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桌遊玩家是如何區分德式桌游和美式桌游的?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假期桌游不插電,更多「桌游」相關話題敬請關注討論

德式和美式是兩個富有爭議沒有明確定義的概念。在國外德式又被稱作歐式,而很少提到美式這個概念。在國內為何會有這兩種對立的分類,並且這種方式還非常流行呢?


德式桌游,多指德國為代表的歐洲玩家愛玩的某些遊戲(德式遊戲也叫歐式遊戲),而美式桌游指的是以美國玩家為代表愛玩的某些遊戲。

如果一定要進行區分的話這兩大類遊戲大概各有這樣一些特點:

德式:

誕生於家庭娛樂 / 比較抽象、概念化 / 以得分論勝負 / 一般沒有玩家會中途出局

減少隨機要素,講求精算策略。

美式:

誕生於沙盤推演 / 追求背景代入感、大量使用模型等道具 / 以勝負論英雄 / 經常以消滅玩家為目標

隨機要素較多,經常用來模擬命運的不確定性。

嚴格來說,德式桌游和美式桌游已經是一個有些過時的區分概念了。如今德式美式的區別界限越來越模糊,例如以標準DND為背景的工人擺放遊戲《深水城領主》就是一個代表。近年來,尤其是隨著KS眾籌的興起,美皮德心的遊戲大量湧現,例如著名的《鐮刀戰爭》《血色狂怒》等等都是這種混合產物的成果。可以說未來的桌游發展是一個相互融合相互借鑒相互支持的大趨勢。當然,這並非說特色鮮明的德式或美式遊戲會消失,相反這兩者都會有其穩定的支持者以及生存空間,但如果簡單地將絕大多數桌游按照這個標準對其進行分類,可能會越來越不適合未來桌游的實際情況。


德式和美式的分類方式已經是一個過時的概念了。最初只是為了表明這個遊戲是由歐洲出版的還是美國出版的,只是碰巧歐洲人從小喜歡玩這類策略類遊戲,美國人流行的都是主題類遊戲,所以這種分類方式就漸漸指代了對應的桌游類型,被國人一直沿用下去了。

參照萬能的BGG,現行的桌游分類方式建議分為以下8類。

抽象策略遊戲(Abstract Strategy Games):不依賴於特定主題,往往是一塊棋盤配上一些棋子或token,對抗雙方不含隱藏信息。最常見的就是老祖宗的圍棋、前兩年很火的昆蟲棋,和最近復刻後異常火爆的聖托里尼。

可定製遊戲??(Customizable Games):不知道該怎麼翻譯,主要就是集換類遊戲(Collectible Games),簡稱「坑」。除了有老牌的TCG(如萬智牌)和LCG(如權力的遊戲),近兩年還新出了各種CMG(模型集換類遊戲,如克洛斯大師:競技場)、CDG(骰子集換類遊戲,如星戰:命運)。

主題遊戲(Thematic Games):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美式了。整場遊戲會講述一個故事,有一個明確的主題讓玩家沉浸其中,最經典的便是科幻或奇幻背景。主題類遊戲往往會注重角色扮演,通過骰子、模型等來提升代入感。典型的美式有小黑屋、深入絕地,和近兩年的瘟疫傳承、死冬。

家庭遊戲(Family Games):這個分類在國內會有些尷尬,但是在現代桌游最初誕生的德國,桌游更多時候是在茶餘飯後全家人圍坐在桌邊的消遣方式。好的家庭遊戲需要規則簡單,有少量策略,同時滿足老中少三代人的娛樂需求。這類遊戲上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加拿大棋,自從有了加拿大棋,平時不陪我玩桌游的老婆現在都用加拿大棋來決定誰洗碗…

兒童遊戲(Childrens Games):顧名思義,適合小朋友們玩的遊戲。Weight都在1左右,圖的就是小朋友們玩得開心,能有點寓教於樂或者鍛煉思維的效果就更好了。隨著第一批接觸桌游的80後逐漸為人父母,這塊市場目前在國內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聚會遊戲(Party Games):這個分類與家庭遊戲的區別,在於人數彈性上和娛樂性上。聚會遊戲能容納更多的玩家,往往在遊戲過程中也會帶來更多的歡笑。近兩年來優秀的聚會遊戲頻出,如行動代號、深海諜影、揭秘希特勒,真心希望除了米勒山谷的狼人,能有更多的聚會遊戲被推廣開來。

策略遊戲(Strategy Games):這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德式遊戲了。與主題遊戲相比,策略遊戲強調玩家間的競爭而非衝突,俗稱跑分。同時,策略遊戲的側重點通常放在遊戲機制或數學模型上,而非主題或劇情(策略遊戲的主題往往是生活中常見的生產與建造)。除了以上這兩點,其他諸如隨機性、weight、遊戲時長等因素,現階段已經無法用於區分主題遊戲與策略遊戲了。

兵棋遊戲(Wargames):這個分類,已經大到有一個專門的單詞Wargames來形容了(其他的分類全是XXXX Games)。如果要仔細介紹,恐怕這一整個篇幅都講不完,這裡推薦一位知乎兵棋大神寫的關於兵棋遊戲的介紹,有興趣的請自行前往。什麼是兵棋推演? - 知乎

———————————以上,分類介紹完畢————————————

最後回答一下關於國內玩家應該如何區分德式(策略)和美式(主題)桌游的問題。

當然是看BGG啦!

針對每一款桌游,BGG用戶都可以參與投票其所屬分類,你也可以隨時查看大家的投票結果。以大名鼎鼎的TS為例,在Type一項中,即為玩家投票出來的遊戲類型。

點擊右邊的樹狀圖,即可顯示明細的投票結果。可以看到,有57.9%的玩家認為這是一款策略遊戲,同時有33.7%的玩家認為這是一款兵棋(還有7.6%的人覺得這是一款主題遊戲,畢竟,人家是有故事背景的)。

點擊左下角的"Go to Poll",就可以投出自己寶貴的一票為BGG的建設添磚加瓦了~


A Eurogame, also called a German-style board game, German game, or Euro-style game, is a class of tabletop games that generally have indirect player interaction and abstract physical components. Euro-style games emphasize strategy while downplaying luck and conflict. They tend to have economic themes rather than military and usually keep all the players in the game until it ends.

Eurogames are sometimes contrasted with American-style board games, which generally involve more luck, conflict, and drama.

Eurogames are usually less abstract than chess, but more abstract than wargames. Likewise, they generally require more thought and planning than party games, such as Pictionary or Trivial Pursuit, but less skill than classic strategy games, such as chess and Go.

(轉自wikipedia)


策略、跑分與互車、代入。

但很多桌游,尤其是近年來的新桌游,都是德美式不分的。


關於「德式」還是「美式」桌游,本身其實是一個不嚴謹的、沒有明確邊界的分類方式。不過國內玩家,包括我,大多比較習慣於這樣分類,主要還是因為記起來方便、特色更鮮明,比起BGG上繁多的分類,德美分類方式也許比較符合玩家的日常習慣。

美式桌游

所謂「美式」,大多是指BGG遊戲分類中的「主題遊戲thematic games」。美式遊戲一般都是具有鮮明背景的遊戲,比如:魔戒、冰與火之歌、克蘇魯神話、殭屍等等,注重劇情和代入感

這類遊戲一般還具有以下的特徵(但並不是絕對的):

l 遊戲模式多為戰鬥、探索、解謎等

l 隨機性較大

l 中途可能會有玩家被「消滅」而提前退出遊戲的情況

l 模型、骰子、卡牌是比較常見的配件

l 常見機制有角色扮演、手牌管理、點對點移動等

l 常會出現玩家「互車」的現象

l 遊戲大體玩法比較簡單明了,但過程中的細節(比如戰鬥結算)會比較複雜,FAQ相對來說比較多

代表性的作品有:《瘋狂詭宅》《深入絕地》《無盡殺戮》《死亡寒冬》等,還有最近大熱的BGG排行第一的《Gloomhaven》也是屬於美式遊戲的範疇。

《死亡寒冬》是一款2-5人的殭屍主題半合作美式遊戲,每局遊戲會有一個公共目標以及每個玩家的單人目標,玩家通過合作搜尋物品、殺死殭屍從而完成公共目標,但是團隊中會隱藏著一個壞人,他/她的目標則是阻止其他人完成任務。所以除了合作對抗外敵,玩家也要想辦法流放團隊中的毒瘤。

《死亡寒冬》配件效果圖,圖片來源淘寶

德式桌游

「德式」桌游大多是指BGG里的「策略遊戲strategy games」和一部分「家庭遊戲family games」。德式遊戲相對來說更加抽象,注重精算和策略規劃

這類遊戲一般還具有以下的特徵(但並不是絕對的):

l 常以得分為主要目標

l 隨機性較小

l 中途不常有玩家被迫離開遊戲的情況

l 常用配件是五顏六色、幾何形狀的Token以及還有米寶小人,作為標識、用來計分、代表資源等

l 常見機制有工人放置、區域控制、成套收集、板塊放置等

l 常會出現玩家「互卡」的現象

l 遊戲規則比較難入門,講解時間略長,但是細節不會太多

代表性的作品有:《農家樂》《波多黎各》《特魯瓦》《勃艮第城堡》等。

《農家樂》(也叫「農場主」,Agricola)是一款經典的2-5人德式遊戲,玩家需要經營自己的農場:養動物、種地、擴建樓房、生小孩等,主要的遊戲機制是工人放置和手牌管理,看似一個悠閑清新的休閒遊戲,實際上卻是一個有著深度策略的燒腦刷分遊戲。這款遊戲目前也有IOS版,做得十分精緻。

《農家樂》配件效果圖,圖片來源BGG

以上特徵都只是相對來說的,美式也有很多策略遊戲,德式也有主題背景的遊戲,並不能一概而論。下面說一下如何迅速分辨德/美遊戲的方法(並不完全適用於所有遊戲),方便入門級玩家能夠簡單快速識別兩種桌游類型:

1. 方法1-看配件:看到五顏六色的方塊、圓柱、或者畫著五穀雜糧的token,那大概率就是德式遊戲;看到精細的模型(比如龍、怪獸、拿著大寶劍大法杖的人之類的),大概率就是美式遊戲;看到兩者都有,那大概率是個「美皮德」,比如《鐮刀戰爭》。

德式配件

美式配件

2. 方法2-看主題:看到主題是比較玄幻的、科幻的、魔幻的,一般都是美式;主題如果是類似開農場、經營公司、蓋城堡、吃飯之類的,那幾乎都是德式(需要吃飯的桌游有很多都是烏老師的,其實還可以出一個如何分辨設計師的專題……);如果主題看起來像個美式,但是又有很多五顏六色的方塊,或者有一些常見的德式機制比如工人放置,那大概率是個「美皮德」,比如《深水城領主》還有很多VC老師的遊戲。

《深水城領主》標準德式工放遊戲,然而卻有著DD的背景

3. 誤區-骰子:雖然說美式遊戲以隨機性高、扔骰子著稱,但並不是骰子一多就必定是美式,尤其是當你遇到SF老師的遊戲,他設計的遊戲有很多骰子,但幾乎全是德式,比如《勃艮第城堡》。

《勃艮第城堡》,靠骰子玩的低隨機德式遊戲

4. 「美皮德心」是很常見的現象,很多注重策略的遊戲也會特別設計一下美工,讓遊戲看起來非常有吸引力;但是「德皮美心」就不那麼常見了,畢竟美式遊戲最重要的就是表達主題,當然也不是沒有,比如我個人很喜歡的一款作品《Bios: Megafauna》,就非常的「不一樣」,看起來怎麼都像一個中規中矩的德式,連個骰子都沒有,還是靠計分贏的,但是玩起來卻發現它充分模擬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主題非常鮮明。(這款遊戲比較小眾,它的美工十分「工科」……玩起來隨機性高,又沒什麼劇情,策略也不太鮮明,聽起來像是個一無是處的遊戲……但是確實很好玩!)

《BIOS: Megafauna》封面,恐龍大戰哺乳動物

關於德式美式分類的起源有不同說法,有的是根據早期桌游出版商的地理位置,有的是根據早期歐美玩家的喜好,有的認為美式遊戲起源於沙盤推演類或者TRPG類遊戲,而德式起源於家庭類遊戲……不過這些到現在已經不重要了,世界各地的設計師如今不會有像這種「地域化」的設計傾向,符合當下追求創新、文化融合的價值觀。所以現在BGG排名靠前的很多遊戲都已經沒有了「標準的」的「德美」特徵,但仍然都非常好玩。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9629149

我就是來轉發的(*/ω\*)


國內桌遊玩家分類桌游的標準是個人體驗的自閉程度。傳統的根據勝利條件是否與分相關來區分德式和美式的方法是不合適的。

舉個例子,三國殺是公認的美式遊戲,但如果給予每局的獲勝方一定分數,再設定一個總局數,這並不代表三國殺變成了德式桌游。

基於這些,我的定義是:

強需求為增加己方資源的是德式桌游,強需求為減少對方資源的為美式桌游。前者的資源分支最後指向分,後者的資源分支相比較少,但可變性較多。

這個分法可以說只是保留了名字後,實際意義與本意是有不少偏差的。

根據各種特性佔比不同,這兩個類型也可以轉化。

比如圍棋。


玩家需要對自己喜歡的遊戲進行分類啊。。總不能每次介紹說我喜歡玩重度3.0以上,複雜度高的,遊戲時長長的,不用和人嘴炮的,不會被人打死的遊戲吧。。

這樣顯得太不專業了。。

我是(重口)德式玩家。。多麼簡單。。


遊戲結束時靠算分決定勝負的,我都稱為德式。

其餘,美式。


德式:種地,開店,生小孩

美式:演戲,升級,打怪獸


推薦閱讀:

《歷史長流》,只用67張牌就撐起一個文明遊戲
孩子記憶力特訓—拔毛運動會
謀殺之謎|第3期鑫夢排行榜勁爆放送(11月)

TAG:桌面遊戲 | 桌游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