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動頻繁,總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還自言自語,自我設計角色,對一個人對周圍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啥影響?


沒啥關係。。。這樣的人只是腦洞特別大又有慢性中二病罷了。。。

抖完機靈,突然想認真答這題了(?????????)

其實會不會對認知產生影響呢?會,但每一點看起來相似又略有不同,每一點都會有關這個人對待事物的態度產生不同的結果。也就是說那幾點只是對周圍感知力影響的必要不充分條件,且其影響所佔比例低於情商和智商對於感知力的影響。另,很容易搞混的一點,題主所說的幾點與情商和智商無關,純粹是個性和思維習慣意識形態。對於感知力和理解力可錦上添花也可火上澆油。

下面每一項分開來細說。

一,情緒活動頻繁

那麼結果有兩種可能性,一是情緒化,二是情緒認知程度和感受程度高於普通人。而區分這兩種可能性的key是看此人願不願意去體察和思考情緒產生的原因和控制情緒的方法。前者情商低於後者。前者可任由情緒波動充耳不聞,可將自己的情緒波動他人或乾脆上天,這樣的人的心理活動頻繁反而麻痹了對於周圍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而後者,頻繁德心裡活動加劇了他對於周圍事物的感知量,量變產生的質變會讓他們感知的速度和深度都高於不頻繁的人,這樣又是積極影響了。

二、總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

其實這一條是從第三者的眼光中看上去的描述,說白了,就是一個人一天到晚在那想事情。如果從第一視角,這一點可以將這個「自己的思緒中」區分為思考自我和反思自我。自我是只思考自己,且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或思考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反思自我則是在思考自己與周圍環境之間的關係,進行調節和改善。顯然,前者對於這個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沒有後者多和強。說簡單一點,思考不是影響感知力和理解力的因素,而是思考什麼。

三、自言自語

其實自言自語除了影響周圍的人以外是一個極佳的理清思路的方式。當然一個高情商的人會想辦法不使自己的自言自語影響到其他人的。具體我想結合後一條來講。因為自言自語很多時候是在跟自己設計的角色對話。

四、自己設計角色

跟自言自語一樣,是一種自己理清思維的方法。也和自言自語一樣,它們的關鍵點在於設計的角色和說的話是由我們觀察得到的信息變化還是全憑自己喜好。如果是前者,設計的角色和角色的觀點、語言會相對客觀,在自我辯論中相對更接近客觀事實,也更容易避免偏激。而信息必然來源於對於事物的觀察,感知和理解,不然那不叫信息而叫yy。而後者,更傾向於活在自己世界裡,相對接觸外界信息較少,感知到的和理解了的也相對較少,感知力和理解力相對較弱。

綜上,題主所列舉的幾個items並不是通道而只是個工具,至於怎麼使用這些思維工具全憑個人意願。And thats why I said irreleant.


我也這樣,所以來找答案了


再詳細點


推薦閱讀:

TAG:自言自語 | 理解力 | 心理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