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熊玲:喜歡做老好人,是不是心理有問題?

喜歡做老好人的人其實是自己太需要被認同的人。

人的一切行為都有他的動機或目的。總替別人想的人,在確實為別人好的背後一定有屬於自己的需要,最典型的是被接納,被讚賞的需要。而這些需要必須藉助對象才可實現。對於曾有過被(生命中重要關係人物)拋棄或有被否定創傷的人,被認同需要幾乎可成為一生的追逐。

老好人他們在付諸好行為時,其意識里並無想回報之意,而是潛意識渴望他人對自己關注和認同的衝動反應,因這份渴望,他會固執地通過不斷地行好,來證明自己的意義和存在。

老好人又常被別人認為是討好型人,是軟弱,謙卑,沒威信,不予回報他們也不會有被得罪的風險。總為別人想的人,無疑是對付出「好」有了成癮性,癮源來自他們心底太善又太脆弱,使得他們習慣用「與人為善」來為自己建立安全的人際關係。

老好人的「對人好」是防禦被攻擊、被傷害的最安全作法。而惟有內心軟弱,缺乏安全的人才會對別人極端地好,以防止被人欺。通常情況下,懲罰的對象是做錯事的人,誰忍心把矛頭戳向好人呢。

老好人又常常是不快樂的人,不管是以「討好人」來換取好評價,或防衛被欺負,還是用「人善(自卑)反被人欺」來解讀他們之所以不快樂都不為過。重要的是,值得不快樂的老好人反思:你們的不快樂常常是長期忽視自己的真實感受,總是活在別人的眼裡。你會發現:其實別人並不需要你那麼多關心,你可以給自己很多關心;你太需要被認同,才必然有恐被拒的擔憂;你的「過好」是自己怕喪失關係的一種心理反應,不說明是別人「知恩不報」;你可以認同自己的弱限,也欣賞自己的卓越點;你可以認同別人的不稱讚、不回報……你才會發現很多屬於自我的東西。


推薦閱讀:

怒極反笑的心理機制是怎樣的?
人是機器,人的機器特性

TAG:行為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