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學這個專業的學生大有可為!

對外漢語系,這裡實際上應該叫「漢語國際教育系」(我習慣用老名字,約定早就俗成),按照華東師範大學張建民教授的看法,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不是原來的對外漢語專業,恰恰是按照國家的要求,把原來三個專業合併成了一個,它們是對外漢語,還有中國語言文化、中國學。我們這裡不去糾結名稱問題,只是想說這個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是為對外漢語教學及中外文化交流等相關工作培養高素質複合型對外漢語人才,說得簡單一些,主要是做師資培養的。

究竟是不是坑,各位看官自己琢磨去

對外漢語專業的現狀怎樣呢?是否像燁子老師所言「對外漢語專業是個坑」呢?即使是坑,坑裡的人有沒有爬出來的可能,甚或爬出來後還可以圈地蓋樓呢?我們有必要看一下這個專業在國內的開設的一些真實情況。

2012年底,我國共有342所高校開設對外漢語本科專業,在校生63933人(數據來自教育部高教司),同年教育部新頒布的本科專業目錄中,對外漢語專業與中國語言文化、中國學專業合併更名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育部2013和2014兩年新批備案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高校21所;截至2015年9月,全國開設對外漢語/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的高校數量達363所。

2007年我國首批24所高校開設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Master of Teaching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簡稱MTCSOL),截止到2017年全國共有110多所院校擁有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我們估計一下按照每所院校招40人計算,那麼,專碩每年畢業生就是4萬人。這樣,我們得到一個大概的數字,每年本專業有10多萬人需要飯碗。

那麼,每年有多少來華留學生呢?按照2016年公布的最新數據,44萬!

有了老師,有了學生,就要看看,老師和學生的配比情況了。按照教育部2014年4月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的通知,綜合類院校、師範類院校生師比為18。稍微解釋一下,這個生師比通常認為和教學質量相關,歐美一些頂級高校能達到個位數,意思是多少個學生配一個專職教師,18意味著18個學生配1個專職教師。恕我孤陋,還未看到有關留學生教育生師比的要求,就我了解到的一些高校,通常500人左右留學生規模,專職教師在35人左右,生師比大概達到14。如果以此為參照的話,44萬的留學生規模,需要教師3萬人左右。但是據人民網2014年9月28日報道,在孔子學院的帶動和影響下,全球學習漢語的人數從2004年的近3000萬人攀升至1億人,如果按照這個數字來算,需要師資750萬人左右。

所以,這個專業究竟是不是坑,還是要看數據,當然,哪個數據更可信呢,您自己去判斷吧,眼見為實的話,我只認為目前國內的留學生和教師的生師比在14左右是比較客觀的,畢竟全世界的漢語學習數據還未見權威發布。

這個專業學點兒啥

大學裡對外漢語系要麼設置在文學院,要麼設置在國際教育學院,但課程都差不多,除了所有專業都必須要學的那些公共課:政治、英語以外,對外漢語專業要學習語言學理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對外漢語教學概論、教育心理學、教學法、教學技巧、文學理論、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對比語言學、第二語言習得、禮儀修養、文化概論、修辭學等二三十門課程。這些課程全國的對外漢語系基本都差不多。區別於中文系的是:對外漢語教學概論、教育心理學、對比語言學、教學法、教學技巧、禮儀修養和文化概論等是對外漢語系的特色專業課。當然,大學四年是不可能只學這麼點兒課程的,還有二十門左右的選修課,這要根據各個學校的師資情況,會略有不同,就不介紹了。

語言學理論:這是一門理論課,實際上無論你用哪本教材,比如《語言學綱要》《語言學概論》《語言學導論》《語言學基礎理論》等等,說的都是一回事,都是普通語言學那回事。這門理論課通常大一就開了,但實際上大一開效果並不好,有的學校調整到大三,即學完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後,再反觀理論,大一的時候,懵懵懂懂,再加上很多學校選擇使用《語言學綱要》,並不附其他參考書目,學生很難理解。很多人有這樣的感覺,學完理論課,除了背背概念,記記人名,別無他學,至於用它來指導實踐,就更如登天。

關鍵詞:索緒爾、形態、範疇、符號、能指、所指、洋涇浜……

||現代漢語:這門課通常選用黃伯榮、廖序東先生主編的《現代漢語》,當然也有選擇邵敬敏先生的《現代漢語通論》,邢福義先生的《現代漢語》、北大編的《現代漢語》。對於偏語言的學生的來說,這門課非常重要,語言本體的那些事,尤其是現代漢語本體的方方面面,你都會身臨其境。這門課本專業的學生要學習一個學年。主要涉及通論、語音、辭彙、語法、文字、修辭、語用等等。

關鍵詞:漢語、方言、語音、辭彙、語法……

||古代漢語:這門課主要涉及漢語的歷史層面,有的學校還開設漢語史課程,音韻學、訓詁學、文字學等。所用教材通常是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也有用郭錫良等編的《古代漢語》,不管用誰的教材,基本都是王力先生的脈絡,反正都是王先生學脈。

關鍵詞:文選、音韻、訓詁、文字、小學……

||對外漢語教學概論:這是對外漢語專業非常重要的一門理論課,我們最早看的是呂必松先生講義,現在學校通常用趙金銘先生或者陳昌來先生的《對外漢語教學概論》,當然也有學校直接拿劉珣先生的《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做教材的,主要講授內容是學科性質、發展方向、教學流派、測試與評估、各個階段漢語教學的特點和方法等等。

這個專業的就業率說實話還是蠻高的,有人說這個專業比傳統文化比不過中文系,比外語比不過英語系,我倒覺得,你錯了,很多高校意識到對外漢語專業的特殊性,在課程設置上,有意在傳統文化上和中文系看齊,英語上向英語專業叫板,我經常和學生說,換一種眼光看待問題何如,你幹嘛和中文系比傳統文化啊,你和他pk英語;和英語專業的人,你pk傳統文化,找工作你要懂得比較優勢,和姚明比什麼身高啊,比靈活度就完勝了。所以啊,決定一個人高度的是思維方式,不是專業。

也許每個人專業都存在人才過剩的問題,但只要你轉變的快,能夠適應這個社會,你就可以過得很滋潤,舉個簡單例子,新媒體運營,首席內容官,這樣的崗位應該匹配哪個專業呢,所以我說,讀書要在圖書館,但眼界要在全世界。

當下對外漢語專業這種複合型人才,國家還是需要的,從學生就業的出口來看,基本上幾條線:國家漢辦選派國外的志願者、赴國外企業從事漢語教學、本地中小學的國際部教師、本地高校的外聘專職教師(無編製)、本地中小學的語文教師或英語教師、出版行業、和對外漢語教學相關的公司、與語言服務相關的公司、考取公務員、公關公司、廣告公司、新媒體行業、出國讀書、考研和Gap

Year。目前這個專業的學生基本剩不下,無非是收入高低的問題。當然,對此問題,我主張要給畢業生要給自己設置一個高門檻,起點高,以後的發展才不可限量。就業,可以先從小白做起,只不過這個小白盡量出身要高貴一些。同時,你也要深刻認知,從一而終,一個行業做到死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了,跳槽會成為常態。

同學,不管你讀哪個專業,都可能有屬於你的春天,因為哪個專業都有一群陽光的人,自己放射著光芒也感染著小夥伴。

同學,不管你讀哪個專業,都可能會「冷苦到底」,因為哪個專業都有一群套子里的人,永遠把自己封閉起來,影響著自己也干擾著他人。


推薦閱讀:

TAG:對外漢語教師 | 對外漢語 | 對外漢語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