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剝殼悟道

別人過節玩樂,我則趁此機緣悟道。

而悟道之機,卻始料未及。

吾成道之物,卻是普普通通的一枚碧根果。

看官一定比較好奇,吃個乾果就悟道啦?你在逗我嗎?這也太不走心了!

但事實如此,且容我分解。

1、

話說道家老子,其成道之物為水,老子觀水,得陰陽之辯,明六氣之本,於是冥想神遊,合上古之智,從心底里打磨出不可名說之名著--道德經;

又有縱橫家李斯,其成道之物為鼠,李斯觀鼠,得動機之本,明官私之分,於是下定決心,集其心力,用一生朝著官倉鼠所指引的方向奮力向前,逆流而上。可惜志向堅決,格局太小,為奸小所惑,終究欲為一東門黃犬而不可得。

又有心學家陽明,其成道之物為竹,陽明格竹,得理學之謬,開心學之端,於是歷練世事,浮沉之間融匯貫通,終於在龍場一夜圓融,證道成聖。

後有科學家牛頓,其成道之物為蘋果,果砸牛頓,得萬物引力,開科學之端,於是潛心研究,實驗冥想,用一生詮釋了什麼叫做牛逼。

曆數古今,遍覽中外,英雄人物,不知凡幾,但都各有悟道之緣。

好吧,扯完了。請大家回來聊聊吃乾果的事。

2、

但凡有點腦子的人,都試過思考。

思考這件事情,實在是太艱難了。就好像小孩推巨石,很多時候是這邊面紅耳赤,石頭卻是一動不動。讓人經常懷疑自己生了個狗腦子。雖偶有靈光一閃,電光石火之間彷彿打通了奇經八脈,前因後果一瞬全知。但大多數時候,人的思考像個傻子似的,哼哧哼哧在那裡做著無望的苦功,彷彿西緒弗斯一樣,一遍遍做著無用的令人絕望的努力。

這種現實,讓大多數人視思考為畏途,繞著道也不想從這裡走。大部分人其實是不用腦子的,主要靠幾十萬年來自然形成的本能系統來行動生存。這是大多數人的舒適區,他們在這裡個區域,表現為能說會道,精明活泛,聰明可愛或老奸巨滑。但是一旦偏離這個區域,那些看上去聰明能幹的人,也馬上變成了傻子。

思考艱難的這種特性,讓人因智慧的不同分成了難以互相理解的族群。因為人與人之間是無法互相理解的,層次達不到,打死也搞不清楚。

差距,就是差距。

3、

智慧和聰明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頭腦特質。人的聰明,是在本能掌控的舒適區域當中強於普通人;而人的智慧,則是在理智掌控的非舒適區域當中強於普通人和通常所謂的聰明人。

智慧這個領域,大多數人是終生無法涉及的。打個比方,聰明彷彿操作系統如 WINDOWS 下面的各個應用軟體,裝一個就能解決一方面的問題,而智慧彷彿操作系統本身構建的學問。大部分人是沒有能力在預裝系統之中理解和控制、修改完善自己的底層系統的。

智慧,能讓人睜開上帝之眼來看待自己和控制自己,是超越於應用層的。

4、

春節回家沒事,我一直在體會和研究人自身的操作系統。

比如,

一、動機問題。

在滿足了基本的溫飽以後,人們為什麼會把大部分時間放在看電視玩手機這樣簡單的娛樂上面呢?假如一個人,非要逆本能行事,比如想刷手機的時候不刷,想看電視的時候不看,只是做應該做的事,這種違逆自然意願的行為積累下來,會有什麼後果呢?

最簡單的後果,可能是堅持不下去,就是我們常說的可是我控制不了我寄幾啊。

對於意志力特彆強大,最善於自虐的人呢,可能就是堅持下去了,但心裡的負面情緒積累太多了,變成神經病了。有人說,奮鬥逼的下場就是變成神經病。我想,過於上進的人,逼著自己逆本能行事,可能是鬥不過先天系統的特性的。

二、控制問題。

人如果只是本能系統的話,其實活著也不會糾結。就像小孩子或者動物一樣,一切都隨著原始的編碼做出反應,也是很健康的。但成年人還有另一套系統,部分是後天習得的,我們叫做理智系統。理智和本能的設計本源是為了互相配合完成高難度的挑戰,但兩者往往互相打架爭奪指揮權。成年人的理智系統控制力太強大了,往往剝奪本能的正常指揮,比如累了不休息,餓了不吃飯。但本能畢竟是最強大的系統,所以成年人時刻面臨著兩套系統的戰爭。無法平衡這兩套系統的人,常常在放縱和自責或者自律和壓抑的狀態當中反覆惡性循環。正所謂一管就死,一放就亂,也是人在平衡調控當中的困境。

再說回玩手機這個時代通病上來。如果說這是本能的要求,但很多人往往累的不行了,看手機看的頭暈眼花了,但還是不肯放下手機,這是什麼原因呢?本能累了就想要休息,為什麼控制不了你去休息睡覺呢?

我想,玩手機這個問題,可能不僅是本能習慣的問題,而且有新生的理智控制系統的問題。因為假如僅僅是本能控制的話,那我們就應該聽話的睡著了。我們的本能系統也好,理智系統也好,其實都受控於一個系統--感覺系統。本能和理智的子系統,都是受感覺系統調控的,以得到感覺的滿足為最直接和最終的目標。

人的各個系統很強大,但並不完美,所以感覺系統調控的結果,我們每個人都成了手機迷。想來人的各個系統進化之初,面對的大自然的節奏和環境,一開始設定的劑量和反應都是合適的,或者說至少是無礙繁殖進化的,能讓人基本生活到把基因傳下去。

但這些系統並沒有想到人類進化到今天這個刺激無限加強且滿足唾手可得的時代。人的感覺系統往常的那些聲色刺激,相對來講是烈度很低的,要滿足的話也很費力氣。而今天拿個手機,人對信息和娛樂刺激的滿足隨時供應,於是人們需要更多的滿足,所謂對刺激感受和滿足感受的閾值越來越高,惡性循環下,人更離不開手機。

刷手機成癮的另一個機制是人對即時反饋的迷戀。和電子遊戲一樣,人對馬上出現的反饋會分配更多的注意力,因為這代表著需要即時處理。智能手機的出現,給了人可見的、快速的即時反應渠道,而這種聽命於你的手機系統,人可以獲得一種控制感。很多人喜歡開車和機械操作甚至是極限運動也是同樣的原因。

天下之人有同好,因為系統機理是一樣的。刺激性的事物必然能引發人的劇烈反應,控制性的滿足必然能引起人的迷戀。

5、

好,終於要回到碧根果了。

我在自控、壓抑、失控、放縱等各種狀態來回切換當中,靈光一現,獲得了一些真知。

而這個靈光,來自於吃乾果。

碧根果是一種好吃但剝起來比較麻煩的乾果。我以前耐心差,經常隨便剝開只吃跳出來的大塊果肉,剩下不好剝的或者剝壞了的就扔掉。

但晚上我再次吃碧根果的時候,不知為什麼,獲得了一種耐心。

我坐在那裡,心裡很安寧,不急不躁,慢悠悠的、耐心的剝著這枚乾果,心神專註,節奏自然,彷彿獲得了一種道韻。

在這種節奏和韻律里,我的心靈得到滋養,能量得到補充,沒有焦躁,沒有煩心,心神投注到當下做的這件事里。

從容、專註、耐心、享受。

我忽然獲得了一種明悟,放慢節奏,專註當下,正是人生幸福的不二法門。

而在專註當中,負面感覺幾乎全部消失了,更沒有人生的虛無感與無意義感。

為什麼呢?因為專註本身雖然忘我,卻是存在感最強烈的狀態。

其中的機理是什麼呢?

我想是因為人的頭腦主頻並不快,既不適合於超頻運行,也不適合於多任務處理。

外界的壓力和心理的焦躁,會讓人想同時處理多個任務,並且將頭腦超頻運行,但這樣的結果,往往是頭腦效率下降,引發負面反饋。這種負面感覺一出現,就是人的系統在警告人,馬上停止,不能繼續下去了。

我們要保持良好的狀態,一定要學會控制節奏,保持專註。

要讓外界輸入的帶寬不超過我們的容量,要讓自己輸出的帶寬不超過我們的能力。

這樣才能保持正向循環。

電子產品之所以容易讓人產生負能量,一是信息過載讓頭腦不堪重負;二是頻率過快讓頭腦疲於應付。

人生幸福和成功的關鍵都在於專註。人不可能一直專註嗎?我認為是不正確的。

人是可以一直專註的。只不過不能只在一種專註狀態里。

專註的人,有三種狀態。一種是對當下某事的專註,注意力高度集中於一點;一種是對當下全局節奏的專註,這個時候,注意力並不集中於某事某物,而是集中在對自身狀態的感受當中,這個時候精神是放鬆的;最後一種是對休息的專註。

是的,專註的人在休息的時候也專註,所以休息的好。

據說居里夫人很小的時候,專註水平就非常高。能做到周圍的孩子打鬧渾然不覺。毛澤東青年時也專門在鬧市鍛煉自己的專註力。而所有從容不迫有能力的人,你仔細觀察,都能看到他們的專註力是很強的。

但要做到專註,除了有意識的集中注意力之外,最大的一個關鍵就是放慢節奏。

節奏慢下來,專註很容易就來了,耐心也不容易失去了。

所以,快未必意味著好,慢未必意味著低效。

欲速則不達,放慢節奏,走入能量的正循環反而讓你走的更遠。


推薦閱讀:

道教道家現代有改革創新嗎,該如何發揚光大?特別文化方面?
有無之間|重解道德經 第十一章
《道德經》第五章中「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如何理解?
為古代道教正名
天之道與人之道如何取捨?

TAG: | | 專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