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4小時:末路重生》

偶然翻到這部影片,多半是為了緩解一下多日鬱悶的情緒,找點眼球的刺激。

標準的警匪片。紅山公司暗中找了一批人在南非抓一些低端人口供他們做醫學實驗。其中一個叛變了,向警察供出了內幕。紅山公司僱傭一個老牌殺手特拉維斯,追殺這個證人。特拉維斯在得知內情後幡然悔悟,配合國際刑警粉碎了這個陰謀,正義得以伸張。

影片中,伊桑·霍克扮演的殺手特拉維斯身手著實了得,動作輕盈敏捷,雖然只有24小時的活頭了,仍然是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角色,槍林彈雨中毫髮無傷,最多是臉上帶點血,以突出戰鬥的慘烈。他做了一輩子殺手,把掙錢看得比生命還貴重,只要給錢,無問正義,不管是非,把老婆孩子的性命都搭進去了。只有這最後一次,有感於心底中殘存的那點人性,悲傷於老婆孩子的慘死,動心於女刑警的美麗,終於促使他做了一件好事。

給了女一號一個國際刑警的身份。雖然在好萊塢眼中,警察並不一定是真正的好人。不過在觀眾的習慣意識里,警察總是和法治與正義靠上點邊了。這樣,觀眾有了傾向性,就至於在銀幕外看著這場熱鬧的打打殺殺了。他們會把自己也代入到角色里,想像著自己就是那個匡扶正義的英雄,跟著殺手特拉維斯把一幫子惡棍打的鮮血湧出腦漿迸裂。

說到代入感,實際上也是支撐票房的重要因素。各類影片針對著不同的觀眾群體,如《哈利波特》對於中學生,《飆風營救》對於硬漢父親,《老炮兒》對於北京老年衚衕串子,諸如此類很多。人們隨著影片情節的發展,與角色同呼吸共命運,那些只埋藏於自己心裡的夢,在銀幕上實現,那些很難對人闡述的情感,在銀幕上得以發泄。編導在塑造人物時,通常歸為極端的兩類,一種是人物和情節遠離生活,如《超人》《蜘蛛俠》,任由人們去虛無縹緲中去遐想,編造出一個又一個夢。另一類是貼近生活,讓人們感到劇中人物就生活在自己身邊,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甚至我就是他。如《芳華》。但無論是哪類人,做了何種事,歸根結底不會脫離人性。無論你是他或者不是他,你們都有共同的愛和恨,對生活對親人的愛,對邪惡對偽善的憎。高明的導演,會努力挖掘各種人物的人性本質,贏得所有觀眾的共鳴,無形中起到教化的作用。

影片的女一號由許晴扮演。除了使影片多一些異國情調外,也展現的中國近來的影響力。最早看許晴是在早年的電視劇《皇城根兒》里,那時的她還有些青澀的樣子。沒想到老了老了倒殺向了國際。記得她演《環形使者》時是個小角色,曾得到布魯斯威利言不由衷的讚賞,在這部影片里,她可是扎紮實實的女一號。不過銀幕空間的擴展未必代表演技的增強。在國內,大家的演技都差不多,無可辨別。和伊桑·霍克搭伴就立見高下了。聽到兒子被綁架,咱們的林大媽不出所料的一是大驚失色,二是痛不欲生。人物複雜的情感變化沒有體現出絲毫。再看看伊桑·霍克的表演,特拉維斯想到老婆孩子的慘死,雙眼微閉,慢慢睜開,嘴角動了一動,又鬆開。無需一句台詞,那種痛苦、惋惜、痛悔,又要在人前表現的堅強的感覺,演繹的淋漓盡致。相比之下,咱們還得練啊。

好萊塢影片有個特點,就是簡潔。影片開始時,那個證人在向許晴敘述他被紅山公司招募的經過後,輕輕撫摸著無名指上的戒指,說:「到此為止了。」看到這裡,觀眾或許基本弄清了人物關係:他是殺手之一,為了家庭和正義,向警察歸順了。這情節要是放在咱們這裡,恐怕要連篇累牘的介紹個半小時。

整個影片看下來,雖然導演比較弱,情節也很爛,但是南非的風光拍的很美,大漠風塵,連綿山脈。如片中所說:「美得讓人不能呼吸。」給個贊!

本人評分:5.5。


推薦閱讀:

這可能是伍迪·艾倫的最後一部電影
影帝中的影帝再也不演了
想讓你的電影成為一個強大IP嗎?那就從電影的名字營銷開始吧。
匈牙利國寶級導演卡羅利.馬克---曾獲六次奧斯卡提名

TAG:電影 |