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繪畫本質上是抽象的藝術,關於抽象,你的理解不能太抽象!
1
抽象繪畫的尷尬
有一次,我給一個酒店繪製了幾十幅抽象油畫,在安裝的時候,聽到酒店的幾個員工在議論:
「這畫的什麼啊?啥也看不出來!」
另一個說「不就是胡塗亂抹嗎?誰不會啊!這錢掙得好輕鬆!」
看他們那種眼神,儼然我是個騙子。
上面的對話反映了大部分人對抽象繪畫的理解:
在一般人眼裡,所謂抽象畫就要麼是胡塗亂抹,要麼是故弄玄虛裝逼矇事。
的確,對於沒有經過專業學習尤其是沒有系統學習過美術史的非專業人士,欣賞和 理解抽象藝術確實比較困難。
然而,抽象藝術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懂一些抽象繪畫的知識,對於我們更好地欣賞藝術、品味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不懂得抽象藝術的知識,別說欣賞藝術,就連孩子的繪畫也不容易看懂。
因此,我們一起了解一些關於抽象繪畫的知識吧!
2
什麼是 抽象繪畫?
顧名思義,抽象是相對具象而言的,就是抽離了具體形象、抽離了具體情節場景、抽離了客觀形態的畫面。
從大的形態區分的話,繪畫只有兩個類型:具象繪畫和抽象繪畫。
一般人對具象繪畫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是因為具象繪畫和人們的日常視覺經驗更接近。
而理解接受抽象繪畫則需要更多知識背景和相關的視覺經驗。
抽象繪畫的形成與演變
就如世界有陰有陽一樣,抽象和具象本身是與生俱來的一體的兩個面,有具象就有抽象,但是抽象繪畫作為獨立的藝術形態出現卻是不到200年的事。
我們一般把西方美術的演變分為三個時期:
古典主義時期:
從十四十五世紀的文藝復興到十九世紀初的印象派,這一時期統稱為古典主義時期,其特點是主題性、敘事性、情節性、客觀性。
畫面具有明確的故事情節和具象客觀的人物和環境。
這個時期的繪畫承載了很多社會教化的作用,很多繪畫的題材都來自於宗教故事,具有很強的社會屬性。
追求對客觀的呈現和描摹是這個時期的最大特點,我們熟悉的達芬奇、魯本斯、倫勃朗、安格爾等都屬於這個時期
現代主義時期和後現代主義時期
工業革命帶來的科技和觀念的變化,尤其是攝影術的出現,使得一些畫家們不再滿足對客觀世界的再現,轉而追求繪畫本體的語言和內心情緒的表達。
從塞尚開始,馬蒂斯、畢加索為代表的現代主義畫家的面貌與之前古典主義時期的繪畫有了巨大的不同,他們更加追求畫面的內在形式和語言,更加強調繪畫中的主觀因素而不斷弱化客觀表現。
如果說畢加索馬蒂斯等畫家的畫面中還有一些基本的形象做為基礎的話,之後的康定斯基、蒙德里安以及德庫寧、波洛克等畫家則完全拋棄了形象,演變成為純粹的抽象藝術。
至此,抽象繪畫作為完全獨立的藝術形態出現在大眾視野中。
抽象繪畫的特點
嚴格意義上的抽象繪畫是指完全拋棄了具體形象的畫面,也就是純抽象。比如蒙德里安和波洛克等畫家的作品
事實上,抽象和具象之間很難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很多畫家的作品介於具象和抽象之間,專業領域把這些稱之為表現性繪畫、意象繪畫、抽象表現主義繪畫等等,在這裡我們姑且統稱為抽象性繪畫。
這些繪畫的共同特點是:
強調繪畫的本體語言而弱化或者拋棄具體的客觀形象,
更注重畫面中點、線、面,黑白灰的組織和運用,
更注重畫面的主觀色彩和筆觸肌理以及情緒的表達。
更追求畫者自身的主觀心理體驗。
如果說客觀具象繪畫更多考慮觀者的理解和感受的話,那麼抽象繪畫則更多關注自身的內心體驗。
一般來說具象繪畫具有較強的社會屬性,而抽象繪畫的個體屬性更強。
3
如何理解和欣賞抽象性繪畫
要拋開具象思維的視覺經驗,不能用逼真、形象、故事性等觀看具象繪畫的經驗套用抽象繪畫。
就如我們聽交響樂,我們不會要求聽出什麼故事,我們只享受音樂的旋律節奏帶來的悅耳的感受。
同樣,抽象繪畫就像交響樂一樣,線條、色彩、肌理、情緒構成了抑揚頓挫、或輕鬆或凝重的視覺節奏和旋律,這些畫面的語言帶給我們直觀的視覺體驗,這些視覺體驗與我們的內心體驗相對應,比如我們看到斑駁的老牆感受到的是滄桑和凝重的情緒,看到清澈的湖水感受到的是平靜純澈的情緒。
一般人欣賞繪畫作品更多依據畫的是什麼內容,表現的是什麼情節,畫的什麼形象這些外在的具有共性的因素來判斷。
而抽象繪畫中則很難找到這些外在的容易判斷的因素,因此也就造成了解讀的困難。
從某種意義上說,具象寫實繪畫更多注重的是傳遞共性的東西,是為觀者(別人)畫的,自我的價值是隱現在畫面背後的,他的社會屬性大於個體屬性。
而抽象繪畫更多是注重自我的體驗,注重自我價值的宣揚,是更個性化的表達。
從這個意義上講,兒童的繪畫在本質上是接近抽象繪畫的
4
孩子的畫是來自本能的抽象藝術
1 從心理層面看
兒童時期是非常自我的時期,兒童的很多實踐活動都是非常自我的行為,他們不會在意外界對他們的評價,他們也不在意行為結果的意義,他們往往自得其樂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外界對他們的影響不大。
在繪畫方面,兒童的畫更多是自我世界的表達,他們的畫往往不是畫給別人看的,他們是畫給自己的,他們在自己的畫里隨心所欲,天馬星空。
他們不關心你是否看明白,更不關心你是否覺得好看(這個特點在7歲以前的兒童中尤為明顯)
正因為這種原生的自我屬性,兒童的繪畫中呈現出較強的個性面貌,這也正是兒童繪畫的價值和魅力所在。(在這裡再次強調,讓兒童過早地學習類型化、共性化的簡筆畫或者素描是完全違背規律飲鴆止渴的行為)
兒童的這些特點正是和抽象繪畫注重自我體驗,強調個性的特徵相吻合。
2 從表現的形式層面看
兒童時期由於對於比例、透視、結構、空間等理性的因素很難理解和把握,因此他們的繪畫本能上呈現出平面化、隨機性、生澀感等特徵,他們畫面中的形象、色彩也不受客觀物象的約束,更加隨意自由,這些特點也使得他們的繪畫遠離具象而更接近抽象的本質。
因此,兒童的繪畫本質上是抽象(或類似抽象)的繪畫。
從這個層面講,真正地研究兒童繪畫應該站在抽象繪畫的系統背景下展開,這樣才能真正準確地把好兒童繪畫的脈!
所以,無論是從事教學的兒童美術老師,還是關心孩子的家長,都應該儘可能地了解研究一些關於抽象繪畫的知識。
關於抽象,你的理解不能太抽象了!
老潘(潘利國),一個中央美院畢業的碩士,
中央美院的任課教師,
一個非著名畫家,
一個十歲孩子的父親,
一個教了二十多年繪畫的美術教師,
願意把他多年的心得體會和思考與大家分享,
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我們一起藝術!
作者微信lgpan1970
微信公號《一起藝術》
fineart2017
http://weixin.qq.com/r/XC3H343EyNC3rcm893hO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