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人能否稱自己的字?

問題是這樣在遵循中國傳統禮儀的情況下一個人比如說張良張子房,和朋友平輩討論問題時會不會自稱:子房也好想知道?或是說子房以為等等 。


謝邀。

不能。嬰兒出生三月後由其父命其名,二十行冠禮時取字。(女十五行笄禮時取)名和字一般來講在表意上是有所瓜葛的,或相類,或相反,倒並無一定之規。古人對平輩或尊輩稱字,自稱稱名。

換句話說的直白點,一般沒有自己拿自己那麼當回事兒的,否則別人也就不拿這樣兒的人當回事兒了。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字只是一般化的敬稱。並不是規格怎樣高的事情。

你看孔仲尼的出鏡率是很低的吧,那就是因為尊敬。

同理,稱號比稱字尊敬,如蘇東坡、陸放翁。

稱官爵比稱號更尊敬,如杜工部。一個官爵多少人當過,讓您給佔了,這是多大的榮光。

稱地望比稱官爵更尊敬,如王臨川。一個地方多少人走出來,讓您給佔了,其榮光當然更甚。

以上。


謝邀。

一般來說,古人自稱稱名,稱人稱字。

古代嬰兒出生三月之後由長輩起名,男子二十加冠、女子十五及笄之後已經成人,讓其他人直呼其名顯得不恭,所以又有了表字。

由此可以看出,表字主要是用來讓別人稱呼自己用的。而作為崇尚自謙的古人,跟別人說話自稱時,除了自謙詞(仆、愚、敝、臣、卑、小等)之外,用的最多的是自己的名而非表字,這其中也有自謙的意味在內。

舉兩個例子:

「不然,籍何以至此?」《史記
項羽本紀》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滕王閣序》

而稱人用字,則是基本的社交禮儀,除了長輩對晚輩、位尊者對位卑者稱名之外,同輩交往多用表字,晚輩對長輩,位卑者對位尊者,或有稱表字+尊稱的形式,但絕對不可能直呼其名。


字是讓別人用的,自己不用。

古人覺得直接叫名字不夠禮貌,所以要稱呼對方的表字。

自己叫自己,就叫名字。「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就是一例,曹操不能說「孟德以為……」這樣的話。


會以名自稱,字是給別人稱呼的。良以為……良亦欲知之……

再舉幾個例子,

諸葛亮出師表: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只能說有自稱字,這樣的例子。

  陸雲與荀隱素未相識,嘗會張華坐,華曰:「今日相遇,可勿為常談。」雲因撫手曰:「雲間陸士龍。」隱曰:「日下荀鳴鶴。」—— 《晉書》

  又曰:殷羨,建元中為豫章太守,去郡,郡人多附書一百餘封,行至江西石頭渚岸,以書擲水中,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非是致書郵。」故時人號為投書渚。——《晉書》

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三國志·張飛傳》

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三《自稱字》:

《漢書》註:「張晏曰:「匡衡少時字鼎。世所傳衡《與貢禹書》,上言『衡敬報』,下言『匡鼎白』。」《南史》:「陶宏景自號華陽,隱居人間,書札即以『隱居』代名。」此自稱字之始也。 《東觀餘論》言:「古人或有自稱字者。王右軍《敬謝帖》雲「王逸少白」,《廬山遠公集》盧循《與遠書》雲「范陽盧子先叩首」,柳少師《與弟帖》雲「誠懸呈」。今按唐權德輿《答楊湖南書》稱「載之再拜」,柳冕《答鄭衢州書》稱「敬叔頓首」,白居易《與元九書》稱「樂天再拜」,宋陳摶《謁高公詩》稱「道門弟子圖南上」。

唐張謂《長沙風土碑銘》:「有唐八葉,元聖六載,正言待理湘東」;張洗《濟讀廟祭器幣物銘》:「濯纓不才,謬領茲邑」;元稹作《白氏長慶集序》自書曰「微之序」,乃是作文自稱其字。

自稱其字不始於漢人,家父、吉甫、寺人,孟子之詩已先之矣。

只能說字表他稱不錯,但是也不是絕對的沒有自己稱字的例子。


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中不乏有 吾乃常山趙子龍 吾乃姜伯約這樣的話怎麼解釋呢?


《神探狄仁傑》,狄仁傑自稱懷英。


你在跟朋友聊天時會用自己的小名或乳名代替「我」嗎?


推薦閱讀:

皇帝自稱龍的化身又稱天子,那他天父玉皇大帝豈不也是龍?可玉皇大帝不是龍啊?
古代的教派是以什麼謀生或盈利的?
農耕文化是如何產生的?
為什麼御花園這麼小?
古代真的是拖地長裙嗎?

TAG:古人 | 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