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方式是投資者最主要的區別
因為職業的關係,需要經常對投資項目做出實質性風險判斷。對項目的分析歷經多個階段,思維方式不斷演化,近期傾向於認為投資者最主要的區別是思維方式上的區別。
剛入行那會,最喜歡分析的是各個 項目的前景,但是往往忽略的是各種誘惑前景的實現概率。故事越是美麗,實現的概率越是小。如果市場非常前景極好,那小概率情景下仍會有不低的預期收益,這時候也可以嘗試。另一方面,市場前景好,但概率極小,則預期收益很低,往往就不值得嘗試了。上述想法簡單的說:E = M x P, E是預期收益,M是市場前景,P是概率。模型極其簡單,但作用相當不錯。E 取決於 M和P的博弈且一般M和P成反向關係。
後來審查的項目多了,發現很多項目有幾個環節,項目最終的成功與否和每個環節是否如期完成有很大關係。於是又簡單的按照 E = P1 x P2 x ...Pn 來判斷。E是最終的預期成功概率,Pn是第n個環節成功的概率,這個簡單的模型也很有效。比如說,一個項目四個環節,即使每個環節運作成功的概括高達80%,最終成功的概率也僅僅41%,項目可能就不值得嘗試了。但是在現實世界中,每個環節的概率不是獨立的,前一個環節的成功會提高後一個環節成功的概率。比如說,前一環節成功後,下一環節成功的概率會上升10%,於是 0.8 x 0.8 x 0.8 x0.8 變為 0.8 ^4 x (1+10%) ^3,最終成功概率也就由41% 上升到了 55%, 該項目可能就值得下個注了。這個思維方式可以進一步提煉為:貝葉斯概率迭代。也就是每一步的成功或失敗都會對最後的概率產生修正,除非初始概率極小,否則不斷的小成功會導致一個良性循環並增加最後成功的概率。這段話是不是很眼熟?當初我自己達到這個結論時也大吃一驚。原來把大問題拆成一系列實質性小問題來解決,或者不斷積累小的勝利來達到大勝利,這兩種做事的策略根子在概率上。
後續不斷涉及有價證券的定價工作,用的最多的自然是現金流折現模型。很多人其實沒有意識到,自由現金流模型其實是個概率模型。它要告訴你的事情很簡單,如果以市場上某一種有價證券的交易價格參考,這個定價對應的參數實現概率有多大?DCF模型參數有三個:自由現金流增長率、高速增長期限、風險因子。簡單的說就是,賺不賺錢?賺錢的趨勢可以持續多久?風險有多大?如果反推出來,比如說要達到一個股票的市價需要維持50%以上自由現金的增漲率20年,那幾乎可以給這個股票判個死刑。因為1.5的20次方 = 3325,自由現金增長3325倍!!!如此優秀的企業出現的概率接近於0,你分析的這個企業會是極其優秀中之一嗎?大概率不是喲!所以投資要盡量遵循大數定律、盡量不要和大數定律作對。
到了近幾年,除了概率模型對實際的工作極有指導意義外,心理學模型和一些簡單的其他學科模型對工作也很有幫助,這裡就不一一細說了。
總而言之,投資其實考驗的是思維方式,思維方式的正確與否可能在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一筆投資最後是否能夠大概率獲得成功。
推薦閱讀:
※最壞最好的時代
※2016年備忘錄
※2018年第一期美股科普: 羽絨服界的愛馬仕——加拿大鵝
※你是無意穿堂風,偏偏孤倨引山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