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財富為何貶值?

現在同樣花8000元可以買個iPhone X,也可以買一隻全手繪的瓷花瓶。在頭腦中想像一下,十年後有人要把其中一樣送給你,你選哪個?

我想,幾乎所有的人都會選花瓶。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時間不貶值a。

不管我們有什麼知識、什麼技術,花掉的一小時就是一小時,和我們祖先花掉的一小時是一樣的。純粹勞動就是人花掉的時間,所以沒有什麼能讓純粹勞動貶值。

我們最直觀的感受就來自那些先人留下的古代遺迹,就算它的技術價值完全消失殆盡,它所凝集的大量的勞動仍然使它價值連城。當你登上長城感嘆它的雄偉;當你遙望金字塔唏噓古埃及的凋亡;當你徜徉在羅馬古城的遺迹之中驚呼古羅馬的輝煌。這些讓你感嘆的是什麼?是先人們在這些工程中付出的驚人的勞動量!它們即使已成斷壁殘垣也能讓你千里迢迢地跑去乖乖掏錢!這就是價值!

而知識是要貶值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投入在生產中的勞動累積得越來越多,知識也就積累得越來越多,技術越來越進步。當新知識產生,替代了舊知識,舊知識不再被人使用時,它便沒有了價值。如果我們回顧知識發展的歷史,你會發現:表層的技術,價值衰減以年計;中層的科學,價值衰減以十年計;深層的智慧,價值衰減以百年計。尖端技術雖然昂貴但貶值也是很快的。

手機這種現代工業品中包含的價值大部分是技術。技術更新換代如此之快,單個工業品中的勞動又如此之少,以至於手機價值隨時間快速下降,用了兩年後,一旦損壞你甚至都不願意維修,而是直接換個新的。

而那隻手工製作的花瓶呢?價值大部分來自於它所耗費的勞動時間,不易隨時間貶值b。當然,財富中所蘊含的純粹勞動也會隨財富的磨損而磨損。花瓶一旦破碎,它的價值也隨之香消玉損。

這樣,一項財富中蘊含的純粹勞動越多、越不易磨損越保值;蘊含的深層智慧越多貶值越緩慢;表層的技術含量越高就越容易貶值。

其實我們都不滿足於保值,我們還希望財富能夠增值。什麼樣的財富能增值呢?

人的勞動創造價值,新知識替代舊知識與勞動相結合而獲得價值。

所以,能增值的財富就是那些在持有後還能不斷吸收勞動或是能夠創造新知識的那些事物——那就是成長中的企業,城市,孩子以及我們自己……

不過這裡又有新問題產生了:什麼企業將有發展?什麼城市會更加繁榮?現在的價格是否已經反應了未來發展的價值?怎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更有出息?如何自我提升?教育的回報是怎樣的?……

PS:在《財富到底是什麼?》中我們提到投資理財產品和一線城市房產的收益的巨大差別。為什麼會這樣?

房子的增值主要由於人的時間由鄉村轉移至城市,是財富的轉移。理財產品的增值主要來自實體經濟創造的新增財富。

圖片來源於網路

其實,城市房產增值並非房屋本身增值,房子是貶值的,增值的是房屋對應的土地。城市土地增值是因為人口由農村遷移至城市,城市土地上花時間的人多了,創造的財富多了,地就增值了,一線城市的人口聚集效應又尤為突出,而且一線城市人口身上附著的知識更多,更能創造新知識,生產的財富更多。所以,城市紅利主要來自於人口的聚集,也就是說人的時間不是平均的投入到每一塊土地上的,而是集中投入到城市中的。即使在一個城市內部,人的時間投入也不是平均分布的,這就是所謂的「地段」。人為什麼要聚集呢?簡單的講,聚集使你少跑路,提高了效率。這樣,越是人多的地方效率越高,越吸引人。這種正反饋效應將一直持續,直到交通擁擠、空氣污染、房價高企帶來的痛苦抵消聚集帶來的好處。

理財產品,特別是貨幣類理財產品本質上是投資給企業,它的利息來自實體經濟中人的勞動、知識和資本創造的新財富。理財產品發行者會投資多個企業以分散風險,同時這種固定收益產品承擔的企業風險有限,企業創新的利潤無法分享,企業虧損的風險也在一定程度上規避,這樣理財產品的收益就被平均了。當然理財產品還是有一點風險的,所以它的收益率比社會平均財富創造率是要高一些的。實體經濟創造財富的速度是多少呢?參考一下A股上市公司的情況:2006-2015這十年間A股上市公司的總資產收益率的平均值僅為3.7% c。

此外,事前約定收益率的理財產品容易遭受通貨膨脹風險,儘管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對通貨膨脹有預期,但央行真正要使用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的時候都總是有辦法超預期(surprise the market)的。

需要再次說明的是,要獲得財富升值,最關鍵的是預測投資標的未來的價值和價格的變動情況。預測的難度不同,對應的風險就不同。離開風險談收益率是沒有意義的。

*****

a. 經濟學理論中總是將資本使用單一的折舊率進行貶值處理。我們沒有發現關於資本中勞動價值部分和技術價值部分貶值相關的理論,如果已經有提出過,望告知。

我們認為:純粹勞動不貶值。具體來說,一件古代遺迹,如果保存完好,它的價值就是創造古代遺迹所花費的人類純粹勞動時間。我們現在對它價值的評價,應該還是同等量的人類純粹勞動時間。這裡說的價值相等並不代表歷史過程中的價格不改變,因為純粹勞動的價格總是在變。

b. 花瓶中還包含藝術價值。藝術也是知識,是關於美的知識。但舊的藝術不一定被新藝術取代。這個問題我們將在後續的文章中討論。

c. 王竹泉,段丙蕾,王苑琢,陳冠霖。「資本錯配、資產專用性與公司價值」,《中國工業經濟》2017年第三期。

相關文章:

財富到底是什麼?

儲蓄的故事(一)

儲蓄的故事(二)


推薦閱讀:

理財知識(5):投資一定要做功課│脫苦海
趁銀行缺錢時,打個劫
PPMoney測評:這次叔真沒看懂
從理財風格到撩妹技能,錢要賺回家,美人要抱回家
理財投資「攻守道」:各生命周期風險標的投向

TAG:財富 | 經濟學 | 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