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讓自己的材料有文采?
應該說,有文采並不是機關材料的重點要求。一個好材料首先應該是符合領導的意圖和要求的,其次立意要高,視角要宏觀,此外,還應該言之有物,要點清晰。但是,一篇能夠作為範文的機關材料也必須達到有文採的要求。怎樣使自己的材料有文采?我總結了以下幾個方法:
一是善用比喻。例如,《「彎道超車」——安徽省蕪湖市發展動漫產業的實踐與思考》。該文將 蕪湖市動漫產業的發展比喻為「彎道超車」,無疑是比較貼切的。因為眾所周知,在動漫產業的發展上,日本和歐美肯定是走到了前面,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在這場較量中,我國是沒有勝算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彎道超車」,也就是抓住發展機遇,利用後發優勢,實行跨越式發展。
二是善於歸納。例如,《「四議兩公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新探索》,歸納的效果一個是文章顯得更有層次,結構更清晰,另外,讀者也更容易記得住作者所歸納的成績。這種寫作方式在公文材料中較為常見,被形容為「電話號碼」式歸納法。如「1231」的工作思路、一個中心、兩個原則,三種方法,四種途徑,達到五個效果——XX地工作的「12345」等等。
三是善於排比。這一點在公文材料中也是比較常見的。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排比往往是很靈活的,通常不是文學修辭意義上的排比。比如,《讓大學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幹得好、流得動》這篇文章中的幾個部分,1、營造政策氛圍、輿論氛圍、工作氛圍,解決「下得去」的問題;2、注重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解決「待得住」的問題;3、突出崗前培訓、結對幫帶、考核激勵,解決「幹得好」的問題;4、堅持廣開賢路、疏通出路、不擋去路,解決「流得動」的問題。可以看出,公文材料中的排比往往是一種結構上的排比,在上文中,不僅結構上通過排比相互呼應,每個要點的前半句實際上也通過排比說明了工作方法。可以說,從善用排比的角度來說,這是一篇典範的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