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就是生個娃,有什麼大不了的?

我有個朋友在蘇格蘭,生第一個娃之前,希望她媽能來陪產。

她媽說來不了,還埋怨她和丈夫選擇出國,平時也沒空回來坐一坐、看一看自己。

『可是,媽,我還挺害怕的』,朋友說,『真的希望你能來陪著我。』

誰也沒想到,她媽,親媽,是這麼說的:

『不就是生個娃嗎?有什麼大不了的。』

朋友默默地掛了電話。

後來她順產時,開宮口折騰了二十幾個小時,最後生完娃,產道二級撕裂。

『別人是看到孩子就激動地哭』,她說,『而我,已經痛得哭不出來了,只想好好睡一覺。』

另一個朋友,生大寶之前,看了很多書、上了很多醫院課程,努力想要順產。但是,她的胎兒臀位,臍帶繞頸5圈半,最後還羊水早破。主治醫生說:

『別試了,剖吧。』

剖,就意味著在腹部留下刀痕,也意味著下一次懷孕間隔拉長;

剖,意味著腹部肌肉會被割斷,也意味著會很長時間都直不起腰。

她爸,親爸,是這麼說的:

『我問過你表舅家了,他女兒就在婦產科當護士,人家說了,剖腹產是最容易做的手術,刀一划,孩子取出來,再一縫,就完事了!輕鬆得很!』

她爸的初衷,也許是想安慰她。

後來她剖完(其實要剖三層、縫三層刀口),密集的宮縮、拔出尿管之後火辣辣的疼痛、哺乳時牽扯得整個腹部抽得疼……直到孩子百天了,她還得扶著東西,才能直起腰來。

我生產住院的時候,隔壁有一名產婦。

據說當地的風俗是,月子期間不能見娘家人,所以老公和婆婆來伺候。

她最大的痛苦,是沒辦法下奶。

有通乳師來給她揉過,有婆家人熬了下奶湯給她喝,她老公還給買了2000多一套的電動吸奶器給她用。吸奶器插上以後,轟隆隆地作響,整個產房的人,夜裡都休息不好。

第三天,終於下奶了。

她婆婆說:『回家吧,咱能省點住院費。』

『媽』,她老公說,『醫生說了,剖腹產得住院五天。』

『哎,現在的姑娘就是矯情』,她婆婆嘟嘟囔囔地說。

『不就是生個娃嗎?以前我們生完第二天,就下地幹活了。』

產婦沒有說話。

但她婆婆一出產房,她就把頭埋在被子里,嚶嚶嚶地哭。

三歲的孩子,開始理解別人所知道的、所感受到,和自己所知道的、所感受到的不一樣,這被稱之為開始具有了心理理論能力。

在心理理論的基礎上,人慢慢發展出了同理心、同情心。

有時候,你會發現三歲的孩子,默默地把玩具遞給正在哭泣的寶寶。

有時候,你會看到四歲的孩子,正在安慰他被人欺負了的朋友。

甚至,有時候,你會發現五歲的孩子,在你哭泣的時候,會跑過來,緊緊地抱住你。

但是,顯然,很多成年人,連基本的同理心都不具備。

他們無法感知別人的痛苦、糾結、不快樂,也無法了解別人的快樂、幸福和美滿。

他們無法與別人共情,無法理解別人。

卻偏好以自己的觀點去要求別人。

『不就生個娃嗎?』

『不就養個娃嗎?』

……

如果是路人這麼說,當沒聽見就好了。

可是,至親之人也這樣說,就很令人心寒。

每個產婦的生產條件都不一樣。

每個娃的天生特質也很不一樣。

有時候,我真的很煩那些遇到自帶光環的天使寶寶的父母,來對我家這種有高需求寶寶的父母說:

『讓他自己玩就好了唄。』

『讓他自己吃就好了唄。』

『讓他自己睡就好了唄。』

『讓他自己哭就好了唄。』

……

言語是利器,最能誅心。

就像我曾很崇拜的一位育兒專家,總是在答疑的時候,將孩子的一切問題都歸咎於父母。

『孩子沒耐心,因為你沒好好陪伴。』

『孩子生病了,因為你沒注意衛生。』

『孩子愛發脾氣,因為你沒好好說話。』

不論孩子出現任何問題,在他看來,都是父母的錯。

可是,我已經很拼了啊!

我真的已經儘力了!

儘管距離標準的『完美父母』還差得很遠,但我真的、真的已經儘力了。

後來,我漸漸釋然了。

沒有人可以是完美的父母,我問心無愧就好。

而且,孩子也有自己與生俱來的特點。

有的孩子就是喜歡看書,有的孩子就是靜不下來滿屋子跑;

有的孩子就是五音不全,有的孩子就是能歌善舞。

有的孩子就是先觀察再探索,有的孩子就是上來就無畏無懼地探索。

難道,要把他們都塑造成同樣的『典範』,才是完美的父母嗎?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也沒有相同的兩個孩子。

我儘力用讓我和孩子都覺得舒服的方式,去養育他。

憑什麼就是矯情?

憑什麼就是不夠努力?

給孩子吃小作坊的食物,覺得『沒事』。最後孩子高燒、嘔吐、拉肚子了,不說話了,反正受苦的也不是他們,而是孩子和你。

給孩子穿那麼多衣服,出汗又慪幹了,孩子發燒、咳嗽、睡不好,不說話了,反正受苦的也不是他們,而是孩子和你。

給孩子吃復方感冒藥、吃已經明令禁止的中藥,孩子出現不良反應,甚至致聾了,不說話了,反正受苦的也不是他們,而是孩子和你。

不去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不去了解與時俱進的信息。

憑著自己『養過一個娃』,寥寥可數的經驗;

憑著七大姑八大姨,口耳相授的經驗;

憑著自己對自己的對待標準,得出來的經驗……

直接遷移到娃身上。

看到和自己做法不同的地方,就說:

『不就是養個娃嗎?至於那麼矯情嗎?』

『我是娃的XXX,我又不會害娃。』他們也喜歡這麼說。

難道我是娃的親媽/親爹,我就會害娃嗎?

而且,這種人,還不在少數。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加入了各種育兒群,獲得認同感。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關注了三觀相合的公眾號,學習更多的育兒知識。

養娃不易、一起努力!


推薦閱讀:

奶瓶有這麼多種不同材質的,媽媽們可別選錯了
當女兒開始教媽媽穿衣打扮時,是應該要警惕的!
如何才能把孩子培養得出類拔萃?這篇文章告訴你
當你閉上嘴時,對抗就消失了
教孩子說話04——孩子在思維上存在哪些不足?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