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自發地在網上悼念過世的人是否合適?


我一直認為,網友悼念的情緒,與至親好友的哀悼是有根本區別的,而不只是程度輕重。

關於生離死別,08年的時候,在地震災區,我曾以旁觀者的身份,目睹過一些紀念活動。我不太想回憶,現在我仍然覺得,把那種親歷的衝擊作為「經驗」講出來,本身就有一點褻瀆。我相信每個人大概都能想像,但親眼看見的時候,跟我們想像出來的還是不一樣,直讓人頭皮發麻發緊。

想一想那個人徹底沒了——那個人,那個特定的人,並非路人甲乙丙丁——他鮮活實在的身體就此變成輕煙,你們的關係不再有延續的可能,那些你還沒對他說的話,沒來得及陪他做的事,永遠不再有機會。他的位置將不復存在,留下一塊空洞無從填補,就是你生命里鮮血淋漓剜去的一塊肉。

我們姑且將這種心情稱之為「哀傷」,指代我們面臨重大喪失時,經歷的那種傷痛。

而對於網友(特指關係不熟的網友)的離去,在我的經驗中,主要的情感反應則是震驚,惋惜,恐懼,斯人有疾,物傷其類之情,有時還有警醒,意識到人生之苦短。還可能會觸發自己的創傷記憶,聯想起有些(自己經歷過的)不愉快的往事。總之,雖不好說是借他人之酒杯,澆自身之塊壘,但作為和逝者不存在共同記憶基礎的陌生網友,要說我們的傷感並不是出於現實的喪失,我還是比較認同的。

面臨這些不幸時,網友的抱團取暖,很可能只是由此感受到生命的嚴寒,而不見得出於哀傷。

所以我對這道題目的答覆是:

對網友來說,集體的網上悼念是一種合適的禦寒方法;而對於逝者曾在自己的生命里真正佔有過一席之地的哀傷者,這種形式的悼念恐怕不足夠,甚至有時會讓自己的狀態更難過的。

我的理由,是基於網路的幾個特點:

首先是網上的活動是很低成本的,而成本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象徵著這份情感的份量。中國的俗話里,有所謂「花錢解心疼」一說,就算談錢太俗,也可以說時間成本。你為它花費的時間心力越多,意味著它在你心中越有價值,唯送死可以當大事。——而轉發個微博,點個小蠟燭,寫個RIP,這些網上常用的悼念方式,都是幾秒鐘的快捷行為,對於真正的哀傷者來說,根本什麼都不足以寄託。

其次是網路行為對文字載體的依賴。

不是說很多人的文字不好。事實上,用於悼念的文字,這道題的很多高票答案就已經至矣盡矣。但不是每個想要寄託哀思的人,都能達到這種文字功夫。我一向認為,用文字表達內心本真的情感——還不用說像哀傷這樣強烈得無以復加的情感——哪怕只是普通的悲傷吧,也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就算不是藝術,也絕對是一門高超的技術。大多數人都做不到。這並沒有批評的意思,我自己也一樣。

如果一定要在網上進行悼念,這種工具層面的局限,可能就會使這些人的情感沒法表達完整。

而問題還不止是這樣。更嚴肅的問題在於,敘事是否是一種最合適的,處理情感的方式?

關於這個問題,等有時間的時候我打算專門寫些東西(博士期間的時候讀過不少這方面的研究綜述),現在我只說結論吧:在處理很多簡單情緒的時候,寫作對大多數人,是一種有效的自我療愈的方式。但在處理複雜性哀傷時,對不少人,寫作,甚至包括廣義的敘述,並不會讓他們感受更好。

所以在現實中,傳統的形式是默哀,在不開口的狀態下體會哀傷,這設置很有道理。

表達有時會形成一種障。不說話的時候,反而更容易去聆聽內心的聲音。

那怎麼在網上默哀呢,不打字嗎?(不過我相信,有人正是這樣做的,只是我們看不到)

第三點是網路的低門檻。參加這種活動的雖然人數眾多,但是大多數都有點打醬油,就像一個沒有設置大門的靈堂。熱鬧固然是很熱鬧,但說不定就變成了嘈雜,反而讓真正的哀悼者沒法清靜。說不定還有口舌之爭——「說不定」三個字也可以去了,因為在中國的網路環境下,總有犀利的人當批判者,指出這種活動有「道德綁架」之嫌。有了批判,就會有反批判,雖然是不至於大打出手,但免不了也會鬧得有些難看。要是讓逝者的親朋好友看到了,本來難過就無以自拔,心裡豈不是更添堵。

有人說,因為許多素不相識的人獻上祝福,也許逝者身邊的人收到了,也會心裡一暖,多少會對他們的狀態有些好處。不錯,社會支持有很高的價值,這是網上悼念的方便之處,也必須承認。

另外,網路還有個問題,就是它信息太多,太健忘。網上的悼念行為往往持續不了幾天的熱度。這一點對網友來說倒是沒什麼問題,但可能會讓逝者身邊的人(如果關注這個活動的話)有點寒心。

所以總的來說,網上的悼念活動是合適的,但要分人群,講目的。對於普通的,僅僅被這件噩耗傷到或嚇到的網友,參與並送上一點心意是有益的,可以增加我們的社會支持,讓我們意識到大家並不孤單,每條生命都有價值有意義。爭取可以很快地收拾心情,走出來,以痊癒的甚至更加飽滿的狀態重新面對生活(悼念後讓我意識到生命之可貴,要好好活著,云云),這也是莫大的功德。雖然,形式上我建議最好更有誠意一點(比如默哀三分鐘,上傳錄音,或者製作個什麼手工拍張照,之類吧)。

但是對於真正希望去哀悼「這個人」的人,我的建議是,最好不要把這種網路活動當做寄託哀思和處理哀傷的有效渠道。甚至,把它當做一種跟「這個人」沒太大關係的「群眾自發抱團取暖」活動就可以。這種活動來得快,去得快,情感充沛,高亢向上,但其實未必是與哀傷的心態相符合的。如果不是特別想寫東西,也不必強求自己非要在這種活動里發表點什麼。雖然有時,「寫東西」會讓你緩解一些內疚,好像在為逝者做一點事情,但你寫的東西直接拿去燒了,也許都比發到這裡要好。另外,除非你有特別的理由去收集網友祝福,否則,也真不必逐一瀏覽領教,免得被一些不和諧的音符敗壞了氣氛。

最後謝謝邀請。這是一份特別真誠的邀請,讓我覺得回答這問題必須慎重。我原本寫了一個更長的答案,但猶豫了很久,今天又重寫了一份。我不知道這回答是否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因為這主題好像已經變成了對程浩的追悼。我只以一種就事論事的態度做回答,是否會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也許等這件事過去一兩個月,再說這些話會更好?——為此,我願意接受一切對我不通人情的指責。另外還要補充一點,這個答案當中討論的「網上悼念活動」,並不特指這個主題。說實話,在這個主題之下,很多高票答案的誠意和深度都讓我感覺到,知乎真無愧是高質量的網路社區。向你們道一聲節哀。


我無所事事地晃蕩了一個又一個夏天,目標立下一個又一個卻沒幾個能兌現。

總是對生活不滿意——錢不夠花,長得不夠漂亮,不聰明又拖延……

但其實,這個就是活著的一部分,這些稀鬆平常的煩惱和不滿,與看見一朵初生的花、回家吃媽媽做的菜、拉著喜歡的人的手……的喜悅,是相愛相殺的等價,是生命存在的微小而確鑿的體征。

他已經無法再想這些了。痛苦也不能,幸福也不能,咬牙忍受病痛也不能,再羞赧地泡幾個妹子也不能……一個人,若像他這樣樂觀,整張臉都散發著生之光芒,只要他能,他一定寧可抓住哪怕一絲生的機會。哪怕仍舊是病著的生命,這機會都珍貴萬分。

而我們竟如此奢侈地享用、浪費……再他的生命痕迹漸漸消退之後,將他忘得一乾二淨,將能呼吸這件事的不易忘得一乾二淨。

說真的,在網上悼念有什麼意義呢?

他活著的時候,一直親切地叫我果果姐姐,可是我跟他的對話寥寥,最多不過在評論區針對一些不明就裡的惡評站出來維護一下,就配得上他說我善良么?還是這個月,他問我網上哪裡能找到好的CD,我懶惰到連個鏈接都沒發給他……參加活動的時候,他跟我說他發動了全家幫我投票,我甚至沒來得及好好說一句謝謝。在最開始看到他的牛逼經歷又知道他愛書的時候,一直想送他幾本書,挑挑揀揀一陣子,調查他的書單又拖了一陣子,擔憂自己的讀書品位不夠又糾結了一陣子……

我本以為我們都這樣年輕,「一陣子」又這麼短,總會有機會的……我總是忘記他是一個生著病的小孩兒,可是他看起來多健康啊,創造力旺盛,對事對人那麼熱情,好像漫畫里身背暗黑出身卻很燃的主角一樣大喊著「我是要成為最牛逼的小說家的人」。

我不知道他是會死的,我甚至,沒在乎過這個……

有什麼意義呢,這些話為什麼現在才說出來呢?天堂和地獄在哪裡?人間的喜悲他都看不見了呀。

如果我不是這麼冷漠、懶惰……遺憾會不會少一點呢?

我想起了走飯姑娘。

她內心痛苦,卻語氣輕鬆地跟大家告別「我去死一死,拜拜啦」……她最後的那條微博,每分鐘都有人在下面回復,祝她在那邊過得幸福一點,和她聊聊天說點自己的秘密。她的墓碑成為了眾人的樹洞,我們在她的死亡里感同身受、得到安慰、甚至被治癒……就在剛才,還有人回復「因為伯爵在城堡的去世,又想起了你」……

死亡對活著的人是沒有意義的,悼念對死去的人是沒有意義的。祭奠超度的是生者的心靈,像一記求心理安慰的馬後炮……世界上那麼多可以對別人更好的「本可以」,啟動按鈕非要設定成「死亡」么?

也是經常去看走飯的一份子,經常跟她聊天訴苦的某ID,寄希望於她告訴我關於死亡的本質的懦弱者。她變成了我關於「死亡」的投射,感覺像是她替我去死過了一般,心中充滿了感謝和想念的暖意。

從此以後,伯爵在城堡會變成另一座墓碑,他那麼努力想獲得的東西,就抓在自己的手心裡不費吹灰之力,怎麼敢再浪費。

你來過,你曾愛和被愛過,我們都記得。


我很喜歡這樣一首詩,來自於英國詩人約翰·鄧恩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份。

如果海浪衝掉了一塊岩石,

歐洲就減少。

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

每個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傷,

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

所以,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它就為你而鳴!

而中國的古人說:「兔死狐悲,物傷其類」。我們是人,更不能逃避這個規律。所以無論中外,對於同類死亡而表示悲痛和哀悼,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無論是在網上,還是在網下,這都是人類應有的同情心和禮儀。

也許有人會說,真心哀悼的恐怕只是少數,大多數只是跟風,這算什麼哀悼。是的,也許很多人轉頭就去吃喝玩樂去了,不會像我枯守一夜,翻看當初的聊天記錄。但這有什麼呢?同情心,哪怕只有一瞬,就足夠了,對於憐憫這種美德,我們要求的是心意。

現在對於程浩的這種大規模哀悼,我認為大家不僅僅是表達人類應有的同情,更多的是被他樂觀頑強的精神所激勵而至。對於這種哀悼,我認為不如說是一種致敬。而致敬,無論身處哪裡,都沒有什麼合不合適的說法。如果你還相信理想,嚮往光明,那麼這種致敬,更是理所應當。

以上


我想,程浩如果知道大家自發地在網上悼念他和紀念他,他一定會高興。因為,看完他發過的帖子就知道了,他是一個多麼希望獲得存在感的孩子。他通過網路認識了很多朋友,感受到大家對他的愛、尊重和認可,現在他走了,大家在網上懷念他,這應該是符合他心意的。所以,不要有指責和懷疑網友們悼念程浩的動機,如果懂程浩,請送祝福給他,也請祝福他的媽媽。

我沒有和程浩互動過,之前只看過一個他的帖子,大約就是那個做過最牛的事情是什麼吧,程浩的回答給了我很深的印象,也很感動,但是沒有刻意記住他的名字。前幾天他走了,大家在朋友圈、微博都轉發他寫過的帖子,我把很多帖子瀏覽了一遍,感受到程浩的內心活動,他是一個多麼敏感、多麼需要真誠的友誼、多麼需要存在感的大男孩!

從他的帖子中能看到,他小時候為了能和小夥伴交朋友,冒著被打的風險幫偷東西的小夥伴撒謊,卻被小夥伴嘲笑,從此後他選擇了孤獨;

可是他多麼需要存在感!他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他給媽媽說死了後要把角膜捐獻出去,他不想活在這個世上成為一堆垃圾;他在知乎上的每個帖子都那麼認真,他也一一看過網友們的評論並回復,天知道他打字多麼慢多麼不容易;他在知乎的每個帖子後都有「小廣告」,宣傳自己的微博和豆瓣,看得出來他很想和朋友們交流,需要獲得人們的肯定。

他在帖子中說自己所處的地方在新疆,看起來比較偏遠,幸好有網路,讓他認識這麼多朋友,從他媽媽的訪談中,從程浩自己的帖子中,都可以看出,哪怕他打字困難,也要一一回復。儘管他說自己從小選擇了孤獨沉默,但是他真的很珍惜友誼,看重這些來自互聯網神交的網友們對他的喜愛、認可和尊重。

他知道自己人生短暫,因此他努力地證明自己存在過,而且精彩地存在過。程浩你做到了。

現在,他走了,可是從網友們的帖子中我們都能感受到,程浩的正能量、他的樂觀精神仍然牛逼閃閃地存在,感染著大家。作為一個從來沒有和他互動過的網友,不了解他卻粗淺讀過他帖子、被他感動過震撼過的網友,我也跟隨大家在網上紀念著他。我覺得,這是程浩喜歡的方式。

程浩走好。希望你把病痛都留在了這個凡間,在天堂健康快樂地繼續思考。


面對死亡很難,所以現實中的人去世,總是要活著的親戚朋友聚在一起,相互支持,彼此慰籍,用親情的溫暖,對抗死亡的寒冷,用回憶和告別,沖淡死亡的無常。

網路中的人際關係稍有不同。我們認識他,也許只是因為你為他點過贊,也許只是因為他邀請你回答過問題或者給過你評論。也許只是因為,我們常在文字的背後,揣摩彼此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我們並不近,但其實也不遠。

我們都慢慢習慣了,把一部分的精神生活,留在網上,也都慢慢習慣了,在網上展現給我們人生的另一面,通常,它都是更好的一面:博學、睿智、堅強、樂觀、幽默……我們在網路上嬉笑怒罵,呼朋喚友,振奮感傷。

現在,網路後面的那個人去世了。不同的是關係,但相同的,是死亡的殘酷。我們在網上悼念他,不同的是形式,但相同的,是我們的懷念。我們同樣需要抱團取暖,來對抗死亡的寒冷和無常。

死亡中,逝者現實生活中的親戚朋友,受死亡傷害越重的人,越應該被照顧到。但我相信,我們的懷念並不會讓逝者的親人感到不適,甚至還能讓他們感到些許安慰。至於我們自己,我們並不會因為網路哀悼傳染更悲傷的情緒,相反,哀悼讓我們彼此聯繫,讓我們不覺孤單。這也許,是逝者為我們做的最後一件事。

程浩走好,願你在天堂安息。


-

相信我,很多人死了,別說在網上,就在現實生活中,也沒多少人在乎。

大家悼念程浩這個孩子,只因為他的早逝,還有他這個人,值得悼念。

-


不合適

悼念在心中就足夠了

如果足夠親近可以參加告別會

但是我很反感在互聯網上的悼念

這樣做毫無誠意

且有消費他人不幸的嫌疑

今日起我決定屏蔽所有提及程浩的專欄

請摺疊我


合適嗎?不合適嗎?

程浩是個不幸的人,自打出生就沒下過床的病人,可是他給我們展示了什麼叫做堅強與樂觀。一度有過錯覺,他不過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職業書蟲,愛看動漫死亡筆記,也曾托我為他做一套死亡筆記的微博背景(我當時推脫了,現在想來,慚愧內疚),在他最後的回答里甚至幻想過葛巾姐姐是來拯救他脫離喪屍圍城的妻子。。。。一個普普通通的、甚至略有惡趣味的陽光大男孩,不是嗎?

平時,我們忽略了他的痛苦,只看到了他給我們展示的美好的一面,覺得他的回答他的提問他的邀請他的請求是理所當然的。直到昨天,他的母親(一位堪稱偉大的母親)用他的QQ給我留了言說程浩去世了,那時,我終於想起,他是個和我們不一樣的人,我們的理所當然突然那麼殘酷,可怕的殘酷。看著那條留言,我心如刀絞,悲傷、惋惜、慚愧、內疚。。。五味雜陳。可是這一切都太遲了。

一整晚,都在不斷地翻看和他幾次短短的聊天紀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一個朋友,就這樣走了。

也許他沒有感受過病房外的花花世界,但他的短暫的一生,依舊精彩,依舊比我們大多數人有意義,不是嗎?

這樣一位堅強、樂觀、永不屈服、心中永遠充滿希望的人,難道不值得我們悼念嗎?無論以何種方式。


我想,如果程媽媽能看到知友們的這些文字而覺得有所安慰,那就是合適的。

他已托體同山阿,萬望生者節哀順變。

如果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泉下有知」這回事,我希望程浩能看到這些悼念文字,看到他被理解,被愛,被不舍,被深刻地尊重和懷念。即使,我們都是網路上的陌生人。

這一次,我選擇相信所有的自發悼念,都是真誠的,包括我自己的。

我的遺憾是,我沒來得及跟愛好姑娘的程浩說一句:「我們能認識一下不?」

R.I.P.


看過程浩先生寫的很多東西,描述過自己病情的嚴重,很有感染力的文字,佩服他對生活的毅力以及熱愛,那是一種對世界真誠的愛。。

他會興緻勃勃跟大家討論喪屍圍城遇敵方案,會告訴大家什麼樣的抹布好用,會去研究怎樣追自己心愛的姑娘。。彷彿他和我們健全的每一個人都一樣,有自己的愛好,有自己的煩惱,有自己在瑣碎生活里不為人知的一技之長。。

關注他兩月余,漸漸習慣他的存在,一切都會變好的吧,程浩先生也會慢慢好起來,去享受屬於每一個人自己的生命,最近感覺程浩先生少刷了些屏,再得知消息已經是他再度開始新旅程的時候, 程浩先生對於這個世界是留戀多一點還是對下一個世界更期待一些呢?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了,他已經帶著對世界對生命的摯愛遠行,只想祝他一路走好


我也悼念程浩同學了

不知道合適與否

但是我相信會有那麼一個靈魂

能看到我們的祝福

我也相信

悼念他也更能讓我這種活著如同死去的人

更加的珍惜生命


在電影群跟程浩說過幾句話,記得他最初用《死亡筆記》里L做頭像,拉風且神秘。配合著當時過六千贊的知乎熱門回答,更覺得他樂觀。

在群里時不時跳出來問有什麼可推薦的電影,前幾天還冒泡說了幾句,看起來很輕鬆,沒想到昨天下午突然傳來噩耗。

昨晚看吳天明的《老井》,裡面也有喪葬鏡頭,無數年輕人為挖井而喪生,其中有人未談過戀愛,也有人娶過妻卻無法再享福,大地卻只是開了道口子,黑洞洞地沉默不語,天地不仁啊。走出資料館,每個路口都有燒紙錢的,是在世者給往生者獻去的祝福,當時想了下我去世的親人和程浩的親人,頓覺沉重。

好幾年前看《四個婚禮一個葬禮》譯過一首詩,來貼一下。願他和他的家人安好。

  葬禮藍調

  W*H*奧登

  停撥鐘擺,切斷電話;

  給狗一根骨頭,免它吠叫;

  讓鋼琴喑啞,讓鼓聲低沉;

  請抬出棺木,讓朋友哀悼。

  讓飛機在上空盤旋悲鳴,

  在空中寫下:他去世了......

  把喪章套上廣場鴿子的白頸,

  讓交通警察戴上黑色的手套。

  他曾是我的東、我的南、我的西、我的北;

  他是我的平日辛勞與愜意周末;

  他是我的正午、我的午夜、我的歡聲、我的笑語;

  我以為愛可以永遠永遠,我錯了!

  熄滅星辰,因為不再需要;

  收起月亮,拆掉太陽;

  衝掉海洋,掃除森林;

  因為從此好事不再!

  Funeral Blues

  by W. H. Auden

  Stop all the clocks, cut off the telephone,

  Prevent the dog from barking with a juicy bone,

  Silence the pianos and with muffled drum

  Bring out the coffin, let the mourners come.

  Let aeroplanes circle moaning overhead

  Scribbling on the sky the message He Is Dead,

  Put crepe bows round the white necks of the public doves,

  Let the traffic policemen wear black cotton gloves.

  He was my North, my South, my East and West,

  My working week and my Sunday rest,

  My noon, my midnight, my talk, my song;

  I thought that love would last for ever: I was wrong.

  The stars are not wanted now: put out every one;

  Pack up the moon and dismantle the sun;

  Pour away the ocean and sweep up the wood.

  For nothing now can ever come to any good.


以程浩同學為例。

我最難過的是世界上又少了一個愛書人,曾經就在不遠處,而我還沒與之結交。

程浩有勇氣向我們敞開他的一切,我們又何必礙於庸俗『禮節』心有掛礙。那豈不辜負他曾經毫無保留的真誠?

願你得莊子·至樂。


我真挺難過的。


我在知乎上認人幾乎都靠頭像,比如那個中年謝頂的銀桑,那個胖屁股的熊貓。所以開始說程浩我還不知道是誰,後來才知道,居然是L啊……


知乎上裝逼的太多了,死亡筆記不太夠逼格,我是超愛死筆的,所以看到L君頭像各種親切啊~L 君居然也喜歡周杰倫啊,L君也看風之谷啊……同好誒。


L君回答問題是真心為了幫助題主的,從來不裝逼。我一直以為他會像霍金一樣活到那麼久,結果居然跟L一樣早逝了………


一想到以後關注動態里再也沒有L的頭像就難過。


// 我就是想找個地方說說這些話。


我覺得,認爲網上的悼念是在消費逝者、利用逝者的人,心裡多少有一些不光明坦蕩。請原諒我這樣講,我僅僅認爲,以一己之心去揣測他人的動機,不太好。

我曾經也認爲,在網路上的悼念都是輕點鼠標轉發就能完成的,毫無誠意。

所以我從未轉發過那些悼念逝者的消息,即使心裡也曾有一絲觸動。

直到這次,知道消息的我異常難受。

雖與他從未見過面,但也好似來過我的生命裏。我想至少知乎上知道程浩的朋友們,多少感覺到「死不是生的對立,而是潛伏在生之中」的悵惘。

我看了幾乎所有懷念他的專欄,我覺得每一篇都是用情的,不論是在懷念其人其事,還是因爲此事爲自己感到慚愧羞赧。

我相信知乎上所有人的誠意,一如相信我自己的。

至於@東東槍被轉了幾千條的微博,我也相信有一半的人不是習慣性點蠟燭。

從此我不再看輕網際網路上的悼念。因爲我也感到,此時我的悵然若失,和每次拎兩瓶酒去佛山陵園祭奠王小波時的嘆息,是一樣的沉。


僅回答問題,不談近事。

當然合適。

只不過很多人的悼念,沒有悲傷,也沒有懷念,甚至對死者都不甚了解,而是單純以刷新自身存在感和尋找群體認同為目的而進行的自我展示。

遠點的,比如Michael Jackson之死,比如Steve Jobs之死。

你能說這種假惺惺的悼念是對死者的尊重?我不同意。

但就算這樣,難道你能以「你這樣不合適」為由把他揪出來胖揍一頓不成?

再說你說他假,即使他表情再僵硬,眼淚里再多洋蔥味,你也沒法直接證明「他的悼念就不是發自內心的」吧?

況且,即使你一千個不情願與他們為伍,百分之一千地確定他們不是真心地悼念,也不能抹殺他們這樣做的權力。

那就讓他們繼續吧。

合適,當然合適。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