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開始學習Flutter and Fuchsia,正好

深入、系統地學習一門知識,當做立身之本,這當然必要。如果在一個變化不大的社會環境里,這樣做也就夠了。你可以順著一門知識或者手藝的金字塔,逐漸向頂部攀登。但問題是,我們不是生活在那樣的社會。技術在飛速迭代,社會要素在眼花繚亂地重組,沒有任何領域還是一片桃花源,可以按照原來的軌跡運行下去。

新的機會永遠出現在邊緣地帶、夾縫地帶和混合地帶。你可以觀察一下那些成功者,誰不是瘋狂的其他領域知識的學習者?但問題又來了。新知識那麼多,你怎麼可能都深入系統地學習?莊子當年不就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我們不可能對每個領域都做系統深入的研究,但是又必須有大體靠譜的判斷力。其實我們在這個時代生活的人,只能這樣求知,也只有這樣才會在真實世界裡運用好知識。這個時代的任何一個做出成績的人,都是這樣,快速了解一個新領域,補充自己對世界的理解,然後迅速去嘗試,去行動,在行動中試錯,在反饋中迭代。而不是先系統學習再動手。

難道是一通亂學,就是這個時代的學習方法嗎?也不是。這就得理解,一個成年人學習的真實目的是啥?成年人的學習,因為來日無多,而且要快速應用,所以,學習的目的,不是輸入更多的知識了,而是了解世界的更多側面。

有一個詞,叫「多元思維模型」就是這個意思。查理芒格是這麼學習的,德魯克也是這麼學習的,我自己也是受益良多。

我們所有的有效行動,都建立在一個基礎上,就是對現實的了解。可是現實實在是太複雜了。你不可能用一個角度的理論就能洞察這個世界。

比如,你要了解人性,知道人性的那些部分是千變萬化的,那些部分又是千古不變的。但是了解人性就夠了嗎?不行。因為人性是在互動中展開的。所以,多少你還得懂一點博弈論。你不用成為博弈論專家,但是至少你得明白,你的一個行為會觸發其他人的應對行為,你的一個意圖必須考慮到其他人的意圖。

到這裡,你又需要熟悉進化論,適者生存,協同進化,這些概念會幫助你擺脫對於力量本身的崇拜,而找到真正的生存策略。在人群中生活,你還需要懂一點政治學,知道利益分配的基本原則是什麼。你需要知道一點歷史,知道什麼在凝聚人的共識,這些共識的演進方向是怎麼在影響現實和未來。你需要懂一點神經科學,這樣才分得清楚,我們腦子裡的那些理性成分和非理性成分。你還得懂一點哲學,那些終極的大問題,歷史上的聰明人其實多多少少都思考過,你不用再費一番力氣。

有三個最核心的認知:

  • 不要迷信什麼系統學習。能系統學習當然好。但是,最有價值的知識,往往還沒有凝結成公認的系統,比如,什麼是新零售,怎樣用區塊鏈技術創業,人腦是怎樣運作的?這些問題價值極大,但即使是在這個領域最前沿的人,也是在摸索之中,哪有什麼系統的知識可以教給你。那難道就不學習了嗎?胡適先生說得好,說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 不要迷信什麼一攬子解決方案和萬能鑰匙。自我是多重的,環境是變化的,社會是多元的,要達成一個目的,依靠單一的策略,那簡直就是取敗之道。要允許自相矛盾的原則在自己腦子裡共存。要允許現實世界給你的反饋幫助你迭代。
  • 不要迷信信息輸入。只是把自己浸泡在信息流裡面,是沒有用的,轉臉就忘。更重要的不是信息輸入,而是輸出,是行動,是根據自己的當下問題去不斷試錯。

上面這些大話我說不出來,都抄自這裡。技術知識更新速度尤其快,早些年有些朋友跟我說:我掌握了xxx足夠了,以後就靠它們混飯吃了。然後他們錯過了互聯網浪潮,錯過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人生止步於自我滿足了。現有技術體系的系統學習誰也提供不了,只能靠自己掌握適合自己的新時代的學習方法。我有一年幾乎每天中午都在看一個開源庫(30萬行)代碼,至少把裡面的例子全部運行了一遍。第二年我力排眾議在一個項目中使用了它,獲得極大成功。現在看來,第一個原因是它是我之前技術體系的一個巨大改變,但是沒有脫離。第二個原因就是對其全貌有了深入的了解,知道什麼地方可能有坑,結合業務需求提前安排處理了。

Flutter 和 Fuchsia 是每個技術人員都繞不開的技術體系。現在這句話可能說早了點,但是3-4年後就不會了(這是給自己挖墳啊)。Flutter 已經能開發所有業務類型的App,App 是移動互聯網的主角,雖然之後肯定出現 Flutter 的競爭者,但是現在學習它並不會有什麼損失。Fuchsia 是物聯網的核心,你又如何能繞過它呢?

這兩個系統都是非常地龐大和複雜,沒有任何地方可以系統學習它們。但是不妨礙我們一點一點的啃掉它們。現在開始用 Flutter 寫一個簡單的 Hello World。然後開發一個App,通過fastlane - App automation done right發布給好友看看。

推薦閱讀:

賦能與進化,人工智慧2017

TAG:技術 | Fuchsia | 物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