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如此邏輯,卸不掉「全球假貨集散地」的黑鍋——文化監理人黃胤然政府文案監理案例

黃胤然文

按語:本文是首位文化監理人、鹿山書院、臻諦書院院長黃胤然先生針對政府官方媒體文字、文案漏洞的一個文化監理案例。由此可以得出:文化監理不是一個行政概念,而是一個職業概念。既可以官方「監理」民間,也可以民間「監理」官方。從這篇文章亦可折射出,文化監理和文化優化可以幫助官媒更有力、更到位地駁斥某些國外機構對中國的無端指責。

日前,看了騰訊網轉載《人民日報·海外版》標題為《國外機構稱中國為全球假貨集散地 黨報:這鍋我們不背》的文章後,深刻感受到筆者在《文化監理、優化與創意》新書中所倡導的文化監理理念,急需引起我們相關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的應有重視。

《人民日報·海外版》的標題觀點,我舉雙手贊成。毛澤東同志曾說:戰略上我們要藐視敵人,戰術上我們要重視敵人。這話雖然是在過去傳統戰爭年代誕生出來的,但在傳統戰爭與文化戰爭交匯的當下以及主要以文化戰爭為主流形式的未來語境背景下,同樣有它的現實指導意義。

《人民日報·海外版》文章引稱:「不久前,歐洲刑警組織和歐盟知識產權局在聯合發布的《2017年歐盟打擊假冒和盜版的情況報告》中稱,中國內地是全球最大的假貨生產地,而香港則是最大的中轉站,總共佔據了全球86%的假貨份額。」

之後文章駁斥道:「商務部負責人及專家回應,這樣的指責是不負責任的,中國在打擊售假販假以及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進展有目共睹,國際社會應該卸下『有色眼鏡』,用發展的眼光客觀看待中國變化的現實……其中數據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有待進一步研究。

「中國貿促會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表示,如果是統計歐洲地區的中國假貨還勉強可信,若是統計中國的假貨,甚至中國假貨在全球的佔比,其統計方法的可靠性和數據來源的真實性就要打一個問號了。同時有媒體評論稱,『中國向全球200餘個國家和地區輸出產品,歐盟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全面掌握中國銷往各國產品的海關、質監、檢驗檢疫報告。』」

這樣的反駁很好,很有力。對某些國外機構、組織、媒體的「無端」指責,一定要「亮劍」出我們的態度。

不過,文章接下來的反駁內容的邏輯性和力度,在我看來卻沒有達到一語中的的回擊效果。

首先,文章在標題為「打假『清風』鐵腕行動」 的段落里說道:「早在2015年4月,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就部署開展了『中國製造』海外形象維護的『清風』行動,要求全面加強出口商品質量監管,嚴厲查處跨境制售侵權假冒商品違法行為。今年1-4月,全國海關查獲出口侵權商品案件4600餘件,扣留貨物93萬多件。

「商務部部長鐘山在年初曾表示,近3年來,我們共查處了侵權假冒違法犯罪案件超過100萬件,判決8萬餘人。

「此外,中國民間市場主體打假也在行動中。『像治理酒駕一樣打假』,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雲曾這樣表示。為此,阿里巴巴組建了一支2000人的專業打假隊伍,每年投入超過10億元。2016年全年,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共排查出4495個銷售額遠大於起刑點(5萬元)的制售假線索。」

其實如果仔細分析這幾段文字內容就會發現,它們和我們意欲反駁的那些國外勢力對我們的挑釁結論,並沒有邏輯關係。換句話說這樣反駁的精準度和力度,都不足以把外國人扣給我們的黑鍋搬開。

道理很簡單:即使我們搞再多的「清風」運動、查處再多的案件、判決再多的不法分子、阿里巴巴馬先生組建再多的打假隊伍、投入再多的錢,不但沒有一針見血地、有力地撇清對中國內地加香港「佔據全球86%的假貨份額」的無端指責,恰恰幫了倒忙,反而給外國人以口舌,等於給人家輔佐性地、間接性地提供了那種無端指責成立的可能性。因為我們如此大力度地查假、打假、判假,反而給他們以我們假貨盜版很多的聯想。這樣寫文章反駁,看著真讓我這個文化監理師著急。

接下來文章在標題為「知識產權強力保護」 的段落里說:

「與保護知識產權的行動相呼應——如今中國每天有1.4萬家新公司註冊成立;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中,中國排名第22位,在中等收入經濟體中排名第一。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國內(不含港澳台)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22.7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8.9件。」

還是邏輯問題,因為即使成立的公司再多——達到世界第一、即使發明的專利再多——成為全球翹楚,並不能必然得出我們沒有假冒偽劣、沒有侵權盜版,或是假貨、盜版就不高的結論,它們之間沒有相抑的反向邏輯關係,所以並不能確保我們摘掉「全球假貨核心集散地」 的黑鍋、黑帽。

記得筆者當年在國外留學時,無意中看到幾十年前外國學術界某些教授、學者私下說:不用和中國人爭辯,因為中國人寫的論文,有時候最後一句恰恰和他第一句是自相矛盾的。雖然這是一種對華人調侃式的侮辱,但也確實反映了東西方文化交流時語言、思維模式的不同,在碰撞出正向火花以豐富、和諧世界文化的同時,也碰出了一些尷尬。

201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中國人的思維批判》中,作者楚漁曾憂心忡忡地說:「中國人的主流思維仍是形象思維,形象思維的特點是模糊性。概念模糊是我們中國人致命的思維弱點……而以地中海周邊地區為代表的白種人所具有的邏輯思維(列維?布留爾)則更偏理性」

所以再說回到這篇反駁文章,還是暴露了作者行文不嚴謹、邏輯關聯性不強、反駁力度不夠、不準等毛病,應該在發表前過一道「文化監理」的關,否則以官媒的名義發出去,之前提及的那些不足之處反而會使得我們的回擊力度打折扣。

既然監理出來了問題,如何優化?其實我覺得作者可以集中全部的精力,就文中提及的這一點——「其中數據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有待進一步研究」 深挖狠批,如果真能找到對方數據的真實性和客觀性上的造假、疏漏之處,不但能夠完美地把這口黑鍋摘掉,反而把這口黑鍋回扣在對方頭上,這樣才能更好地回擊污衊,才算完勝。

最後一點,文中提到「美國外交學者網站日前發表文章稱,中國作為正在崛起的全球創業領軍者的形象與其通常留給人們的『山寨之國』和『知識產權竊取者』的形象恰恰相反,原因就是中國過去30年來逐步加強了知識產權管理。」 這一段非常重要,正好可以輔佐用來反駁歐洲刑警組織和歐盟知識產權局對我們的「無端」指責。不過寫過論文的都知道,此處的引用模糊,不嚴謹。如果能把美國外交學者的名字和該網站的文章出處以及鏈接都詳列出來,那麼可信度及反駁力度就都會大大加強了。

可見,即便是官方權威媒體,其內部亦需要有一個文化自監理、文化自優化的有效機能存在,確保重要文章嚴謹的邏輯性和最大的實效性。

中國第一本文化監理書——《文化監理、優化與創意》,首位文化監理人、跨界創意師、鹿山書院、臻諦書院院長黃胤然著


推薦閱讀:

TAG:假貨 | 官方媒體 | 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