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父母滋養孩子,無能的父母壓榨孩子
《甄嬛傳》和《黑鏡》中的案例,告訴我們什麼?
本月我們的兒童教育主題關鍵詞是「滋養」。「心靈滋養」系列的幾篇文章,都是在我與心理諮詢督導師甘老師@某甘的共同討論中一點點完善的。
本月文章的心理學理論基礎,主要來自英國兒童心理學家兼兒科醫生溫尼科特的《萬千心理:孩子、家庭和大千世界》。
我們通過討論現實案例和兒童心理學理論,試圖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 為什麼說「優秀的父母滋養孩子,無能的父母壓榨孩子」?
2. 為什麼有的人會有一種潛在的自卑情結,認為自己的成功是對父母的背叛?
3. 愛的匱乏,讓孩子成為精神上的乞丐
4. 「富養」真的有用嗎?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能不能實現對孩子的「精神富養」?
5. 什麼樣的早期兒童教育最能滋養孩子的身心,讓他們自由成長?
6. 想要「滋養」而不是「壓榨」孩子,父母具體應該怎麼做?
由於這個話題體系比較宏大,本周的文章我們主要集中解決第一點:
為什麼說「優秀的父母滋養孩子,無能的父母壓榨孩子」?
英國兒科醫生兼心理學家溫尼科特在他的著作《萬千心理:孩子、家庭和大千世界》中指出:
每一個寶寶都有自主的發展潛能,他們鮮活而獨特,絕對不能被一視同仁或一成不變地對待。每一個寶寶都有活力無比的「生命之火」,驅動著他們存活下來並不斷發展。成長和發展是寶寶生命中與生俱來的一部分,它自會促進寶寶長大成人,而且「不需要我們搞懂它是如何運作的」。
換句話說,成功的個體和溫室花朵不同,他們不是被「培養」出來的,而是在父母愛的滋養下自發而主動的成長、發展和成熟的。父母能夠提供合適的發展環境,但僅此而已。成功需要孩子本身的主觀能動性,父母不可能通過「操縱」孩子而將他們推向真正的成功。
溫尼科特寫道:
「你如果想讓小嬰兒最終發育成既健康、獨立,又合群的成年人,你就一定要給他一個好的開始。這個好的開始就存在於你和寶寶天然的親情關聯當中,這種關聯就是『愛』。」
優秀的父母能夠用充沛的愛來滋養孩子。溫尼科特對於成年人用了「健康」、「獨立」和「合群」3個詞語來形容。然而,對於「愛」的定義,只有「天然」這一個形容詞。他認為,只要父母發自內心的愛寶寶、順其自然的養育寶寶,就等於給了一個嬰兒好的開始。這樣的養育模式,就是「滋養型」。
在父母愛的滋養下長大的孩子,陽光開朗有自信,他們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是值得被愛的。他們不害怕捍衛自己的權利,哪怕遇上再強大的對手,也不會卑微的低到塵埃里。這樣的孩子不害怕失敗,因為他們很清楚,哪怕一件事沒做好,哪怕遭遇了慘痛的失敗,也不代表自己不好。
被愛充分滋養過的孩子,從小習慣了自我鼓勵。他們不像從小被壓榨的孩子,遇到挫折首先自我攻擊。
有人分析過《甄嬛傳》中的角色,結論是甄嬛和安陵容是「富養」和「窮養」的極端典型。這個觀點我是同意的。
成長環境的不同,父母養育方式的不同,導致兩個同齡的姑娘在面對強權壓力下的態度大不一樣。
同樣面對強者的威懾,甄嬛的態度是不卑不亢的正面剛。她的名句:
「容不容得下我,是您的氣度,能不能讓您容下我,是我的本事。」
然而,安陵容面對挫折和強權壓迫時,態度則是自卑消極的——「原是我不配。」
之所以兩個人物會形成如此不同的性格,是因為前者的原生家庭很幸福,而後者則很悲劇。
甄嬛是個典型的從「滋養型養育」中長大的孩子:父母一直當她是掌上明珠,不僅物質上給予最好的,也給她找好老師悉心教導,讓她從小多才多藝有文化,對自己有信心。她的性格基礎色調是溫暖明快的。
安陵容則是個典型的在「壓榨型養育」中存活下來的孩子。她的原生家庭中,爹不疼,娘早逝,習慣了節衣縮食,還常常遭受來自親戚的精神暴力。可以說,她的成長環境危機四伏,所以在她的心靈中投下了許多陰霾和懷疑的種子。
「壓榨型養育」是「滋養型養育」的對立面。如果說滋養孩子就是自然而然的給孩子愛與接納,那麼「壓榨型」養育也很好理解:
無能的父母,自身不夠健康,缺乏愛的能力,以一種扭曲的方式去控制影響孩子的人生。
對孩子的「壓榨」可以有不同的類型。第一種「壓榨」,是父母有意忽略孩子的生理需要(任憑孩子餓得哭叫而不去理睬),壓抑孩子的情感需要(當孩子需要關注和支持的時候故意抑制他們)。
這一類的壓榨,與虐待兒童無異,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報告稱,兒童時期遭受虐待很可能導致孩子的大腦發育遭受損傷。被虐待的孩子在成年後,更容易施加暴力或淪為暴力受害者,更容易吸煙成癮、肥胖、抑鬱、進行高危性行為、意外懷孕,甚至酗酒和濫用藥物。
第二種,我們可以稱其為不明顯「壓榨」,是父母有意的把世界描繪出一個惡意的、充滿危險的地方,而將自己多愁善感、精神過敏的傾向投射到孩子身上。這類父母不是不愛孩子,而是習慣於用扭曲的方式對孩子表達關愛。
這類父母往往過度擔心孩子遭遇挫折,自作主張的剝奪孩子自行體驗外部世界的機會。
在《黑鏡》中,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母親對女兒過度保護,害怕女兒受到外界的傷害,於是給女兒的大腦裝上監控系統隨時緊密監控她。一旦女兒的情緒受外界事物影響,出現緊張感,壓力源就會在女兒眼前被自動打上馬賽克。
母親期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永遠生活在世界光明的一面。然而,如此這般的過度的保護,最終會導致孩子的無能和退行,甚至精神崩潰。女兒終於與母親決裂,主動嘗試了自殘、吸毒、濫交……所有母親想要保護她遠離的事物,她全都反叛式的體驗了一遍。最後,女兒爬上一輛陌生人的卡車,絕塵而去,不辭而別。
溫尼科特說:
「『愛』可不是指的精神過敏和過度擔心。母愛中也包含著慷慨、力量以及謙遜的成分。但是精神過敏和過分擔心,是絕對不在母愛之中的。」
這個對母愛的解讀,剝去了母愛神聖的外衣,坦陳了母愛中的愛與恨,把母親們的那個光環下陰影的部分也包含其中。這其實是件好事,因為父母終於可以鬆口氣,不會再對自己有時候冒出來的恨意而感到害怕和羞愧,從而能更坦然的面對自己和寶寶。
如果不希望自己成為精神過敏、壓榨孩子的養育者,父母和老師應該怎麼做?
想要成為能夠滋養孩子的養育者,首先自己要是一個身心健康的人。要讓孩子覺得自己的養育者強大且平和,發生什麼事都能「兜得住」。
溫尼科特指出,所謂「滋養」體現在許多育兒的細節上。例如,在母親給嬰兒餵奶時,應當遵循孩子的節奏,允許他們在需求的時候得到食物,而不是教條主義的每隔兩小時喂一次。允許孩子吃一會兒,玩一會兒,而不是嚴格的控制,當孩子偏過頭去時就拿走乳房。孩子需要被母親全然接納,才能漸漸形成對世界的安全感。
同樣的情況,孩子漸漸長大了,難免在探索世界中會做一些事,讓父母感到煩惱。這個時候,如何教育孩子就成了個大家爭論不休的問題。
有的人主張對做錯事的孩子要打一頓,這樣才能讓孩子「長記性」。事實上,體罰這種教育方式早已被證實是有害的:孩子確實會長記性,但記住的不是這件事的教訓本身,而是「父母不是絕對安全的,他們有各種方式可以暴力傷害我」以及「只有我聽話的時候,他們才會愛我」。
在這種不平等關係下,親子關係會埋下了很大的隱患。這是一種對孩子的暴力控制,另一種形式的「壓榨」。
那麼,在父母感到生氣和焦慮時,應該怎麼使用非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改正錯誤,全然接納和滋養孩子呢?
在北美的幼兒教育體系中,我們建議父母善用「因果關聯」和「剝奪式懲罰」。讓孩子明白,他們的錯誤行為會造成相應的後果,會導致他們不希望的事情發生。例如,因為不好好完成作業,所以不得不在周末取消遊樂園計劃,留在家裡補作業。孩子懂得了因果關聯,以後再做什麼之前都會三思。
打孩子是打不出孩子「一定要努力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的。但是,通過因果關聯去激勵他們,則可以做到。
總而言之,父母如何去滋養孩子,是一個長期的功課。滋養孩子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與自我和解的過程。不誇張的說,這確實是一生的課題。
下期我們會結合心理學理論和案例,繼續「滋養的話題」。下期我們主要談到第二個觀點——
為什麼有的人會有一種潛在的自卑情結,認為自己的成功是對父母的背叛?
敬請期待!
To Be Continued
首先給各位讀者寶寶們拜年~財旺勢旺身體旺~新的一年我們共同進步~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就請動動手指,幫我點個贊或轉發到朋友圈吧!
大家好,我是加拿大的兒童教師棉棉老師,堅持每周更新一篇原創的育兒文章,和大家分享我的工作趣聞、育兒經驗和兒童故事,也會不定期更新我的原創童話。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AliceandMagicBeans,或知乎專欄「愛麗絲與奇妙豆」,實時接收我下一篇文章的推送。
如果有育兒方面的疑問,歡迎從知乎的「值乎」向我在線諮詢。為保護兒童隱私,所有兒童姓名均為化名,案例中的兒童特徵也會經過適當處理再呈現。感謝理解。
商業合作請在文章後留言,直接聯繫本人。
推薦閱讀:
※對兒童影響的東西,你看到了?
※節日購物一買一堆 6招嚴防孩子食物中毒
※寒假髮現孩子看書漏字跳行,竟是感統出了問題?這些感統遊戲不妨試試!更多互動點擊我的主頁!
※733.拍照片61~拼插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