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遊戲成癮治療手冊

說實話,一直以來,我的心裡是有愧疚的。

我都當了好些天的磚家了,也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愛戴與擁護(並沒有)。可是,群眾為我做了這麼多,我卻沒有為群眾做過什麼。

我沒能抑制油價上漲,沒能改善北京交通,也沒能扭轉互聯網行業愈演愈烈的加班風氣,實在是愧對我那一千多萬的粉絲。

在痛定思痛之後,我決定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為人民群眾解決21世紀最大最惡劣的社會問題:

兒童遊戲成癮。

科技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為社會帶來了諸多弊端,遊戲成癮便是其中一例。

據不完全統計,每100個兒童中,就有92個沾染上了玩iPad的陋習。

另外那7個半玩手機。

面對這些的狀況,一眾教育家紛紛痛心疾首,並使出了渾身解數矯正成癮兒童。

可儘管他們嘗試了電療、電療、電療、以及電療等諸多手段,卻依然於事無補。

他們失敗的原因,只有一個:沒有請我出山。

要說別的領域,我或許不及他們學識淵博,

但談到遊戲成癮這個領域,不謙虛地說,我是泰山北斗一樣的人物。

學術領域無捷徑。想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沒有多年的積累是絕對不行的。

積累,正是我與他們的差距。

你能想像嗎?

我花了30年的時間,才自己鍛造成為一名資深的——遊戲成癮者。

1.

作為一名德高望重的遊戲成癮者,我對所有的治療手段都熟諳於胸。下面我會為大家作詳細的解說。

概括地說,主流的手段可以分為三類:

  • 暴力阻止;
  • 計謀誘導;
  • 指責家長。

(1)暴力阻止

像是電療,就是「暴力阻止」的一個典例。

它的原理直白明了:用痛苦掩蓋快樂。

人們會玩遊戲,是因為玩遊戲很開心。

既然如此,我就設法讓它變得不開心。你一玩遊戲,我就搞你,搞得你痛不欲生,看你還玩不玩。

看到一眾專家學者對此法如此推崇,我不禁想:

既然這個方法這麼好,幹嘛不用它去解決糧食問題呢?

做法超簡單:你看人不是總要吃飯嗎?要是有人想要吃飯,你就電他,喊餓就電,肚子叫也電。

電得多了,這個人就不敢餓了,也就不用吃飯了,對不對?

到時候世上就沒有飢餓問題了,多好。

有人可能會問:

如果暴力手段是無效的,這世上為什麼還會有「網癮戒除中心」的存在?

因為,有人想賺錢但沒節操,有人養孩子卻懶得管,

二者一拍即合,孩子一送,錢一交,皆大歡喜。

至於它究竟對孩子好不好,是不會有人關心的,對吧。

(2)計謀誘導

相比之下,「計謀誘導」的方法就要文明得多。

它的邏輯是: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讓他們忙於人際交往、戶外活動這些有建設性的事情,他們就沒時間和精力去打遊戲了。

然後,孩子就會努力學習,好好工作,交上正經朋友,和白富美過上幸福的生活去了。

這類方法的確很好。很適合拍成電影。

但在現實中,基本沒有實現的可能。

「培養廣泛的興趣」。說得真好聽。你知道有多難嗎?

興趣要那麼容易培養,還要iPad做什麼?

況且,孩子如果已經沉迷遊戲了,便很難再對其他事情產生興趣。

恕我直言,這世界上比遊戲更有趣的事情不多。印刻在人類本性中的那點渴望,基本已被各類遊戲滿足了個遍。以遊戲為對手,閱讀健身什麼的根本就是渣渣。

「我得了絕症,要怎麼才能治癒?」

「很簡單,你只要設法清除體內的所有病變細胞,再提升自身的免疫力,病就好啦!」

和「培養廣泛的興趣」差不多一個意思。

(3)指責家長

指責,是媒體最愛的一種方法。

既然孩子成癮的問題解決不了,那我們就找個人來批判吧!

一開始,他們批判的是遊戲。他們把遊戲說成電子海洛因,試圖用輿論把它毀滅。

但很可惜,遊戲產業很賺錢。對於這個既能創造GDP又能拉動就業的買賣,禁是不可能的。煙都禁不了,何況是遊戲?

可媒體終究需要有人來責備,於是他們又找上了家長。

「孩子沉迷於遊戲,是因為缺少家長的陪伴。」

「是家長的偏執和冷漠,把孩子推向了遊戲的魔爪。」

「如果家長更有愛心一些,孩本不至如此。」

他們說得高屋建瓴、鏗鏘有力,堪稱P話界的楷模。

不好意思,我的父母都是很好的人,也都很有愛心,但我還是喜歡玩遊戲。

我想請說出這些言論的人捫心自問一下:你們的父母究竟要多有愛心、多通情達理、多精通早教之道,你才會不抽煙不喝酒不逛街不剁手不看爛劇上班時間不偷懶?

你不是個完人,肯定是因為你的長輩缺乏愛心對不對?

作為一名光榮的家長,我只想說一句:這個鍋,我們不背。

2.

好了,不扯沒用的了,說點實際的吧。

遊戲成癮,究竟該怎麼治?

我們需要認識到:問題的關鍵,不在於「遊戲」,而在於「成癮」。

你並不需要阻止孩子玩遊戲。你要做的,是消除遊戲對他們的負面影響。

遊戲玩多了,對眼睛不好。

而遊戲的更大危害,是它會佔用孩子的太多時間,讓他們沒有精力去學習、交際和戀愛。

所以,你必須止損。

單純地限制孩子的遊戲時間,意義不大。他們不玩遊戲,也未必會去幹什麼正事。

不如和他們約定:「你必須把該做的事情做完。之後你怎麼分配你的休息時間,我不管。」

必須做的事情包括:學校留的作業,每日的體育鍛煉,技能的學習(學數奧、畫畫、音樂、編程都行,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定)。不管孩子的愛好是什麼,只要他們能把這些事情做到,學習成績就不會差,人也不會跑偏。

為了避免他們敷衍了事,你需要對他們的完成質量進行檢查。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他們越快做完,就有越多的時間玩心愛的遊戲。這樣,你便可以把對他們對遊戲的渴望轉化成學習的動力。

這種設定,有點像彈性工作制。

傳統的公司,會要求員工按時上班、按時加班、很少下班。總之,他們為了增加員工的產出,會拚命拉長工作時間。

那麼,員工的產出增加了嗎?你我都是給人打工的人,這種事情,你懂的。既然公司要求加班,那我們把8小時的工作拖到12小時就好了嘛。

而彈性工作制的公司,則會給員工下達清晰可量化的任務。沒有固定的上班時間,工作幹完了就可以走。你效率高,4小時幹完走人;你效率低,就給我熬夜干。在這種情況下,員工肯定會想法設法地提高工作效率。

當然了,彈性工作制的前提是有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否則員工一定會草草做完工作交差。所以我們要強調:對於孩子的產出質量,必須進行嚴格把控。

3.

多說一句:有些遊戲還是能讓孩子學到些東西的。

比如說,競技類遊戲能培養孩子的心理素質和競爭意識,推理類遊戲能鍛煉孩子的邏輯思想,歷史類遊戲能讓孩子學到知識。

如果你家孩兒玩的都是這類遊戲,也不算是純粹浪費時間。

說完了。

歡迎轉發。

鼓勵轉發。

跪求轉變。

不轉發?關注一個總可以吧?


推薦閱讀:

如何鑒定過度早教?
一歲半的寶寶好像挺喜歡玩音樂鍵盤,需不需要買個電鋼琴給他玩?
暗示的破壞力
請問爸媽們,給3歲前的小朋友買的繪本有多大作用?什麼樣的繪本適合寶寶呢

TAG:早教 | 兒童教育 | 遊戲成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