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芭蕾的我,為什麼沒進步?——來自元學習主義的探討
在認知心理學裡有個「元認知」的概念,就是關於「認知」的「認知」。那麼也可以有「元學習」的概念……就是我們學習learn,並總結自己都「學習」到了什麼。
……題目和前言寫得好抽象……
跟一個友人瞎聊天時扯到了翻譯問題。結果越扯越深入……由於本文主幹部分是聊天,所以後面不斷有更改和補充。
一般來說,在芭蕾課上,老師會強調兩個詞,「意識」和「能力」。老師們共同認為,這兩個因素比舞蹈本身學了什麼動作重要。那麼翻譯的時候就總覺得它們可以細分下去……
如圖。(我手殘,請不要在意大小問題)
我:但是能力分成兩個方面,比如說中段穩定的「能力」,就分為skills of 使用腹橫肌,skills of 使用背闊肌,skills of 使用一系列肌肉的skill (技能)系列,和老師教的手在哪兒,腳在哪兒,如何跳,如何轉圈的technique(技術)系列。
意識也能分成,知道自己該幹啥的knowledge(知識),知道自己實際在幹啥的sense(感知),還有知道做某個動作,比如轉圈時即將用上什麼knowledge、skill、technique的intention(目的性)。
就是像這樣的:
(英文不好的童鞋請手抄上圖,後面部分將不會再重複這些詞的翻譯。)
友人:知道自己該幹啥的knowledge=對於要完成XXX應該做到XXX的「認知」,知道自己在幹啥的sense=動作中對自己身體方位、肌肉工作狀態等等的感知,這倆視情況某些語境下可能可以用「意識」替代。
我:感覺還能再細分,自己該幹啥的比如【網上那種一個小人兒周圍一圈英文單詞】,小人周圍那些英文單詞是「statement knowledge」(陳述性知識)。而完成XXX需要先做到XXX的,那個詞可能叫序列性知識。序列性知識我忘了是什麼詞了,比如起半腳尖之前,要先把中段收緊才能站穩,而不能站穩後再收肚子,這種涉及要排序的知識就和「半腳尖時要收緊中段」不一樣。
友人:這個statement knowledge似乎比較傾向於「要求」,要完成XX動作,需要對這些「要求」有意識。想到老師常說「意識先行」,其實就是說做動作之前要先想到那些「要求」吧,也就是小人周圍那一圈字。——所以這麼看的話,statement knowledge應該是老師指的意識。
圖:友人無縫銜接地懂了我指的是什麼圖……我沒有找到我具體指的,隨便找了一張,大概就是這種,一個小人,一個芭蕾動作,周圍一圈筆記要點的圖。這種算「要求」。
更新我的圖:
友人:關於序列性,能不能理解為,單純羅列statement knowledge 是不夠的,需要對statement knowledge進行「賦予序列性」加工;被加工後具備「序列性」屬性的statement -knowledge們,才能真正稱之為「要完成XX需要做到YY」這裡的YY?
我:我覺得可以。
友人:我覺得序列性是比陳述性深一個層次的屬性。
所以圖表可以更新成這樣:
友人:然後Skill 和technique這個確實很微妙……從上面的描述來看,似乎skill更偏向於「身體某部分自身完成XX工作的能力,」technique更偏重於「各部分如何配合、協調、從而完成XX工作的能力/技巧"?
我:skill 和technique的區別,我覺得是——skill 是大家訓練一個階段就能掌握的。Technique複雜到一定程度時,只有少數人才有資格教和學,比如複雜的體操空翻動作。簡單的technique和skill 差不多,但是複雜的technique 是一系列skill 組合而成的。
比如說有時候條件積累夠了,老師引導「你先做A再用B的方法做C」,結果就學會了動作D,雖然ABC都是已經掌握的,但是沒有老師就永遠不會D,我覺得這樣的東西算是technique,也是一個老師區別於另一個老師的獨特的地方。
(友人暫時消失並默默地打開了搜索引擎)
(友人搜索:skill 和technique有啥區別……the difference between skill and technique)
(一言不合就搜論文。。。。)
好吧,論文告訴我,我前面說的由ABC聯合起來的D,那個D才叫「skill」,單獨的ABC叫technique……
那我前面那些skill應該改個名字了。暫時改成「技術以下的基礎東西」吧……比如關於如何使用身體,身體的協調性,身體的肌肉力量和如何調動力量……
另外根據論文,同時還有「ability」(能力)這個東西,是內源的、是遺傳和身體條件決定的,比如先天的胯開、先天的肌肉力量強。
更新:
友人消失查文獻之前還有一個問題。
友人:那先做一個tendu再做個plie那種算什麼?
我:那個是routine(組合)。
那麼就先把基礎名詞放在這裡,來個全景圖:
(可能很模糊,每個部分我分別在前面傳過了,勤奮的同學自己拼一下,不勤奮的將就一下。)
那麼我們知道了這些,對於我們有什麼用呢?
(1)學會了組合routine不代表擁有了能力和意識。組合只是給了一個練習的機會。負責的芭蕾老師會在基訓課上以能力和意識作為重點。在你水平達到足夠好之前,不要去上只提供組合、不教能力和意識的課。
(2)不要把老師說的「能力」(總稱)完全當成是(天賦的)能力。天賦能力只是芭蕾能力的一小部分,技術需要學習和練習,身體也需要你足夠熟悉和掌握使用方法。這些都是可以訓練和學習的,不要拿天賦能力不足當借口。
(3)老師給的東西是「原始的陳述性知識」,這些東西即使知道很多,如果缺少內化也不會變成自己的。但是即使自己充分地知道怎麼做,缺少能力也還是做不出來。
(4)即使又有知識又有能力,intention(目的性)也是不可缺少的。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將要做什麼。
(5)當老師提供了陳述性知識以後,如果暫時沒有辦法轉化成sence、intention、basic、technique上的進步,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它們本來就不是一回事。需要更多的練習。
(6)當出現無法進步時,思考一下到底是哪一部分的不足,然後或許就有希望改進他們。不要把所有的不足都歸因於自己(天賦的)能力不足,也不要只是籠統地歸因於自己「缺少意識」。那樣會讓自己很有挫敗感。
要愛自己~
補充:
- 能力+意識+組合併不是芭蕾的全部,芭蕾里永遠有更上一層的目標,但是……大家還是先解決眼前這點兒問題吧。
- 「元學習主義」顯然是個瞎編的詞兒,不要當真。但是「關於學習理論和學習規律的研究」是存在的,而且有很多人認真地研究它。
- 一言不合查論文那段兒,友人使用的網站鏈接:123helpme.com
- 製圖使用的是 Mindmup.com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