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評價自己?

前面幾位說的很好,我只是想補充一個。

能正確反思的人還是有很多的,但真正反思完且能正確改正過來的人到不多,我自己本身就是這樣,每天都在罵自己,反思自己,但第二天還是會犯錯。

人哪能沒錯,正確的認識自己我覺得應該是正確的認識到自己跟別人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還有就是清楚的認識到自己是個普通人。


"最好能給出方法論、理論依據、參考書籍、評估量表等"

題主是要做畢業論文了嗎


不過失,不過得


常常思考以下問題:

我為什麼痛苦?

我為什麼快樂?

我想要什麼?

我獲得了什麼?

為什麼我在這裡?

這些真的有意義嗎?

為什麼不放棄?

我自私嗎?

自私是否應該?

我和別人有什麼不同?

還有題主你說了解別人很容易?


裝模作樣懶惰的悲情理想主義er


下狠心就有了正確評價


客觀的!!!


以監控器的角度反覆回放一件事,學會用第三人稱看事情,再從事情中看自己。


由你的朋友反觀自己,由你的父母老師正推自己,由你身旁物品分析自己。

可供補充參考


以人為鑒


基層勞苦大眾,大齡女青年,房奴,做著不切實際的夢想。很自卑,性格好強,有強迫症。看著朋友圈各種豪華派對,旅遊休閑,只有自己埋頭苦幹,爭取靠自己35歲有房有車,還清貸款。


我覺得要評價自己,先要了解自己,人的構成很多,外在的內在的,你想評價自己哪方面,就先了解自己哪方面,簡單的,是否夠帥夠漂亮,看看自己的外觀基本可判;自己對世界的認知是什麼樣的,是否有這個概念,是否開明,什麼對自己是重要的,什麼又不那麼重要,,有什麼價值取向,在做選擇時,是情緒的還是有判斷,這些都可以判斷你是否理性;你可以感受到他人的感受,可以判斷你是否有同理心;你是否會約束自己的慾望和惡念,而非評價他人的品行,可以判斷你道德感有多強,點評他人的品行非道德,只是自己的消遣娛樂;是否通曉很多經驗道理,可以判斷你的閱歷思考的多少;待人接物是否得體合適,能看到你基本素質;看你愛好什麼,可以看到你的追求;能否最好某一種事情,可以判斷你是否在這方面是否有能力,也順便想想自己能力不足的原因。我想這些不系統的想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吧


自我無論怎麼評價自己都是不準確的

別人只看到了我的一面 這個評價也未必準確 甚至很多時候沒有評價

所以評價自我 就是通過客觀事物來量化

我自我評價最好的時候是高中 因為天天考試 自己什麼學習水平清二楚

人其實就像一個產品一般 有多種不同參數 假如把自己的屬性列出一個表

好量化的 身高 體重 相貌 學歷 身價 人脈 才能

還有不好量化的 性格 頭腦 智商 情商 這些通過某一件事 或者幾件事也可以側面反映

對所有的條件進行打分 調整權重 就可以畫出個人的戰力平衡圖

也就有自我的準確定位和努力方向了


歷史愛好者

撞球還湊活

籃球渣

騎行業餘

嘴皮子是不專業中的專業

有點拽文

輕度潔癖

唱K麥霸

成績不行啦

政治靠右吧

稍微清高

不愛煲劇

不玩遊戲

不是吃貨

知乎透明

有點獨

健身中

如何評價?敢於直面自己吧,就像是,一般來說不喜歡比我帥的男的,有的時候喜歡做孔雀,有的時候缺乏勇氣,等等

就是一個普通人


失眠啊,先跑個題。。。

小的時候受家裡人影響喜歡下棋,我棋力不是很強,能虐萌新,但也下不過老手,包括現在很多事也是一樣,沾玩,但一瓶子不滿。幾歲時一個大院處的特別好的發小,好幾年前就是國家二級象棋運動員了,動不動就跑去帝都集訓。去年回哈爾濱,兩人約出來見面,突發奇想要來一局,雖然當時已經挺多年沒下了,於是找了個茶館,我喜歡下慢棋,結果不到五分鐘就繳械了。下完之後,他當時說了一句逼格滿滿的話,「一個人的棋風其實和一個人做事的風格很像,你有的時候想的未免也太多了。」

說正事,其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就特喜歡揣摩接觸過的每一個人的心理,然後通過他的言行舉止給他貼標籤,還有點樂此不疲。以至於現在在所有社交場合中,第一件事都是觀察其他人,然後在心裡給出一個定義,最後擺正自己的位置。重點來了,其實擺正自己的位置我認為才是社交中最重要的。在強勢的人面前要善於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和話語權,給人一種隨和和甘當綠葉的感覺;在沒什麼主意的人面前要有果斷拍板的能力,否則就會陷入拉鋸戰。同時輔之以話術(題外話感覺辯論給我最大的提升就是加強了我說服別人的能力),會說話真的是一門學問啊!!!問題來了,長此以往,感覺日子過的確實累啊!!!許多朋友都說我是心機婊腹黑boy什麼的。不過到了今天,依舊保持了這種待人處事的風格。

想到什麼再補充,以上。


通過別人


推薦閱讀:

如美艦抵高雄,就是武統之日
那些讀書不可替代的經歷:春節度假指南
當懂得反省。
關係社會中的寄生與偏執-分裂
小智雜談:即將離開的陌生城市

TAG:心理學 | 人生 | 人際交往 | 社會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