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內憂不除何以平外患。內部不團結何以抵抗外辱


整個清朝兩百年的統治不過就是明朝的略微改良版,如果用現代的標準來看,其思想解放程度甚至不如明末,但其統治效率和政治清明程度則超過明朝。但是以晚清統治者的應對來看,是非常緩慢和遲鈍的,首先就是對外國列強的真實狀況存在相當大的誤讀,沒有危機感,對古典制度和思想文化中的一些深層次的痼疾,尤其是對現代化思想的阻礙缺乏根本的認識,舉個例子,在古代人眼裡,王朝只有中興,思想只有天地君師親,缺乏技術理性的位置,作為現代人遇到現代化危機首先要發展技術,但古人卻先去讀後漢書研究研究光武中興,其結果是黃花菜都涼了。黃仁宇先生說的好,中國現代化必須經過長期的痛苦轉型。

晚清的滅亡,其根本原因顯然是舊體制無法適應現代化的嚴重挑戰,根本上和慈禧無關。慈禧的格局是不可能適應現代化的,別的不說就看一點:慈禧對同治的教育就是完全古典的,這在《翁同龢日記》里可以看得很明白,慈禧甚至要求同治背熟左傳,一句話,等他同治背熟了左傳,現代化黃花菜都涼了,慈禧是一個嚴厲的母親,這種教育方式只能教育出中古的君主,但教育不出現代化的領導人。今日中國理工科人才多多?當時中國百分之九十的精英都是讀死書的儒生。沒有根本性的改變休想扭轉局面。


命也...

大清皇帝很熟悉傳統的那一套,而且還把那一套發揮到了極致,堪稱是帝制社會的集大成者。

可是這一切有一個前提:

沒有外力干擾。

鴉片戰爭後,傳統那一套的基礎就開始受到動搖了,對於一個習慣了在自己封閉空間里生活、擁有一套完整運行系統和豐富統治經驗的老大帝國來說,新的遊戲規真的是很難適應,縱使大清疲於奔命地各種學習補課,依舊打不過新遊戲規則的制定者...

就在大清苦苦摸索時,一個單一制、工業化的日本已經搶先一步崛起,進而打破了東亞政治格局,把大而脆的大清踩在腳下,對了,日本長期努力著把自己的影響力滲透進千瘡百孔的大清,比如大炮不斷找日本人談笑風生。

大清連自身的命運都無法主宰了...

外部壓力日益擴大時,內部也不安寧,華夷之辯披上新傳入的民族主義戰袍後,變成了反對者的一大利器,不論是邪教、幫會還是革命黨都能拿來用一用,號召力空前強大。

病急亂投醫的大清在沒有找到合適過渡方法時就貿然廢除了科舉制度,結果失去了上升之階的讀書人憤然加入敵對陣營...

大清連籠絡人心的能力都沒有了...

由於中央財政無力負擔日益沉重的軍費,早在太平天國時期,地方勢力就已經開始坐大,弱干強枝的危險局面開始出現,歷史上,但凡出現這個現象就意味著中央集權即將奔潰,湘軍、淮軍和後來的北洋新軍,曾剃頭和李合肥,再到後來的袁大頭,國家的主導權一步步落入地方實力派手裡...

大清連中央集權都快hold不住了...

大清興於攝政王和孤兒寡母,也亡於攝政王和孤兒寡母。

命也...


晚清滅亡是歷史正常的進程,和其他朝代滅亡不同,清朝滅亡是被降維打擊,在世界資本主義大發展時期,一個政治經濟社會還是封建主義的國家肯定是要滅亡的。

如果維新成功,成為一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也不會是原來的清朝,類似於日本明治之後。


我回答了,政治敏感了。。。

原答案簡化版,鄒衍的五行學說(沒錯,就是尋秦記的那個鄒衍)


這種題目都有人強答了…?


你這個問題寫完了大概能出本書


1.太平天國之後地方勢力崛起。

2.庚子國變中央力量削弱。

3.皇族內閣地方徹底離心。


太平天國使大清國丟了半壁江山,曾文正公雖然收回來了,但幾舉傾國之力,咸豐有言在先:克複金陵者王之。曾國藩是個聰明人,乖乖的交了兵權,封侯拜將。這時候以曾國藩為首的各封疆大吏就有了相當大的權力。八國鬼子侵華,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等封疆大吏簽《東南互保》條約,此時大清也徹底名存實亡了


滿清拒絕接受新事物、閉塞、驕傲自大。而且滿清只是一個強大的農業國,說白了就是戰五渣,好比普通的農業國戰鬥力是一個初中生,那滿清就是一個高中生,而其他工業化的國家是施瓦辛格。


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

沒有常勝將軍

也木有不敗金身!


推薦閱讀:

回望五四:寫在五四運動97周年之際

TAG:中華民國 | 清朝 | 中國近代史 | 孫中山 | 辛亥革命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