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的何種方面對於創新性的學術研究重要性最大?

普遍接受的觀點是智力是結構性的、多維的,人與人之間難以進行智力的籠統比較,差別往往大於差距。過大的智力差距還是容易觀察到的,尤其對於學術研究而言,智力至少需要正常吧——但是,過了這條底線後,到底哪方面(方面層次的劃分最好能涵蓋不同學科的差異性)的智力對於科研更重要?在中國,聽課學習和應試能力可能更多需要的是注意力集中程度、根據考試導向功利性選擇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可能因此刻意避開知識的完整性和深度)、短時記憶能力和處理速度、思維的實用和清晰程度,對於有創造性的科研這些能力的重要性是相對上升了還是下降了呢?

有此疑問很大程度上一是因為聽到一些科學家和學術牛人的故事,他們當學生時好像不是那種靈活變通的類型,看起來因為反應慢有時被老師認為是愚蠢。二是基於自己理解的科研的特性。有時天花亂墜、活躍意識流、甚至因此不積極追求功利的隨意慵懶態度可能導致自己難以集中注意完成一個短時間高強度的任務,這容易形成丟三落四形成短期記憶障礙,但這可能對於形成某種觀點和理論範式有所幫助(即嚴格數理演繹之前的過程),尤其由此導致的糊裡糊塗的狀態迫使自己對問題考慮再三,反而可能使自己想得更進一步、更紮實,反正做科研多沒有像考試聽課那樣太緊的時間約束。另外,神經質、偏激幼稚的性格有時和反應遲鈍像一個硬幣的兩面,和一些人對純真搞學術的人的印象就是這樣。三是聽到有人接觸到一些教授,飯桌上交談的時候回頭就忘,給人極愚蠢的感覺,這讓我有些疑惑。

希望大家根據自己的經驗、理解談一下。


「創新的學術研究不需要智力」是假的,但真正的問題是智力有多重要,它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又或者創新需要哪些條件?

一個年輕和智力超群的人,可以比一般人更快更容易掌握抽象的概念,這對物理學或數學等學科尤為重要,其中高能物理的情況更是如此。我的一個學長在本科畢業後,到了新澤西州一傳統名校讀博,他的志願是唸超弦理論。可是,當他參加迎新時,某教授對著他同班的十五、十六歲的神童(謝耳朵式人物)說:「超弦理論的未來就靠你們了。」這是他就無語了。我唸博到了末年才接觸topology,也真的覺得有點吃不消,一些年老教授也覺得無法消化。

是的,智力對一些研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不要忘記這些人做得成功,有很多智力以外的因素使他們做得出色。這些因素如果很強,智力可能無關重要,剛才提到的那個學長,是的,他不是神童,但他其實修相關的課不錯,即是他有能力應付。可是他面對不了他比不起那些神童的那種心理障礙,覺得自己不是牛人,做不了研究,意興?珊,就跑到加州的SLAC做點唯象的東西,畢業後索性回香港的一投行工作,即使物質生活不錯,但生活得不開心。學長欠缺的就是擺脫不了過去是優秀學生的包伏。

這個故事是眾多原因的冰山一角。要創新,對問題和研究對象的熱情是不可少的,因為有熱情,才會願意日思夜想問題,才會日以斷夜工作或做計算,然後在眾多被明白了的事情中找到一點未明白的,那就是創新。當中這個人要有抵抗外部壓力的能力,這些外部壓力包括生存壓力、健康、年齡(要嫁娶嗎?)、財務、個人生活水平追求(可挨夜嗎?可接受窮苦生活嗎?),被這些壓力(其實這些東西也不是什麽錯誤的東西)勝過,那便無法醉心研究了。

做出創新研究也需要洞察力,而這洞察力需要培養。其中,量子場論(quantum field theory)便是需要洞察力才可有突破,而這種突破就需要有好的物理圖象和很強的數學能力,但更種要的是不怕麻煩全力以赴的那種決心。很多做得好的理論物理學家,都不是三十歲以下做出結果的,年輕的大都做沉醉於數學技巧上,但做到成熟則需有年日。

另外,現代的研究大多是誇專業(interdisciplinary),所以人際能力(people skills)也十分重要;另外,要有不恥下問的態度。

智力好,對做出創新的研究很有幫助,但比智力更重要的因素也很多。


我超喜歡這種問題 因為一直以來我也有這種疑問。我認為那些搞科研的人不應是智力超群。而是在這個領域有更大的知識儲量 還有想像力和專註力(這點最重要 我認為)他們專註自己的領域 以至於忘了身邊的事物 我認為智力只是區分智障和正常人的工具 重要的是後天培養


看得出題主對問題的描述在竭盡自己理解的所能提出備選的觀點,列舉現象希望能在兩者間建立一些系統的聯繫。不過我認為這個問題這樣解釋下來太過複雜了,而且沒有實用價值。

問題的標籤貼了物理學,去年看過某雜誌特約李淼寫的一篇關於智商的文章。李淼老師在文章中提到自己的智商在140左右,物理學家平均在130上下,其他學科的學者大多比這個數值低一些,但是也不會低於120。在這篇文章中李老師也指出了決定的一點在於努力時間。科研不一定就需要創新,而且目前的狀況想在某一學科做出劃時代性的成就一個人的創造力也是遠遠不夠的。

高創新能力的人群特點有高度的聯想能力,整合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要說的話很多,都可以歸類到智力之中,但是目前的測驗又無法完全的評估智力。最有效的效標就是實際工作的具體成就。也就是對創造能力的評估又要回歸到實際中。

題主說到高創新性的人的精神狀態。目前沒有證據說明科研人群在人格和精神病學上特徵與常人有明顯不同。要說有不同的話,可能做創新性工作的人群更具有活力,神經激活程度更高吧。

還有我不同意天才沒有邏輯那個觀點。證據就是他們在智力測驗的邏輯部分得分遠高於常人。高創造力是各種智力功能更好的整合的結果。

創新也是有套路的,最突出的一個方法就是類比。我認為有意識鍛煉與創新有關的因子是有效的。

說了那麼多觀點就是1、創新能力不僅僅包括智力一方面的因素。練習與堅持還有好的精神面貌都很重要。2、創新能力是就實際成就衍生出的概念,不能用簡單的特徵事實去推論。

p.s.突然想起來前兩天在學院自習,隔壁是教師辦公室。和同學談起來說以後要是留校是不是就像隔壁那些教授宅在辦公室過一輩子啊。同學說:年紀輕輕留在學校真是毀了。


其他學科我不知道,數學物理,無論是否創新,你要做科研,智商超過某一閥值都是前提(當然越高越好,但是超過某一閥值,就足夠基礎科研了)。不要相信那些科學大牛小時候愚鈍的故事。我所在學校,認識的最好的老師,他們高中本科的時候,成績都是相當出色的。目前為止,我沒見過成績差的人現在科研做的好。而所謂的智商高,並不只是邏輯,包括記憶力,直覺。邏輯其實是最簡單的,最不需要智商的。真正的智商高的人,他的想法,不是考邏輯產生的,他的想法是靠直覺產生的,靠邏輯驗證而已。別問我怎麼知道的,我有一個智商170的室友。。。


the secret to create is find the source


推薦閱讀:

世界上有哪些失敗的大型科研項目?
導師言而無信,還應該繼續堅持下去嗎?
2016 年在你的研究領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什麼?
本科生怎樣正規地進行CS前沿科研內容的學習?
科學家的職業壽命更長嗎?

TAG:智力 | 科研 | 物理學 | 智商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