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消費升級or消費降級,是消費分級,階層固化&一線與三四線城市消費差異的思考
你手裡的一杯星巴克,我可以吃兩個月的雞蛋、蘿蔔白菜外的改善生活;你消費升級買個3000元的吹風機,我卻衣物單薄,幾公里上學路,滿頭冰霜;你各種海淘網站、托親戚喊朋友求代購,我卻為在拼多多上為團到19.9元襯衣開心;你想著如何提高效率、節約時間,我卻在想有啥廉價的娛樂方式,可以消磨時間~
又到一年春節時,又是一年一度地球上最大規模的動物遷徙。城市裡衣著光鮮的小白領、李總、王總,忽然成了村裡的二狗子、小妮子~
從四五線小城來上海讀書,工作也是跟研究消費類相關,去了挺多城市,各種類型的朋友都有。知乎上大家也在討論想像力有限,或是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力,或是富貴限制了你的想像力。感慨一線跟三四線消費差異還是挺大的,寫一點自己的思考。
三浦展在《第四消費時代》一書中,曾把日本近現代以來的消費市場劃分為四個時代
- 第一消費時代:二戰前,大城市中心正在逐步形成,少數富裕階層開始追逐高端品牌;
- 第二消費時代:二戰後的經濟發展黃金 30 年,中產家庭迅速崛起,開始大量採購電器、私家車、奢侈品,形成以家庭為中心的高端消費;
- 第三消費時代:1975 年石油危機之後,國家經濟發展放緩,貧富差距逐漸拉大,開始形成以個人為中心的個性化消費趨勢;
- 第四消費時代:從 2005 年左右開始,隨著社會老齡化和單身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消費者開始回歸商品的本來價值,追求簡約、樸素的本土化消費。
這四種消費時代和對應人群在中國同時存在,也對應著不同類型的消費品牌,畢竟13億人,960萬平方公里,各種各樣生活的姿態,簡單舉例如下
吃:一線的盒馬鮮生、超級物種等新型超市,海鮮餐飲為特色,預包裝、加工好的蔬菜,一頓海鮮均消在50-150元;三四線老百姓則剛剛從自己種菜、農貿市場買菜,過度到綜合社區超市買菜,一袋500g的速凍餃子只要5.9元,比如家家悅。東北買菜的,整一麻袋白菜、土豆、一大捆蔥,南方這邊可以買一根胡蘿蔔,一個番茄,一根蔥,各種預包裝好的食物。
喝:一線的星巴克、新晉網紅品牌喜茶、奈雪的茶,一杯30-50元,三四線經常可以看到賣得好的是10元左右的奶茶,各種各樣的牌子。還有很多地方性的飲料品牌,廣告刷在縣城的牆上、行走的小三輪上,有些銷量還不錯~比如承德露露,在上海從來沒見人喝過,在三四線春節大家都是整箱整箱的送,甚至看望病人也被當作是有營養的好東西~
穿:服裝類-運動品牌,一線的nike、adidas、UA、lululemon、FILA,到了三四線,安踏、361、特步等。日常平價服裝,一線城市基本跟國外一樣,到東京、巴黎、柏林這些大城市一看,還是那些品牌,優衣庫、ZARA等,感覺都差不多,國內現在快時尚UR做得還可以,不過也是長路漫漫。到了三四線,還是成就了一些國產服裝品牌的,構成了服裝業上市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海瀾之家,老師、公務員、藍領都可以穿,2000多家店鋪;其餘的服裝公司森馬服飾、美特斯邦威、閩派男裝(七匹狼、九牧王、中國利郎)等都有一席之地。從審美上,差別也很大,服裝一線更偏歐美風、線條硬朗些,三四線偏日韓些,休閑男裝偏靚仔風,女裝偏好嫁、溫柔可愛風。比如ZARA的很多露背、低胸裝在三四線城市是斷然難賣出去的,渠道也不可能(也應該沒必要)下沉到三四線。
珠寶:一線城市高端奢侈品牌與時尚品牌共存,Tiffany和卡地亞全球都一樣;七八百的潘多拉、施華洛世奇也做得很好,不斷開店,很多購物中心都是核心位置。珠寶品類一線城市需求也更加豐富、多元化,自我犒賞比例高些。到了三四線,則是完全不一樣的光景,很可能只有一條核心商業街,鋪子都是一個地頭蛇的,能在好位置開店才是本領,店鋪大都採用加盟模式,比如老鳳祥、周大生,畢竟地域性差異太大,強龍難壓地頭蛇。但是哪裡更能掙到錢還很難說,有個同學負責公司多地的店鋪,講了個例子:江浙一帶顧客太精明了,不怎麼好賺錢的,要看款式、時尚、各種比較、挑選,從九五折還價到九三折,還要談售後,最後買了個10g的,沒準還因為服務不到位不買了,整體客單價反而偏低。在三線小城,除了一家珠寶店,沒別的地方了,渠道的優勢很明顯。而且現在三四線也有不少人很有錢,珠寶首飾是剛性需求,滲透率也在不斷提升。在烏魯木齊,可能一個顧客,穿的也不怎麼樣,直接買個100g的金鏈子,沒那麼多磨磨唧唧的事情,3萬多就成交了。三四線租金也偏低,往往更能真正賺到錢。三四線整體還是比較簡單粗暴的,基本款,黃金分量大好,鑽石就是傳統的四爪、六爪鑲嵌。
購物:一線城市選擇太多了,電商天貓、京東都很方便,海淘普及率也比較高,各種各樣購物中心、超市、專業店鋪;到了四五線,留守的老人、孩子多,都是鄉里鄉親的,買個手機,網路渠道、品牌專賣店還是離他們太遠了,反而是街邊店、社區店更好些,也是oppo、vivo發展經銷商、渠道下沉較為成功的原因。拼多多在三四線也做的挺好的,大家把買東西作為一種值得分享的樂趣~
整體感覺一線城市跟國外大城市幾乎是同步的,三四線城市各有各的特色,反而湧現出很多看似low實則挺賺錢的品牌
感慨互聯網讓信息獲取前所未有的廉價,但世界是平的么?顯然不是,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在那邊擺著,優質的資源也都是稀缺的。
消費升級在發生,喝點啤酒,總歸不能喝比之前更差更便宜的,試試精釀、進口的啤酒;外賣總歸比速食麵健康些;奶茶、水果、麵包,越喝越貴、越吃越好;都是實打實的提升生活品質~當然三四線跟一線的升級層次還不一樣,三四線還相當於一線10年前的水平,四線買個50元的吹風機,100元的電動剃鬚刀就是升級了,因為他們之前可能完全不用吹風機和電動的剃鬚刀;一線的升級要到國際一線品牌了~
消費降級也同時存在,之前一件2000元衣服穿幾年,現在200元的衣服可以買10件,不同款式、不同搭配、穿一季就扔掉;之前各種糾結什麼樣的品牌、款式,現在直接看性價比,簡單、省事些,性冷淡簡約風了,比如無印良品、網易嚴選、小米;之前你在陸家嘴工作,開車上班,每天100元的停車費不說,關鍵還沒車位,堵在路上更是一點脾氣都沒,後來你一合計,還不如乘地鐵、公交上班呢,路上玩玩手機、打打瞌睡,哪怕是騎個Mobike上班也能活動下身體,開個什麼勞什子車啊,不過這樣確實對經濟拉動少了~
可以用消費分級來概括,什麼樣消費能力的人買什麼樣的產品,品牌成為聚集、聯繫消費人群的紐帶。你推崇極致性價比,那麼就買小米;你看不起淘寶雜牌、買不起國際大牌,又想要好的生活,那網易嚴選就是為你準備的;你熟練淘寶,按銷量排行,買些基本款內褲、棉襪、家紡,那麼你可能買到的都是南極人的;你崇尚自然,相信天然產品,那麼你可能會選擇全棉時代;你相信高科技面料,那麼你可能去買喊著「棉是我們的敵人」的安德瑪;你商務繁忙、空中飛人,難得空暇,那麼機場的奢侈品牌就是你的選擇~
人群就被這樣劃分開了,當然背後的原因可能是財富懸殊、階層流動性減少、階層固話,很難逃脫自己的圈子
不是有互聯網么?世界不是平的么?
互聯網讓信息獲取變得廉價,但基本的判斷能力與周圍環境卻千差萬別。
魏則西搜到的是莆田醫院的信息總是付費推廣的東西排在前面,真正有價值的卻要有基本的篩選識別能力。
更何況在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下,APP推薦給你的更多是你關注的東西,把揉碎的東西一點點餵給你,不斷增強,喜歡娛樂信息就不斷有娛樂信息推給你,幾乎免費就可以整天整天的玩王者榮耀,沉迷於遊戲當中;還不是大家看一樣的電視、報紙、書籍,得到的信息差別還少些。一線的家長在為小孩上幼兒園發愁,心急擠不到最好的幼兒園,給小孩兒報各種各樣的興趣輔導班;四五線地區卻休閑娛樂方式較少,還有不少留守兒童,有時也只能給小孩看電視、玩電腦哄小孩了,感慨長大了之後怎麼競爭,財富必然更加不均了~
消費升級與降級都在發生,各種各樣的消費人群及心理同時存在,更多是一種消費分級,不同的消費層級也足夠龐大,都可以容納百億級的品牌~比如VIPkid,20萬小孩,每人2.5萬,50億收入;拼多多,2億用戶,每人500元,1000億的交易額;南極人,1億大眾消費群體,120元每人,120多億的GMV;tiffiany,全球270億元銷售額,粗略估算下,30萬消費者,10萬每人;內地品牌周大生,三四線城市終端200億銷售額,400萬群體,5000元客單價~一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要分開看,都有相應的機會~
不知你是怎樣的消費狀態?歡迎探討~
推薦閱讀:
TAG:新零售 | 消費升級TradingUp | 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