了17世紀在中國,身為二流的歐洲國家的俄羅斯,一支小規模的遠征軍竟然已經可以匹敵大規模的東方帝國的軍隊;而海洋上則優勢更明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海軍」竟然在中國東南沿海如入無人之地。

很明顯東方國家的優勢在17世紀就已經喪失了,這點倒是毋庸置疑。這時,東方國家最大的幸運恐怕是距離歐洲太遠。

所以總的來說,歐洲超過東方國家,大體是從13世紀開始,首先擁有了經濟上的優勢。真到了16世紀以後。歐洲國家才逐漸在綜合影響力領域上趕超了東方的大國,以至於一個二流歐洲大國都可以媲美亞洲最強大的帝國了

——————————————————————

而美國超過歐洲則相對簡單多了,因為美國崛起的時候已經有足夠多的有信度的數據了,很容易從各方面評估美國的經濟水平

首先大家必須認識到一個問題,歐洲第一大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是誰,很多人認為在現代歐洲長期都是德國主宰了歐洲經濟走向。這當然是錯的。

德國不過是屢屢試圖以武力擴張其國際影響力,實際上經濟上德國一直落後於英國。事實是即使1870年後德國迅速追趕英國, 但德國的經濟水平也依舊遠遠落後於英國,在1950年以前英國一直是歐洲經濟最發達的大國。到了二戰後,英國深陷政治、經濟雙重危機,才在之後失去了經濟優勢。

《生產率競賽》書中曾詳細的敘述了了當時世界第一大國英國和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經濟生產效率方面詳細的對比,非常適合用來回答這個問題。

單單看總體的經濟生產率,1870年美國生產力水平還只有英國的87%(德國和法國分別只有英國的61%和52%,竟然都低於美國),1913年美國則對歐洲各國形成了絕對優勢,達到了英國生產力水平的116%(德國和法國分別是80%和65%,遠遠低於美國)

可以說美國到了20世紀,其經濟效率已經超過了歐洲所有國家。但是實際上追溯到1870年,美國已經對歐洲有了不可忽視的經濟優勢。

當時法國、德國都是歐洲經濟效率較高的國家,竟然都只有美國的2/3左右;而英國作為當時首屈一指的先進國家,生產率竟然也僅僅比美國高出一點,在1870年美國的經濟水平至少已經可以和歐洲的整體水平媲美了。這也同時說明美國一直有著巨大的經濟優勢,甚至優勢的出現遠遠早於南北戰爭之前,這和傳統的看法相差較大。

這也就是我說的美國在19世紀一直與歐洲保持著相當的經濟水平,實際上反超這個詞用在美國身上並不合適,美國的經濟一直緊跟著歐洲的步伐,並不存在落後的情況自然也無論反超了

Broadberry(1993、1994)的研究表明實際上美國長期以來製造業勞動生產率竟然高達英國的209%左右,超過英國的兩倍以上(德國則和英國相當,德國約為英國的102%,都遠遠低於美國)

美國的製造業的驚人優勢實際上追溯到19世紀早期的美國建國之初,遠遠超過歐洲各國,在經濟學上很多人學者這個問題展開討論

美國製造業的驚人優勢,比較出名的是Habakkuk認為是地廣人稀勞動力短缺,導致了美國有獨特的自然稟賦,使製造業向密集型產業方向發展,美國的製造業比歐洲國家更加的規模化,這一因素導致了美國製造業生產率遠遠高於歐洲。

確實我們也看到美國不存在歐洲的古老學徒制度,這表明歐洲更依賴於工人來進行生產、技術的傳播渠道相對受限,而美國則更為規模化,利用工廠來進行技術傳播。到了二戰後,英德等歐洲國家都對美國的生產方式作出回應,紛紛大幅度削弱學徒制度,以消除美國的競爭優勢。

同時,英國有優勢的產業也是以靈活性的手工業為主的產業。二戰後歐洲雖然在規模化生產上大大落後於美國,但在個性化的靈活性生產依舊佔有優勢。這也是歐洲汽車製造商最後擊敗了美國汽車製造商的原因,由於上世紀下半葉的消費多元化的巨大發展,導致規模化生產的優勢被削弱了;而之前歐洲國家——例如英國的汽車製造業明顯處於競爭劣勢。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人員稀少很多時候也等同於資本較少,這點理應同時抑制經濟增長、抑制生產效率的提升,這一點為Ames and Rosenberg所補充,他們認為認為美國自然資源和資本相互互補導致其彌補了美國的自然稟賦的缺陷。

美國對於英國有製造業優勢,但是農業和服務業都缺乏優勢,像1870年美國的的農業和服務業的生產率大概只有英國的85.9%和86.9%,但依舊遠遠高於歐洲其他大國。

而且此時美國的農業人口大約為51.5%,而英國只有15%,說明英國的產業結構遠遠比美國優良。但歐洲其他國家,例如德國經濟結構也與美國相似,農業人口接近50%,至少說明了美國在當時的產業結構也是和德國相當。可見當時美國對歐洲來說依舊是中上等的水平,不存在落後現象。

而到了1910年美國的各產業生產率都有了全面優勢,農業生產率、服務業生產率分別為英國的103.2%和107.4%。如果再加上工業的巨大優勢,美國的總合生產率為英國117.7%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1870年美國就已經比歐洲的經濟大國法國、德國經濟水平還要高一點。到了1910年已經超越所有歐洲大國。這表明,美國和歐洲的經濟水平比較是遠遠超過歷史學固有觀點的,甚至美國一直和歐洲國家的生產能力相當,實際上並不存在落後的問題

而用GDP估算,到了一戰前的1913年大概美國已經擁有世界大約20%的經濟產值,這一比例超過歐洲任何一個國家,分別是德國和英國的兩倍。

所以美國經濟實力超過英國實際上從20世紀前就完成了,但實際上我們要明白英國只是歐洲的一個特例,考慮到歐洲整體水平,實際上絕大多數時間美國都是和歐洲平均水平相當或者持有優勢

而美國的綜合國力問題,也有誤解,實際上一戰前美國也已經是世界有實力的大國之一。

美國的影響力並不亞於奧地利這樣的大國,但由於遠離政治中心歐洲很多時候美國的發言權較小,導致其地位看起來遠遠沒有支撐歐洲政治的五大國高。

但美國此時並非說不是大國,在亞洲和美洲等地的美國都有充分的國際影響力——通過日本擴張在亞洲影響力、同時控制了菲律賓、賴比瑞亞等保護國、甚至於在整個美洲擴張自己的國際影響力。雖然美國遠離世界政治的中心,但依舊是當時歐洲世界外的最大玩家。

到了一戰後,美國進一步增大了影響力,雖然依舊遠離政治中心,但是歐洲政治地位的衰落導致美國在亞洲、歐洲的話語權都大大提升了,實際上已經成為最重要的三四個國家之一了。

到了二戰後,政治中心轉移到美國,美國的能量實際上超過了整個歐洲,而非僅僅滿足之前平衡世界局勢的五六個大國之間之一。


雖然都是一個超過另一個,不過這兩件事情的性質完全不同。

歐洲超過中國,是在歐洲的皇室被殺掉或者沒被殺掉但是向資產階級妥協的那一時刻(大概是在鴉片戰爭的100多年前)。

歐洲超越中國,並不是因為什麼技術高也不是什麼洋槍洋炮厲害(其實一開始的洋槍並沒有弓箭厲害),根源在於在上面的黑體字發生後,歐洲國家的一切資源都圍繞工業展開,而當時的中國的一切資源依然圍繞農業和一定程度上的商業展開。

換句話說,在上述黑體字發生後,歐洲的土地都用來蓋了工廠修了鐵路、金屬都用來做了機器、人都去做了工人,歐洲的財富都在資產階級的口袋裡;而中國的土地是耕田、金屬用來做農具、人都是農民,中國的財富都在地主和皇室的口袋裡。

所以到後來,不論清政府搞百日維新也好、搞師夷長技以制夷---官辦工廠+買辦也罷,都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結果:雖然清政府意識到了要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所以開始學科技辦工廠,但國家的財富依然主要在地主和皇室手裡。換句話說,中國一直沒有自己的強大的資產階級。所以清政府一定會失敗。清朝的失敗,根本原因就是它不向能代表最先進生產力的階級妥協。在這個地球上,凡是主動向當時代表最先進生產力的階級也就是資產階級妥協的皇室,無一不落地都被留下來了---雖然也喊過什麼人人平等,但「只要你向皇軍投降,皇軍絕對保證你的生命安全」---不好意思抄錯台詞了,應該是:「只要你皇室同意把你兜里的錢讓給資產階級同時讓資產階級來做國家決策,你就當個沒什麼權力的國家符號,那麼資產階級絕對保證你的生命安全、頭銜什麼的也都給你留著、你的花銷用度也還是國家出」。

美國超過歐洲,則是另一回事。

美國之所以能超過歐洲,其實根源在於國家統一+資源豐富+孤立主義思潮。從時間上來看,美國超過歐洲大概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但正如上面你不能說從鴉片戰爭開始歐洲才超過中國一樣,這裡你也不能說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因為美國稱為了世界工廠所以超過了歐洲。應該說,從代表資產階級的北方戰勝了代表農場主的南方、聯邦政府建立美國統一後,美國就已經超過了歐洲。再加上美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美國大陸被兩洋隔開所以美國本土一直有孤立主義思潮的存在---即我們美國人就別管別人的閑事,就在我們自己家發展就好。所以美國超過歐洲只是時間問題。

同樣地,這件事情也不是因為什麼美國技術高什麼的,完全是因為上述這三個原因。或者說,正是由於上述的三個原因,才會讓美國有更高的機會醞釀出高技術。

而歐洲一直是各自為戰,不僅如此,歐洲各國之間的利益糾葛、殖民地分贓不均等各種問題一直存在。而工業化是基於一種鏈條式的生產方式的:從原材料到各種加工最後到成品中間還有各種運輸銷售環節。所以地方大資源豐富人多的美國肯定比歐洲要強。這也就是為什麼歐洲現在打造了一個歐盟。

==================旗幟鮮明地反對 鄭海洋 的答案====================

任何一個對中華民族負責的中國人,都一定要反對此人的答案。

任何一個對中華民族負責的中國人,都一定要反對此人的答案。

任何一個對中華民族負責的中國人,都一定要反對此人的答案。

此人的邏輯是:因為歐洲混戰了一千年(一千年?請問是哪一千年),所以促進或者迫使歐洲各個國家的科技都不斷進步所以超過了中國。

任何用「科技上的差距來解釋歐洲領先於中國」的人,都是試圖把中華民族帶入歧途的居心叵測的異類。

在這裡,我不多說什麼,主要引用維基百科:

中世紀讓歐洲倒退:

歐洲黑暗時代的科學發展因為戰亂頻仍而受到重大打擊,甚至出現倒退情況。當時傳教士是主要的知識傳播者,學校也是由教會附設。而文化發展方面的打擊更大,雖然修士的職責之一—抄寫經典,保存了古典時期的著作與學術文化,但是羅馬及希臘的文明遺產則受到暴徒破壞,其中亦包括基督徒教狂熱份子,得倚靠一些神職人員暗地違反教會的規定,私下保存﹑收藏及研究一些被認定為異教(即非基督教)的文獻或藝術品,才倖而保存到一些下來。 而且騎士們都多是文盲,文化水準很低,加上當時兵荒馬亂,令中世紀的歐洲文化發展不進反退。

資本主義起源:

以利潤為出發點的經濟貿易至少在公元前兩千年便已經存在,不過,現代形式的資本主義經常通常被認為可以追朔至16-18世紀(請注意下一段話的時間)的重商主義時期。

近代歐洲:

15世紀末(請注意上一段話的時間)以來,以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民族國家的崛起為標誌,歐洲進入近代時期。

近代包括從中世紀到工業革命為止的三個世紀,大約從1500至1800年,或者從1492年發現新世界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為止。

這個時期的特點是科學的重要性上升,技術進步突飛猛進,世俗公民政治和民族國家異軍突起。資本主義經濟從義大利北部諸共和政體如熱那亞等開始萌芽發展。近代也見證重商主義經濟理論的發展及佔據主導。自然,近代也代表了在大部分歐洲地區封建社會、農奴制以及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的衰落與最終消失。這一時期也包括新教改革、災難性的三十年戰爭、歐洲對美洲殖民和歐洲獵殺女巫活動。

仔細看這三段話,特別要注意時間。

這三段話說明了:歐洲的近代歷史的發端,就是資本主義和非資本主義(皇室 + 宗教)鬥爭的開始。特別是,歐洲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地理大發現和宗教改革,都是為了服務於資本主義才會發生的。科技進步,只是資本主義戰勝非資本主義後產生的必然現象之一。所以,不是科技進步讓歐洲進步並超越中國,而是資本主義讓歐洲進步並超越中國。

歐洲在近代史上出現了很多世界級的大師:梵高、哥白尼、伽利略等等等等。

問題:為什麼這些人能名垂千史而後人卻不行了?難道是因為後人沒有厲害的大師級人物嗎?

回答:並不是後人不如前人,而是歐洲近代史上出現的大師,都是經過人為包裝和拔高的。這裡的「人為」,就是資本主義。資本主義之所以要拔高這些人,就是因為他們代表了與皇室和宗教完全不同的價值觀,只要他們贏了,那就是皇室和宗教輸了。資本主義就是要獲得徹底的、完全的政治地位,所以就要在美學上、音樂上、道德上等各個社會層面向皇室和宗教發起挑戰。資本主義就是通過不斷宣講甚至鼓吹這些大師,讓他們成為大家心中的各行各業的標杆式人物,以達到打壓皇室和宗教的目的。

資本主義所期望的效果,就是當人們提起「美」的時候,會想到梵高,而不會想到皇室或者宮廷的畫師。為了達到這個效果,資本主義就會努力宣傳梵高等大師。這就是為什麼這些人能留名千史的原因。當代並不是沒有大師,只是現在沒有人會去宣傳他們了。所以說,時勢造英雄。

近代歐洲之所以能崛起,就是因為「代表最先進生產力的階級獲得了政治地位」。這樣的結果就是社會資源會圍繞最先進的生產力而全面運轉起來:土地不再用做種植糧食而變成了工業用地、勞動力不再去做農民而做了工人......這就是為什麼我一開始說「歐洲超過中國,是在歐洲的皇室被殺掉或者沒被殺掉但是向資產階級妥協的那一時刻。

鄭海洋的答案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它會讓人覺得近代中國落後是因為科技落後。由此我們進而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只要科技不要落後,我們就不會被別人欺負。

事實1)明清兩代,東西方都是有交流的,當時的中國雖然很自大但並不是完全不了解西方世界。中國的皇帝有學習過西方的數學、西方國家也不斷給中國「進貢」過各種東西。

事實2)在清朝末期,不少人認為清朝可以繼續延續下去,因為當時的清朝在全面學習西方,當時清朝派過留學生和重量級大臣到西方全面考察而且還在中國開設學習西方技術的學校包括軍事學校,他們的課程就是數理化生和英語。由於清朝的這些措施,以至於當是的一些知識分子覺得清朝肯定會崛起。但是清朝死亡了。

事實3)日本發生了明治維新。

這兩三事實說明了:資本主義有沒有在你這裡最先出現並不要緊,但如果你不在制度上服從資本主義,不論你如何學習科技,最終的結果都是滅亡。

我為什麼要呼籲反對鄭海洋的答案?我並不認識此人,我對他這個人沒有任何了解,但他的答案遺禍無窮因為他的答案在暗示我們:歐洲的科技是因為打仗太多所以才進步的。只要學好科技,我們就不會落後。而歷史告訴我們,一個地區能崛起,是因為這個地區的制度首先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對於其他地區,如果不在制度上做出徹底性的改變,不論你如何學習和模仿前者,你終究還是會失敗。

所以,不是戰爭太多導致科技進步導致歐洲變強大;而是資本主義誕生並戰勝了皇室和宗教後導致科技進步最終歐洲變強大。

再來看看我們這幾十年的改革開放:

我們的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取得這麼多的成績,是因為我們首先在制度上做出了改變---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各種服務於市場經濟的法律法規。我們獲得的這些成績,是制度上改變後所帶來的副產物。如果制度上沒有任何改變,只靠全面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我們的改革開放絕對會失敗。

朝鮮學校里的學生學的科學技術知識和我們學校里學的並沒有差別,朝鮮科技就算比不上美國,但肯定也是近現代的水平,朝鮮也能開發自己的軟硬體、發射衛星、引爆原子彈。但為什麼朝鮮依然如此貧窮???別告訴我說是因為它科技沒學好!

所以我要再次呼籲:一定要反對鄭海洋的答案,一定,一定!

================== 支持 田中太郎 的答案 ===================

雖然我不認可中國在宋朝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因為我認為中國不會自行產生重商主義所以即使產生了萌芽的苗頭也會死亡),但我支持他的答案,因為他說:

歐洲能夠崛起,是因為他們擺脫了黑暗的中世紀,成為了現代文明。

現代文明的開端——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是怎麼來的?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導致了文藝復興。

近代歐洲崛起,根子在資本主義上。

再次呼籲:一定要反對鄭海洋的答案,此答案荼毒太深太深了!


很多人眼裡只有兩個國家一個是中國一個是外國。

可悲就可悲在這裡,可怕也可怕在這裡。

除了中國人,恐怕沒有民族會把自己和一整個大洲,而且是古代兩河北非,中古阿拉伯近代北歐,現代美蘇來一起對比。

國人所謂的落後就是沒有做到世界第一,但凡經濟政治文化不是世界第一,大部分人都會憂心忡忡,這是一個怎樣的民族?

所謂歐洲,所謂西方,薪火相傳已經換了多少人,從蘇美爾到巴比倫,從希臘到羅馬,從阿拉伯到西班牙大航海,從大英帝國到美利堅合眾國。如果說有哪個民族有志氣從頭比到尾,恐怕就只有我們自己了。


雖然在這方面我不是專家,但有些回答都是什麼和什麼啊。

有從收入水平來推斷歐洲13、14世紀就開始超越中國,然而13、14世界推動大航海的西葡兩國在歐洲諸國里窮的叮噹響,結果卻是真正開啟西歐復興的先驅者,收入水平完全反映不出來國家的思想理念、進取心等意識形態層面的東西,後者的進步才是真正持久的進步。

有人吹古希臘的《幾何原本》等等古希臘哲學遺產,所以自古歐洲就先進的,那就更呵呵了。古希臘哲學遺產是偉大,但那和近代歐洲復興其實沒半毛錢的關係,掌握在天主教會手裡的古希臘哲學原典經過千年後會變成什麼樣子,不用看別人,看明清的理學是什麼鳥樣就一清二楚。

真正建立了現代歐洲科學體系根基的伽利略,採用的「實踐、觀察、推理」的科學手法(西歐版的「知行合一」),恰恰是反傳統,反希臘傳統「空對空」哲學理念的。而所謂羅馬法等亂七八糟的傳承,中世紀建立在家族血緣責任義務上的封建法和建立在選舉權責任義務上的羅馬法有個屁的傳承,西歐近代政治理念的開啟是《君主論》,基石是《利維坦》,深入是《論法的精神》,實質都是在討論破除君權神授後,以自由理性人為基礎的社會該怎樣處理國家、個人間的相互關係,羅馬法對此有借鑒,但僅此而已。

甚至有吹皿煮自由的歐洲戰勝東方邪惡專制的,且不說這論調和盎撒貴種一樣了無新意,英、法兩國的崛起伴隨著恰恰是一定程度上代表國家意志的君主對各類封建諸侯權利的打擊迫害,而新崛起的資產階級不僅吊了國王的路燈,陪路易十六一起上路的還有各類傳統封建貴族,資產階級追求皿煮自由不假可追求的是統一國家意志下的皿煮自由(好以國家為工具擴張市場和資源),這和國內一幫人鼓吹的基於小共同體構建的中世紀形態的皿煮自由完全是兩碼事。後者的代表大波波,在歐洲崛起的時代最後的結局是被三個惡鄰瓜分,徹底滾出世界舞台。

被鼓吹為皿煮燈塔的米國,崛起的最重要的一環,就是通過南北戰爭徹底淘汰了基於種植園經濟的中世紀歐洲貴族在北美的變種,同時強化了統一的國家認同。而一堆人鼓吹下基於大貴族、大資產階級皿煮下的產物在美洲是巴西,一個永遠在崛起中的國家。

回到這個問題本身,歐洲什麼時候遠超中國?基於對遠的定義,可以說是法國大革命,可以說是拿破崙戰爭,甚至可以說是鴉片戰爭。但要說歐洲什麼時候開始超越中國,我個人倒是可以給出明確的意見,30年戰爭結束的那一年即1648年,可以視為東西方近代的分水嶺。

我之前說過,歐洲近代的崛起並不在於經濟,也不在於希臘哲學、羅馬法這些東西,更不是中世紀的封建皿煮制度。一個文明真正的崛起,從來,也必須是哲學、政治學領域上的崛起。而30年戰爭的結局,正是基於近代哲學和政治學理念,以民族國家為工具的法國,擊垮了中世紀哲學和政治學最大的支持者,哈布斯堡王室,從此之後,天主教會的政治影響力逐漸式微,內部也開始了世俗化改革,這個起於羅馬時代,興盛於中世紀,橫亘在西歐哲學、政治學領域的最大枷鎖被破除了。

而同時期的中國,明末的啟蒙思想隨著戰亂毀於一旦,清朝高壓的文化和政治統治下,更加嚴密的理學、文字獄、貞節牌坊的多重家枷鎖下,晚明原本鬆動的環境變得更加壓抑,明末啟蒙思想的光輝只能勉強在湖南山野中手抄相傳儘力躲避著文字獄的審查,錢嘉學派即使研究出了「事實求是」,卻不知道這個方法論改用在何處。沒有哲學的進步,就沒有新方法論在科學,政治領域的運用,也就沒有近代的科學和國家政治,沒有近代的科學和國家政治,也就沒有近代的軍事體系,財政制度,政治理念,那麼最後在各方面都被西方碾壓都毫無疑問。

而造成東西方不同後果的原因,這個較為複雜,就先這樣吧(未完待續)


1,大航海時代,歐洲白人逐漸佔據美洲、南非、澳洲。

2,二戰後。


編寫西歐中世紀史的蒂爾尼和佩因特都沒敢說歐洲超過中國,某人的心可真夠寬的。另外四十多個贊是怎麼回事?

還有美國成立以來沒有一天比歐洲落後?我擦,我被嚇到了,你讓英國皇家海軍,幫助爸爸國趕走英國皇家海軍和英國陸軍的雄雞情何以堪吶。這年頭美分粉爸爸連爺爺都罵了?好歹是英法相愛相殺的結晶啊,怎麼可以這麼不孝!

貴燈塔國正規軍被北邊的保皇黨民兵逆推到國會,把國會大樓燒成包黑炭。因為法國內戰沒工夫保護美國上船,爸爸國商船被搶了將近二十年,最後打了兩場又臭又長的巴巴里戰爭才搞定了老早就不敢搶歐洲專門搶窮小弱國的巴巴里。

拿個奴隸制來扯淡,英國1807年就禁止奴隸買賣了,1833年就法律上廢止所有領地包括殖民地的奴隸了。貴爸爸國打個南北戰爭都還是不情不願,磨磨唧唧半天。合著原來是爸爸國的奴隸地位和生活質量比英國普通人強吶?拿個1759年的數據在說19世紀中葉工業革命的生活,眼睛是長在屁眼上的嗎?這年頭美分是太好掙了嗎?我等歐粉真是汗顏吶,辛虧是早就拉黑的人,否則真是貽害千年


瀉藥。

如果歷史上有奇怪的事情,那麼不奇怪的是背後往往有戰爭。

歐洲能夠崛起,是因為他們擺脫了黑暗的中世紀,成為了現代文明。

現代文明的開端——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是怎麼來的?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導致了文藝復興。

而文藝復興的影響是這樣的:

1.文藝復興是歷史上第一次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2.推動了世界文化的發展,促進了人民的覺醒,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準備。

3.為資產階級革命做了思想動員和準備。

沒有文藝復興,就不會有後來崛起的歐洲。

而十七世紀,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又率先爆發。

這又導致了什麼呢?

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

這就是為什麼歐洲能反超中國,因為歐洲出現了現代文明,建立了現代國家,又成為了工業國。

這要是還不能超過你,那是不是就滑稽了?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在幹什麼?

宋朝末年,中國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然後,被蒙古人推了。

(其實宋朝相對來說,是一個開明的朝代)

好咧,您也別資本主義萌芽了,您直接四等人吧。

這你還文藝復興,復什麼興?

然後呢,元朝被明朝推了。

明朝——一個典型的封建專制式的中國政權。

明朝的確產生了一些資本主義興起的必要因素,但是在極度封建專制的政治下,這種萌芽並沒有成長起來的機會。

所以說,蒙古入侵對中華文明的影響是毀滅性的,這一點都沒錯。

崖山之後無中華,對不對?當然是對的。

只是沒的不是那個滿口仁義道德的傳統封建的幼稚中華,我們失去的是一個有機會誕生現代文明的成熟中華。

論述蒙古對中華文明的破壞性沒那麼強來為民族團結背書,無疑是可笑的。

這就像在下把你腿打斷了你沒能去高考一樣。腿斷了,你還是你,腿也是能長好的,可是有些機會錯過了,也就錯過了。

————————————————————

美國是怎麼超越歐洲的?

準確來說,不是美國超越了歐洲,而是歐洲自己把自己打殘廢了。

不是美國太牛逼,奈何友商不給力。

一戰前,帝國主義列強們其實已經學會怎麼在談判桌上文明地解決問題了。

但是在無數的機緣巧合下,哎一戰它就爆發了。

好咧,那就打吧。

在科技的進步下,和過去的小打小鬧不同,一戰成為了一場真正的全面戰爭。

為什麼一戰二戰名字這麼特別?因為這真的是兩場改變世界的戰爭。

在殘酷的全面戰爭下,歐洲的參戰各國都被打了個半殘廢。

當然,作為一個遠離歐洲大陸的國家——美國,是怎麼做的呢?

賣軍火撈了一票,看出形勢和風向了之後,美國決定參戰,又撈一票。

這就是鶴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典型故事。

沒過多久,二戰又爆發了。

二戰是一戰的延續,也是資本主義世界的蘇維埃包圍網。

可惜包圍包圍自己打起來了。

人們本來以為一戰夠殘酷了,沒想到二戰更糟糕。

當然了,作為一個遠離歐洲和亞洲大陸的美國嘛……

嗯,還是那個做法,還是那個風格,依然那麼熟悉。

然後,戰爭結束了。

歐洲和亞洲都跟殘廢差不多,連殖民地都保持不住了。

還得靠美國的馬歇爾計劃重建國家。

————————————————————

一個國家的崛起往往伴隨著戰爭。

要麼,是自己打贏了,撈了一票。(日俄戰爭,甲午戰爭,日本崛起)

要麼,是別人被打殘廢了。(是的,中國和歐洲各國。)


歐洲超過全世界是1500年前後,當然包括中國。

歐洲的歷史很簡單,從古羅馬受到東地中海文明的影響開始發展,後來居上,滅了自己的文化母國包括埃及等東方文明國家,由於文化落後,又全盤接受了巴勒斯坦地區的基督教,但是一直沒有發展出自己的有影響力的文化來,最後壯士斷腕,把重心從亞平寧半島搬到了更靠近世界文明中心的拜占庭,至於西歐那些落後荒涼的地區,就交給那些日耳曼蠻夷隨意蹂躪吧。此之謂中世紀。

在這個時期,一切都是宗教,反正物質上能勉強維持一個規模還說得過去的人群以半飢半飽的狀態生存下去,就只能在精神上給自己一點安慰了,畢竟,現世的困苦是暫時的,死亡以後上天堂的享受是永遠的,那就忍受現世,期待來世吧。

隨著西亞地區綠教崛起,歐洲人發現自己仰慕的中心成了自己的催命鬼,要是不放棄自己的信仰去信綠教(那樣會導致靈魂的萬劫不復)就只有放棄自己的生命,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反抗,但是人少國弱的基督教世界被綠教打得狗都不如,到最後連首都和文化中心——君士坦丁堡都丟了,最極端的時候,綠教軍隊都圍攻到了歐洲中部最腹心的維也納,至於西歐沿海,對綠教艦隊就是徹底的不設防,綠教可以隨意到這裡劫掠財富和人口,然後帶回阿拉伯盡情享受。如果不是歐洲大陸腹心地帶實在不利於綠教的征服和統治(這裡都是高山和森林,基本沒有基礎設施建設,離開了水運的便利,綠教沒法做進一步的行動),只怕提前五百年,歐洲就已經綠化了。

歐洲人來說最最不可忍受的是他們發現自己除了精神上受折磨,生活上也完全無法生存下去了。把他們作為敵人的綠教已經包圍了他們,斷絕了他們和外界的一切聯繫,斷絕物資交流可不僅僅是無法做貿易這麼簡單,而是無法生存的問題。和自給自足長期(幾百年)不和外界做任何交換還能正常生活下去的中國不同,貧瘠的歐洲有很多生活必需品是必須要靠貿易來獲得的,最簡單的就是食物香料,如果讓你吃肉,除了鹽不允許任何調料,不管是煮、烤、煎,用不了幾天你的胃就無法忍受了,要是幾百年......嗯,基本上你和你的後代就滅絕了。可悲的是,除了鹽,歐洲人什麼都沒有。

還這麼熬下去只有死路一條,置之死路而後生,歐洲人唯一的辦法就是祈求傳說中的地面是個球形的傳說的是真的,即使這是違背聖經裡面大地是平的上帝的教誨也沒辦法了,因為這樣的話他們可以從另外一個方向繞道中國和印度換來他們急需的物資。於是歐洲人懷著不成功就完蛋的悲壯心態駕著幾艘小船駛向了茫茫無際前途莫測的大海。

所以首先要記住,歐洲的歷史沒有你以為的那麼輝煌,現在你的腦子裡只有歐洲歷史是因為近代歐洲過於輝煌,輝煌到其光輝已經把其他文明完全掩蓋了,其實,歐洲在發達以前的歷史乏善可陳。

其次,歐洲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拚死一搏,要沒有生存的壓力可能歐洲文明早就消失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了。

第三,歐洲的拚命反擊是從衝破宗教的束縛開始的,沒有對聖經的懷疑(雖然是私下的),沒有對上帝的懷疑,他們不可能從對現世的忍耐去追求來世的永恆中解脫出來。歐洲發達以後徹底實行了政教分離,把宗教限制在人的精神寄託之上,而嚴格禁止對世俗社會的干涉和影響,但是對外的時候,他們卻說是宗教導致了他們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這是徹頭徹尾的謊言。宗教過去是,現在也是,未來還是科學進步的障礙,不管是耶教還是綠教。

歐洲的發達很簡單,他們發現了新大陸!!!這是歐洲崛起的首要因素。

他們發現新大陸的原因也很簡單,不是因為他們是航海民族和富有冒險精神——要是比這兩點,阿拉伯人甩他們十條街——而是因為他們太貧瘠以至於無法生存下去。

發現新大陸意味著什麼?想像你是一個公司的老總,經營著一個企業,要在競爭激烈銷售範圍有限的市場上打拚,你的產品既沒有價格上的優勢也沒有質量上的優點,那麼從這個市場退出是早晚的事。但是突然,你發現了一個市場,這個市場是目前已知市場的幾十倍大,在這個市場沒有任何競爭,其他任何競爭對手都根本不可能知道這裡。這個時候別說你是一個經營多年的老闆,哪怕你是一個新手,你的唯一結果是什麼?是發財!是飛速一般的財富積累,是你的產品迅速佔領甚至壟斷市場,是你從一個瀕臨破產的邊緣成為行業里當之無愧的領頭羊和排頭兵,沒有其他結果。

因此歐洲人在1500前後發現了新大陸,這是一個比歐洲大數十倍的廣闊的世界,這裡物產豐富、不管是搞農業生產還是搞礦藏資源開發都是一個天堂,更妙的是,這裡沒有任何競爭和威脅,當地人落後了數個時代(還處於石器時代),不管是阿拉伯人還是東方人都不知道這裡,歐洲人可以躺下來悠閑地享受自己的成果,什麼糧食、香料、黃金、白銀、土地、奴隸,想什麼就是什麼,要多少就有多少,這才是歐洲發達的基礎。

有了豐富的自然資源就有了培育參天大樹的可能,但是有了土壤、空氣和水源,還缺少一個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種子。

歐洲人把發現新大陸之後的一段時間叫文藝復興,意思是他們發現了古希臘的科學種子,並用這些種子培育出現代科學的巨大森林。他們說古希臘誕生了現代科學的萌芽,後來被阿拉伯人獲得,文藝復新以後,歐洲人又從阿拉伯人那裡得到這些寶藏並發展到現今的水平。

但是,歐洲人的這套說辭沒有得到任何考古證據的支持,相反的證據倒很多,而且更關鍵的是,邏輯上說不過去。

從數學來說,埃及人每年測量土地要用到並據此發展出幾何學是沒有異議的,兩河地區發展出世界上最早的基礎數學是有很多考古證據的,包括畢達哥拉斯定理的特定數列,包括進位之下的數字運算,360進位之下的三角萌芽。同時由於處於世界的中心,印度、波斯甚至中國的各種思想(和貨物)在這裡交匯(當然也包括歐洲),導致了數學知識的極大發展,並經過阿拉伯人的整理(畢竟這個地方最後落入了阿拉伯人的掌控之中),然後以和平(商貿)和戰爭的方式向四方擴展,反芻到了歐洲東羅,東羅把他們翻譯成希臘語,落後的西歐人再把希臘語翻譯成拉丁語。

有了種子,有了自然條件,歐洲人終於培育出了現代科學,並在現代科學的基礎上發展出一個現代的世界,這一點是他們的功勞,對這一點應該對他們表示敬意。

所以,從1500年代歐洲人發現新大陸,他超越世界各個文明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經過大約200年的消化吸收,基本上在1700年代他們已經成了世界最先進的文明。

歐洲人(或收歐洲人影響的其他族裔)基本上把世界歷史劃分成1500年前後(比如世界通史——1500年前後的世界,萬曆十五年等書),但是他們對於新大陸的發現(還是血腥的掠奪)一般是輕描淡寫,著重在制度上、思想上抬高歐洲人,把歐洲從古希臘時期一直到近代都描寫成世界蠻荒包圍下的一個唯一文明孤島,並製造出來完全不合邏輯、沒有證據支持、只有無窮無盡洗腦的歐洲歷史。


反對 @Multiple Parties @你球乙烷

牛逼啊,沒本事拿乾貨打我臉,就知道舉報舉報

真真是無恥到令人目瞪口呆呢

好了,刪除一些『』不友善」辭彙

首先,歐洲從來都是一個地理概念而不是一個政治概念,北歐、西歐、東歐、南歐、中歐,祖宗不同,各自都有著自己截然不同的人情風貌和精神氣質,而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大一統的政治實體,書同文、車同軌,和歐洲百里不同語的國家不能相比。拿歐洲比中國,等於拿水果比牛肉,扯淡。因此,題主把歐洲和中國相比,本身就是一個不對稱比較。

當然,鑒於某些國人眼裡世界上只有倆國家,一個中國一個外國,非得關公戰秦瓊咱們就戰唄。我給出的標準是:看科技,比較該文明對於人類總體科技的貢獻程度,最大限度地排除天才們的奇思妙想對於結果造成的干擾;看經濟,比人均,比生活水平,比糧食供應;看軍事,比軍事科技和軍事組織。

而比較,自然是要有標準的,領先是怎麼個領先法如果僅僅是單項比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按照古典自由主義的說法,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稟賦」,因此貿易才得以形成。要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你煉鐵牛逼,我農業發達,誰領先?誰先進?誰突出?

哪怕是再落後的國家,在古典時代的情況下,都架不住有一兩個天才搞出發明來,你能說率先搞出來馬鐙的游牧民族就比文明國家發達?

因此,凡是拿著一項發明成果扯淡的,都是耍流氓

見:

1.科技

我知道某些人不願意相信中國人的研究結果,咱們看看洋人怎麼說。

在今天至關重要的, 是世界應該承認17 世紀的歐洲並沒有產生在本質上是 "歐洲的"或者 "近代" 的科學, 而是產生了普適有效的世界科學, 也就是說, 相對 於古代和中世紀科學的「近代」 科學。

——李約瑟 《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三卷 P448

別跟我說你不知道李約瑟是誰,如果你真不知道,你不配和我討論這個問題。

看你李約瑟關於數學的論述:

——《中國科學技術史》李約瑟 第三卷335-336

歐洲從阿拉伯世界學技術,阿拉伯世界又跟誰學?

——《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卷 P220

再看歐洲落後中國:

再看中國落後歐洲

——同上 P242-245

關於《幾何原本》和《圓錐曲線論》,我承認這是極高的數學成就,但是還是那句話,獨木不成林,單個的成就值幾個錢?難不成阿基米德一個人就能頂一個文明的所有成就?

咱們看看復旦大學帶頭編寫的《自然科學大事年表》:

——《世界科技大事年表》

看見沒,在公元前六世紀以前,科技發展的主力軍是美索不達米亞人、埃及人、巴比倫人和中國人,歐洲人還是茹毛飲血的蠻夷。在公元前六世紀到公元元年,希臘人在數學方面奮起直追,頗有建樹,但是中國人不遜色多少,而且在天文學方面吊打希臘人。

再看希臘文明究竟算不算歐洲文明這件事。

西歐古典文明指處於奴隸制的古希臘羅馬文明。它發端於約公元前2000 多年的克里特文明、終結於公元476 年西羅馬帝國滅亡, 崛起於近東的古埃及文明和兩河流域文明之後, 和中華文明、

印度文明有大體同樣久遠的歷史。它依次包括了愛琴文明、希臘古典文明、希臘化文明、羅馬文明等四個階段性文明。它的地域範圍並不限於現今的希臘和義大利, 而是首先發源於愛琴海域的希臘半島, 漸次向地中海四方伸展、擴張。全盛時,東連小亞細亞西部, 北抵黑海以至歐陸中西部腹地, 西及比利牛斯半島, 南達非洲北部, 有橫跨歐亞非三洲開闊疆域之優勢。當歐陸中北部的所謂蠻族還過著遷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之時, 古代希臘與羅馬的民族已先後在地中海的歷史舞台勃發生機與才智, 創建了獨特成型的社會制度, 盛開了絢麗多彩的精神文化之花。這一古典文明為西歐文明奠定了深厚基礎, 成為全部西方文化的源泉。

——《古代希臘羅馬哲學和東西方文明的融匯》姚介厚

也就是說,希臘文明是個混血兒,本身就是亞歐非三洲合力創造的文明之花,你拿過來給歐洲人當祖宗,人家希臘人可未必認你這個兒子!

更不要說《形而上學》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書名——metaphysics 按照字面意義應該是「物理學之上」或者「物理學之後」,後來傳入中國按照易經「形而上者謂之道」給了這麼一個名字。真要說書名,應該是「論哲學」或者說「第一哲學」。

德國的哲學家黑格爾就持這種觀點, 他在他著的《哲學史講演錄》中談到《形而上學》書名時 說:「` 形而上學『』 一名不是亞里士多德自己所起的名稱, 古代 人也沒有把這部作品稱為`形而上學 ;我們稱之為`形而上 學的, 亞里士多德叫它做`第一哲學」。

書名都說錯了,真有才。

——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二卷 P3

而《形而上學》,姑且按照這個被誤解的名字,固然有所成就,但是你怎麼就一口咬定高於中國文明?

再看你洋爹的說法:

世界歷史的軸心似乎是在公元前800年至200年之間發生的精神歷程之中。那時出現了時至今日

我們與之共同生活的人。… …非凡的事都集中在這一時代發生了。在中國生活著孔子和老子, 中國哲學的所有派別都產生了, 墨翟、莊子、列子以及不可勝數的其他哲學家都在思考著;——— 在印度出現了《奧義書》, 生活著佛陀, 所有可能的哲學流派以至於象懷疑論以及唯物論, 詭辯術以及虛無主義都發展了起來, 情形跟中國一樣;——— 在伊朗, 查拉圖斯特拉在教授他那富於挑戰性的宇宙觀, 即認為這是善與惡之間的鬥爭過程;——— 在巴勒斯坦則出現了先知, 從以利亞(Elias)經過以賽亞(Jesaja)及耶利米(Jeremias) 到以賽亞第二(Deuterojesaja);——— 在希臘則有荷馬, 哲學家巴德斯, 赫拉克利特, 柏拉圖, 悲劇作家修昔底德,以及阿基米德。通過上述的那些名字所勾畫出的一切, 都發生在這幾個世紀之內, 並且幾乎是同時在中國、印度和西方相互間並不了解的情況下發生的。這個時代的新的東西比比皆是, 人們開始意識到在整體中的存在, 自我以及自身的極限。他感覺到了世界的恐怖以及自己對此的無能為力。他提出一些極端的問題, 在無底深淵前尋求著解脫和救贖。在清楚意識到自己的極限時, 為自己確立了最崇高的目標。在自我存在之深層以及超越之明晰中, 他體驗到了絕對性。… …在這個時代產生了我們今天依然要藉助於此來思考問題的基本範疇, 創立了人們至今仍然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宗教。

——雅斯貝爾斯著, 李雪濤主譯《大哲學家》 P19-21

喲喲喲,雅思貝爾斯都沒敢說《形而上學》高於諸子百家,你就一口一個領先了?

真了不起。

2.經濟

今天太晚了,先到這裡,有空接著抽臉


我只想補充一點我的看完,歡迎大家指正:

如果以現在文明為衡量標準,同時將羅馬希臘文明歸於西方的話,那麼西方文明就從來沒有落後過。

其實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我們今天任然生活在一個希臘羅馬化的時代。

我們今天所依賴的建築體系,來源於羅馬時代。

我們現在的軍事制度,很大程度上是從羅馬軍團制度演變而來。

我們今天的法律體系,就是羅馬法律的延續。

我們今天科學體系所依賴的數學體系,來源於希臘。

我們今天思考的哲學體系,也大部分來源於希臘。

我們今天推崇的商業文明,也是起源於克里特島文明。

我們今天所推崇的民主議院、強人集權、軍事獨裁等等現代文明下的政治制度也可以在希臘羅馬文明當中找到原型。

我們這個時代所推崇的現代文明,事實上很大部分來源於希臘羅馬文明。

但是,我反問一點的是,這些塑造現代社會文明的希臘羅馬文明,真真的是我們所講的「西方文明」嗎?

我們總是將現在的西方看作是希臘羅馬的後代,事實上,現代的西方人早不是那些希臘羅馬人的後裔了。在西羅馬滅亡之後,大量的真真正正的羅馬和希臘的後裔以及文明的攜帶者,要麼慢慢的移民到了東羅馬帝國,要麼就別消滅掉。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西方人,是數十個蠻族的混血所產生的人種,根本不是那些所謂的希臘羅馬文明的後裔。現在的西方和過去的西方完完全全是兩個概念。所以他們所建立起來的西方文明根本不是什麼希臘羅馬文明的後代,是另一種文明而已。他們只是舊有土地的新主人而已,我們不能把他們看作是最早的希臘羅馬文化的繼承者。而他們的「西方文明」之所以能最先達到現代文明,是因為他們最早的發現和復興同時吸收了現代文明的基石:「希臘羅馬文明「而已。

所以,在我看來,西方文明何時超越中國文明是個不完全的問題。如果是現在的西方文明的話,那麼應該是從文藝復興開始:但是如果是"羅馬希臘文明這箇舊西方的話,人家可是一直比我們領先的啊。


時間:1901年,原因:辛丑條約


用反超這種詞簡直是對歐洲的羞辱,從克里特文明算起,歐洲文明對中國長期領先。所謂中國文明領先的假象,在於歐洲文明處於文明競技場周邊,與中國這種超邊緣文明不同,需要不斷經歷文明周期的生老病死,而兩代文明的間期就是中國洋洋得意的領先期了,放在歷史長河不過一片漣漪。至於美國這種直接從歐洲脫胎的新興文明,從誕生起就和歐洲文明一個高度的,其資源秉賦註定歐洲要立刻跟在屁股後面吃灰,黑奴的生活水平都超過歐洲的工人。用生產率水平衡量,1300年歐洲已經顯著超越中國,而美國沒有一天落後於歐洲。

貼圖,憐我大英貧民,生活不如黑奴

另我一般從不羅列數據,在知乎一般只隨口說常識,那些連常識都沒有卻偏偏愛掉書袋的沒必要來我評論區。


歐洲一直對中國就是領先的,從古希臘的《幾何原本》,《圓錐曲線論》,《形而上學》算起,就已經領先於中國。

中國領先的假象,是由於其大一統的制度能夠使得其GDP數字看起來很高,如果把歐洲眾多城邦小國的GDP加起來,不會比中國低。

從古希臘繼承了理性和科學精神,從古羅馬繼承了法律精神的歐洲在經歷了中世紀的醞釀之後開始爆發,從文藝復興後的第一次科技革命開始,專制制度整齊劃一的力量第一次被科技的倍增作用趕超,從此講究大一統專制統治的國家更是被遠遠甩開。

美國的對歐洲的優勢有兩點,第一點就是自然資源,這點眾人皆知。第二點就是其思想基礎,除了繼承了歐洲的文化之外,美國的立國精神是清教徒從基督教中凝練而得,這是人類社會誕生以來最為包容的思想之一,(類似的還有佛教思想,但佛教沒有組織性,思想也過於虛無,與世俗生活很難結合)。上面提到的美國的自然資源優勢,其根本原因也是因為美國的立國精神,美國從最初的13個州擴充到東西海岸和墨西哥灣,雖然有過清教徒和印第安人的混戰,美墨戰爭等,但只要一旦加入聯邦,就不會產生大的獨立騷亂,也沒有少數民族被有目的的屠殺,這已經難得了。這是因為美國的聯邦制度保證了地方人民的權利。而美國的聯邦制度又脫胎於基督教的人人平等的精神。

試想,如果清教徒當年對南邊的西班牙殖民地和北邊的法屬殖民地大開殺戒,現在美國還會有如此穩定的南北國境線嗎?如果沒有基督教精神的約束,美國的南北戰爭會如此和平的結束嗎?南北之間的關係會有今天這麼和諧嗎?沒有這些,談什麼自然資源?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相對於歐洲,美國基於基督新教的相對保守的思想使得其天然的抵禦了communism的滲透。這也是很重要的。。。。君不見,被左派搞的一團糟的英國,要不是鐵娘子撒切爾冒著非議力挽狂瀾,英國連今天的樣子都不會有。類似的還有法國。


對前兩名答案反對+沒有幫助。千年中世紀沒有最爛只有更爛,古希臘也只是發源而已,遠沒成體系,古羅馬算是有點起色了,然而也不過是剛剛從野蠻人變成了古代人而已。

答樓主問題: 混亂了一千年,軍閥割據,打了一千年仗的民族,如果再沒點起色,你也太看不起歐洲人民了吧。中國太平的太久,使得從上到下都滿腦子老婆孩子熱炕頭,唯一一點智慧也放在內鬥上,因為相當長的時間內,沒人斗的過我們。絕大部分思想戰略科技體系都是從殘酷戰爭與鬥爭中產生的,在西歐因為較惡劣的地理-文化條件而引起的軍閥混戰,使得西歐的技術進步與日俱增,悄悄的超過中國非常正常,不超過反而奇怪。

其實美國反超歐洲也不是特別談得上,因為美國土著絕大多數被殺了,五月花號上的都是歐洲人。經過百年自由經濟發展以及息戰繁榮,社會經濟發展到瓶頸亟待開拓,當時的技術理論上已經能夠組織更多的人進行開拓,而歐洲顯然沒這個條件(主要是新大陸阻力小得多),再經過兩次大戰的洗禮,美國浴火重生,徹底超過歐洲。

縱觀整個全球各民族發展史,不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八字而已。


歐洲真正超過中國的時候絕對不是13,14世紀

那是扯淡

據《明史》記載,鄭和的寶船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換算成現代單位,長超過 130 米,寬度超過 50 米,排水量將超過萬噸。相形之下,哥倫布發現美洲的座艦小得像個救生艇。

鄭和下西洋的傳奇寶船究竟有多大?

1從寶船廠遺址發掘的大舵桿,最長達 11 米,自 1960 年代起,就有人認為只有四十四丈長的鄭和寶船能安裝這樣的巨型船舵。

真正超過中國是在清朝時期,

經濟上全面超越是在乾隆時期,就是那個十全老人的事情

康熙當時帶軍打仗還打贏了俄羅斯帝國了

而美國全面超過英國應該在一戰之前幾年,這是經濟

但地位還是遠不如英國

最後超過英國其實是在二戰

政治,經濟,文化全面超過英國是在二戰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