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安檢通道,我看見了只是不想走進去而已。」 | 請別給我名叫「保護」的束縛
上期亂亂談中,我們和大家探討了生活中那些「以保護之名,行性別歧視之實」的現象。除了最近很火的「女性車廂」,我們身邊也出現了越來越多諸如「女性專用停車位」、「女性專用安檢通道」等看似誘人的女性專有「特殊待遇」。你覺得這些現象中哪些已經構成了歧視? 如何才能更徹底地消除歧視?我們精選了以下粉絲留言,希望能給大家帶來更多角度的思考。
關於女性車廂
今日從香港回到深圳,發現地鐵首尾車廂設成了「女士優先車廂」。不知這種車廂的設置是何謂。如果是為了防止性騷擾,那應該的是對實施騷擾者的處置,而非專門設置「女士優先車廂」。這就好比為保護小白兔不被狼食,於是將小白兔全放入籠子之中,而不禁止狼群的進攻。久而久之,若女性在「非女士優先車廂」被騷擾,難免就會出現「為什麼不回到安全的籠子里去」這種理直氣壯責問,好似責怪性騷擾受害者被騷擾是因為「穿著暴露」。
昨天在廣州地鐵上和兩個朋友(一男一女)說起這個話題的時候,他們都立即表示了反對,男生表示這樣好像默認男性是色魔一樣,而且實行方式沒有效率反而讓真的色魔有可乘之機。女生則表示受到了歧視,女性不需要這麼「刻意」保護……這樣的「女性車廂」無疑是一個讓人覺得不快的存在吧。
對於女性車廂這件事我是非常矛盾的,因為上初高中的時候每天坐很擠的公交車,碰上過故意為之的騷擾,也有過擁擠的尷尬。很多時候,大家不得已擠得很近很近,你都分辨不清貼在自己身上的是誰的什麼部位,就會整個車程都處於一種慌亂不安的狀態。但對於懲罰咸豬手這件事,絕不應姑息,我們還是應當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女性車廂沒用噠,如果又發生類似的騷擾事件,就會有人歸因到女性自己身上。還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兩性的平等、互相尊重是基礎。
也許在有些人眼裡,某些歧視的出發點是有區別的。「你們不行,你們不能做」、「你們擅長……而不擅長……」、「你們以後可能能行,但是現在不得不區別對待」、「區別對待是為你們好」是很不同的。但無論怎樣的歧視,其後果可能都是類似的,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群體的發展,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傷害。
另一方面,推行女性車廂等者所提及的女性在普通車廂中可能經歷的種種不便,實際上反映了現有公共交通設計的欠卻人性化,而這並非是性別本身造成的。將人類普遍存在的問題歸因於某一性別群體,或是將個人存在的問題放大到整個群體,都是在播下歧視的種子。我們需要的是「車技差者停車位」、「行動不便者通道」、「孕婦專座」,而不是所謂的「女王專用」。
女性車廂暗含價值觀:「男人都管不住自己咸豬手,不想被這群屌癌性騷擾就不要跟他們接觸。」
女性停車位暗含價值觀:「女人的大腦永遠都不會熟練駕駛大型機械,請遠離。」
正如哈維爾所言,在後極權時代,權力早已被軟化。同樣,在後保護時代,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在前保護時代,女性被認為是弱者,所以需要保護,同時也受到歧視;在後保護時代,女性的地位儘管有提升,但是歧視仍然是存在的,只是這時候變得非常隱蔽了。「女性車廂」不就是認為女性弱勢嗎?其實,更為可怕的是,這就承認了,男女在同一車廂,女性就會遭到男性的騷擾;現在有了「女性車廂」,你如果不坐專用車廂,這就是你的過錯了。天吶,有這樣的道理嗎?
關於女性專用安檢通道
深圳機場安檢有女性專用通道,思考了很久也想不出設立這個通道的非歧視性意義。主要是因為就算是普通通道,也是嚴格同性安檢員觸摸、貼身安檢的,如果是擔心需要穿脫衣物或開箱檢查行李,完全也有更私密的方式可以處理,何況被異性圍觀、檢查的不適感男女都可能存在,異性安檢員就像異性醫生一樣。難道女性通道還有什麼其他用意?
成都雙流機場有女性專用安檢口、排隊區、檢票窗和裡面的隔板還是粉色的。我就無論如何搞不懂了,「女性通道」也是走標準安檢程序而已,又不是婦科檢查室,有什麼必要專門開一個窗口?
關於首都機場的女性安檢專用通道,有人說這是一種對女性隱私的保護,防止有些私人物品被男性看見引起的尷尬和不方便。但事實上安檢過程中這種私人物品很少,多得是一些想要隨身帶的化妝品、化妝工具,我覺得大部分女性還是能接受自己的這些物品在公眾場合被拿出來檢查的。
我覺得「女性專用安檢通道」的設置是因為管理者存在刻板印象地認為女性零碎東西多,安檢速度慢,影響到了男性的安檢速度。如果是這樣的話,完全可以把安檢通道根據個人攜帶的需單獨檢查的物品數量分類,而不是按性別固化理念來分類。
根據我的觀察,有些女性看到女性安檢通道後會很開心地跑過去排隊,認為這是一種女性「特權」。機場工作人員真的不用一遍又一遍地提醒我那是女性安檢通道的,我看見了,只是不想走進去而已。
關於女性專用停車位
我認為以保護之名划出來的所謂「女性停車位」這種東西,就是歧視。恰恰是因為有了這種表面上的保護,這種歧視更隱蔽。
一方面,這種「女人可以弱得理直氣壯」的論調,實際是一種引誘。現實生活中,「我養你」的引誘,最終結果幾乎一定是女人付出更多,例如導致女性對家庭的貢獻通常不被重視,同時又無法獲得社會的認可,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用一些明裡暗裡的「好處」引誘女人變弱,我覺得是非常壞的。這絕對是歧視!
另一方面,「女人本來就弱」的論調完全與事實不符啊!女司機當然也能把車開好,但如果整個社會都認定女人就是不會開車,這種心理暗示是很強大的。
女性司機肇事後,新聞標題往往強調「女司機」。作為主要賣點或者笑點,而男司機則沒有這樣的「待遇"。
其他「以保護之名」
中國女畫家協會,這樣的協會存在便值得我們反思,為什麼我們從沒聽說過「中國男畫家協會」?就是因為行業中還是默認畫家是男性居多。而實際上女性畫家並不少,女性哲學家、藝術家、導演、建築師也很多的好不?
不完善的休產假制度。產假不是「假期」,而是要帶娃和幹活的好嘛!而現有的很多產假制度實質導致女性休產假而沒有收入和社會保險等保障。
我們學校個性課程有一門是素質拓展訓練,但是這門課不允許女生報名,美其名曰「為了保護女生的身心健康」,真是搞笑……
比如從小班上要搬桶裝水就是只輪男生,很少輪到女生,以前覺得是女生「幸運」,慢慢長大了才知道並非這樣。其實男孩也有不怎麼喜歡鍛煉身體的,女孩也有很強壯的。「女孩子需要被保護」這樣的觀念,就是在潛移默化的環境里生長出來的吧。
畢業出來工作,家人非說外面的社會不安全,讓我在幼兒園拿三千的薪水就足夠了。但我就是想出來試試,起碼離以保護之名限制我發展的「愛」遠一點。
為了保護女孩子的「貞操」,不讓女生晚上出門,不允許女生和異性約會,規訓女生不可以衣著暴露,時時處處提醒女生「一定要注意安全」。這些以看似善意的」保護「,導致哪怕是在治安很好的地方,女性依然被當場弱者。如果有人遭受傷害,輿論就會端出早已炮製好的「如果你不遵守這些規則,那麼你遭受傷害就是活該」的觀念來對ta們進行二次傷害。
性別隔離只會放大裂痕和矛盾,不利於包容和理解,反而會製造更多的歧視和不信任。
作者 | 女聲的粉絲
編輯 | 山柰、棗棗
推薦閱讀:
TAG:女性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