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自己的話

零、本來想寫點雞湯自己喝,後來好像沒控制好,那麼就叫做「寫給自己的話」吧。

一、本文與遊戲無甚關係。

不過呢,遊戲如人生,我以遊戲的狀態,已經活了這些年,也算是一種很奇妙的聯繫了吧。

二、很久以前,有個朋友對我說:你還沒戒寫作啊。

現在,看來是戒不掉了。

有些人寫作是給別人看,有些人寫作是給自己看。

我的研究類文章是前者,而本篇是後者。

三、操作還是意識?

稍微和遊戲扯上一點關係:前幾天LOL定級在黃金2,發現裡面個個操作都巨牛,各種被打爆差點下分。最近靠意識打了回來。

黃金段顯然是操作>意識的,白金就很多是意識>操作了。

我還是比較喜歡在白金混,操作比不過,還可以大家比比意識,悠閑地玩。

人生也是如此,知道自己現在該做什麼,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路線錯了,知識越多越反動。 ——佚名

四、不快樂?

笑笑說:以前窮的時候,天天都開心。現在有錢了,怎麼越來越不開心呢?(大意)

最快樂的時光有很多,而其中讓我回憶深刻的卻是一段很奇特的時間:當時大學畢業在即,我們早早完成了論文,考試也全都安全過關,呆在學校里等待畢業式領畢業證的時光。

雖然那時也沒什麼錢,但是卻擁有前所未有的自由:

1.我們是即將畢業的學長,在校園裡見得多了。看著各個年級的學弟學妹做著我們做過的事情。

2.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除了吃飯需要按食堂開放的時間。如果真的沒趕上,出校園校外有24小時常駐的(神奇的)大叔可以做炒飯炒麵。

3.和同學一起,沒有外界壓力地做任何事,可以去開黑到深夜,可以任何時間去任何地方逛,雖然做的事情很平常,但是卻完全是出於我們的內心,沒有受到任何外界的壓力。這種感覺可能很難再有了吧。

同樣,現在的錢是比上學時多多了,但是卻沒有那時快樂了。

五、動力

做事的動力確實比不上幾年前了。很希望有以前無窮無盡的動力。

進入社會後,好處是可以賺錢,有錢就可以做很多以前沒錢不敢做或不好做的事。壞處是很多事會以利益來思考,對一些不賺錢但可以讓自己有成就感的事變得缺乏動力,比如寫作,比如做漢化,比如錄一些曲子,比如做一桌自己喜歡的菜。

在人沒錢的時候,做什麼都不賺錢,所以會把精力花在那些讓自己非常開心的事,讓自己覺得非常有成就感的事。而當你有了積累,卻會越來越缺乏這些原動力。

另外,與朋友討論有另一個結論:工作無論如何都是非常累人的,以致於下班回家時總是想做一些讓自己放鬆的事,比如追劇,比如玩遊戲,等等。 而這些事讓人養成了放鬆的習慣,導致你在節假日還是會想著做這些放鬆。 畢竟,放鬆總是容易的,而創造總是困難的。

六、儒道

有人說過,中國人總是有著儒道的兩面。 若人生得意,便以儒入世;若人生失意,則以道出世。 許許多多的人便在這儒道的掙扎中過了一生。

說實話,我很佩服那些想要改變世界的人,更佩服那些真正去做的人。而我卻更接近於道一些:所謂道法自然,我似乎認為世事應該順其自然,而不該有外力的改變。

說是這麼說,但是並無法找到這個度在哪裡。

七、消費主義的侵蝕

這點可以說是這一年感觸最深的了。

現代社會,雖然沒有明著說出來,但是隨時隨地都流露出這麼一句話:所有的問題都能用錢解決。對於女性方面的消費尤為嚴重。

比如長得不好看,可以花錢買化妝品、買保養品,可以花錢整容,等等。

比如生活過得不如意,那是因為你月薪不夠高,不夠努力。

比如你想進步,可以花錢買各種課程,健身、讀書、金融……

各種問題,好像花錢就可以解決全部問題一樣。

如果要問我,知乎里問題問得最好的,那麼有一個一定會在我的榜上,就是「秦始皇/唐太宗/乾隆皇帝與普通的北上廣白領,誰更幸福」。

因為這個問題下呈現極大的兩極分化,並且雙方的支持度都很高。

一方是古代皇帝的幸福度更高,主要論據是權力就是一切,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一方是現代白領的幸福度更高,主要論據是科技的發展帶來的好處。

說實話,我當初看到雙方的論據,也會有些猶豫,然而,當我看到這麼一個答案後,讓我堅定站在了現代的一方,這個答案是:

白領的牙疼有人治,皇帝的牙疼沒人管。

說實話,花錢確實可以解決很多問題,讓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更要警惕不能陷入這種消費主義的思維方式裡面。

八、做自己

想到這點,是因為我去年在知乎的一個小小的回復。

事情是這樣的,在一個關於「李宇春被人叫做『春哥』」之類的回答下,我回復了一句「她既然選擇了中性路線,就必須接受群眾對她的稱呼(大意)」,結果被很多粉絲纏著不放,結果是我拉黑了很多人(哈哈)。

往小了說,是很多人在辯論中分不清應然和實然的區別,把矛頭都對準了我。

往大了說,有人說「她這是『做自己』」,那麼「做自己」就一定是對的嗎?

有人說,很多人在生活中無法正確地扮演社會角色,只能扮演好自己。

也有人說,做好你自己,就是做好社會的角色。

不過,我想,做不了自己的人才是這個社會的絕大多數吧。比如之前那個控訴父母的北大學生,等等。

九、人的痛苦

我一直有一個理論:只要一個人是正常人(沒有精神疾病之類的),那麼他的任何行為都是自私的。

用這個理論可以解釋很多事情。

比如那個北大學生,被父母從小施以極端的控制,實際上都是為了滿足父母自己的控制欲,讓孩子按自己的心愿成長。

比如春節回家的各種催婚,就是因為結婚生子對父母是有利的,可以有孫子玩,外面有面子,自己的血脈也得到了延續,等等。

再比如家長逼孩子讀書,都說是「為孩子好」,而背後的本質是什麼?孩子讀書越好,將來工作工資越高,家長養老更有保障,也會有一系列的好處,等等。當然,對於孩子來說,讀書好對於自己也是一種好處,所以還是有很多孩子會努力讀書的,這方面是個利益共同體。

所以,年齡越大,越覺得人類是一種非常自私的動物,凡事以自身利益為思考的起點。

有幾次得了很重的病躺在床上痛到極限時,才想得到,這些痛苦是只能由你自己承擔的,沒有其他人能和你一起體會,至少在現在的科技水平下,每個人都只能是一個單獨的個體,你的痛苦就是你的,別人幾句簡單的安慰和同情,誰不會說呢?你又怎麼能知道他是否真心?

因此,人的自私性與人的獨立性結合在一起,就造成了人類痛苦的源泉。

比較嚴重的,比如各類刑事犯罪,無非是「我想過得更好」和「你的痛苦關我屁事」的結合。

比較輕的,便是生活中的各位。我想讓你做某事,你做了某事會讓我過得更好,但是你會更痛苦,但我管不著。 若是有法律規則限制的還好,若是沒有,人與人之間便是各種各樣的爭鬥,無非是利益爭奪,而痛苦各不相干而已。

十、結語

寫的時候是臨時起意,沒想到一寫就寫了這麼多。並不是寫作功底沒有荒廢,而是真的有這麼多想法需要表達出來。

人總是需要一些總結,相信以後如果看到這篇文章,也會回想起現在的心境吧。

文學讓我覺得最有價值的一點,就是你能穿過幾個世紀,去體會當時的人的心情,這種感覺是如此的美妙。

推薦閱讀:

大學努力學習,卻不如別人平時不努力,最後背答案考得高,大學成績高真的代表一切嗎?
作為一個24歲的女生不想結婚生孩子,想趁年輕多出去見見世面,想把自己的事業做好,與生育年齡如何平衡?
如何看待「經歷主義」?
2017.3.21 算是開篇記錄
如何評價《基督山伯爵》?

TAG:個人感想 | 心靈雞湯 | 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