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青籽雜談——《萬世師表孔子》之四

孔子對於禮樂的傳承做出了空前的貢獻,無論是自身的禮樂修為,還是後來專心致志修訂禮樂、做承上啟下的工作,都是為後代子孫留下了寶貴的財富。我們沿襲下來的「恪盡本份」的做事之道,也都是在遵循老夫子的教誨,今天先生繼續與大家分享《孔子聖跡圖》,關於夫子「重歸仕途」的人生歷程。

13、退休詩書——公元前505年,孔子四十七歲,季氏家臣陽虎囚禁家主季桓子、把持魯國國政,故孔子不願出仕為官,退居在家修詩書、訂禮樂,有很多弟子前來學習。公元前501年,孔子五十一歲,陽虎敗亡逃到晉國,孔子出任中都宰,治理期間卓有政績,由中都宰升為小司空,又升為大司空(掌管邢獄)。

14、夾谷會齊——公元前500年,孔子五十二歲,在夏天齊魯兩國會盟於夾谷,孔子以大司寇身份擔任會盟的相禮者。孔子認為:「文事必有武備」,故而事先做了必要的武事準備以防範齊國,這也成為了後世效仿的一個策略,凡是文事必有武力的戒備。

15、歸田謝過——夾谷盟會上齊國恃強凌弱、多方折辱,並欲劫持魯定公,孔子以禮相抗、以勢相對,令齊君敬畏。雙方盟定,齊景公因失禮於魯國,遂歸還強佔魯國的田地以示謝過,由於孔子的智慧,讓魯國取得了外交上難得的一次勝利。

16、誅少正卯——據說,孔子擔任大司寇、代行宰相職務時,曾誅殺了「亂政」的大夫少正卯,孔子認為該人聚集門徒結成黨羽、言說迷惑百姓,混淆是非故而殺之。

孔子在不願出仕為官的時候休書、授徒,在可以為百姓做事的時候當仁不讓、重歸仕途,做出了不小的豐功偉績,為孔子的政治生涯增添了一段佳話。在下一期分享里我們將繼續關注孔子的中老年時期,關於他離開魯國十四年周遊列國的故事。先生立身於江湖,而非廟堂之上。雖褪不去這一身凡人皮囊,可我們終將保有情懷。願將您帶入一個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世界,開啟福慧雙修的智慧人生。


推薦閱讀:

「Our greatest glory is not, in never falling, but rising every time we fall——孔子」的古文原句是什麼?
51、孔子真的想過要去投靠費宰公山弗擾嗎?
當代中國是不是沒有思想家?
42、孔子的最高教學目標:成為一個合格的士
55、儀文之禮——祭祀鬼神

TAG: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